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描写探究人性复杂

来源 :中国铁路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1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部重心理描写的中篇小说。
  小说主人公既是一家大厂的主要领导,又是一个心理疾病携带者。有谁会相信,一个在千余人面前从容淡定侃侃而谈的领导,竟然不敢一个人乘坐电梯上下班。似乎有点儿夸张,却真实存在。而与其相对的另外一个人物张厂长,在其铁面无情、严格管理、威严自尊的背后,却也是一个多面体。
  小说精彩部分在结尾,展现出的故事结局让人大吃一惊,颇有点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味道。这不能不说是作家精心设计,或者说是作家按照人物性格特征自然而然的原味表现。
  小说中,邢子的性格塑造,作家是用大量细致、妥当、精准的心理描写完成的,且写得极为耐心、从容、委婉。主人公邢子貌似强大的背后,却隐藏着人生的无奈和彷徨。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工厂,也不管是在陌生人还是熟悉者面前,邢子的内心世界都存在巨大的反差。其矛盾的性格特征,让他即使身居人群之中,其内心深处的孤寂和精神的清凉,都是无法言说的一种苦味。
  写作是有神秘性的,不是一览无余的现实反映,对此,可能作家理解得更深入一些。因为写作是精神的事情,本应有神秘和超越的品质。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块难以触摸的神秘世界,广袤繁杂,模糊变化,难以把握,就像我们永远也看不见自己的后背一样。我们的内心世界,也一定有我们认识不到和抵达不了的盲区。也许我们穷尽一生,到头来,也未必真正地了解自己。对于文学,让晦暗的东西逐渐澄明,将人的多面性生动呈现,同样也是其魅力所在。
  侧重心理描写的小说,在当下注重速度和皮囊的时代,显得越来越稀有。正是这稀有,才使这篇小说弥足珍贵。其实,越是网络发达、信息爆炸、形式大于内容的时代,越是人们的情感、意志、行为容易扭曲的时候。
  作家是靠内心生活的人。丰富、敏感、脆弱、善良是一个作家最重要的品质。认真观察人的行为举止、探照灯一样洞悉人的幽深内里、通过外在现象了解内心世界、擅长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这样的作品将更能呈现出人物性格、还原本质、内外一致、打动读者。因为写作是往人心更远的地方看一看。
  心理学认为,成年人过着多侧面的生活,是喧闹和孤寂、单纯与复杂、内在与表象、本我与自我的综合體。这种矛盾和多重的精神生活,归结于心理概念,属于社会学和哲学范畴。
  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不是简单的,都具有双重或多重性。文学创作就是洞悉这些复杂缠绕,并将其形象展现,让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其中的扑朔迷离。
其他文献
爱  防控疫情,小区都实行封闭管理。付波一连宅在家里好几天憋得慌,就总站在自家阳台上看楼下风景。  说看风景,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昔日熙熙攘攘的繁华大街和热闹小区现在都空荡荡的,几乎看不到人。只看到一连好几天,楼下小区都有几个穿黄背心的志愿者挨家挨户给住户家里送网上订购急需的食品蔬菜和日用品。  原来是一批假期滞留学校的大学生报名当志愿者,每天义务给居民送生活必需品、给医院送医疗物资。付波注意到其
期刊
1  一阵炒豆般的鞭炮声从窗户缝儿中钻了进来。  三个孩子像《动物世界》里的土拨鼠似的一个个支棱起耳朵,紧接着是一阵乒乓咣当桌椅的相撞声。眨眼间,屋里只剩下德昌孤零零一个人。  屋内的格局跟村里其他住户有所不同。天堂村这样一头开门的三间房,通常都是进门的一间是外屋,锅台上面安着大锅留着做饭用;进屋一间是住人的,靠南面窗户下面盘一铺土炕;里屋或住人或堆放杂物。德昌家的外屋、里屋和其他人家相差无几,区
期刊
如果不是1987年的春天  夜色在前进中唤醒拂晓  那个从岐山脚下走出的瘦小身影  就不会越走越有劲、越走心里越明亮  肩上的行囊背着——  几件旧衣服、母亲煮的鸡蛋  和小小的笔记本  知识是照明灯,从此  一页页泛黄的纸片上  记录着责任与担当  承载着奋斗与光荣  不因贫穷把生活放弃  心中的梦想,便在长长的铁路上绽放  多少个踏云破月的日子  只为一身制服,只为——  织起一张网,连缀起星
期刊
北方的初秋,晨风已有寒意,正裹着凉气,丝丝缕缕地穿过不再茂密的树叶缝隙,钻进老张的脖子里。可是,老张并没有感到凉意,倒觉得浑身舒坦,身上的细胞像刚醒来般,舒张、伸展开来。他用手正了下衣领,又小心地压了压已经很平整的白衬衫的领角。然后,手在领口的位置上,下意识地停留了一下,在心里暗自思忖,真应该找到那条蓝白相间,打着斜纹的领带。  他顺势将两手放在双肩,像军人整理仪表一般,从肩膀到胸口又到腰间,整理
期刊
一  田爱路小时候常常做一个梦,梦见他和小伙伴们在村口的大柳树下戏耍、吹牛。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间,一孔孔窑洞高低不平、错落有致地点缀其间,正值饭点,烟囱里有袅袅炊烟,丝丝缕缕有香味飘来。  东头的发小墩子咽着口水说:“我长大了要像我爸爸一样,当个大厨子,天天都能吃好吃的。”大家羡慕地望着他时,田爱路说:“我长大了要像我爸爸一样,戴大盖帽,摇着旗指挥好长好长的火车。”说时一脸神气。  梦中,他的父亲
期刊
中篇小说《鸟事》出自年轻人之手,34岁的公安干警。  围绕即将开行的花西高铁,铁路公安部门加大安全保卫的故事。非常没有色彩的题材,被他写得一波三折风生水起。  应该说,铁路题材小说写得如此好看耐看值得一看的并不是很多。把枯燥生活写得有意思,并赋予人性的光辉在其中闪耀,不是哪一个人都可以做到。  小说主要人物一是年轻干警项新,另一是即将退休的老处长韦玉昌。如果说项新为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公安干警形象的话
期刊
一  外婆的家,在沂河岸边。沂河是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中较大的河流,是沂蒙山区的母亲河。从外婆的家沿着这条母亲河,往下游走,就走到一座古老的小县城。  那时候,外婆经常叫我陪她去县城赶大集。  县城的大集,人山人海,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有尽有。  但是,外婆每次赶大集,她都从来不买东西,她总是直接走到集市东北角那个地方,去找一个人。  那儿,有一棵古老的大槐树,据说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它树干很粗,几
期刊
铁路女作家晓天的长篇纪实文学《一路向西》是一部记录描述新疆铁路生成发展和新疆铁路人艰辛历程的作品,如同她之前《鹰迹》《列车通过风区》报告文学集一样,凝聚一个女性作者的细腻情感,集人物、事件于一体,水乳交融,相互映发,既有纪实的平实与真挚,又有文学的巧妙与流畅,还有思想的逻辑与张力。  晓天本名田丽华,是原乌鲁木齐铁路分局党委宣传部部长,擅长写报告文学,在职期间出版过两本报告文学集,还担任过曾获得中
期刊
被联合国称为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除了穿越地理条件复杂、地势险峻的大小凉山,连接川滇,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钢铁大动脉外,它还是一座挖之不竭、掘之不尽的精神富矿。  在“筑路禁区”修筑成昆铁路这一伟大壮举,给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源源不断地供养着电影、摄影、绘画及文学的创作素材,以之为题材和历史背景,生产加工出了大量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如同名电影《成昆铁路》、电视剧《铁血》、叙事长
期刊
编辑小说,会遇到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故事和人物,也习惯了被作者这样那样胡编乱造的浸染。作为职业,必须接受这种“礼遇”。但是,读了作家刘惠强的中篇小说《黄蝴蝶》,我还是被善良和真诚感动了。阅读之后,周身有一种暖流通过的美好感觉。  無疑,“黄蝴蝶”是一种隐喻,或者说象征,在一个重症缠身幼小儿童的心灵世界,黄蝴蝶无异于璀璨的童话和诱人的天堂。小说故事非常简单,在作家精心构思和线性描述下,主人公秋芬来到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