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中国的参与及其对学生的准备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aorou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好!今天,我将努力描绘一下中国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参与及其对学生的准备情况。在我看来,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在这方面进步十分显著。同时,我也将考察一下全球性的机遇,这些机遇要求学生在学习和接受教育方面进行变革,要求教师和学校做好相应的准备,以适应这些变革。
  一、全球化与信息化成为21世纪的两大趋势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21世纪的两大发展趋势,它们正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全球化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对创新、信息、传播、新的生产方式、新科技的使用、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对理解和宽容不断增强的需求,以及充斥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等。正如大家看到的,唯一可以预测的就是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大家最近看到了发生在日本、北非和中东的事件,没有一件事情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对教育领域的交流、创新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知识、学生、学者和学习机构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中国的参与在明显加速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
  这里我不会过多考察中国教育规划纲要的细节,其中有一系列的建议旨在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例如,中国将会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更多外国专家学者来华工作;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交流合作水平,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在高等教育合作中提升质量保证和学历学位互认;提高中国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水平,支持国际汉语教育;加大中国的教育国际援助力度,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奖学金等。我认为,大家通过这次论坛对具体策略的讨论,会使我们在实现这些目标上更进一步。
  最后,我们将关注中国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全球性和区域性教育合作的实践以及推动国际教育规则和标准制定的活动,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全世界都期待中国确立在全民教育、扫盲教育、职业与技术教育方面的规则和标准。中国日渐需要在各种论坛上向世界展示和介绍她的经验,并在南南合作中作好表率,如下周中国会有代表出席全民教育高层会议。
  2. 中国出国留学生与来华留学生不断增长
  从下面的事实和数字就可以看出中国是国际教育事务的一个主要参与者,中国有最大人数的国际流动学生。
  与2000年相比,2010年中国的出国留学生人数已经增长了5倍,超过250 000人,而来华留学生比这个数字稍少,但已经接近这个数字。早先很多中国学生是接受公费奖学金出国的,而现在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自费出国,这一点非常重要。还有一个变化,就是现在中国接收的外国留学生不仅来自第三世界国家,而且更多来自第一、第二世界国家或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国家。
  3. 孔子学院遍布全球
  截至2009年,中国已经在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282个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约有300 000名学生在孔子学院注册。这是一个在全世界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平台,也是为更好地相互理解和促进和谐而加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同样,这也是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文化非常重要的一步。
  4. 中国作为新兴捐资国引起全球瞩目
  中国作为新兴捐资国,已经捐助了几个奖项,其中之一是2010年出资设立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亚太地区范围内颁发的“文晖教育创新奖”。2009年,中国教育部宣布扩大对非洲及东南亚国家的教育援助。在2008年千年发展目标峰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宣布将在未来5年内为发展中国家增加10 000个奖学金名额,并为非洲国家培训1 500名校长和教师。在2005年全民教育高层小组会议期间,中国承诺将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提供经费捐赠、培训、奖学金和学校建设,并在非洲的亚的斯亚贝巴援建非洲国际能力建设研究所。2005年,中国出资设立了为奖励发展中国家扫盲工作而颁发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孔子扫盲奖”。这也是具有前瞻性的一步。
  三、为学生应对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做好准备
  我们先来看一些全球性变化以及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应该做些什么。在21世纪,如果教育不能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要求,那么接受这种教育的孩子们将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所以,如果一个人要在全球化世界中得以生存,就必须超越国家的视野,关注国际和全球。
  1. 在21世纪,至少是21世纪早期,学生们会经历些什么?
  他们会被推向全世界,会从全世界获取知识,为国际企业工作或在国外工作,他们会管理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雇员,他们会和来自世界另一端的人竞争职位和市场,他们将处理各种不确定性问题。他们还将在合资公司和国际化的团队中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一起工作,他们将会利用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讯技术,他们将会面临一系列及各个领域的全球问题,比如艾滋病、禽流感、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自然灾害、经济危机、食品和燃料危机,当然还有战争和恐怖主义。所以,他们是否已经准备好面对这些急剧发生的跨境或全球挑战?
  还有,正如很多在座的来自中国各个地区的教育家和各位教育工作者一样,你们必须应对一种新型的学习者:他们熟练地掌握电脑和新科技,在科技应用上富于创造性,具有很强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即同时做很多事情,比如看电视、打电话、发短信、在完成家庭作业的同时与距离或近或远的人互动。由于网络连接和移动电话无处不在,他们是处于瞬时信息包围的一代,即时沟通,即通过各种即时通信工具、短信及各种社会网络进行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变短(蚱蜢式),对某一话题的关注会迅速转移。他们对于一个主题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关注。如果信息不是触手可及,他们就容易缺乏耐心。这种新型的学习者主要通过电子化的、图像的而非印刷的方式接收大量的信息。他们优先关注图像、动画、音乐而非文字。他们缺乏一些我们在教育机构要求的传统的行为能力,如注意力持续时间、教师传授的信息和纸质媒介上提供的知识。
  当学生完成大学学习、从学校毕业以后,他们将会在一种新型的职场中工作。这种新型职场的特征主要有:就业机会不断减少,保住职位的难度不断增加,受过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更容易获得工作,尤其是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文化包容性的人;更少的职位以及更大的工作量,受雇的机会可能很少,而且需要更长的工作时间以保住工作;同时,相比较以前会有更多自我雇佣的工作机会;单纯的体力劳动和蓝领工作正在减少,自我创业变得越来越重要,像蓝领工人、行政支持人员数量正在下降,而技术人员、专业人才、经理、管理人员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正在增加。所以,我们正在经历一种新的就业市场和经济的变化——一种新的劳动力分工。我们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另外,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复杂,10到15年前,常规的体力工作和思维方式非常普遍。而现在,人们需要解决复杂的问题,需要更多的专业思维。如果你接受过更好的、更充足的教育,你就更有可能比其他人更好地融入这个新世界。
  2. 为了能够在21世纪生存和发展,孩子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约在15年前发布了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提交的《德洛尔报告》(亦称《学习:内在的财富》,国内译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编写报告的成员之一周南照博士今天也在我们的现场。报告提出了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这些支柱在今天仍然非常贴切和重要。
  由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提出了21世纪所应具备的几种能力,这一组织中既有发达国家的俱乐部,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机构,他们正在讨论哪些能力是将来所需要的。第一种能力是与社会上多种多样的群体进行互动的能力,而非仅仅是同民族群体内成员互动的能力。这要求他们具备与他人联系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管理和处理冲突的能力。第二种能力是独立自主的行动力,即不被控制和指挥。独立的工作,应遵循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同样,也要有顾全大局的能力,以及维护个人权利、兴趣和需要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参与工作。第三种能力是指能够有目的地使用工具并进行互动,包括使用语言、符号和文字的能力,使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我们知道,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现在在学汉语。在印度,一些中学也引进中文作为学生可选择的学习语言。使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在不断丰富,需要我们思考如何使用它,如何分析它,如何使它变得有意义,以及如何使用每天都在出现的新科技。
  由思科公司和英特尔公司提出的21世纪的技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涉及到批判思考的能力,这不是指追随,而是指问题的解决、创造、创新、沟通与合作。第二,使用信息、媒体和技术的技能。在信息、媒体和科学技能领域,对于所有想要真正意义上成为国际公民的人来说,计算机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信息和传播技术素养或多或少都是必要的。第三,生活和职业技能,包括灵活性、适应性、主动性、自主性、社会和多元文化沟通能力、领导力以及责任感。你只有掌握生活和职业技能,才能够成为灵活的和有适应能力的人。在21世纪,仅仅具备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你必须坚持学习,坚持适应环境。当你走出自己熟悉的区域,进入不同的城市群体和国际群体中,你需要具有主动性和自主性,具有社会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你必须更多依靠你自己。
  海利·肯(Hayley Kan)总结了一些对于教育而言非常重要的新特征,比如全球化的意识、持续学习的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同工作的能力、出色的智力能力、公民意识和伦理道德、创造性、批判性思考、灵活性、计算能力和科学常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认同感和团队合作能力。你必须成为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公民,具有全球化的意识,你不仅要知道在北京发生了什么,也要知道在伦敦、纽约和东京每天发生了什么;不仅仅是各地发生的事件,还有正在产生的问题和挑战,同样也还有机遇。他还提到要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终身学习概念,这个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另外,人们需要与跨文化群体一起工作的能力。早先,人们在自己的地域范围内工作,而现在人们每天都需要面对和解决不同文化和语言的问题。你需要更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智力,并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更优秀的公民。当然,工作时,你所做的事情不仅仅影响在中国的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很多国家的人们。你需要有组织认同感,我们知道在日本正在发生的事情,全世界的人都在提供帮助、分担他们的悲伤,就像几年前我们做的和感受的一样。
  我们提倡成为终身学习者。21世纪的文盲将不会是那些不具备读写能力的人,而是指那些不会主动学习,不能抛弃旧有观念以及不能再继续学习的人。我认为这是对于学习者一个经典的说法。这是一个可持续的循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去适应和接受。所以我认为,即使一个人在大学获得了高等学位也不能骄傲自满,因为这个学历需要不断的更新。很多我们已经学到的东西必须要为适应新的思路而做出调整。所以,保持开放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的渴望是没有地域、年龄和时间限制的,学习是一种可持续的经验和体验。
  在21世纪,人们需要掌握一系列技能,包括软技能、硬技能以及职业技能等。比如,软技能包括沟通、团队合作、多任务处理能力、问题解决、创新、批判性思考、敏捷性、主动性、风险意识、传承遗产、多元文化、个人责任感、不断学习、自我管理和情商。硬技能包括计算能力、读写能力、语言、数学、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统计学和经济学。职业性技能包括力学、工程学、会计学、设计和技术、医学、卫生、建筑学、研究和分析、教育等。另外,情商也非常重要,很多人智商非常高但却不能适应他们周围的世界。而如果你精神抑郁,承受很多压力,就常常会焦虑不安,无法与人沟通,你必须要非常小心地处理好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以解决这些问题,做一个好的团队成员,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出一份力。
  四、我们是否能够从学校教育中
  获得21世纪所需的技能?
  我们是否能够从学校教育中获得21世纪所需的技能?这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巨大挑战。当前的教育未能为学生需要面对的新挑战做好足够的准备。比如,各国存在严重的知识鸿沟,教学无法反映当今的现实生活和需求,国际化的内容不够充足,其他国家的历史、地理和经济等学科知识传授得不够。在教学内容方面,主体性、纪律性、专门性都是我们所关注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得不错,但是在跨文化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如果把他们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会很聪明,但却无法应对新的环境。又比如,对于数码技术,学生比教师更加熟悉,那么如何缩小这个差距?
  而关于应试教育,在座的各位专家和同仁都很明白这个问题,我不需要赘述考试是如何进行的,学生是如何准备的。还有机械学习,教与学都直接以高分为旨向,学生仅仅学习教学内容而不学习如何应用、创造、思考这些内容,并学会如何学习。缺乏学习和创造力,意味着学生所做的都是为了通过考试或者是获得证书。再如,学校教育和劳动力市场需要不能吻合,学校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教师传授的很多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社会毫不相关,最后往往会拖学校发展的后腿。
  五、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
  那么,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我们培养的毕业生足够优秀吗?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够获得在其他国家学习和工作的机会吗?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思考国际的规则和标准,提高自己的标准,以与国际的标准相适应。他们是否有能力实现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并共享中国的模式?他们能否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并提高自己对全球挑战的敏锐度而不仅限于国内的挑战?在工作方面,他们能否在他们所学的领域内从事专业性的工作,还是脱离现实不能融入?最后,他们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和国际公民?他们是否能够同情不幸的人、处在困难中的人,是否能作为国际和全球社区的一员而发挥作用?这些就是我希望各位在大会上能够讨论的问题。
  以上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这不仅与教育的内容相关,还与过程相关,涉及到价值观的养成和成长为更重要的人。
  (文章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主任阿比曼纽·辛格2011年3月19日在中国教育国际化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根据会场录音和PPT整理而成)
  编辑:张力玮,覃云云
其他文献
据《日本时报》网站2013年5月16日报道,日本政府教育改革小组提出要加强小学英语教育,让英语课程成为五、六年级小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  为了让学生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高竞争力,由早稻田大学校长领导的政府教育改革小组建议加强小学英语教育。从2011学年度开始,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就已经开始学习英语,但是英语并没有被作为基础必修课程来对待,每周只上一次课,而且大多数是由没有受过正规语言培训的辅导
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的职业生涯教育  魏能涛    职业生涯教育上个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Career在英语中有经历、生涯、发展历程、职业性的、专业等意思。这个词引进教育学后,专家将其定义为“个人在其生涯中不同的际遇、角色及所形成的关系和价值的总和”,而职业生涯教育则是“基于职业生涯的概念、为使每个儿童和学生形成与自身相符的职业生涯、支持他们的职业发展和进步,培养必要的上进心、积极的人生态度
耶鲁大学是坐落于美国康乃狄格州纽黑文市的一所私立大学,创始于1701年,是美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学,也是世界上最具声望的大学之一。耶鲁是“常青藤盟校”中最注重本科教育的学校之一,学校几乎所有的教授都为本科生授课。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rd C. Levin)是美国经济学家,1968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学士学位,1974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他于1993年起担任耶鲁大学校长,是“
[摘 要]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是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在促进高等教育提升教学品质方面一项有远见的尝试。文章介绍了该计划出台的背景、内容和第一期实施情况。“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在树立追求教学卓越的信念、建立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对话机制、实现教学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三个方面值得借鉴。  [关键词] 教学卓越计划 台湾地区 大学教学    一、“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出台的背景    1962年,美国密
首先请允许我对被邀请在这样一个重要会议上讲话,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并借此机会向各位介绍一下我本人。  我叫金光柞,韩国人,最近被任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事处主任。在我加入这一国际组织之前——事实上,在我整个专业生涯中——教育和发展一直是我的职业领域。1995年,我在韩国总统办公室担任前总统金泳三的教育与社会政策顾问。2001年,我进入世界银行,在华盛顿总部担任高级教育专家。在此期间,我从事教育
慕课兴起后,全球许多顶尖大学都纷纷开设了网络课程。特别是在美国,某些大学提供的网络课程吸引了超过20万人的参与。此次,英国文化委员会首次尝试采用慕课形式在网上开办免费英语课程,吸引了10万名学生踊跃报名。该课程已在英国首个慕课平台——“未来学习”(Future Learn)上开设。  来自全球178个国家的学生注册了该英语课程,其中,西班牙学生人数最多,还有大量来自中国、越南和印度的学生。为期6周
摘 要: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目前正受到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以及自由社会平等话语三种理念的影响。通过对加拿大国家、省和学区三个层面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案例分析,进一步论述了这三种理念对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交互式影响。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加拿大; 新自由主义; 新保守主义; 自由社会公平话语  一、引言  加拿大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以其独特的多元文化民族特征著称于世。多元文化是加拿大
编者按:西肯塔基大学(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简称WKU)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鲍灵格林城内,于1906年建校,是一所州立综合性大学。该校现任校长加里·兰斯德尔(Gary A.Ransdel)博士作为学校第9任校长,自上任以来,通过一系列改革,把这所地方性大学逐渐建设为一所具有国际水准的学校,尤其是在学科建设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中国国家汉办的大
据世界大学新闻网2013年11月1日报道,2013年10月17~18日,巴西教育部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学术交流、国际化与创新”的欧盟巴西联合研讨会。双方在会上表示,未来将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  巴西方面表示,希望实现巴欧教育交流双向互动,不仅把巴西的学生“送出去”,还要把欧盟的学生“迎进来”。为此,巴西政府制定了“科学无国界”计划,在2012~2015年之间全额资助10万名巴西学生出国留学。巴西教育
提起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等著名美国综合性大学,中国学生大多不会感到陌生,但说到阿默斯特(Amherst College)、威廉姆斯(Williams College)、斯沃斯莫尔(Swarthmore College)、韦斯利恩(Wesleyan University)这些在美国名声丝毫不输给前述大学的著名文理学院,中国学生恐怕就所知甚少或者闻所未闻了。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