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健康自由地成长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e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的名著。对我而言,早在师范求学时,它的大名就如雷贯耳,但是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还是2016年暑期。这本名著主要讲述了一个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及教育方法,细致地表达了卢梭对自然教育的构想。
  教育要顺应儿童天性
  在这本书中,卢梭的观点明晰前卫,充满人性: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开篇第一句就表明了态度:“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认为:每个人的教育都包括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三个方面,只有这三种教育协调一致,孩子才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只有自然的教育才是符合教育本质的,因此教育应该顺应自然,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健康地快乐成长。毫无疑问,这一观点,直至如今,依然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依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
  然而,严酷的现实是:越来越多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一切都懵懵懂懂的年龄,就将他们送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希望他们“赢在起跑线”,获得完美人生。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本应该如饥似渴学习的时候,学习兴趣已经丧失殆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本应该为理想钻研蓄力的时候,缺沉溺于游戏、网络;越来越多的年经人在本应该打拼事业奉献人生的时候,缺自私自利得过且过……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矛盾现象的越演愈烈?为什么美好的初衷与最终的结局背道而驰?或许,卢梭顺应儿童天性的教育观能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本真,重新回归真正的教育之路。
  在应试与素质的夹缝中践行
  在五花八门的教育方法林林总总充斥于我们双眸的当代,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在应试与素质的夹缝中践行卢梭的自然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接纳自然教育的理念 卢梭认为:孩子在成年以前就必须是个孩子,如果成人在孩子小时候就试图把他培养成大人,那么就会阻碍他正常的发展,致使他未老先衰,就像早熟的果实,虽然早熟却并不成熟,而且极易腐烂。这一观点我们应该反复咀嚼,反复体味,不断内化,真正接纳。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拔苗助长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教育。
  创设自然教育的情境 顺应天性的教育,应该是自由自在的,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因此,作为教育者,首先应该摒弃强势状态,真正蹲下来,发自内心尊重孩子,尊重生命,为孩子营造平等自由的情境。其次,要满足儿童自由活动的需求,让生命成长突破限制。当然,还应该尽可能多地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孩子拥抱大地,触摸花草,让孩子的生命与自然融合。
  搭建自然教育的平台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生命中都储存了成长的密码。面对一个个需要破译了成长密码才能化茧成蝶的可爱生命,我们应怀着敬畏之心,依靠关爱和希望,提供自然教育的机会,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融于自然的教育活动。我们可以把课堂搬到树林里,将操作移到院落里,为孩子提供破解内在密码的能量,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天赋。
  实施自然教育的评价 在我们周围,一旦有孩子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学府,往往会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这样的评价,并不是真正成才、真正幸福的指标。我们要跳出分数决定论的局限,将眼光放得更高更远,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着眼于孩子是否释放了天赋,获得了对于他本人而言最幸福的生活。对于教师、家长而言,淡化分数,不作对比,从孩子的人格健全、心灵自由、健康快乐的终极发展目标出发实施评价,这或许是最适切的。
  在《爱弥儿》的引领下,尝试着顺应孩子的天性组织教学,让孩子健康自由地成长,获得幸福人生,这应该是我们教育者的职责。孩子如同含苞欲放的花蕾,教师的灌溉培育至关重要。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尝试着行走在自然教育的实践之路上。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虞园小学)
其他文献
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德育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引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包括具有特色的文化展示,还包括班级长期形成的文化品位、精神面貌。作为一种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环境因素,班级文化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班级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应立足当前教育改革要求,探索如何优化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从而给学生们营造特色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新时
编者按:  五十四年光阴荏苒,五十四年风雨沧桑,五十四年春华秋实;  这里是一方热土,孕育了无数花朵,成长着万千树苗;  这里是一方大地,洒满阳光,把希望的种子播撒;  这是一首奋进的凯歌,朝气蓬勃,欣欣向荣;  这是一艘起锚扬帆的航船,满载着莘莘学子,驶向知识的海洋;  这更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翱翔蓝天,展望未来!  五十四年,是风雨兼程的五十四年,是奋勇拼搏的五十四年,是磕绊攀爬的五十四年,
“蓝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样,通州的大地上撒满阳光。古运河畔,玉带路旁,一颗新星闪烁光芒……玉桥中学我的摇篮。我们在您的怀抱里,你的哺育下茁壮成长。”一曲动听的校歌唱出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中学学生的心声,这是一所积极向上的校园,这是一所促进教师成长的校园,更是孕育优秀学子、助力生命发展的校园。  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中学始建于1994年8月,是一所只有22年历史的年轻学校,学校占地17340平方米,建筑面积11
2011年新修订的《品德与社会》课标中指出:本课程的课程性质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由此可见,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在中高级安排历史、政治、法治等内容,最终目的是发挥其应有的道德教育价值,促进其社会性发展,让儿童通过对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等方面的了解,融合对现状的体悟,了解国情,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深圳市光明新区楼村小学创立于1938年,是深圳市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这里林木婆娑、鸟语花香。漫步校园,拾级而上,立于运动场旁的巨型“大拇指”石雕及通往教学楼的成功之梯无不催人奋进,使人感受到学校鲜明的办学主题与浓厚的学习氛围。校长王敬强说:学校有一支胸怀教育理想与良好教学素养的教师队伍。多年来,学校在以体艺特色创建“学本课堂”,引导学生才艺双馨、立德做人教育模式中获得了典型经验,楼村小学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数学课程的“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其中“问题解决”不等同于“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能力。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课题依托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平台,以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为载体,2011年起持续6年聚焦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与教实践探索,构建
徐汉雄在2019年8月19日《楚天都市报》撰文指出:近日有媒体曝出有8名考生高考成绩已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却集体放弃了这两所名校的志愿,只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  这种放弃需要勇气,却是理性务实的选择。由于专业非所愿,一些学子在大学期间学得纠结,毕业后的求职也是磕磕碰碰。  这种人生坎坷,就与填高考志愿有关,这类事件时有所闻。选择学校的名气,还是选择合适的专业,对考生的影响不言而喻
《人民教育》2018年第6期刊登程路的文章指出:家庭作业具有两面性,既能提高学习成绩,也能降低学习兴趣,家庭作业一旦过量,便会侵占生活、爱好、健康、娱乐的时间,因而不是多多益善的。目前的问题是,没有多少老师和家长会特别顾及家庭作业的负面属性;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减负文件和一些地区性法规外,似乎也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家庭作业的学段、学科效果区别;最重要的是,我们把家庭作业这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当成了主流的教育
自古以来,在人们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中,舞蹈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在形式上不仅体现为一种特殊的有节奏的身体运动,更在深层次表现着人们丰富多变的心理活动。彼此通过这种蕴含情感的运动来传情达意,能增进了解和感情。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说:“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的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也就是说,舞蹈是释放内心情感以获得身心满足的极佳途径和行为方式。中国古代艺术理论著作《毛诗序》指出:“情动于中而
11月9日,2019赛季山东省射箭大獎赛在威海市羊亭学校拉开帷幕,羊亭学校射箭社团的表演赢得阵阵喝彩。以校射箭队为骨干,各班优秀后备射箭人才为主体组成的射艺团队,在教师战鼓或古筝声中,分别进行了武射阵法表演和现代礼射礼仪表演。孩子们娴熟的射箭动作,给人以孔武有力、张弛有度的形象,展出了学校文明礼仪教育与射箭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创新成果。图为羊亭学校射箭社团在表演武射阵法。  摄影报道/陈 学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