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系河南省商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期主要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 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历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
(1)由故事导入。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当我走进课堂,有时很容易从学生们兴犹未尽的脸上看到他们还沉湎于课间的某项活动,这时我如果说:“让我先来讲一段故事”,瞬间教室里雅雀无声,我就抓住这个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而故事则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如讲东北抗战时可讲一个 八女投江壮烈殉国的故事;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可讲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刺杀斐迪南大公的故事。利用故事导入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用谜语导入。中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猜谜语。上课前出两条谜语,学生莫不跃跃欲试,竟相竟猜。如在讲“西汉和匈奴的关系”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保护庄稼”、“忽然病愈”的谜语(打中国古代名将各一)。学生很快就猜出是“卫青”、“霍去病”,我趁势引 入新课。猜谜不仅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而且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3)用诗歌导入。利用学生已学过的诗引入新课。如我在讲南宋的统治时,先让学生集体背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指出“南宋统治者偏安于杭州,醉生梦死,不思收复国土,陷害忠良,必将重蹈汴京之覆辙。这首诗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那么,南宋统治到底怎么样呢?由此引入新课。诗歌法的运用,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较快地转移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二、将史实故事化,变枯燥说教为生动描绘
初中历史课本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个概况,作为教师切忌照本宣科,应将历史知识揉进故事情节之中,把史实故事化,以曲折的情节,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教材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对历史人物故事化,历史教材是以写事件为主的传记文学,而对于人物描写则是轻描淡写的,所以在讲述历史人物时,增加必要的情节,给人物来个特写镜头,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是不可缺少的。
三、不可忽视的情感溶入
(1)以真情调动学生激情。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心灵的艺术,教师必须做到“寓理于情”,必须具有深厚而真挚的情意,并将这种情意渗透于教学中的语言、眼神、手势、体态上,才能避免枯燥单调的说势,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我在讲东汉时期的边疆各少数民族时,先讲班超出使西域,联合西域抗击匈奴,从而得到人们的爱戴时,我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想当年班超投笔从戎,离开繁华的京城,抛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在那遥远的西域奋战了30多年,直到70多岁时才回到京城,他8月返京,9月就与世长辞了。这就是班超为国慷慨捐躯的一生,他的英雄业绩,西域人民,乃至全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记的”。全体同学通过我情真意切的讲述,不仅听到,而且能感受到教师对班超是由衷地敬仰,从而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对爱国者的敬佩的真实情感,同时,也使学生对班超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有了难忘的认识。
(2)借助情境理念教学。如我在讲“万里长城”时,既叙述了它雄伟壮观、连绵万里的磅礴气势,又论述了它抵御外族侵略,维护了中原安定的重大意义,同时又佐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故事,说明修筑这一伟大工程的艰巨性,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情境,对修整万里长城的功过便深刻印于脑海中。通过情境理念教学,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有血有肉,不仅“意境广远”、“理寓其中”,而且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学好历史创造了条件。
(3)用感染性和感召性教学。情感教学更应重视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染性和感召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但要有感人之情,才能以情动人。如我在讲孔子的成就时,我不是按教材内容照本宣科,而是以孔子的身世展开。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和为人讲学、51岁从政、55岁周游列国14年,68岁返鲁从教和整理文献,这样为教材的讲述奠定了根基。他從教40多年培育弟子三千。他是我们祖先中的一位值得骄傲的先哲,是悠远而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道德的象征。这样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有尽而意无穷”。
总之,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快乐教学法,使学生学习历史时,感到是一种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而且,可使他们终身受益。同时,教学效果很不错。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就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心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历史学得轻松,有学头,才能使历史教学走出低谷,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一、 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历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
(1)由故事导入。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当我走进课堂,有时很容易从学生们兴犹未尽的脸上看到他们还沉湎于课间的某项活动,这时我如果说:“让我先来讲一段故事”,瞬间教室里雅雀无声,我就抓住这个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而故事则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如讲东北抗战时可讲一个 八女投江壮烈殉国的故事;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可讲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刺杀斐迪南大公的故事。利用故事导入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用谜语导入。中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猜谜语。上课前出两条谜语,学生莫不跃跃欲试,竟相竟猜。如在讲“西汉和匈奴的关系”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保护庄稼”、“忽然病愈”的谜语(打中国古代名将各一)。学生很快就猜出是“卫青”、“霍去病”,我趁势引 入新课。猜谜不仅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而且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3)用诗歌导入。利用学生已学过的诗引入新课。如我在讲南宋的统治时,先让学生集体背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指出“南宋统治者偏安于杭州,醉生梦死,不思收复国土,陷害忠良,必将重蹈汴京之覆辙。这首诗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那么,南宋统治到底怎么样呢?由此引入新课。诗歌法的运用,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较快地转移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二、将史实故事化,变枯燥说教为生动描绘
初中历史课本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个概况,作为教师切忌照本宣科,应将历史知识揉进故事情节之中,把史实故事化,以曲折的情节,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教材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对历史人物故事化,历史教材是以写事件为主的传记文学,而对于人物描写则是轻描淡写的,所以在讲述历史人物时,增加必要的情节,给人物来个特写镜头,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是不可缺少的。
三、不可忽视的情感溶入
(1)以真情调动学生激情。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心灵的艺术,教师必须做到“寓理于情”,必须具有深厚而真挚的情意,并将这种情意渗透于教学中的语言、眼神、手势、体态上,才能避免枯燥单调的说势,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我在讲东汉时期的边疆各少数民族时,先讲班超出使西域,联合西域抗击匈奴,从而得到人们的爱戴时,我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想当年班超投笔从戎,离开繁华的京城,抛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在那遥远的西域奋战了30多年,直到70多岁时才回到京城,他8月返京,9月就与世长辞了。这就是班超为国慷慨捐躯的一生,他的英雄业绩,西域人民,乃至全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记的”。全体同学通过我情真意切的讲述,不仅听到,而且能感受到教师对班超是由衷地敬仰,从而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对爱国者的敬佩的真实情感,同时,也使学生对班超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有了难忘的认识。
(2)借助情境理念教学。如我在讲“万里长城”时,既叙述了它雄伟壮观、连绵万里的磅礴气势,又论述了它抵御外族侵略,维护了中原安定的重大意义,同时又佐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故事,说明修筑这一伟大工程的艰巨性,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情境,对修整万里长城的功过便深刻印于脑海中。通过情境理念教学,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有血有肉,不仅“意境广远”、“理寓其中”,而且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学好历史创造了条件。
(3)用感染性和感召性教学。情感教学更应重视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染性和感召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但要有感人之情,才能以情动人。如我在讲孔子的成就时,我不是按教材内容照本宣科,而是以孔子的身世展开。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和为人讲学、51岁从政、55岁周游列国14年,68岁返鲁从教和整理文献,这样为教材的讲述奠定了根基。他從教40多年培育弟子三千。他是我们祖先中的一位值得骄傲的先哲,是悠远而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道德的象征。这样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有尽而意无穷”。
总之,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快乐教学法,使学生学习历史时,感到是一种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而且,可使他们终身受益。同时,教学效果很不错。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就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心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历史学得轻松,有学头,才能使历史教学走出低谷,重新焕发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