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的策略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aob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在本文着力阐述生态文明观的内涵与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此尝试给出若干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实践策略,旨在帮助英语教师把自己打造成生态文明的先行者、把英语课堂打造成生态文明的课堂、用生态文明教育来促进学生的成长。
  【关键字】初中英语   教学   生态文明观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78-04
  一、前言
  人类历史发展的三大阶段分别是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十九至二十世纪以来,伴随着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迅猛发展的还有人类科学技术与得到了极大提高的人类生活质量。但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极为明显,如环境恶化、能源高消耗等,都是以让后代的发展付出代价为前提的发展。这些不可持续的发展的形成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地域科技发展不均衡、保障法规制度不够健全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态缺失等。这些都迫使人类积极思考文明的另一种更高级、更先进的形态——生态文明。
  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不以牺牲后代的发展为代价,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共存共荣,就是生态文明。其内涵也极其丰富,突出体现有生态价值观、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社会结构四方面。简单来说,生态文明观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观。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生态文明是世界和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迫切要求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开始觉悟和反省,举行了多次有关环境保护的重要的国际会议,并签订或制定了相关的环境保护宣言或公约,如《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标志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到了21世纪初,各国更是意识到,生态的平衡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如联合国2000年的《千禧年宣言》中,千禧年发展计划之一就是可持续性环境发展;2002年召开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2005年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中,阐述了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该重要性正逐年下降;同年,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在世界首脑会议公布的文件中得到强调。由此可知,生态文明观的养成和实现生态平衡已经成了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迫切条件。
  2.具备生态文明观是世界公民基本素质的要求
  对比国家公民这一观念而言,世界公民这一观念往往被认为是:人们除了被认定为某一特定的国家或地区的公民之外,还被认为共同属于同一个地球,即同一个世界上的公民。因此,世界公民具有全球化的特征,不断关心和爱护自己的社区和国家,同时关心和关注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事情,如世界上不平等、不公义、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会身体力行去承担责任或提供帮助解决问题等。做到这一点,需要世界公民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定的专业知识等。因此,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观,是世界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公民的观念在世界各国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基本上达成了对于全球性的问题,尤其是生态问题,应抱着患难与共的态度和决心。
  3.生态文明发展将成为引领中国未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模式
  “生态文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出现,在第四部分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资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胡锦涛,2007)。”党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行动纲领中是在十七大报告中,在中国,是首次提出,在世界上,也是首次提出。这是一种政治决策,也是一种国家战略,更是一种全民实战。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对于全民的生态意识的培养,尤其是对于大中小学生的生态意识的培养提出了高要求,要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切切实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将中国打造成一个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国家(习近平,2017)。“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详细、形象而又深刻的表达,将会多层次全方位的成为引领中国未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模式。
  4.生态文明观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理念的体现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第一点“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里的描述,“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前言中提到“基础教育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生态文明观,突出强调人、自然与社会三维的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的观念,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目标中情感目标的体现,是提供学生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形成自身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的要求,更是教师自身发展和教学教育的任务要求。
  5.生态文明教育是英语学科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学教育工作,不仅是要培养具有丰富知识,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也是培养具有高度責任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富有高尚情操和主人翁意识的全面人才。生态文明教育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正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这一点在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套教材共有23个教学主题模块,其中有关环境素材及可持续发展素材的教学模块达到五个之多,占到22%的比例。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对于在学科教材的选题、编写以及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是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也彰显了利用英语教材中的有关绿色环保素材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的,也是落实德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有效策略
  1.整理和分析学科教材,找准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有效切入点
  英语这一学科以语言学习为主,但课文内容丰富,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也相当多,能够渗透的德育教育内容很广泛,下面就最能够体现生态文明教育的学科内容进行分析,提出在对应内容中培养怎样的生态文明观。
  2.创设生态文明的英语学习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觀、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树立强烈的责任感的主要阵地。教师应结合英语学科的看视频、练听力、说口语、阅读文章、写短文、翻译篇章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来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将生态文明观渗透到课堂中去。《课标》突出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因此,生态文明的英语课堂是以人为本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学生主动地学为主要的课堂活动,而教师只是课堂的辅助者,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实质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英语、教师、英语课程、课堂情境、电教设备、班级环境等方面构成了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因素,而这些关系的总和构成了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下面将通过图表来给出一些建设生态文明课堂的规范或建议(杨立雄,2017)。
  建设生态文明英语课堂的目的是让教与学的关系向最优化方向发展,让英语教育生态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达到课标里强调的“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教学教育回归到本真状态。
  3.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助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
  信息技术的发展到了21世纪,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也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为人们的生活、工作、科研等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就可以浏览到最新的国内外新闻资讯、购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搜索到大部分想要查看的资源、欣赏到自己喜欢的影视和音乐、能随时随地与家人或朋友进行沟通、轻松推广自己想宣传的资讯和产品信息等等。
  教育技术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相当发达,充满科技感,而教学资源也异常丰富,获得的渠道和方式也很广泛。《课标》在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第六点“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中提到:“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灵活整合、积极开发、充分利用和合理管理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的重要基础。因此,结合互联网+便捷的优势,可以轻松、快速地在互联网上找到与生态文明教育有关的英语阅读文章、英语广播、英语环境教育视频和音乐、英语电子报刊等大量相关主题的教育资源,英语教师需根据教学的进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批判性的选择进行教与学的融合,再进行适当的生态文明观的引导,既能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又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可谓一举两得。
  4.利用生态的校园文化,开展绿色英语实践活动
  校园是由自然的环境与人文的环境共同组成,相辅相成和相互联动的,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使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式,去策划、建造、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得校园各项物种的格局、构造恰当、环境优美,能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工作、休息提供一个友好的生态环境,就构成了生态校园。
  “生态的校园文化,最重要的标志,除了自然生态环境外,主要是人文生态环境的营造,即学校生态圈中人的思想生态化、人文化(李国强,刘建华,2004)。”生态的校园文化,能体现鲜明的生态的价值取向、生态的思维方式、生态的发展要求,彰显自然、安全健康、舒适、愉快的内在需求,促进对人的生态文明、生态道德、生态法治、生态审美和生态科技教育,倡导用科学的态度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用伦理情怀去包容自然,用艺术的品性关注自然。
  英语学科的属性是学习和综合运用语言。根据《课标》的描述:“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英语不仅包括语言知识和技巧,其课文涉及的主题也相当广泛,如,各国的教育发展、历史故事(背景知识)、生物知识、环境问题、
  人口与经济发展状况、地理知识、文学著作、名人和伟人事迹(轶事)、各国风俗习惯、影视音乐欣赏,等等,可谓是一门记忆性、包容性、融合性、应用性和人文性极强的一门学科。绿色即是生态,结合生态校园的特征,英语学科可开展的绿色实践活动相当多,以上面几个(表1)为例。
  5.英语学业质量检测引入绿色评价体系
  所谓“绿色评价”就是淘汰单一的以学业成绩为评价的方式,而是采用比较全面、系统、动态的评价方式来对待学生的学业水平发展状况,倡导评价的多元性和动态性,突出强调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业质量、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切实行动。就学生方面,它包括以下几个动态指标:学习动机、学习感受、学业负担、学业水平、学生品质和身心健康。下面将通过表格来详细说明如何运用绿色评价方式。
  英语教师帮助每个学生设立电子成长档案袋,把绿价各项指标收纳进档案袋中,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或实地观察法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各项指标情况并撰写学生评语或评价,定期记录各项数据,对学生的成长档案材料进行动态的对比、分析、反馈、改进,以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学业水平测试,既可以用分数形式,也可以用等级形式,如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而其他指标则不是用分数形式,建议采用等级形式。评价中达A(优秀)等级越多,说明教与学的活动越“绿色”,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也就越生态文明化。
  四、结束语
  在生态危机面前,我们无路可退,只能正视和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改善它。最好的办法就是教育,它既是根本,也是长远之计。生态文明观的培养,应从小孩子入手,从少年儿童抓起,从小开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初中英语学科作为学校的大学科课程之一,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的重要责任。这既是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国情、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的需要,更是英语这一学科的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教师应先把自己打造成生态文明的先行者,然后把英语课堂打造成生态文明的课堂,用生态文明教育来促进学生的成长。
  【注:本文系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初中英语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9-ZX178)与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英语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8-ZX287)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胡锦涛.200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4] 习近平. 20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
  [5] 杨立雄. 2017.生态文明与生态学校建设[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6] 李国强,刘建华.2004.学校教育创新要走向可持续发展教育——谈学校生态化教育的构建[J].教育实践与研究.
  本文涉及的教学材料可从以下网址浏览:http://www.dzkbw.com/books/hjb/chuzhong-yingyu/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管是人们的学习方式还是生活习惯都产生了变化,而教学方式更是变得多样化。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其完善的知识体系,能够使学生更加对这种工具进行高效利用,增加知识储备量。并且思维导图的应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自身素养以及学习能力。  【关键字】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
期刊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贯彻核心素养。中学思想政治课也应如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引导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学思想政治课应当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重视学科知识的整合。本文围绕核心素养的内涵、基于核心素养对中学政治课堂的困境分析以及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政治课堂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字】核心素养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界大力推动新课改的发展与实践,各个学科都已经找到了符合自己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同时也随着近几年教学界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发现“走班制教学”的应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对各学科的喜爱。并且在“走班制教学”的实施中,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各学科的教学效果,并使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更具有专业性。在使用“走班制教学”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有着明显的提升,同时基于高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节市级优质课的剖析,提供了立体几何数学概念教学的范例,通过实例着重讨论了如何以数学概念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核心素养。  【关键字】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抽象核心素养 面面垂直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76-01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炼出了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
期刊
【摘要】小学思政课堂改革主要是对思政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体现学生在思政课堂的主体地位。思政课堂上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学生如何进行学习都发生明显的变化,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差别明显,这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是对传统思政课堂的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弊端进行总结,并对如何落实思政课程改革给出建议,以期能够提高思政课的教育实效和达到思政课育人的目标。  【关键字】小学思政课堂 改革 弊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生物实践,从生物圈中绿色植物多感观体验校本课程开发为切入点,依次探讨了其对于调动学生们生物学习兴趣、深化学生们生物学习认知这两个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关键字】初中生物 生物圈 绿色植物 校本课程 调动兴趣 深化认知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77-01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提倡尊重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
期刊
【摘要】新时期教育观念已经转变,并非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素质。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避免学生在成长道路中误入歧途。现阶段教学模式略显滞后,不符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需要引入新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就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
期刊
【摘要】数学可以很好玩,数学就在你身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将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是教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课堂教学时,除了要对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思想与方法外,还需要从深层次入手,挖掘数学文化特色,并把数学文化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数学课堂不但有知识传授和方法示范,而且有智慧启迪。  【关键字】数学文化 课堂教学 做法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推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程。实践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对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先列出地理实践能力的内涵及现状,之后从课堂教学、户外活动及家校合作入手,探讨具体培养对策。  【关键字】高中地理 地理实践能力 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91-01  地理新课标
期刊
【摘要】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素养,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许多传统美德,留下了勤恳、质朴、智慧的美好品质。作为社会经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对传统美德的弘扬,从而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将中国人民的美好品德素养传承下去,切实增强高中历史教学的成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对此,本文就高中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