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人

来源 :人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i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是人的政治,正因为人是政治的中心,所以政治才丰富生动而有活力;而人也必然是政治的人,只有在政治中,人的利益、价值才能得到实现。因此,离开人谈论政治,政治是空洞的,离开政治谈人,则人是抽象的。人与政治天然地联系在一起。
  政治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是由人的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具有多种多样的需求,这是维持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他们总是试图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源。因此,人的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总是存在紧张关系。
  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总是生活于特定社会团体之中,人的生存、发展、各种需求、愿望的产生及实现等产生于社会、依赖于社会。人因自然属性而产生的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的紧张关系,在特定社会团体中转化为人与人之间如何分配有限资源的矛盾。
  正是这些矛盾及矛盾解决构成人类社会政治现象。利益冲突弥漫于人类社会各个角落、各个阶段,因此,政治现象也存在于人类社会始终。人类在解决利益冲突中演化出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并使人的利益得到不断维护和发展。因此,从人的角度理解政治应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一、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冲突是政治的核心
  
  政治现象虽然纷繁复杂,但其核心是解决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人类实践活动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创造财富(利益)的活动;另一类是分配财富(利益)的活动。财富(利益)是社会成员共同创造的,因此,财富(利益)也应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由于财富(利益)的有限性,决定了分配必须公正合理。公正合理的财富(利益)分配不仅关系到单个社会成员利益的实现程度,而且也关系到社会成员进一步创造财富(利益)的积极性能否得到保护。只有财富(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得到合理分配,社会成员才会有积极性去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利益),否则,损害社会成员积极性,就会激化社会利益冲突,甚至于威胁人类社会生存。控制并解决各种利益冲突是人类社会永恒主题,其重要性甚至超过财富(利益)的创造。
  人类利益冲突的多样性,决定了解决冲突方式的多样性。人类社会早期,利益冲突较简单,解决方式也较单一,许多利益冲突主要通过习惯方式得到解决,缺乏对利益冲突解决机制深入理性思考。随着社会发展,矛盾纠纷日趋复杂,解决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专门化,并对解决矛盾纠纷的机制也逐步进行理性思考,形成一系列自觉认识成果。因此,人类政治实践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向前发展,但无论如何发展变化,其核心永远是围绕利益冲突的解决而展开。
  
  二、政治总是发生于人生活的特定团体中
  
  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这些团体有固定的也有松散的,如家庭、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政党、国家机关、军队甚至于各种国际组织等。这些团体分别满足人们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利益需求。作为团体成员,人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共同创造财富、利益、价值等,同时也必然需要在团体成员之间进行财富、利益的分配,社会成员之间也肯定存在各种利益冲突,因此,这些团体内部也存在政治。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社会团体中都存在政治,或者说政治存在于任何团体之中,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有“企业政治”、“家庭政治”、“办公政治”、“寝室政治”、“国际政治”等说法。这些团体政治的差异主要是利益冲突的内容及存在的范围不同,其基本原理应该是相同的。我们平常谈的政治,主要是指国家范围内的政治。
  国家范围内的政治之所以受到更多重视,是由国家团体特殊性决定的。现代社会成员可以不参加其他社会团体,成为其团体成员,但他们必定是某一国家成员,要参加到国家这一团体中来;与其他团体相比较,国家团体的活动,影响决定着个人各方面利益,而其他社会团体可能只影响其成员一方面某几方面利益;另外,个人许多利益虽然与其他团体有密切联系,但最终都受国家这个团体影响,国家团体可以左右其他团体利益分配,当其他团体内部利益冲突不能有效解决时,最终都可以通过国家团体内部机制得到解决。因此,国家政治是最重要的政治。
  
  三、政治具体表现为解决利益冲突的特定机制
  
  如果说在人类社会早期,解决矛盾冲突的方式带有随机性、偶然性,那么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稳定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固定组织,它们超出社会之上,具有一定权威性,主要功能是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维护社会秩序,进而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加。这些固定组织及专门人员称谓并不完全相同,如有的称谓“政治权威”,也有称谓“国家机关”。
  与其他解决利益冲突方式相比较,国家机关成为最重要和主要途径,因此,现代社会在讲到政治运行机制时,主要就是分析国家机关设置、相互分工、运行方式等。在解决人类社会利益冲突的演化中,与其地位日益突出相适应,国家机关朝着庞大、分工细密、规则复杂、人员众多方向发展。它越来越脱离产生它的社会,成为一架精巧的机器,并且通过矛盾冲突的协调影响着社会的运行。
  作为解决社会纠纷、实现社会主体利益调整的政治,在国家范围内,其特定机制就是国家机关的各种决策活动。这些决策活动有多种类型,如,国家范围内宏观的、最高决策,也有微观的、具体机关内部决策。这些决策活动包括多个环节,如,决策的启动、决策的讨论、决策的执行等环节;还可区分为多个构成要素,如,决策参与者、决策决定者、决策方式、决策规则等要素。
  由于国家机关在社会资源分配中的权威性地位,其决策要求社会成员必须遵守,否则将受到制裁,因此,这种决策也是一种“权力”现象。政治也常被理解为与权力有关的一切活动,分析政治现象也有从分析权力运行机制着手,包括权力的争夺、分配、运行等。
  
  四、政治文化是政治的灵魂
  
  对政治的理解不仅包括要了解其运行机制,还应包括要了解其中体现的文化现象,二者互为表里。长期政治实践中,由于处理矛盾纠纷的一些组织、机制、规则、方式等被沿袭下来,在社会成员头脑中形成相应观念并产生固定行为模式,于是在特定社会团体(特别是国家)内部就形成了一定政治文化。因此,社会成员是政治文化的载体。而社会生活中有关事件则是政治文化传播的媒介,这些事件的重复或改变体现了有关价值观念,进而相应影响事件参与者及相关者的思想观念。
  政治文化内容具体包括: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同、权力运行模式的了解、公民身份角色的认知等。对社会成员来说,获得政治文化是明确自己角色、参与(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自己利益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保障。政治文化是渐进形成并向前发展演变,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独立性,并不完全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一致,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它能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障执政者的统治。
  当社会形成共同政治文化后,它可以节省政治运行成本,提高政治运行效率,巩固统治,所以执政者总是不遗余力地投资于政治文化,企望社会形成有利于执政者的政治文化。但对公民个人来说,政治文化一经形成就容易产生一定惯性,不容易改变,即使这种政治文化不能很好维护或反映自己意愿,也不得不服从。政治文化演变是渐进的,从长远来看,它受经济发展及团体内外各种思潮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通过团体内一系列矛盾冲突、利益纠纷事件的产生及解决方式得到体现,进而对社会政治体制的变革发挥作用,因此,政治变革或革命往往以政治文化变革为先导。
  
  五、政治发展总是通过人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
  
  以维护、发展社会团体中成员利益为核心的政治机制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可以多方面进行评价,如规则的完善、内部组织机构的发达、决策者的权威性、政治文化的科学合理等,但最根本的评价标准应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标准的确立是由人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决定的。
  政治是由个体人结合形成共同体而产生的,维护个体利益、实现个体价值是共同体终极目标,正是为了个体利益人们才组成共同体。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体现共同体内部运行的政治发展自然应以个体全面发展作为评价标准。
  具体来说,这个标准就是个人自由的实现程度,即人权实现。这是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离开人权实现谈政治发展,容易使政治活动失去发展动力、迷失方向。与人权发展这一终极目标相关联,还应有其他具体标准,包括:政治组织结构科学、运行规则权威、高效以及民众政治参与制度健全、开放,等等。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宪法教研室主任)
其他文献
最近,由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中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所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共同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年暨《政治文明建设30年》《法治中国30年》出版发行”座谈会在北京联合大学召开。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刘维林同志,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所所长席文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李林研究员,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刘阳教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李正斌同志,
期刊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立法计划出台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立法计划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定,并报省委批准,已于2009年2月中旬下发施行。其中制定、修订项目10件:甘肃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条例、甘肃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甘肃省林地保护条例、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修订)、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修订)、甘
期刊
“列席”是指符合所参加的会议、某项工作、某项活动的有关规定的非正式代表的参与行为,列席者只有发言权没有表决权。从现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看,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列席可以分为法定列席和临时列席两类。法定列席又可以分为已定列席(确定列席)和未定列席两类,前者在法律法规或有关规范性文件中,列席者的指向具体明确,即已经具体化到确定的列席主体;后者在法律法规或有关规范性文件中,列席者的指向不够具体,即
期刊
在换届选举中,充分发扬民主与严格依法办事是相辅相成的。发扬民主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宪法、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对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程序作了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依照这些规定办事,切实保障选民和代表的民主权利[1]。最为重要的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当带头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中央反复要求:“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
期刊
“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这一由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最先提出的“九字”三原则,道出了地方立法的精髓。不少地方虽对此有不同的表述,但这三原则依然是其核心内容。“不抵触”是地方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有特色”是地方立法的灵魂。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在不抵触的基础上做到有特色,是搞好地方立法的关键所在。  我国一度在重视地方立法数量、规模的理念导引下,全国各地制定了数量惊人的地方法规,虽然不乏有特色的
期刊
2009年1月18日,《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经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将于2009年6月1日起生效。该条例对计算机安全等级管理、保护措施、禁止性的行为、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详尽规定,特别是对近来社会广泛关注的“人肉搜索”,该条例明确“说不”。根据这一条例,未经允许,擅自散布他人隐私,或在网上提供或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对发布者、传播者等违法行为人,最多可罚款5000元;情节
期刊
协商民主关注的是传统代议民主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如民主选举“授权”后的监督问题,如简单多数原则不能充分体现全体民众真实意愿的问题,倡导公民直接的政治参与,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由此可见,协商民主并不是对传统民主制度的否定,而是建立在后者之上,并形成对传统民主制度的完善和超越。    近些年来,在一些学者和地方官员的推动下,听证会、民主恳谈会、社区议事会等具有中国特
期刊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战略方针。自此,立法工作努力与改革发展相适应,把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经验和党的政策用法律肯定下来,以巩固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成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截至2008年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方便起见,本文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为“全国人大”,将全
期刊
宁县人大常委会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加强调查研究 甘肃省宁县人大常委会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围绕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组织机关干部,深入村组、农户、社区、学校和有关单位,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形成了《宁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何在》《宁县果产业发展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和预防对策》《如何加强代表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四份调研报告。(宁人宣)    正宁县人大常委会召
期刊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人大开展人大代表接待选民信访工作、开设“人大代表讲坛”、开办箬横人大网站、探索“参与式预算”……它们所走过的每一个足迹,像是几笔浓墨,勾勒出乡镇人大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不仅强化了人大的职能和地位,而且为推动基层民主发挥了积极作用。而“激活”人大工作的动力,就在于该镇人大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创新。   探索创新之一:开展人大代表接待选民信访工作,“零距离接触”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