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

来源 :小城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8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聚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为其中一大亮点。这一改革改变了自2004年“8·31土地大限”以来的土地储备和经营性土地公开竞价出让制度,必将对中国城乡建设和房地产市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政策制度的演变经历了相对宽松的集体建设用地政策、严格管制的集体建设用地政策和集体建设用地探索试点三个阶段。2004年,国家明确提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流转;2005年,《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方式与国有土地相同,可出让、出租、转让、转租和抵押;2008年,《中共中央關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2015年,中央印发《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并选取了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市、区)作为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2017年11月,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决定将宅基地制度改革拓展到全部33个试点县(市、区)。
  土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目前乡村地区大量土地闲置,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效率极低,如何盘活现状农村存量用地,赋予农村更大的发展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问题。本次《土地管理法》修订向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在破除“存量发展”时期土地资源瓶颈的同时,也改变了城乡土地要素流动和土地利用分配格局。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能够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优化配置与流动;对于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在乡村形成土地、资金、人才、文化、产业、治理理念、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将释放巨大的集体建设用地资源和资产潜力,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当前国家正在制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市的细则,明确上市的具体规则和操作流程。事实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市已经存在若干年,大量企业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及养老等产业,但从法律层面这些经营行为一直未得到认可,企业也无法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得金融支持。新《土地管理法》的出台,将彻底打消投身乡村振兴相关企业的顾虑,一二三产业和城乡融合发展将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其他文献
摘要:“缝·补”策略是针对乡村生活空间环境现状,通过整合现有废弃地、闲置空间、废旧资源等发挥其“乡土、经济、集约”的特点,实现“本土营造,一村一品”的乡村风貌。文章以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斗带村生活空间的景观改造实践为例,系统梳理了斗带村的环境特征、生活空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村庄闲置资源现状,以及村民生产生活、文化习俗等乡土特征,提出适用于该村“本土特色景观”的“缝·补”策略,从空间整合、废旧
期刊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继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后应对“三农”问题的又一创新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本文在分析当前乡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对增城区实现乡村“五大”振兴的策略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新时代的大都市郊区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思路;策略;大都市郊区;广州市增城区  doi:10.3969/j.is
期刊
摘要:文章以新时期小城镇工业用地的有效利用为目标,结合用地条件及所承载的企业,进行空间绩效评价,探索在“产业—空间”相互作用的微观视角下小城镇工业用地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研究采用熵值TOPSIS 法对案例城镇工业用地的空间绩效进行计算,并解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案例城镇存在着“外部规模、内部规模、片区均质和滞后松散”四种不同的工业用地使用类型;透过熵权值的比较分析,发现产业聚集度、产业关联度与产
期刊
摘要:近年来,农村发展需求越来越迫切,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本文通过对农村闲置空间的活化利用研究,以重庆市万盛区农村闲置中小学利用规划为例,对闲置空间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对研究区域、闲置中小学特征进行了总结。从理论层面论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全域统筹开发,引入触媒元素,促進产业融合发展等理念。从策略层面提出了全域统筹规划,闲置空间分类;突出异化主题,特色专项发展;重组空间功能,构建
期刊
摘要:山地古村落是绍兴地区一种典型的传统民居聚落形式。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丁山村为例,以自然环境适应性和人文环境适应性作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研、村民访谈及现状卫星图分析等手段对其村落空间格局和建筑形态与地形、气候及民俗习惯等因素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以探究绍兴山地古村落在布局与形态等方面对环境影响因素的应对策略及其所承载的古代匠人的营建智慧。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浙江省关于坡地村镇建设的相关政
期刊
摘要:伴随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特色逐渐缺失、风貌趋同。塑造城镇特色风貌,有利于传承当地文化,塑造城市名片,促进经济发展。当前关于城镇特色风貌塑造的研究虽多但杂乱,尚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本文聚焦边境口岸型城镇,以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的特色风貌规划实践为例,探讨利用特色资源评价、特色风貌定位、风貌体系构建等方法,通过风貌区、风貌廊、风貌核、风貌标识等不同空间层次的要素载体,塑造孟定镇的特色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量大面广的小城镇在国家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始终被寄予很大期望,但成效如何仍值得深入讨论。文章以广西4个典型小城镇的迁居意愿调研数据为基础,从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五种生产”视角,分析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研究表明,孱弱的本地物质生产能力是影响小城镇居民择居的关键因素,异化的基于本地社会网络的精神生产过程弱化了小城镇居民的地域认同,自身、社会关系、与自然关系方面也未达到
期刊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将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同年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城乡融合意见》),提出“到2022年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
期刊
摘要:面对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聚落文脉断裂、聚落文化可识别性和社会凝聚力降低等问题,以公共空间整合为导向的思路可以对聚落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一些帮助。本文基于文化传承视角,以汨罗江流域典型聚落湖南省汨罗市长乐镇为例,从自然山水文化、聚落聚居文化和地域民俗文化三个方面探讨长乐镇公共空间整合策略。研究结果有助于提升长乐镇的社会凝聚力和文化传播能力,全面推进聚落的紧密关联和文脈传承。  关键词:文化传承;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内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2009-2019年CNKI中收录的《城市规划》《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刊》《城市发展研究》四本城市规划核心期刊进行统计,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关键词搜索,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期刊中出现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这一研究方向进行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十年间针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文献不断增加,研究内容愈渐多元且受国家政策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