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争恶魔希特勒从7岁起就幻想自己可以成为一位画家,这个梦持续了13年,最终结束在维也纳,转至慕尼黑,将自己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幻化为破坏力。这是那个战争不断的年代。
然而回到重视青年艺术家创新与创造的今天—
1999年,刘晓东32岁时所画的《白胖子》于北京翰海以44万价格成交, 2010年第二次拍卖价格为3100万,涨幅约70倍;
2002年,38岁的刘野版画作品《温柔地杀我》在北京华辰估价7至8万,最后流标,4年以后,此作品在北京保利以154万成交,涨幅20倍;
2005年,曾梵志28岁,成名作《协和医院》在香港佳士得以120万价格成交,2010年保利成交价格为3416万,涨幅28倍。
因为艺术
以上所提到的都是著名青年艺术家。一直以来,青年艺术家被视为最具创造性和颠覆力的人群,也是中国美术事业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为了鼓励和肯定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今日美术馆再次携手马爹利艺术基金举办了第二届大型公益艺术计划——“关注未来艺术英才”,于2012年5月12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了颁奖典礼及入围展开幕式。
近三个世纪以来,马爹利致力于欣赏与褒奖在众多艺术领域中取得非凡成就并具有独立思维与才情的艺术家们,令法兰西经典的干邑文化与艺术赏鉴完美融合在一起。继2004年起创办至今的年度“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评选获得广泛关注之后,2007年马爹利又创立了“马爹利艺术基金”,这一基金的诞生秉承了马爹利对艺术世界的长久关注与支持,表明了品牌在中国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关注中国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其积极回馈社会的公益心。
“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面向所有30岁以下的青年艺术家,不限艺术创作形式和媒介,让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新一代艺术家对待艺术的态度和全新的理念。第二届“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经过历时近半年的作品征集、专家推荐以及评委会审核,十位优秀年轻艺术家从四百多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是:陈飞、陈轴、胡昀、韩冰、黎薇、刘国强、潘泓钢&胡有辰、王海洋、鄢醒、赵婧妍(按姓氏拼音排序)。入围艺术家的作品涵括绘画、影像、装置等多种形式,展现了当下青年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实验精神。“英才奖”则授予了年轻艺术家陈飞、黎薇、王海洋、赵婧妍,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突出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此外,2012年适逢马爹利经典产品蓝带诞生一百周年,10位入围艺术家还应邀分别以“百年”主题展开创作,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百年展开灵感畅想,其主题作品与入围展作品一并展出,呈现了本次入围艺术家的多样才华。
作为 2012 “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的评委,陈丹青说:“今年送交的作品,多媒体越来越被使用,绘画少了,这是好现象。当代艺术的多种媒介,在80后那里已经不太是问题。至少入选的艺术家多数摆脱了我们这代人的绘画阈限,他们很自然,很本能地就介入到影像、装置、行为等媒介,走出以绘画为主要媒介的限制,我早就希望看到这一天。”创造艺术
在颁奖典礼上,著名英国艺术史学家、策展人凯伦·史密斯说:“虽然我是英国人,但是我在中国生活了20年,甚至我了解中国的艺术家远远多于了解西方艺术家,我的概念中已经没有东方艺术、西方艺术这个区分,而是从个人角度来看待艺术家。对于艺术来说,它更需要的是一个平台,有空间才能有创造。”
“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这个平台中,最后评选出的获奖作品全部捐献给美术馆作为永久馆藏,不带有任何商业色彩,这使真正热爱艺术的青年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于是出现了大量优秀独特的作品。
来自杭州的赵婧妍是“英才奖”得主之一,以百年为主题的代表作品是《一根》,这是一件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完成的作品。自2008年起,她将每天掉落的头发收集起来,头尾相结,连成一根,缠成一团。头发的生长、脱落这一新陈代谢的过程是对于生命个体生活状态的映照。无论环境,压力还是情绪的改变都会对头发的质地,颜色等产生影响。与其说这是在缠绕一个线团,倒不如说这是在梳理一条生命的轨迹。可以想象的是,当作者已近垂暮之年,线团的体积硕大,而昔日的黑发也被层层银丝包裹。古有“结绳记事”,作者也正是用这样一种形式,完成了她“身体日记”的书写。这是一个生长中的作品。而结绳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省的过程。
另外三位“英才奖”得主也分别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陈飞百年主题作品为《工厂的春天》,一直纠结在时间概念之中,他的作品语言带有某种强烈的个人偏执,物化过程中所投入的巨大时间强度总是与一种概念化的写实性诉求相关,这也使他的作品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形成相对独立的风格。王海洋百年主题作品取名《无题》,通过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合理的物体,用微小的动作,让物体和人之间的关系发生新格局,这种画面中或亲近或对抗的关系,显示出艺术家对人格多重性的剖析和认识。
本次评选的评委之一,著名艺术评论家吕澎对黎薇百年主题作品《英雄》印象深刻,他说:“观众看到这种作品,首先会被这种现实的物理性刺激一下,但是这个本身的物理性刺激一下是不是对这种价值的艺术作品,这是另当别论的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觉得很难。”黎薇的作品带给大家的是一种日常经验之外的惊悚,时而略带不适感。她的作品虽然写实,却带给观众强烈的内心震撼,折射出人们内心的焦虑、孤独、不安和惊恐等多种情绪,不断唤醒了我们对当下和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
陈丹青说:“艺术就是天才,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的才能可能会有多大。杜尚和安迪·沃霍尔也不知道自己多有才能。”
《风尚周报》:现在很多艺术作品的艺术概念已经高于艺术作品的本身,这对艺术发展是利是弊呢?
吴洪亮:如果我们把艺术归结到跟上层建筑有关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形象的呈现。作为艺术作品本身,我想这两者是分不开的。如果只有观念而没有真正的呈现的话,我想那不是艺术,所以我觉得这两者对他们来说如何达到一种和谐或者达到完美的可能,是他们要努力推进的。
《风尚周报》:这两年业界受到商业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否代表一个新艺术时代的诞生?徐累:我说这个新的时代到来没用,对目前艺术来讲,并不是特别乐观。我们现在缺的东西很多,最缺的东西是架构,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一个文化上的架构。如果我们艺术家说哪儿就是哪儿,他自己的艺术会摊掉的,目前的状况是盲人摸象,没一个整体,这个不是中国本身的问题,全世界都一样。
《风尚周报》:有很多青年艺术家参加了这个“英才计划”,有一些艺术家没有入围,您觉得他们在这中间应该得到更多的是什么?
凯伦.史密斯:我们今天也在讨论过这个问题,今年有400多人报名,而入围的只有10个。我觉得在这里面如果我们要把这个活动与社会连接,我们就希望更多的年轻艺术家参加到这个活动。我们选出了10个入围者,因为他们的作品都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材料,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所以我觉得他们应该都要得到一个肯定,这是一个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