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掌门人笑谈国际贸易风云

来源 :国际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iai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次贷危机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国外的金融机构一个接一个扑倒在地,股票市场哀鸿遍野,跌声一片,工商业凋敝现象日趋严重,真个是马蹄声碎,西风日下……
  然而,据德意志银行测算,美国GDP每下降1%、中国出口则会下降7%。诚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经济危机之下的中小企业很难独善其身,外贸企业更是首当其冲。
  然而,在风声鹤唳的国际市场,与中国沿海地区出口加工型服装企业倒闭潮截然相反的是,今年1-9月,东方国际集团进出口总额摸高412,589万美元,同比增长17.62%,其中出口250、955万美元,同比增长3.71%:进口161、453万美元,同比增长48.61%。
  在国际经济疲软不堪、“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东方国际集团在外贸史上写下的这一串数据,不由让人深为感叹!
  
  宏观预测并非空穴来风从容应对方是良策
  
  作为我国最大的外贸集团之一,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东方国际集团是如何写下这样一串数据的?作为东方国际的第一掌门人,蔡鸿生又是如何面对“金融海啸”,为中国的一艘“外贸航母”操盘把舵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跨进了坐落在上海娄山关路上的东方国际集团大厦。
  “从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到经济出现衰退;从美国危机、欧美危机到全球经济出现败像,撇去经济因素不说,次贷危机本身是一种信任危机,对市场的影响更大。”蔡鸿生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我们的访谈就这样开始。蔡鸿生纵横开阖,“走笔”国际市场,“是的,东方国际集团这艘船舶在国际市场奋力航行,在国际经济的洋面上留下了自己的轨迹,但是,‘金融海啸’对我们这个大型国际贸易企业的影响不能说不大,而且,这样的影响目前正在逐步加大,这是必须引起重视的。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订单的下滑就足以说明出口形势的严峻!今年,我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订单已经下降约10%,目前的订单数量还在继续下降。而且,就订单的商品档次也出现了明显变化,中高档商品的出口订单越来越少。除了美国,我们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欧洲市场的寒意。欧洲市场的订单很难谈判,出口形势尤其严峻,比如订单周期缩短,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即便是有了订单,由于进口方的国内经济出现了萎缩,甚至出现了支付信用危机,我们也不得不十二分小心,以免陷入风险泥淖。展望明年的出口市场,这样的状况我以为很难有很大改观。”
  蔡鸿生条分缕析,有理有据,一边说,一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今年前三季度,在东方国际集团的三大支柱产品中,纺织服装出口148,969万美元,同比下降1.11%;轻工产品出口50,296万美元,同比下降0.10%;机电产品出口额45,634万美元,同比增长23.05%。”
  这位叱咤国际市场风云的东方国际集团董事长坦言,虽然,总体上东方国际集团的外贸业务仍然在增长,但其中的纺织业务明显开始下滑。显然,蔡鸿生对国际市场的走势,以及宏观预测并非空穴来风!
  我们忍不住打量了一下他的办公桌,见他的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资料,可以想见,蔡鸿生并不轻松,他在时时刻刻地关注着国际市场的变化,正如他说:“中国纺织品对世界市场、特别是对欧美市场的出口需要的依存度比较大。当下,国际市场的状况不容乐观,需求逐级下降,如原油、铁矿砂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下滑,社会再投入资金大幅度减少,与此同时,我国国内市场需求相应减少,这就更是加大了在进行国际贸易时的风险。一般说来,国际贸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对政策的敏感度比较高,由于各国经济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又会抬头,有关的关税、利率,汇率政策都在不断变化,这些不利因素,无形中加大了市场风险。”
  那么,蔡鸿生是如何应对越来越严峻的国际经济现状的?这是记者想要知道的。对于许多翘首远望国际市场的外贸同行来说,这也正是希望了解和借鉴的。我们的话题切换到了对国际市场的整体判断以及东方国际集团采取的相应措施。
  蔡鸿生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在这种背景下,我认为我们要从多方面考虑,包括战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要对欧美、日本等主要出口市场进行风险判断,并进行相应的市场结构调整。除此之外,商品结构也要调整,必须缩减一些风险很高的业务。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并且必须考虑,任何一家企业,生存是第一位的,倘若连生存都生存不了,何谈发展?因此,企业要在确保生存的前提下,才能寻求长远的发展战略。”
  我们想起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时说的话,当金融和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信心尤为重要。这时候,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
  蔡鸿生居安思危,尤其是国家出口退税的调整和汇率的稳定,使他信心徒增:“今年也有不少市场利好消息,比如说纺织品出口退税两次调整,8月从11%调整到13%,11月又提高至14%。从理论上说,出口退税提高一个百分点,我们就可以消化一定的成本,同时增加了一个百分点的收入。东方国际集团60%的出口是纺织服装,特别是对于出口量大、利润空问小的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今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比较稳定,这对于出口而言也是有利的。”
  
  “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正所谓天变道亦变
  
  蔡鸿生早年热心于商业问题研究,曾先后在相关财经类刊物上发表不少研究文章,并主编出版了《WT0与商业变革》、《城市商业发展的规模规划规范》专著,对于商业经济和国内外市场,他有自己的见解,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常为发展我国的商业经济建言。
  2005年6月10日,上海松江,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品牌直销购物中心——“东方狐狸城”盛大开工。蔡鸿生和来自欧洲的FOXTOWN的合作伙伴为工程铲下了第一土,藉“东方狐狸城”的开工,东方国际立足全球经营和跨国流通服务、为国内零售这盘棋布下了一枚棋子。如今,三年过去,东方国际集团作为进军国内市场的大手笔——FOXTOWN经营得如何呢?
  “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市场对于经济增长更具有可持续性。从目前国内情况看,启动内需,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尤为重要,但要启动消费市场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其实,我们也早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尝试出口转内销的模式,但是专业外贸公司以前没有涉足过这个领域,尚不知水深浅,开发内贸还是有点力不从心。”
  实际上,蔡鸿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他的思考和探索: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内忧外困,作为一家大型贸易企业,敢问路在何方?
  “贸易环境标志性的变化是中国加入WTO。WTO宣布分销业的 开放,也就是宣布贸易垄断权的结束,宣布国家保护(主动保护和被动保护)的取消。比如,以前国有外贸公司在配额制度保护下,一年通过卖配额就能赚个1—2亿,而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省力又赚钱的好事情,外贸企业必须寻求转变。”
  “人世是阶段性变化,而不是突然变化。上海的商业企业因为较早走向市场,在市场荡涤中存活下来,比如一百、华联、烟糖、粮油等企业。但是贸易公司发展好的并不多见,即使是东方国际集团也不例外。”
  2003年9月,上海市商委主任蔡鸿生履新,出任东方国际集团的“掌门人”。甫一到任,他拨去罩在东方国际集团“上海最大的外贸企业集团”和“中国纺织品出口龙头”等一系列光环,国有外贸公司遗留的一些问题仍然让人诟病,蔡鸿生毅然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为了解决国有外贸企业原有体制、机制不利于调动经营者和业务骨干积极性等问题,集团开始了二级公司改造。在以前改制的基础上,2004年3月,纺织、针织、家纺公司开始重组改制,组建由集团控股、内部自然人股东及战略投资者参股、产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至此,集团主要出口企业基本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制。集团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国企改革的有关要求,规范推进改革重组进程。有关企业改制后,经受了配额取消,汇率调整、特保设限和宏观调控等严峻考验,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体制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能解决积弱已久的所有问题。一个好的体制,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机制,仍然会让企业走弯路。一些跨国公司和国内一些上市公司的衰败,对蔡鸿生触动很大。他一直在思考:东方国际集团如何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轨道上,如何走得更远、更远?
  “到底我们应该形成怎样的竞争力?我们的运营模式如何革新?集团的风险又如何控制?”诸如此类,蔡鸿生一直被这些问题困扰着,他也一直也在寻求理性思维和企业进取方式上的突破,“如果这三个问题都能解决,东方国际集团就能稳步前进。如果解决不了,在以后的前进道路上,集团将会不断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素。”
  以前,从事外贸生意似乎带有某种程度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个人的行为在业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一个人或者一个小组两三个人,可以将拉单子、组织货源、出货等全部流程做完,公司只需要垫付一点资金。进口如此,出口也如此。东方国际集团同样经历有过类似的情况。
  “正所谓‘天变,道不变’,外贸形势在不断变化,如果企业运营模式不变、内在应变能力不变,即使你勉强存活下来,日后仍旧要关门大吉的。往后外贸形势越来越不能控制,外贸企业的生存将越来越难。东方国际集团这几年存活下来并得到发展,我们其实没有太多的骄傲。实际上,贸易公司还存在很多问题,而且这样危机重重的感觉一直笼罩心头。”
  “原本,公司很多权力,比如定价权、采购权……这些权力都在一个人或一个小组手中,这样的运营模式将有很大的风险。没有团队和公司各个环节相互合作和支撑,很难形成贸易的增加值。公司称之为公司,应该形成一股凝聚力,需要一定的模式。业务的评估、成本控制、效率需要一个标准的流程。”急则思变,蔡鸿生深谙个中的经营之道,“实施供应链管理是传统外贸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引下,老牌国有外贸集团——东方国际集团开始了新的攀升。
  蔡鸿生说:“为了进一步优化生产供应链上下游增值环节,推进集约化生产,为客户提供度身定制的服务,东方国际集团从2005年起就开始着手进行供应链再造和服务贸易大平台的建设工作。我们这几年一直都在朝这个方面努力,集团不惜投资重金建造供应链的一个环节——打样中心。现在我们大概有5、6个不同产品的打样中心,这不仅加强了公司接单能力,而且也保留了一些回头客。通过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比如设计能力、采购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公司品牌、产品品牌这些都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尽管现在外贸出口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但蔡鸿生表示,只要企业变“被动”为“主动”,外贸经营的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发挥国际贸易主体作用东方国际责无旁贷
  
  2004年年底,一起涉及东方国际集团2000万美元巨额担保纠纷的消息披露于世。这笔贷款发生在1999年,由集团担保,其子公司东方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向光大集团贷款2000万美元。但其中的1750万美元东方香港并未使用,而是被划至某一港商的公司账户中。然而,整个贷款、担保过程并未经过东方国际集团董事会集体讨论,大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对此一无所知。媒体的报道令东方国际受诟,企业形象蒙受极大损失。
  如何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把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这已成为蔡鸿生履新后的另一个重大课题。“进出口业务都有风险,比如一家公司同时会与几家公司合作,其中就有空子好钻,我们要时刻提防这样的风险。出口方面,货发出去了,能否收到钱;进口方面,信用证开出去了,能否拿到货。另外,进出口外部环境变化、客户支付、单子审核评估等等环节都会容易出现问题。”
  在蔡鸿生看来,对于东方国际集团这样一艘“外贸航母”,必须学会“调控”,除了业务风险“调控”,还有资金风险“调控”。
  “对于资金统筹,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我们在积极整合贸易物流资源的同时,还十分注重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强对存量资产的统筹经营,控制应收账款等财务款项,降低各项费用尤其是管理费用的支出。”
  蔡鸿生的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健康的东方国际集团,外界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才能保证东方国际集团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自19世纪后期上海开埠之日起,中国对外贸易的重心从广州逐渐移到上海,外国商品和外资企业纷纷通进长江门户,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等。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成为远东第一大都会,贸易、金融、经济中心的地位远超东京和中国香港。在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之后,历史再一次赋予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经济中心的重责。蔡鸿生有自己的见解。
  “自古‘无商不活,无贸不通’,贸易活动是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经济细胞,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的贸易量和贸易活动,也吸引了大量的贸易公司,促进了金融和航运的发展。”
  而同东京、纽约等国际贸易中城市相比,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还缺乏足够的大型国际贸易企业载体。2007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东京有50家企业进入,从而成为拥有500强企业最多的城市,巴黎有26家企业,纽约和伦敦各有22家企业,但上海只有两家制造业企业(上汽集团和宝钢)。
  “贸易流通作为一个行业,应该是独立的,而不应该作为制造业的衍生品而存在。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领军企业,东方国际集团去年的出口额有40多亿之巨,我们应该发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主体的作用。”对此,东方国际集团责无旁贷。
  
  采访后记:2005年9月,上海市商业委员会主任蔡鸿生履新,成为东方国际集团以及旗下唯一上市公司“东方创业”的“当家人。采访临近结束,我们问蔡鸡生,作为企业老总,风光无限背后有怎样的感受?
  “原来在政府部门做事,考虑问题是宏观思维。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在企业里面,要做好企业,一定要适应市场竞争的法则。”蔡鸿生坦言。
  这是人生角色的一大变化。但这种转变,显然并不轻松。他说:“在大型公司中,领导人物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是非常苦恼。公司发展所需要的架构不是原本就有的,而是要靠自己一点一点建设起来。有的时候可以改变一点,但是很难改变更多。管理部门的人必须要少说多做,要能够有创造地做。”
  从一个政府官员转型为—名企业家,蔡鸿生对自己、对企业管理有着更加清楚的认识。
其他文献
金融海啸来袭,处在风口浪尖的跨国公司正面临巨大考验,紧缩、退却、削减等词汇频频出现在跨国公司高层的口头上和文件中,但中国却显然有别,最近刚刚在上海建立了地区总部的采埃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毕理特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面对金融危机,所有跨国公司都会审视过去的经营策略,但从长远的观点看,中国是一个不断向上发展的国家,基于长期的战略,我不认为会停止或削减在中国的投资。”采埃孚近期投资2700万欧
期刊
2009年,金融海啸将把我们带向何方?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就要对这场危机的特征有充分认识。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史,我们遭遇过很多次危机的洗礼。单单是“金融全球化”浪潮不断推进的这几十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危机就有三次。    “金融全球化”浪潮中的三次“危机”    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南美的债务危机,起因主要是这些国家的政府为了将没有“活力”的私营企业打造出竞争力,采用国有化的方式推行改革。
期刊
奥地利是一个面积8.3万平方公里,人口仅826万左右的欧洲小国,以邻国为主要贸易伙伴。近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国际地位上升,已成为奥在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奥两国间的经贸现状如何,今后将重点开拓哪些领域?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对刚上任的奥地利驻沪商务领事葛安德(Raymund Gradt)先生(以下简称“领事”)进行了专访。    记者:领事先生,三年前,我采访了贵国总理沃
期刊
他辞去了5000元月薪的工作,回家准备高考。他没有读过高中,结果,他却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了清华大学历史上以中专学历进入清华园的第—人。后来,创业的激情使他成为中国年轻的亿万富翁,一位“80后”的财富新贵  国内IT业继李彦宏、马云之后,诞生了高燃、李想、戴志康、茅侃侃四位新秀,人称“京城四少”。他们的共同点是不到25岁,仅用1年左右,通过互联网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亿万富翁,被誉为“‘8
期刊
钱币,取代了物物交换的原始交易方式,廓开了人们认识世界,认识历史的视野,人们可以从不同版本、不同券面的钱币中读出不同国家、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风情和人们的生活习俗,读出人类社会的金融渐进脚步。    中国“元老级”银行发行的钱币    在钱币博物馆,人们可以从许许多多钱币中分辨出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钱币,比如,1931年由英国德纳罗公司承印的天津地名券,券面5元,正面的图案是天坛,颜色为黑色,背面
期刊
“三巨头”认错了。曾经荣耀得不可一世的美国汽车业三巨头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三巨头”开着自己公司生产的汽车,赴华府“过堂”,在听证会上,通用首席执行官瓦格纳低声下气地说:“我们错了。”随后又发表公开信,承认犯下错误,让美国消费者“失望”、甚至感觉遭“背叛”,并表示如果能获得政府贷款救援,一定会“痛改前非”。  “三巨头”要“痛改”什么“前非”?这里,既有发展战略和结构设置失误等深层次原因,也有“
期刊
这是2008年的岁末,北方的飘雪,南国的暖阳,还有喧嚣尘世的静寂夜晚。时光的渡船穿越365个日子,又回到了岁末终点,开始新的轮回。  2008年潮起潮落,坐在船上的人,冷暖自知。袭扰全球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已度过“周岁”,起始于华尔街的这场数十年未遇的金融危机,正在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大海啸,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蔓延,成为笼罩全球经济的乌云。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
期刊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其影响范围而言,和今天的全球金融危机不可同日而语——发端于全球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的这一次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令世界战栗,而当年东南亚那场金融危机,从开始到结束,基本上没有越出远东经济圈。然而,由华尔街冲击波造成的影响——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判断,在雷曼兄弟倒下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能否置身事外”的争论持续了近三
期刊
我觉得如今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也越来越远了。此话怎讲?比如我和美国德州的姐姐要通话,电话几秒钟就接通了。如果在电脑上装个视频头,即刻就可看见姐姐的音容笑貌了——这是越来越近。但这种近聊补于无,很无奈。如果姐姐住在上海南京路,还用得着我打什么长途电话?  恰恰是通讯设备越来越先进,使得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后退。还是说电话。如今很多人在自家的电话上申请了来电显示功能,电话铃响,一看那个小方块
期刊
30万美元大生意是这样做成的(共7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