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ame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掌握、运用知识,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更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初中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它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但其核心功能最终必须定位在促进学生创新,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结合自身的探索和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构建民主课堂气氛,促使创新思维展开
  
  创新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句话,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民主课堂氛围。民主课堂特征之一是问题性。学生对问题感到困惑,并产生积极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发现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多种求解的途径,让学生开放式地解决问题。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课前笔者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讲课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他各队抢答。如出示问题后一分钟内无人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易出现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二、通过操作猜想,挖掘创新潜能
  
  数学教学中,可借助于通过“操作——猜想”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其创新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主体主动的意义建构活动,是主体头脑里建立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数学活动及其经验内化的过程,而猜想是对抽象化、形式化的数学进行思辨的过程。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运用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依据初中学生现有的重建新知识体系的能力而言,他们是很难将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因此,需要将猜想与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依据“操作猜想”与体验教学的相通性,我们不得不承认“操作猜想”是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教学的好方法。操作猜想促进直觉思维。初中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性质、判定等知识,对于正处于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转化的初中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让他们通过观察具体图形或实物模型,动手实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猜想,对加深学生认知与促进学生的直觉思维是相当有益的。与整个数学体系所包罗的知识相比,初中数学所包含的知识只是这汪洋大海中小小的浪花,借助于这些知识载体,让学生领悟其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而“归纳”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操作猜想”这一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想与能力所起的作用是妙不可言的。
  
  三、培养发散思维,拓宽创新广度
  
  所谓“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它从一点出发沿着多方向达到思维目标。即在思考问题时要注重多思路、多方案,解决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式。学生天性好奇,求知欲强,教学活动必须顺应这一规律,注重学生对问题质疑,热情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创建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让他们披露灵性、展示个性,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因此,作为课堂气氛的调控者,教师可把一定时间留给学生,启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和猜想,发表意见看法,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总结。而不应什么都由老师讲,让课堂成为老师的“一言堂”。只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才能消除学生怕问的心理。因此,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心理相容,共同探讨、各抒己见,学生才能成为具有强烈问题意识和能大胆质疑的人。为此,我们应在课堂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己多思维、多实践,形成良好的质疑氛围,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创新广度。我们应该做到:每一单元上新课前,都要求学生先预习,自己去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观点。
  改变满堂灌,每节课留给学生起码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让他们探讨,然后加以总结,并对一些好的见解作出总结和表扬。应合理安排作业,给弹性思维训练充足的保证。
  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不能一下子完全独立的,应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培养下逐步形成。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范例,传授给学生一些新的思维方法,使其掌握一些思维的基本规律,做到“授策略,拓思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质疑”和“求异”的过程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视野变大,角度变新,思路拓宽。
其他文献
文言文是学生陶冶情感,丰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学生吸纳写作“养料”的理想途径。文言文集语言之凝练,构思之独特,史料之详实等之大成,是学生宜孜孜不倦而开拓的文化“聚宝盆”。通过品鉴古典作品能对学生艺术敏感力的培养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文言文教学直接影响到青年一代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既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又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及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文言文教
期刊
“作业系统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地设计出来的一套练的方案或题目”,它包括课文的作业、单元的作业,整部教科书学生作业的类型、题型、数量。作业系统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四大系统之一,长期以来却受到研究者的忽视,它的结构和编排往往得不到教材编写者的重视。顾黄初先生认为,教材功能的延展发挥是知识、范文、作业和助读四大系统的有机统一、协同作用,因此在重视知识的优选、范文的精择的同时,应强调作业和助读系统的优化
期刊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在作文教学中,切实抓好课堂作文的有效指导,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重要途径。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不完全是老师教出来或导出来的,也不完全是在课堂上训练出来的。既要重视教师科学、合理、有效的指导,更要尊重学生的创作个性与灵感,培养学生的写作态度与情感。遵循“导”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激发学生的文思,并把涌动的文思及时疏导到纸上。主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些专业教师竟不如代课教师,原因何在?一个课堂教学艺术公认不高的教师竟接连教出了好成绩,原因何在?一位教学极认真的教师却不受学生欢迎,教学质量长期低下,原因何在?……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是教师们共同追求的目标。面对新课改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初中语文教学有这样三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课堂上是否关注和爱护学生    《新课程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在新课标的语文课堂中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成功,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创设和谐情感氛围,把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提高素质的生长点,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注意教师自身的情感表现  教师良好的情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饱
期刊
新教材已经伴随课改走过了六年,六年的教学感觉到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焕然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新教材生动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新教材从内容的呈现方式可以看出编者确实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并做出了努力和尝试,在旧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但个人感觉也存在一定的困惑,下面结合北师大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谈谈对新教材的几点看法:    一、新教材具有旧教材无法比拟的特点
期刊
案例教学是模拟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学生经历或体验来感悟和理解科学知识,掌握创新技能的教学过程。生物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容易提炼成案例,促进学科知识的生活化。可是,案例教学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有人置疑生物能否用案例进行教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生物案例教学的特点;生物案例教学的可行性;生物教学案例如何选择进行探讨
期刊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首先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新形势下,笔者对思想政治课与中学德育的关系,及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等问题,结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实践进行了认真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一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
期刊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