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有读者抱怨上天不公,生在农村,长在穷家,没有文凭,缺少机会。但重庆的邓洪九不但先天条件最差,连能够找到的工作也最低贱。
最低贱的工作也有商机,发现它抓住它——这就是穷人与富人的区别。
第一:走出大山,这是所有打工仔都能做到的。
邓洪九出生在远离重庆市区100多公里偏僻、闭塞,四面都是大山的长寿区天台村。5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独自一人艰难地抚养他长大。
邓洪九的童年是在艰难中度过,大山里山高石头多,只能种红苕、洋芋、包谷,即使这些红苕、包谷也难以维持生活。无奈之下,没有文化又身无一技之长的邓洪九只能选择到离家最近的城市重庆谋生。
第二:当“棒棒”,从最低贱的事情做起,但是60%的人做不到。
17岁的邓洪九离家时,带在身边的工具是一根扁担。扁担即“棒棒”,这是他选择的第一份工作。
扁担是挑夫的工具,重庆因长江、嘉陵江环抱,水运发达,是商业集散地,但又因山水阻隔,出门就得爬坡下河,所以商业的货物,旅客的行李就靠挑夫搬运,为了简单、方便、节约,挑夫们大都将扁担变成了木棒,“棒棒”因此成为了重庆挑夫的代名词。
当“棒棒”(挑夫)、擦皮鞋、卖报纸是最低级最下贱最不为年青人接受的职业。但17岁的邓洪九却没有任何高低贵贱的障碍,他不要面子,没有面子。
虽然每天的工作劳累、辛苦,收入只能维持简单的生活,但他对生活却充满了期盼与渴望,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
第三:发现高一点点的机会,创造条件去试行,20%的人不会去做。
邓洪九很快熟悉了码头的环境,适应了“棒棒”的生活,但这时他却发现同是从农村来城里谋生的“棒棒”却派生出了许多职定,其中的水果小贩,同样一根扁担,赚的钱比自己多得多。
能不能够也去做水果小贩呢,他想试试,但是一打听,到批发市场买水果,一担最便宜的水果也得好几十元钱,他拿不出来。邓洪九于是与同做“棒棒”的朋友商量,两个人合伙凑钱去买来一担水果。一个月后,邓洪九赚够了一担水果的本钱,一个人挑着小果沿街叫卖。
第三:变通方法,让销售变得更快捷方便。
朝天门码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但他们都只是经过,随到随走,短暂停留。邓洪九发现常常会因为称量耽搁了时间,放走了原本需要购买水果的客人。于是,他想出了先称好装袋,让客人按袋付款的销售新方法。
1990年邓洪九终于积攒下了2000多元钱。
第四:商机无处不在,零售小贩变身批发商。但是,70%的人发现不了。
邓洪九准备回家将2000元钱交给母亲。但是回家的路上,他却发现了一件事:沿途的桔子都烂在了地里。
邓洪九去问果树的主人。原来,当地信息不畅,种植过多,这里桔子的价格一年比一年低,最后变得无人买,无处销。
他在重庆卖桔子的进货价是五六角钱一斤,而这里却可以两角三角一斤,如果加上运费,每斤也只会增加几分一角钱,岂不是让进货价降低了二三角?
邓洪九将自己2000元钱购买了一大车上等桔子运到重庆。一起做水果生意的伙伴们看到这么便宜,便也都要分,邓洪九也就大大方方地将一车桔子分给同伴,不到一个小时,赚了200多元。他乘势而为,10天时间,他赚到了2000多元,相当于他做了半年时间的小贩。
第五:在坚持中寻找机会,在机会中寻找先机,80%的人会放弃。
桔子很快就过季了,邓洪九只能重新回去当小贩。但是他却并不放弃批发的念头,半年后,西瓜上市,批发商们都跑到了瓜地订货。然而地里的西瓜成熟不多,而订货的人却不少,西瓜的价格也就一路飞涨。邓洪九批发桔子是因为桔子便宜,所以西瓜一贵,他不再出手。几天后,重庆下雨,并下了一周,天气一凉,吃西瓜的人就少,西瓜的价格也因此暴跌,许多批发商因亏本而纷纷离场。
邓洪九却没有走,批发商只剩他一个,而成熟的西瓜越来越多,眼看西瓜就要烂在地里了,瓜农们找到邓洪九低价出售,邓洪九也顺势将所有的西瓜都收购了。
正赶上市场里西瓜缺货,他的西瓜当天晚上就全部批发完。三天时间,赚到近万元。1993年,他在批发市场租下了摊位,成为水果批发商。
第六: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力量来帮助销售,90%的人不能跟进。
当年邓洪九赚了7万多元,第二年赚了十几万,第三年赚了三四十万。
2001年邓洪九的水果批发赚到了百万,成为批发市场中的领军人物。
此时,小商小贩对水果的销售已经逐渐递减,超市已经变成了水果销售的一个主要业态。但这是一个全新的销售方法,不但具有较高的技术性(时间、配合、组织、协调)而且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与时效性。但是,邓洪九已经没有退路,他只能跟进,只能适应,只能学习。
经过几年时间,几百万元的损失,邓洪九的水果占领了重庆一半以上的超市,还销售到广东、四川、陕西10多个省市近200家超市,销售额突破了4亿元。
最低贱的工作也有商机,发现它抓住它——这就是穷人与富人的区别。
第一:走出大山,这是所有打工仔都能做到的。
邓洪九出生在远离重庆市区100多公里偏僻、闭塞,四面都是大山的长寿区天台村。5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独自一人艰难地抚养他长大。
邓洪九的童年是在艰难中度过,大山里山高石头多,只能种红苕、洋芋、包谷,即使这些红苕、包谷也难以维持生活。无奈之下,没有文化又身无一技之长的邓洪九只能选择到离家最近的城市重庆谋生。
第二:当“棒棒”,从最低贱的事情做起,但是60%的人做不到。
17岁的邓洪九离家时,带在身边的工具是一根扁担。扁担即“棒棒”,这是他选择的第一份工作。
扁担是挑夫的工具,重庆因长江、嘉陵江环抱,水运发达,是商业集散地,但又因山水阻隔,出门就得爬坡下河,所以商业的货物,旅客的行李就靠挑夫搬运,为了简单、方便、节约,挑夫们大都将扁担变成了木棒,“棒棒”因此成为了重庆挑夫的代名词。
当“棒棒”(挑夫)、擦皮鞋、卖报纸是最低级最下贱最不为年青人接受的职业。但17岁的邓洪九却没有任何高低贵贱的障碍,他不要面子,没有面子。
虽然每天的工作劳累、辛苦,收入只能维持简单的生活,但他对生活却充满了期盼与渴望,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
第三:发现高一点点的机会,创造条件去试行,20%的人不会去做。
邓洪九很快熟悉了码头的环境,适应了“棒棒”的生活,但这时他却发现同是从农村来城里谋生的“棒棒”却派生出了许多职定,其中的水果小贩,同样一根扁担,赚的钱比自己多得多。
能不能够也去做水果小贩呢,他想试试,但是一打听,到批发市场买水果,一担最便宜的水果也得好几十元钱,他拿不出来。邓洪九于是与同做“棒棒”的朋友商量,两个人合伙凑钱去买来一担水果。一个月后,邓洪九赚够了一担水果的本钱,一个人挑着小果沿街叫卖。
第三:变通方法,让销售变得更快捷方便。
朝天门码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但他们都只是经过,随到随走,短暂停留。邓洪九发现常常会因为称量耽搁了时间,放走了原本需要购买水果的客人。于是,他想出了先称好装袋,让客人按袋付款的销售新方法。
1990年邓洪九终于积攒下了2000多元钱。
第四:商机无处不在,零售小贩变身批发商。但是,70%的人发现不了。
邓洪九准备回家将2000元钱交给母亲。但是回家的路上,他却发现了一件事:沿途的桔子都烂在了地里。
邓洪九去问果树的主人。原来,当地信息不畅,种植过多,这里桔子的价格一年比一年低,最后变得无人买,无处销。
他在重庆卖桔子的进货价是五六角钱一斤,而这里却可以两角三角一斤,如果加上运费,每斤也只会增加几分一角钱,岂不是让进货价降低了二三角?
邓洪九将自己2000元钱购买了一大车上等桔子运到重庆。一起做水果生意的伙伴们看到这么便宜,便也都要分,邓洪九也就大大方方地将一车桔子分给同伴,不到一个小时,赚了200多元。他乘势而为,10天时间,他赚到了2000多元,相当于他做了半年时间的小贩。
第五:在坚持中寻找机会,在机会中寻找先机,80%的人会放弃。
桔子很快就过季了,邓洪九只能重新回去当小贩。但是他却并不放弃批发的念头,半年后,西瓜上市,批发商们都跑到了瓜地订货。然而地里的西瓜成熟不多,而订货的人却不少,西瓜的价格也就一路飞涨。邓洪九批发桔子是因为桔子便宜,所以西瓜一贵,他不再出手。几天后,重庆下雨,并下了一周,天气一凉,吃西瓜的人就少,西瓜的价格也因此暴跌,许多批发商因亏本而纷纷离场。
邓洪九却没有走,批发商只剩他一个,而成熟的西瓜越来越多,眼看西瓜就要烂在地里了,瓜农们找到邓洪九低价出售,邓洪九也顺势将所有的西瓜都收购了。
正赶上市场里西瓜缺货,他的西瓜当天晚上就全部批发完。三天时间,赚到近万元。1993年,他在批发市场租下了摊位,成为水果批发商。
第六: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力量来帮助销售,90%的人不能跟进。
当年邓洪九赚了7万多元,第二年赚了十几万,第三年赚了三四十万。
2001年邓洪九的水果批发赚到了百万,成为批发市场中的领军人物。
此时,小商小贩对水果的销售已经逐渐递减,超市已经变成了水果销售的一个主要业态。但这是一个全新的销售方法,不但具有较高的技术性(时间、配合、组织、协调)而且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与时效性。但是,邓洪九已经没有退路,他只能跟进,只能适应,只能学习。
经过几年时间,几百万元的损失,邓洪九的水果占领了重庆一半以上的超市,还销售到广东、四川、陕西10多个省市近200家超市,销售额突破了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