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哲学追问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t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楚风,文艺学博士,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硕士生导师,所作诗歌《孤独》:
  (一)据说/孤独是三角形/一个角落/一束阳光的尽头/一次深深地蜷缩/一番慵懒斜靠床头。
  “孤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深深被感知的情绪,作者试图将它从“无形”变“有形”。“孤独是三角形”这个形象的表述很有意思,为什么不是“圆形”?接着往下看:“角落/…的尽头/蜷缩(深深的)”这三句话,给人一种更往细微处缩小、聚焦的感觉,而“三角形”正是一种带角的、消瘦的、内收的形体,与诗人的感情产生了照应。这三角形的“孤独”,有一种自我封闭、自我保护的意味。
  (二)无语/漆黑/边界消弭/思考悄无声息地弥漫/海浪般涌动的气息/心,没有方向。
  在孤独的空间里,空间是密闭、紧缩的,但是思绪却存在,甚至扰杂:思考…弥漫/ …涌动的气息/心,没有方向。在孤独的笼罩下,思绪万千。心灵开始游荡,反映出情绪的迷茫与困惑。值得注意的是,“孤独”从“有形”变得“无形”了:
  边界消弭/思考…弥漫。从一个密闭三角形一下子跳跃了出来,越出了孤独的疆域,所以“心,没有方向”了。诗人游走在有形与无形之间,利用空间的独特审美优势,造成了别致的审美体验。建立孤独的三角,继而又越出孤独的疆域。将情绪的波动,利用空间,拿捏得恰到好处。
  (三)是虚空/是处所/是容器/是一段时光/在此,将存在/安放。
  在无形(无边)的迷茫中,就让心灵一直在“摇曳碧云斜”中游荡,可好?若是在迷茫的无方向感中收尾,似乎也可以形成完整的诗歌意脉。但妙就妙在,作者再一次借助“空间”的魔力,掀起了审美的波澜:是虚空/是处所/是容器/是一段时光。作者再一次,将“无形”框定边界,而且不断往里收,从虚空到处所,从处所到容器。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的“有形”,与第一段的“三角形”是有“质”的区别的!有形的孤独三角形,是一种自我封闭、失落,甚至有点忧郁的情绪。而这里的“有形”的构建,则恰恰相反:在此,将存在/安放。这里的“有形”的“处所”“容器”,是用来存放“存在”的!多么富有哲学意味!这也是这首诗歌思想“形而上”的高妙之处!将一首抒情意味的诗歌,上升到了哲学追问的高度!
  名言“慎独”二字,见“孤独”乃人性之弱点。谁也无法逃避,无法抗拒孤独对人心灵的浸渍与悄无声息的戳痛。作者没有回避,将内心的困顿与迷茫,利用空间的变化巧妙地传递。经过思想的挣扎、心灵的逃逸,找到了“存在”!注意,作者的措辞,是“存在”,而不是心灵、生命等常见语。经过了一番在“漆黑”中思想的挣扎,诗人找到了“存在感”。存在,即意义!这是人生最基本的,也是最难求的。
  思想不故作高深,在困顿里挣扎,最终在“存在”中发现意义。人性的弱点,毫不掩饰,“存在”的发现,又浮现了人性的伟大、思考的力量、孤独的磨炼价值!所以,作者在与“孤独”抵抗,却又客观传递出孤独的“双刃剑”价值!没有“孤独”,也许根本找不到“存在”,找不到“意义”。
  第三段中,其实还有一个微妙的小转折,即“是一段时光”。从虚空到容器,已经化作“有形”,又再一次“越界”,但这一次越界,得来的不是迷茫,是一段时光的真切体验。时光,是难以捕捉的,“一晃眼就过去了”是因为你没在意、没用思考的心灵去体验。作者点出“时光”二字,恰恰是因为孤独的境遇使人越发感触灵敏,时光不再转瞬即逝,而是点点滴滴地过往流淌。诗人也只有在别样的情绪中(孤独)才能体验到这微妙不可测的东西,这时光,是作者在孤寂中,慢慢咀嚼到的。所以,从容器到时光,是作者的“所体验”“所感触”“所感悟”!
  最终,将“存在”“安放”。不是擱置,是安放。心灵的游弋,在“孤独”中徘徊,在“存在”中安顿。好一场别开生面的生命哲学追问!好一场魔幻时空的审美探险!
  只是,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一番慵懒斜靠床头”,指向一种惬意的“闲情”。似乎在文脉中产生了阻碍,我以为,去掉它,更好。
其他文献
我站在这条街上,痴傻着。满街的樱树溢出流光,氤氲在空气中的樱香争先恐后地钻入我的鼻腔。一片烟粉似的云飘散着,那是刚落下的枝垂樱。风卷起一抹樱粉,抚向朝霞般纯净的湖面,这儿已经是一条樱街。吧嗒吧嗒,一场阵雨沿着傍晚的时光落下,敲打着粉红的花湖。  一把赤红的油纸伞叫住了我向着屋檐的步伐,是一个穿着绯樱和服的少女。我的思绪如游离的氢气球呜呜向上,却被她的声音一下子拽住了连接的细线:“在这种天淋雨可不行
期刊
试卷讲评课,是在学生训练或考试之后,教师从学生做题中获取反馈信息,从而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进行矫正教学。如果教师在讲评试卷时不注重方法,而是就题讲题,那么就会事倍功半,甚至让学生产生对答案的依赖感。因此,如何上好语文试卷讲评课,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既要明确目标又要引领方法  高效的试卷讲评课,是通过分析试卷的试题,让学生能够纠正错误,巩固双基,规范答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
期刊
每当我回忆往事,一个又一个的趣事便涌进我的脑海。   那年我八岁,父母都去上班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关上门后,我便成了家中的“大王”,逍遙起来。   这时,桌子上的一瓶白酒吸引了我的目光。以前,爸爸总说酒是好东西,一醉解千愁。爸爸每次喝酒都很高兴,有时还会闭着眼哼小曲儿,看那样子,多么优闲呀!我也忍不住想尝尝。但爸爸一直不让我喝,告诉我“小孩子不能喝酒”。我十分疑惑:为什么小孩子不能喝酒?酒
期刊
最近,我怀着无比興奋的心情读完了《海底两万里》这本科幻小说。这本书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的大作。   凡尔纳11岁时自愿上船当见习生,远航印度,却被家人发现。之后,凡尔纳挨了一顿揍,他躺在床上流着泪保证:“以后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由此,凡尔纳爱上了幻想,并借助笔尖完成了一次次幻想中的探险。   知识渊博的阿龙纳斯教授,忠诚的康塞尔,有着火暴脾气的捕鲸手尼德·兰。三人参与了
期刊
他给这家书店起名为“文华堂”,取“含英咀华”之意。刚开业时有同行进来看了看,随后摇头说:“不可。”他追问,“有何不可?”同行手一指:“还缺一种最最重要的——教辅用书。”  他默然,视线扫过摆在正门口前的散文集,那都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他没有理会同行的忠告。  三个月后,财政紧张,入不敷出。合伙人看不下去了,瞒着他在订单上做了手脚。几天后,新书到,他看到货车上那一捆捆的初高中教辅,它们像骄阳下的铝箔
期刊
现在的我们已经进入大阅读时代,各种试题都在往大阅读、宽阅读的方向发展,各类文体和阅读量都有涉及和提高。为此,我们规定了每学期阅读的数量和范围,也提供了阅读篇目和练笔要求,各种征文比赛更是层出不穷。  我们的学生有怎样的阅读习惯呢?在沉重的各科考试压力下,学生不可能在课外阅读方面花太多的时间,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读书的习惯,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即使是教师强制要求阅读的作品,他们也是缺斤少两,这就是一个残
期刊
那一天在梦里,见到了旧时的老院子。  那里都是青砖黛瓦一块块垒起来的,灰白的高耸的墙里,瓦缝参差间,又生了点点新意。屋顶有一串串的瓦松,团簇在一起,好似许多尖尖的小塔,有时开出一点点白色的小花,竟也有了飞翔之感。院子内光线阴暗,破败的灰墙上的点点青苔,更是终年亮着一身子鲜绿,像夏天四处飞溅的水花,清亮亮的。  一直都很喜欢傍晚,喜欢傍晚橘子味的夕阳,喜欢看橘黄色的霞光映在人们的皮肤上。这时,无论是
期刊
对于学生的作文自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自改作文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作文写作“构思——写作——修改”三步骤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修改的作文写作都是不完整的。所以,培养学生作文“自改”的能力势在必行,同时,更要让学生的作文“自改”切实实行。  即便面临更多的问题,
期刊
当人们拿哈佛大学与岳麓书院对比而问出“中国教育,一定要复制西式哈佛大学吗”之时,答案已呼之欲出——自然是否定的。但是,作为坐拥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仅从文化深度和文化广度上就比西式教育逊色太多。  我们泱泱华夏不能就此故步自封,畫地为牢,而应“莫求巅峰云雾蔽”,驭马平原,探寻文化与教育的至高之境。此举,吾称之为“持缰信马,文化无界”。  文化无界,并非我学宝玉杜撰。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就深刻践行
期刊
“丁零零……”六点半的闹钟准时把我这个贪睡虫给叫醒了,我极不情愿地睁开双眼。然而,眼前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很陌生。反应半天,哦,原来我已经来到了未来的世界!我的头脑好像一下清醒过来。  这时,一个圆圆的“皮球”走了进来。你猜这个“皮球”是谁?哈哈,它是一个厨房机器人。它的厨艺可不一般,可以称得上是一流水平,专门为主人提供一日三餐。“皮球”大摇大摆地走到我面前,淘气地对我说:“主——人——,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