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零风险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400l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5日,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政府和中原农险“牵手中原 就业脱贫”项目启动仪式在南阳市文化广场隆重举行。作为保险扶贫“兰考模式”的升级版,这次就业扶贫将带动宛城区1312人就业脱贫。
  在全国这场脱贫攻坚行动中,由中原農险首创的“脱贫路上零风险”兰考模式已成为保险扶贫的样板。短短一年半,中原农险创新了5种保险扶贫模式,实现了“脱贫、巩固、致富”的不断升级,从当初兰考模式的1.0版本升级到3.0版本,保险模式正在河南多个市县区被推广,有效兜底困难群众致贫返贫风险,为贫困县脱贫保驾护航,保障和促进了扶贫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
  “兰考模式”诞生:扶贫创出新思路
  一场暴雪促成了“兰考模式”。2015年11月,一场暴雪损坏了兰考县扶植农民脱贫发展的300多座鸭棚和蔬菜大棚,加上农户其他生产生活用品,雪灾造成损失高达5000多万元。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摧毁了政府的扶贫成果,如何化解产业扶贫中面临的各类风险?能否借助金融保险等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扶贫开发?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在创新扶贫思路和扶贫方式上,兰考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思索。
  此时,恰逢中原农险刚刚召开过会议,研究如何利用保险机制助力政府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家地方法人机构,作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导成立的河南农民自己的保险公司,帮助更多农户防范和化解农业生产风险,无疑是公司的首要职责,面对因天灾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返贫现象,农险公司必须有所作为,绝不能置身事外。于是,中原农险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助力扶贫工作的新思路。之后,经过双方多次磋商与讨论,在对兰考16个乡镇贫困农户和人口的生产生活数据调查的基础上,最终诞生了一种全新的兰考保险精准扶贫模式——“脱贫路上零风险”:由政府出资,中原农险为兰考县贫困人口及脱贫带头企业提供包含生产、生活在内的15类保险。整县扶贫上保险,这种保险扶贫模式在全国还是首例。
  为了这个项目的诞生,中原农险与兰考县人民政府密切配合、高效推进,双方连续召开4次协调会议,20天内完成了16个乡镇贫困农户和人口的生产生活数据调查统计、实地调研、保险方案设计和承保出单准备工作。
  2016年3月22日,兰考“脱贫路上零风险”项目正式出单,项目覆盖兰考县23275户贫困家庭、77447人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风险领域的财产、人身、种植作物、农业设施、贷款担保、带动脱贫龙头企业等一揽子保险方案。该保险扶贫项目总保费1269.38万元,其中,中央、省、县财政补贴260余万元,农户需要自交保费999.56万元,这部分费用全部由县扶贫资金承担。
  今年3月27日,“兰考模式”项目实施一周年后第5天,兰考县正式宣布退出贫困县,成为全国首批、河南省第一个实现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兰考人民的脚步不会止于脱贫。今年5月16日,兰考县人民政府再次与中原农险签约,“脱贫路上零风险”华丽转身为“小康路上有保障”,助力兰考人民奔向小康生活。
  “小康路上有保障”全面战略合作项目通过保险功能与县域经济开发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不但可以解决广大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而且通过为广大群众提供生产、生活一揽子保险,为企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风险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能够使广大群众摆脱顾虑,激发主动创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极大提升政府工作的效果和政策效能,合作项目立意深远,再次走出了一条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路子。
  “兰考模式”被效仿:快速理赔赢信赖
  政府投入近1000万元保费,大约可撬动高达84亿元的风险保障。无疑,“脱贫路上零风险”项目是一个受到县里支持、给干部减压、让农民高兴的项目。在该项目签约仅仅一个多月后,河南省内乡县、唐河县、汝州市等多个市县政府就向中原农险伸出了“橄榄枝”。
  但作为商业保险公司,追求盈利是天职,而农险项目往往盈利空间有限,甚至出现亏本,这个项目能坚持下去吗?会成功吗?因此,“兰考模式”一出,就有媒体发出疑问,业内外对这个保险项目也持观望态度。
  赔钱是很可能的。面对外界的疑虑,中原农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毕治军不是没有考虑过。“中原农险要算政治账、大账、长远账,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这个项目可能赔钱,但其他项目会赚钱。”公司可以通过这项服务赢得兰考县委、县政府信任,开展其他深层次合作。
  行动永远是最好的证明。2016年6月28日晚,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兰考县固阳镇、谷营镇、坝头乡等多个乡镇遭遇风灾、暴雨,造成房屋、鸭棚受损。王想是兰考县谷营镇爪营乡曹庄村的贫困户。6月28日晚上10时许,她家的鸭棚被狂风刮塌,6000多只鸭子被压在棚底,造成了近10万元的经济损失,无助的夫妻二人能想到的只有向村里反映。收到信息后,村里的扶贫驻队人员连夜将情况反映给了中原农险。6月29日,中原农险兰考支公司工作人员就来地里现场查看,进行测量、定损。6月30日,2.3万元赔偿款打到了王想的银行卡上。短短3天后,7月3日,兰考近百户受灾贫困农户就收到了来自中原农险的30多万元赔偿款。
  正是这次大规模快速理赔,让兰考人尝到了保险扶贫模式的甜头,也让观望者们见证了什么是中原农险速度。事实上,在这次集中理赔前后,对于承保出险的意外险、房屋保险,中原农险也都做出了快速理赔。“兰考模式”的示范效应开始发酵,该扶贫模式逐步获得各级政府的青睐,而新的合作模式在“兰考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在内乡县和唐河县,中原农险与对方全面扩展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合作,重点是用征信的手段支持贫困户和龙头企业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在汝州,他们把扶贫和社会管理创新引入保险手段,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社会管理,并将农险作为奖励的手段,由政府出资给文明村70岁以上的老人购买保险,进行社会救助和健康扶贫;在邓州,支持养殖龙头企业带动脱贫的政银保企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启动,进行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滑县、封丘、原阳……兰考模式签约后半年多的时间里,就有8个市53个县区先后与中原农险签约,“保险+扶贫”模式在全省被推广。   在“兰考模式”的基础上,中原农险还通过与政府、银行、企业、担保机构等“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加入到政府扶贫工作中去。
  “兰考模式”升级:就业+扶贫
  “兰考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推广。截至8月8日,中原农险已与全省11个市64个县(市)区签署合作协议,累计为82万贫困人口提供1000亿元的保险保障;向40个贫困县的51万农户支付赔款1.84亿元,户均赔款3600多元;通过农业贷款保证保险助推涉农企业融资,帮助各地涉农和扶贫项目获得银行授信超过34亿元,累计帮助3123个农户、新农业主体和带动脱贫涉农企业融资7亿多元,有效带动了银行和地方政府参与。
  如今,河南脫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中原农险“保险+扶贫”创新的步伐也在加速前进,在全省又首创了“保险+就业”扶贫模式,将解决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难题和解决农业保险服务力量薄弱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兰考模式”升级后两个月,7月14日,息县人民政府与中原农险签署“牵手中原,就业脱贫”项目。根据双方的战略合作协议,息县政府提供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名单,并推荐合适人选参与农业保险协办;中原农险为贫困人口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聘请6500余人为公司的助理协保员和宣传员。其中,助理协保员每人每年可领取3020元的工资报酬,宣传员每人每年可领取1000元的工资报酬,仅此一项,就增加收入800余万元。
  作为“兰考模式”的升级版,息县“就业+扶贫”的扶贫模式一经推出便得到各级政府的厚爱,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该项目中,中原农险秉承项目整体不盈利的原则,在按照保险合同提供相应理赔服务外,还通过就业的方式带动部分贫困户脱贫,该合作模式再次获得各级政府青睐,目前已有70多个市、县政府向中原农险表示了合作意向,其中18个县区已经签约,将直接带动2万余人走上脱贫之路。
  打出扶贫组合拳,筑牢贫困人口风险防护网
  “保险扶贫,关键在于找准不同地区和人群的贫困特点和脱贫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机制和产品创新。只有因地制宜,才能保证扶贫的精准性;只有加强创新,才能在解决‘贫困’这一老问题上趟出‘新路子’。”中原农险总裁姜华介绍,为了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在一年半的实践中,中原农险先后创造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生活扶贫和就业扶贫五种扶贫模式。其中,产业扶贫可为政府扶贫的龙头带贫企业提供强化保障,防范产业发生风险;金融扶贫可解决贫困人口、涉农龙头企业等融资难问题,提升扶贫“补血”功能;健康扶贫通过为提供健康保险、医疗补充保险等,防止农户因病致贫返贫,强化民生兜底保障;生活扶贫通过财产险、意外险,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就业扶贫通过“造血扶贫”,帮助贫困人口就业,拓宽增收脱贫路径。在这场攻坚战中,中原农险结合地方特点不断创新“保险+扶贫”模式,为贫困人口稳定生活状态、增收脱贫和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风险保障机制,形成了具有中原农险特色的保险扶贫模式,为贫困人口筑牢了一张风险防护网。
  创新无止境。在河南省脱贫攻坚的大局中,作为河南省第一家保险法人机构,为发挥保险更大作用,中原农险将继续致力于创新,重点瞄准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不断创新保险扶贫项目,分类开发、量身定做保险扶贫产品,为各地政府提供“菜单式”扶贫服务,为每一个市县量身定制扶贫保险方案。同时,中原农险今年年底将把河南省的县级机构都铺全,继续扩大保险扶贫领域,围绕各地产业扶贫的方向和特点,将保险扶贫覆盖到贫困家庭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其他文献
两斤半的果树废枝,就能加工成1根菌棒,而1根菌棒就能产生3.5元的收益。1亩果园,每年至少产生200公斤的废枝,整个阿克苏地区共有果园450万亩,如果把废枝都搜集起来生产黑木耳的话,这个经济价值不得了啊!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乌什县亚科瑞克乡五村的古丽麦热木·赛买提正和村里的其他妇女们在大棚里采摘黑木耳。古丽麦热木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里5口人,一家支出全靠丈夫务工收入。在村
期刊
20年如一日,致力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兴修水利、异地扶贫和乡村文明等慈善事业,累计捐资2.1亿多元,帮助家乡2万多名困难群众告别贫困,过上富裕幸福生活。   他就是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春江集团党委书记裴春亮;   他还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河南省委候补委员;   他不忘初心,感恩社会,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
期刊
刚过清明,河南省西峡县米坪镇已是酷热难耐,走进米坪镇政府大院,一打听米坪镇文化中心主任黄让杰,米坪镇政府办公室李主任说:“老黄啊!他可是个大忙人,最近政府在搞扶贫‘双基’核查工作,他又被抽调到工作组进村入户去了。”   今年44岁的黄让杰,2017年担任米坪镇文化中心主任。任职以来,黄让杰就把自己当做“文化人”“扶贫人”,弯下腰来,扑下身子,情系群众,激情干事,凭着一股“不干则已、干则必成”的强烈
期刊
他曾是一名军人,在军队中屡立军功;他曾是一名商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还是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让乡亲们富起来,他舍弃小家利益,甘当铺路石。他就是河南省濮阳县户部寨镇许窑村党支部书记刘庆言。   刘庆言1987年参军,在军营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足迹: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中校军衔。2006年,刘庆言响应国家“退伍不褪色、转业再创业”的号召,拒绝了优厚的安置,毅然选择了自主
期刊
阿里、苏宁、京东等电商企业纷纷布局乡村,构建农村电商平台,改变传统销售模式,越来越多的农特产品变成了网上热销产品。电商下乡,给乡村带来了新活力。   过去线下摆摊卖,如今线上论对卖   “过去核桃摆摊卖,一棵树卖不出多少钱。如今变成文玩,在网上论对卖,一天能卖出几百单。”河北省涞水县娄村乡西安庄村农民王小雨边说边拿出一对核桃,“这叫‘狮子头’,刚在网上被天津玩家预订了。”   麻核桃又称文玩核
期刊
小关是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村庄,1958年以前,小关各村——河北岸从软枣树到前后纸坊、黄鹭坡,河南岸从九亩湾到西沟、南沟,各村都有几百年树龄的老树。比较有名的有后纸坊一棵大槐树,中间的空洞能钻进去人;西沟村口井沿上边的皂角树,胸径两个男人手拉手抱不住;大长洼张家老坟的一棵鸡冠树,虽然只有一搂多粗,但是,鸡冠树是稀有树种,假如这棵树能生存到现在,三千元是别想买走的。此外,前门东西6棵大槐树、小关老
期刊
扶贫产业(就业)基地内,村民们正忙着加工生产农特产品;电商产业园内,贫困户子女正在学习一技之长;异地搬迁项目进展迅猛,黄河滩区群众展露笑颜;希望的田野上,金银花、树莓、芹菜、中药材、食用菌长势喜人;新建的村室里,无数贫困群众正在咨询“小额信贷”“到户增收”等惠农政策……封丘大地,灿烂的阳光一如党员干部和群众凝心聚力脱贫攻坚的火热激情,饱满而热烈。  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
期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很多贫困地区来说,如果没有“造血”功能,一旦停止“输血”,最终还是会“原地踏步”。因此,产业扶贫被当作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地处南阳盆地的社旗县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一根本途径,通过探索模式创新,努力变“死钱”为“活钱”,变“输血”为“造血”,力拔“穷根”,让更多贫困群众快速实现了稳定脱贫。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社旗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按
期刊
社旗县以产业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把产业作为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根本动力,这种有产业支撑的脱贫,才是长效的脱贫、真正的脱贫。社旗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发展产业不能“剜到篮子里都是菜”,要因地制宜,坚持“市场导向、资源基础、科技支撑、规模经营”等原则,用足用好各种产业扶持政策。  围绕总体规划部署,构建产业扶贫格局  社旗县委、县政府首先对全县的产业脱贫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一是龙头企
期刊
“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这一要求为进入决胜阶段的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  “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做好产业扶贫工作,关键在于各地找準自身定位,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创新完善。民间有句俗语:“一团乱麻,找出线头”。对于产业扶贫而言,这个线头就是基于精准定位的产业与项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地处南阳盆地的社旗县,紧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