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在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8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根据手术类型分为研究组45例和常规组40例,常规组采取全椎板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半椎板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脊柱稳定性良好,未出现任何变化,而常规组有4例脊柱稳定性有变化,且远期疗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中采取半椎板入路治疗法,疗效显著,创伤小,安全性高,且有良好预后,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重大。
【关键词】 半椎板入路; 椎管内肿瘤; 显微手术
椎管内肿瘤,又称为脊髓肿瘤,是临床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发生在脊髓自身和椎管内及脊髓周边组织的原发性肿瘤与来自其他部位转移性肿瘤的一个总称[1]。主要有神经鞘瘤、脊膜瘤、血管瘤等,在人体的颈部、胸部、腰部等处均可出现[2]。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通常采取全椎板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术后脊柱稳定性不佳,会影响预后。随着微创医疗技术的发展,半椎板手术在椎管内肿瘤治疗中逐步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主要对8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手术进行分析,探讨半椎板入路的应用效果,报告正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8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分为研究组45例和常规组40例。
研究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1~63岁,平均(40.3±1.4)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3.8±0.7)年;
常规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64岁,平均(39.7±1.5)岁,病程2个月~7.5年,平均(3.5±0.6)年。
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感觉障碍、根性疼痛及运动障碍等。两组患者均为首次手术,病变部位主要在髓外硬膜下,且大多数偏于一侧,无脊椎畸形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85例患者术前均通过X线检查明确病变部位的体表位置,并通过局部注射亚甲蓝到棘突为标记。
(1)研究组:该组患者采取半椎板术,全麻行仰卧体位,颈部肿瘤需用头架予以固定,处于过屈位,并以定位标记为中心,取后正中部位行纵切口,上下需超病变区域1.5 cm左右,逐层切开,层层分离到棘突和棘上韧带位,再在病变侧骨膜下有效分离椎旁肌,充分暴露病变位椎板,再往外不超过关节突外侧边,应用椎板牵开器将椎盘肌予以牵引开以便暴露,然后通过椎板咬骨钳清除掉相应侧椎板,咬除黄韧带充分暴露硬脊膜。一些患者术中需应用B超再进行精确定位,再接近肿瘤表面纵切开硬脊膜,在显微镜下通过分块方式全面切除肿瘤,然后全面彻底止血,妥善严密地缝合硬脊膜,椎旁肌缝于棘间韧带,筋膜缝于棘上韧带,逐层缝合,完成手术。术后加强监护和抗感染治疗。
(2)常规组:该组采取全椎板术,全麻行仰卧位。充分暴露出棘突和两侧椎板,将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双侧椎板逐一咬除,然后沿正中同样纵切开硬脊膜,全面切除肿瘤后妥善缝合;在硬脊膜外置入引流管,1~2 d后可拔除。如为髓内肿瘤应沿着脊髓后正中沟纵切开,并于神经电生理监护下降肿瘤妥善切除。术后加强监护,给予适当抗感染治疗。
1.3 疗效评价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用肌力0~5级评分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用JOA括约肌功能0~3级评分评价患者的膀胱功能。术后1周评价患者近期疗效,分为显效、无变化及恶化,其中前两者为有效,后者为无效。所有患者均随访6~48个月,应用Mc Corick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的远期疗效,具体分为改善、无效及加重,其中改善为有效,其他为无效。并通过对比分析术前术后的MRI和CT影像图了解患者脊椎稳定性情况,手术节段脊柱的正位曲度变化在12°及以上或侧位曲度变化在15°及以上则表示脊椎不稳。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脊柱稳定性良好,未出现变化,而常规组4例患者的脊柱稳定性有变化,且远期疗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及住院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椎管内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外科疾病,以髓外肿瘤较为多见,主要有神经鞘瘤、脊膜瘤等,绝大部分属于良性肿瘤,会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3]。最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采取切除术,随着微创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肿瘤切除率得到大幅提升,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传统全椎板手术需要将棘突、棘上韧带等结构逐一咬除才可使肿瘤充分暴露[4]。但是会对脊椎后部位结构造成较大破坏,而影响到脊椎的生物学平衡,进而导致脊椎不稳定变化而出现畸形,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5]。如何在有效切除肿瘤的同时确保脊椎的稳定是外科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确保脊椎结构及功能的稳定性,显微手术和医疗微创技术在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中有广泛应用。因颈椎管相对较宽,颈椎肿瘤大多数是神经鞘瘤,通常位于髓外硬膜下,可通过显微神经技术采取半椎板入路切除肿瘤,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能充分暴露肿瘤,进而顺利切除肿瘤,提高切除率,且能降低对脊椎后柱的损伤,保证脊椎结构的完整性,改善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6-7]。和传统全椎板手术相比,半椎板手术创伤小,硬膜外术后瘢痕较小,恢复快,可在短时间内下床活动,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该手术方法可有效暴露棘突、韧带等组织,确保脊椎术后的稳定性,预防和减少术后脊椎畸形的发生[8-9]。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均通过显微镜开展手术,可充分显露术野,有助于分离组织粘连,再将肿瘤组织彻底切除。另外,本组患者中还应用了B超技术和电生理监护技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有效保护脊髓神经组织,改善和提高患者术后远期疗效。本组患者中有6例髓内肿瘤术中再应用B超过进行精确定位和电位检测,脊髓神经功能得到妥善保护。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有效率达到9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0%,且研究组术后患者脊椎稳定性达到100%,同样高于常规组的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8.22±1.03)d、下床活动时间(8.53±1.03)d,均短于常规组的(12.51±1.01)d和(27.64±1.21)d,与国内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0-12]。可以看出,半椎板手术治疗的整体效果比全椎板手术效果更理想。 参考文献
[1]陈植荣.59例椎管内肿瘤的核磁共振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2(11):168-169.
[2]张震宇,陈添华,刘东宁.25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0):472-473.
[3]余永佳,黄玮,杨雷霆,等.半椎板入路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9(11):141-143.
[4]佘亮.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8(10):265-267.
[5] Shofty B, Korn A, Lidar Z, et al. Intradural spinal cord tumors[J]. Neuro-oncology, 2012,154(45): 134-143.
[6]胡永珍,王殿洪,李国忠,等.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9(10):172-173.
[7]高进苗.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在脊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8]高进苗,张晓东,冯春国,等.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2(12):421-414.
[9]王宏,王焕宇,薛凯,等.小切口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2(6):417-418.
[10]陈海锋,杨开勇,鞠延,等.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542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13): 874-877.
[11]宗少晖,韦波,赵玉玺,等.椎管内肿瘤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1):156-158.
[12] Lee J H, Jang J W, Kim S H, et al. Surgical results after unilateral laminectomy for the removal of spinal cord tumors[J].Korean Journal of Spine,2012,9(3):232-238.
(收稿日期:2015-06-25)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关键词】 半椎板入路; 椎管内肿瘤; 显微手术
椎管内肿瘤,又称为脊髓肿瘤,是临床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发生在脊髓自身和椎管内及脊髓周边组织的原发性肿瘤与来自其他部位转移性肿瘤的一个总称[1]。主要有神经鞘瘤、脊膜瘤、血管瘤等,在人体的颈部、胸部、腰部等处均可出现[2]。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通常采取全椎板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术后脊柱稳定性不佳,会影响预后。随着微创医疗技术的发展,半椎板手术在椎管内肿瘤治疗中逐步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主要对8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手术进行分析,探讨半椎板入路的应用效果,报告正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8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分为研究组45例和常规组40例。
研究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1~63岁,平均(40.3±1.4)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3.8±0.7)年;
常规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64岁,平均(39.7±1.5)岁,病程2个月~7.5年,平均(3.5±0.6)年。
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感觉障碍、根性疼痛及运动障碍等。两组患者均为首次手术,病变部位主要在髓外硬膜下,且大多数偏于一侧,无脊椎畸形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85例患者术前均通过X线检查明确病变部位的体表位置,并通过局部注射亚甲蓝到棘突为标记。
(1)研究组:该组患者采取半椎板术,全麻行仰卧体位,颈部肿瘤需用头架予以固定,处于过屈位,并以定位标记为中心,取后正中部位行纵切口,上下需超病变区域1.5 cm左右,逐层切开,层层分离到棘突和棘上韧带位,再在病变侧骨膜下有效分离椎旁肌,充分暴露病变位椎板,再往外不超过关节突外侧边,应用椎板牵开器将椎盘肌予以牵引开以便暴露,然后通过椎板咬骨钳清除掉相应侧椎板,咬除黄韧带充分暴露硬脊膜。一些患者术中需应用B超再进行精确定位,再接近肿瘤表面纵切开硬脊膜,在显微镜下通过分块方式全面切除肿瘤,然后全面彻底止血,妥善严密地缝合硬脊膜,椎旁肌缝于棘间韧带,筋膜缝于棘上韧带,逐层缝合,完成手术。术后加强监护和抗感染治疗。
(2)常规组:该组采取全椎板术,全麻行仰卧位。充分暴露出棘突和两侧椎板,将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双侧椎板逐一咬除,然后沿正中同样纵切开硬脊膜,全面切除肿瘤后妥善缝合;在硬脊膜外置入引流管,1~2 d后可拔除。如为髓内肿瘤应沿着脊髓后正中沟纵切开,并于神经电生理监护下降肿瘤妥善切除。术后加强监护,给予适当抗感染治疗。
1.3 疗效评价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用肌力0~5级评分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用JOA括约肌功能0~3级评分评价患者的膀胱功能。术后1周评价患者近期疗效,分为显效、无变化及恶化,其中前两者为有效,后者为无效。所有患者均随访6~48个月,应用Mc Corick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的远期疗效,具体分为改善、无效及加重,其中改善为有效,其他为无效。并通过对比分析术前术后的MRI和CT影像图了解患者脊椎稳定性情况,手术节段脊柱的正位曲度变化在12°及以上或侧位曲度变化在15°及以上则表示脊椎不稳。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脊柱稳定性良好,未出现变化,而常规组4例患者的脊柱稳定性有变化,且远期疗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及住院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椎管内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外科疾病,以髓外肿瘤较为多见,主要有神经鞘瘤、脊膜瘤等,绝大部分属于良性肿瘤,会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3]。最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采取切除术,随着微创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肿瘤切除率得到大幅提升,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传统全椎板手术需要将棘突、棘上韧带等结构逐一咬除才可使肿瘤充分暴露[4]。但是会对脊椎后部位结构造成较大破坏,而影响到脊椎的生物学平衡,进而导致脊椎不稳定变化而出现畸形,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5]。如何在有效切除肿瘤的同时确保脊椎的稳定是外科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确保脊椎结构及功能的稳定性,显微手术和医疗微创技术在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中有广泛应用。因颈椎管相对较宽,颈椎肿瘤大多数是神经鞘瘤,通常位于髓外硬膜下,可通过显微神经技术采取半椎板入路切除肿瘤,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能充分暴露肿瘤,进而顺利切除肿瘤,提高切除率,且能降低对脊椎后柱的损伤,保证脊椎结构的完整性,改善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6-7]。和传统全椎板手术相比,半椎板手术创伤小,硬膜外术后瘢痕较小,恢复快,可在短时间内下床活动,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该手术方法可有效暴露棘突、韧带等组织,确保脊椎术后的稳定性,预防和减少术后脊椎畸形的发生[8-9]。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均通过显微镜开展手术,可充分显露术野,有助于分离组织粘连,再将肿瘤组织彻底切除。另外,本组患者中还应用了B超技术和电生理监护技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有效保护脊髓神经组织,改善和提高患者术后远期疗效。本组患者中有6例髓内肿瘤术中再应用B超过进行精确定位和电位检测,脊髓神经功能得到妥善保护。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有效率达到9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0%,且研究组术后患者脊椎稳定性达到100%,同样高于常规组的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8.22±1.03)d、下床活动时间(8.53±1.03)d,均短于常规组的(12.51±1.01)d和(27.64±1.21)d,与国内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0-12]。可以看出,半椎板手术治疗的整体效果比全椎板手术效果更理想。 参考文献
[1]陈植荣.59例椎管内肿瘤的核磁共振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2(11):168-169.
[2]张震宇,陈添华,刘东宁.25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0):472-473.
[3]余永佳,黄玮,杨雷霆,等.半椎板入路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9(11):141-143.
[4]佘亮.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8(10):265-267.
[5] Shofty B, Korn A, Lidar Z, et al. Intradural spinal cord tumors[J]. Neuro-oncology, 2012,154(45): 134-143.
[6]胡永珍,王殿洪,李国忠,等.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9(10):172-173.
[7]高进苗.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在脊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8]高进苗,张晓东,冯春国,等.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2(12):421-414.
[9]王宏,王焕宇,薛凯,等.小切口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2(6):417-418.
[10]陈海锋,杨开勇,鞠延,等.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542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13): 874-877.
[11]宗少晖,韦波,赵玉玺,等.椎管内肿瘤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1):156-158.
[12] Lee J H, Jang J W, Kim S H, et al. Surgical results after unilateral laminectomy for the removal of spinal cord tumors[J].Korean Journal of Spine,2012,9(3):232-238.
(收稿日期:2015-06-25) (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