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来源 :新学术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ongxu2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文章以山东省曹县为例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农民增收、农作物增产,保护农作物资源的重要保证,对农业生态坏境的改善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综合防治的基本特点
  近几年来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防治技术的改进,更主要的是通过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终于更深刻地认识了植保工作的方向,改变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概念,从而更好地解决植保问题创造了条件。人们曾想寻找一种防治手段,企图利用这种单一手段来达到控制或消灭害虫的目的。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手段,使之相辅相成,将病虫害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以下,以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所使用的手段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新的综合防治概念,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管理和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在生态体系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或轻或重地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所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的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情况下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了使天敌能够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抵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地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业技术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是它们的各自特点和限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彼此补充,能够收到最大的防治效果。必须全面考虑,使防治措施对生态系内外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不仅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与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二、综合防治技术在控害减灾中的作用
  我国农业生物灾害的研究与防治工作已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从单一病虫为研究与防治对象,发展为以作物及其全生育期的多病虫为研究与防治对象,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开展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基础的系统研究,组建适合各主要生态区的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分别在各示范区贯彻实施。在病虫害大发生的条件下,这些综防体系和配套防治技术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示范区显示出典型的科技主导作用。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益以及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实现农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增产指标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山东省曹县农作物害虫的防治工作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由于农作物种植重茬、迎茬较多,病虫害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曹县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花生、棉花等,多年来,由于农作物种植种类单一长期重茬、迎茬种植的情况较多,近几年来病虫害发生程度及发生面积逐年加重。
  2、 农民盲目用药、滥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意识还有待提高。近年来由于病虫害的逐年加重,据调查,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对农作物防治过程中,化学防治面积达到90%以上。一些农民在施药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用药量随意加大,这样就造成一些病虫害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也增加了用药的成本,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加重了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
  3、农业生态系统脆弱,病虫灾害此起彼伏
  (1) 小种分化与变异。新发现小麦白粉病毒力较强的8个新小种,潜在威胁更大;稻飞虱生物型以Ⅰ型为主,转变为生物型Ⅱ为主,并发现了致害力很强的孟加拉型;稻瘟病小种变异也很频繁。这些病虫新种型的出现,将引起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丧失抗性,危害加重。
  (2) 主要病虫再猖獗、次要病虫上升。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和农药品种的更换,导致过去已长期控制的小麦吸浆虫、二化螟、三化螟、东亚飞蝗、稻蝗等多种病虫又回升造成灾害,一些次要的或局部性病虫害,如稻瘿蚊、水稻细菌条斑病、水稻恶菌病、麦蜘蛛、麦叶蜂、玉米病毒病等亦常成灾。。
  (3) 危险性病虫害传入。近年来,一些国际上成灾频率极高的危险性病虫害如稻水象甲、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马铃薯象甲等先后传入我国主要粮棉产区和林区;美国白蛾已沿主要铁路干线分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美洲斑潜蝇的传播更快、危害更大,迄今已在南北十多个省(区、市)发现其严重危害蔬菜、花卉、烟草、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形势相当严峻。
  4、关键防治技术落后
  (1) 农药使用技术落后。如农药的施用至今仍沿用50年代的大容量淋浇喷雾法,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仅20%左右,施药器械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一贯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民用飞机施药发展缓慢,机动施药器械拥有量小,使用范围有限,目前防治病虫害主要是手动器械施药。在病虫害大发生时,还得靠人海战术,尤其是除草的问题愈加突出,全国年耗除草用工约250~260亿个劳动日,几乎占农业用工的一半。有关农药的药效测定、残留动態监测、病虫抗药性的评估及治理亦严重滞后,盲目用药现象十分严重。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虽有一定基础,但与产业化的目标差距很大。此外,我国化学农药创制和研究能力落后,主要依赖于仿制的格局依然如故。
  (2) 抗病虫作物品种选育急待加强。对棉铃虫、棉蚜、黄萎病、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病毒病等主要病虫害,尚没有研究出高效的可稳定控制其危害的农作物品种,生物技术在抗病虫品质创新与选育的应用上也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3) 病虫抗药性日趋严重。化学药剂防治仍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减灾手段之一,随着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威胁我国农作物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有200多种,其中27种防治对象已产生严重抗药性,如水稻螟虫、棉铃虫、棉蚜、红蜘蛛、菜青虫、褐飞虱、水稻白叶枯病、小麦赤霉病、蔬菜霜霉病、小菜蛾、温室白粉虱等,尤以棉蚜、棉铃虫、白粉虱、小菜蛾、蔬菜霜霉病的抗药性突出,成为生产面临的重大难题。   (4) 生物防治技术呼唤新的突破。我国是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近40年来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取得很大成果,就总体而言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但近年来在应用基础研究(技术贮备)、生物技术应用、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投入市场新的生防制剂和保护利用天敌的实用技术越来越少。生物防治技术有待新的重大突破。
  5、灾害预警能力差
  长期以来,受研究经费和条件限制,我国对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吸浆虫、棉铃虫、玉米螟、棉蚜、草地螟、稻瘟病、黄萎病、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爆发成因和灾变规律的研究相当薄弱,因而对大区域流行暴发的重大病虫灾害的整体预警能力差,目前仍难以完全摆脱被动应付的局面。
  四、持续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措施
  1、加强对病虫害研究的投资力度
  我国农业一直是低投入的弱质产业,农业科研的投入更是如此。在农业科研中,一谈及加强投入,人们首先考虑良种培育、科学施肥、兴修水利、区域治理等,植物保护总是被放在从属地位。植保科研单位由于经费不足,设备、仪器严重老化、陈旧。研究手段和技术的落后,导致相关基础研究滞后,无法开展重大病虫害的灾变规律研究,因而对灾害的预警能力差,生产上顾此失彼,已造成了严重后果,亟待加强投资力度。
  2、 粮棉作物重大病虫害灾变规律研究
  以严重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迁移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以下研究:
  (1)迁移性害虫大批量、长距离、大范围迁飞或扩散的行为特征、生理生态机制及其灾变规律;流行性病害大区域蔓延、远距离传播的特征、生态条件及其成灾规律。
  (2)重大病虫害与其寄主作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不同的作物布局、栽培制度及气候等条件下的消长规律与成灾趋势,分析引起暴发灾变的关键因素。
  (3)害虫生物型分化和病原菌致病性变异的趋势、遗传规律及其与病虫暴发或流行成灾的关系。
  3、加强粮棉油作物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以严重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及油料等主要农作物的重大病虫害及农田草、鼠害为主要对象,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重大病虫害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动态消长规律;主要致灾种类的发生发展趋势;准确的中、长期发生预报,数量化的灾害性风险预测技术。
  (2)改进农业生物灾害的关键治理技术,对生态调控技术的创新与示范、控害生物的扩繁与利用、高效低毒非残留药剂的筛选与应用、病虫抗药性治理、抗病虫作物的选育与应用、耕作栽培措施的持续控害等技术措施着重加强研究;开发适应不同作物生态区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控害减灾配套技术体系。
  (3)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发酵工程研究手段,研究开发对环境无污染的生物农药;创制更新生物农药品种,提高發酵调控技术水平,改进后处理工艺流程,推动生物农药的商品化、产业化发展。主要开发对象包括农用抗生素制剂、生物杀虫剂、拮抗菌剂、植物性农药和生物除草剂等。
  (4)农药的评价与使用技术近期内需要重点研究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的施药技术,农药药效测定与评价技术,农药残留动态监测与评价技术,病虫抗药性监测技术及农药抗性控制技术体系等。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分析财务网络化建设内外部硬件条件、软件条件和人才条件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财务网络化建设从基站到终端的网络系统结构、财务网络系统设计的基本功能和财务网络系统建设应体现的几个特点等问题。  关键词:财务;网络化建设;思路  财务网络化建设是指财务管理部门以信息技术为动力,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网络化财务信息管理、网上财务业务处理和远程财务监督的财务管理新模式。推进财务网
期刊
摘 要:少儿参加英语培训班已成为一种时尚。本文根据校外少儿英语培训班参差不齐的情况,就家长何时开始少儿英语教学和怎样选择校外培训班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少儿英语教学 校外英语培训班 教师素质 教材选择 教学条件  Abstract:This paper shows the children’s parents when and how to choose the right English t
期刊
摘 要:砼桩质量监督的关键环节在于地基承载力的鉴定,审查砼施工工艺是否合理,掌握桩缺陷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对砼桩质量进行控制,达到质量监督的目的。桩基础作为建筑工程强制控制内容之一,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由于桩基工程的隐蔽性,给质量监督带来一定难度。本文根据多年监督质量的经验,提出了桩基监督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质量控制;砼灌注桩;防治措施  近几年,随着大批高层建筑及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市、县两级财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规范与创新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力地提高了财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各项财政改革的顺利开展。但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文通过对财政领导干部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围绕增强市、县两级财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市、县两级;财政领导干部;对策建议  一、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在提高经济管理活动质量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更多的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选择标准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作为直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会计人才的学校,必然要找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地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目标定位;知识结构;应变能力;综合素质  如果
期刊
摘 要: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转型的核心。无论是产业间转型还是产业内升级,都涉及资金、设备、技术、政策等各种因素,关键是技术创新,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化和人才质量的高级化。只有不斷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才能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瓶颈”。  关键词: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对策;产业升级  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主要是专业结构、层次结构、文化结构、年龄
期刊
摘 要:多媒体辅助旅游英语教学可以用来设计全新的整体教学过程,为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创造条件,促进教学过程发生根本的变化,形成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新组合。旅游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并同时注意提高制作课件的能力,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并结合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旅游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On Multimedia-ass
期刊
摘 要:在新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思潮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何能正确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社会思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成为现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社会思潮出现的问题,来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思潮;途径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政治思想工作的
期刊
摘 要:汇率作为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其变动对一国的市场经济影响显著。本文是在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背景下,以人民币汇率和我国股票价格的关系为切入点,选取2005年7月至2011年5月的日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验证我国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的实施,汇率与股票价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网络以其灵活便捷直观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网络教育也成为教育的热点。作为网络教育的参与者,学习者主要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教育者则需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与服务。本文就网络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起的作用和联系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网络教学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 多媒体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尤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