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6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没有例外。
历史地看,任何政党都存在党群关系问题。但共产党的党群关系是自政党产生以来最为独特的。这是因为,共产党不是在资本主义议会体制内产生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物。就是说,中国共产党要联系群众是由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一方面,党是由工人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能够而且必须领导本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但另一方面,党又必须紧紧和本阶级结合在一起,紧紧和包括本阶级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党在领导革命的时候,紧紧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取得了革命的成功。执政条件下,要围绕着权力的运行和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构筑一个能够互动起来的党群关系互动模式,构建一个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构建选举机制,实现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的互动
这要求我们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进选举制度的改革。表面上看,党群关系指的是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但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党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因此,所谓密切党群关系,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围绕着权力的运行和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构筑一个能够互动起来的党群关系模式。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党是受人民群众的委托代表人民行使领导国家的权力的。这就要求,在执政的条件下,党必须忠实地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以人为本作为党的核心价值观。党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而真正实现这三个一致,选举是最好的形式。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所以,我们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当前的问题,我们不是没有选举而是选举不到位。2013年11月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这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就是,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坚决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
构建利益机制,拉动常态环境下的党群关系
党群关系最终要以群众的利益为纽带,所谓的互动也是以利益为纽带的互动。群众的利益既包括经济的,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因而我们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其中首先要提高生产力水平,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要使群众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不断有所增加。这样才能使群众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祖国的富强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更加自觉地为之共同奋斗。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最终成功的根本保证。
在政治发展上,一是要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建立协商和对话渠道。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反映问题的渠道。这一渠道必须是通畅的,是受到党规党法直至法律保护的。二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强调的是整体和统一,不强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更不强调个人和局部利益的表达。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出现,人们追求各自的利益,已成为正当的权利。因此,靠压抑个体和局部利益,已经不现实。因此,我们急需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多元化相适应的联系群众、保持社会稳定的方式。
用利益来拉动党群关系,当前就是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规定,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用改革的红利让广大人民受益。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在政治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经济上,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上,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构建监督机制,保证党永远不脱离群众
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怎样做到不脱离群众,党的十八大强调,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十八大以后,在全党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反复研究,决定把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
党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地位,给我们党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但是,权力如果得不到监督,就会滥用,就会产生腐败,这是古今中外的事实所证实了的规律。我们党的党员和干部,虽然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准,但这只是为党员、干部正确运用权力奠定了自律的思想基础,还必须有强有力的监督,发挥他律的作用,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全会还具体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
密切党群关系是篇大文章,既包括党性和党的宗旨的要求,又包括具体的体制和机制的约束。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后提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我们要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打牢转变作风的思想基础。更要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深化改革、转变职能,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还要加强问责,健全监督体系,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作用,形成监督的强大合力。这些都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组织纪律观念,有利于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有利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为我们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史地看,任何政党都存在党群关系问题。但共产党的党群关系是自政党产生以来最为独特的。这是因为,共产党不是在资本主义议会体制内产生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物。就是说,中国共产党要联系群众是由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一方面,党是由工人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能够而且必须领导本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但另一方面,党又必须紧紧和本阶级结合在一起,紧紧和包括本阶级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党在领导革命的时候,紧紧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取得了革命的成功。执政条件下,要围绕着权力的运行和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构筑一个能够互动起来的党群关系互动模式,构建一个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构建选举机制,实现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的互动
这要求我们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进选举制度的改革。表面上看,党群关系指的是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但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党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因此,所谓密切党群关系,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围绕着权力的运行和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构筑一个能够互动起来的党群关系模式。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党是受人民群众的委托代表人民行使领导国家的权力的。这就要求,在执政的条件下,党必须忠实地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以人为本作为党的核心价值观。党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而真正实现这三个一致,选举是最好的形式。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所以,我们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当前的问题,我们不是没有选举而是选举不到位。2013年11月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这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就是,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坚决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
构建利益机制,拉动常态环境下的党群关系
党群关系最终要以群众的利益为纽带,所谓的互动也是以利益为纽带的互动。群众的利益既包括经济的,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因而我们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其中首先要提高生产力水平,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要使群众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不断有所增加。这样才能使群众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祖国的富强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更加自觉地为之共同奋斗。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最终成功的根本保证。
在政治发展上,一是要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建立协商和对话渠道。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反映问题的渠道。这一渠道必须是通畅的,是受到党规党法直至法律保护的。二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强调的是整体和统一,不强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更不强调个人和局部利益的表达。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出现,人们追求各自的利益,已成为正当的权利。因此,靠压抑个体和局部利益,已经不现实。因此,我们急需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多元化相适应的联系群众、保持社会稳定的方式。
用利益来拉动党群关系,当前就是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规定,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用改革的红利让广大人民受益。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在政治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经济上,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上,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构建监督机制,保证党永远不脱离群众
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怎样做到不脱离群众,党的十八大强调,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十八大以后,在全党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反复研究,决定把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
党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地位,给我们党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但是,权力如果得不到监督,就会滥用,就会产生腐败,这是古今中外的事实所证实了的规律。我们党的党员和干部,虽然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准,但这只是为党员、干部正确运用权力奠定了自律的思想基础,还必须有强有力的监督,发挥他律的作用,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全会还具体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
密切党群关系是篇大文章,既包括党性和党的宗旨的要求,又包括具体的体制和机制的约束。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后提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我们要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打牢转变作风的思想基础。更要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深化改革、转变职能,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还要加强问责,健全监督体系,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作用,形成监督的强大合力。这些都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组织纪律观念,有利于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有利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为我们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