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爱恨情仇(短篇)

来源 :中国铁路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u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
  防控疫情,小区都实行封闭管理。付波一连宅在家里好几天憋得慌,就总站在自家阳台上看楼下风景。
  说看风景,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昔日熙熙攘攘的繁华大街和热闹小区现在都空荡荡的,几乎看不到人。只看到一连好几天,楼下小区都有几个穿黄背心的志愿者挨家挨户给住户家里送网上订购急需的食品蔬菜和日用品。
  原来是一批假期滞留学校的大学生报名当志愿者,每天义务给居民送生活必需品、给医院送医疗物资。付波注意到其中一个穿黄背心标志服的小个子志愿者每次都拣重的米面扛,也顶数他跑得最勤最欢。这天黄背心小个子可能实在是太累了,付波眼看着他扛着一袋大米倒在小区的路边。
  四周寂静无人,黄背心小个子就那么静静地躺在地上。也就过去了十几秒钟的时间,却似乎过了很久很久,付波意识到什么,立刻拨通了120电话,然后不顾隔离禁令,打开门冲下楼去,直奔黄背心小个子跟前。
  120救护车很快开进小区,小个子被抬进救护车时醒过来了,指着掉在地上的米袋子,直望着付波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
  付波立刻明白了,便说:“你赶快去医院吧,大米你别管了,只告诉我送到谁家,我一定替你送到。”
  小个子使劲地说出楼门号,然后脱下黄背心给付波,说:“穿上这个,不然进不了楼。”
  付波把米袋扛到这家门口,开门的是一对年迈的夫妻,惊讶地问:“你们换人了?这几天一直帮我们送东西的那个小军呢?”
  付波知道老人问的是黄背心小个子,但他不忍心告诉老人实话,便轻描淡写地说:“哦,小军今天给别人家送吃的呢,今后您老需要什么,我来送。”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如果不是你们的热心帮助,我们老两口可真是不方便!谢谢,谢谢!”
  付波已经下楼去给另一家送东西去了。老人还在称赞他们:“这些年轻孩子,真有爱心!”
  两个老人平常很注重锻炼身体,每天坚持散步已经成为习惯。可是因为疫情,老人已经有好几天没出门了。但有志愿者为他们送来必需品,老人的心情丝毫未受影响,老伴突然想起一个主意:“我们遵守政府规定不外出,但是锻炼身體却不能停。不能外出,何不到地下车库去走走哇!”
  说走就走,两个老人乘电梯下到B2层地下车库绕圈走路,待走近地库一个角落时,他们隐约听到有小孩断断续续的哭声。老伴有点胆怯,说:“咱们还是别走了,回去吧。”
  老头胆大,说:“怕什么?不就是小孩子吗?又不是狼叫。走,去看看。”
  老头拉着老伴的手寻着哭声走到一个角落处,只见角落停放着的一辆外地牌照的小车旁的车位上铺着地铺,地铺上坐着一对母女,女孩正哭着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我想回家!”
  见两个老人来到面前,那位年轻妈妈下意识地拢拢蓬乱的头发,却掩饰不住满脸憔悴地样子,很不好意思地问两个老人:“对不起,是不是占了你们的车位,你们要用吗?”
  老人忙解释说:“不是,不是。”但又疑惑,“你们怎么不回家,就在这地方睡吗?”
  年轻妈妈立刻眼泪汪汪,将女孩搂在怀里带着哭腔说:“我们本来是要回老家去的,开车下高速公路,想到市里看看再走,结果就留在这儿了。还好刚开始那几天还有商店开门,就买了被褥打地铺,不然车里两个人睡不开。”
  两个老人犹豫片刻,只见老伴跟老头小声说了几句,老头立刻不住地点头。老伴便跟年轻妈妈说:“要不这样吧,你们娘俩到我们家去住吧。”
  年轻妈妈脸上露出意外的惊喜:“真的可以吗?不麻烦你们吗?”
  “不麻烦,不麻烦!”
  “哎呀,叔叔阿姨太有爱心了!我们其实去洗个澡就可以了。不方便的话,我们还回来住。”
  “没关系的,就住我们家吧。我们孩子都不在身边,你们去了,正好也是个伴呢。”
  年轻妈妈赶紧一股脑儿地将地铺卷起,准备带上。老人说不用带了,家里什么都有。于是年轻妈妈搀扶着奶奶,爷爷拉着小女孩小莹,四个人一起乘电梯上楼回家去了。
  热干面是武汉人早餐的首选,武汉人对热干面的喜爱,已经超越了餐食的意义。安静开车快到武汉时,想起了多年前在武汉吃过的热干面,这也成了她决定下高速绕道进武汉的原因之一。
  住进爷爷奶奶家里,有一天小莹听爷爷跟奶奶说了句“想吃热干面了”,就跟爷爷奶奶说:“我妈就是说带我来吃热干面的。”
  爷爷说:“从外地来武汉玩的,不吃碗热干面就等于没来过武汉呢!”
  小莹好奇地问爷爷:“热干面真的很好吃吗?”
  爷爷说:“那当然!热干面要把面条煮熟,先过冷,再过油,然后浇上色拉油、香油、芝麻酱、细香葱、大蒜子、萝卜丁、酸豆角、卤水汁、生抽好多种配料,面条色黄油润,纤细爽滑,香而鲜美,还有筋道,很有嚼头。有的老字号配料还是祖传秘方呢!”
  于是,小莹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去吃热干面?”
  爷爷说:“走吧,小莹,爷爷带你去吃热干面,爷爷也想吃了。”
  年轻妈妈安静说:“爷爷您还是在家吧,我开车上街去买回来,咱们在家一起吃。”于是,安静马上报名参加了社区服务志愿者。这样,既可以为居民服务,又可以出去买热干面。
  安静一连走了好几条街,终于看到有家餐馆还开着门,而且门上餐饮品种的招牌上写着有热干面。
  安静在路边停好车,推门进到餐馆就闻到热干面的香气诱人。她看到餐桌上摆满了一盒盒刚出锅调好的热干面,就跟老板说买8份热干面。
  “不卖!”老板很干脆地一口回绝,顾不上跟安静多解释,着急地掏出手机拨打电话。“什么?车抛锚了?来不了了?这可咋办,医院的人等着吃饭呢!”
  安静一听便明白了,餐馆是给医院的医护人员做的热干面,等着用车送餐,可是车又坏在路上了。于是,安静上前跟老板说:“我不买了,我帮你送餐去。”
  安静说话声音很轻,但还是把餐馆老板震惊到了:“你?这么多,拿得了吗?很远呢!”   “我有车,就在门外停着,我们赶快,趁热。”
  “别急,怎么收费?”
  “收什么费?免费!我是志愿者。医护人员没明没夜地抢救病人,您热心为医护人员做饭送餐,我还是武汉人热心救助的呢!”
  “那,我先替医护人员谢谢您了。”
  “别耽搁了,赶快。我去把车开到门口。”
  几百盒热干面很快装满后备厢、后车座。安静开启导航,临开车了,忽然想起来跟老板说:“我可只管送,结算您自己跟医院结。”
  老板说:“结什么算?外省的医疗队支援武汉,救助病人。听说他们想吃武汉热干面了,武汉人还能跟他们要钱?我这也是免费送呢!您送了还回我这儿来,我给您重新做8份热干面,免费!”
  安静激动得顿时泪崩。
  自称是“吃货”的护士小林终于吃到了号称中国五大面条之一的武汉热干面,她好好好开心呀!
  小林最爱吃面条,还在大学的时候,她的一个来自武汉的同学跟她争执过到底是武汉热干面好吃,还是兰州拉面、北京炸酱面、四川担担面、山西刀削面好吃,因为学校周边没有热干面作比较,这场争执竟然成为始终未了的悬案。这次小林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来到武汉,其中就有一个想法:什么时候能美美地吃上一顿热干面,跟兰州拉面、北京炸酱面、四川担担面、山西刀削面比比到底有多好吃。小林的这个想法无意被正给医疗队送餐的张老板听到了,说:“这太好办了,明天就让你们每人都吃上最正宗的武汉热干面。”
  看到大家吃得真香,张老板和一起来送餐的安静也非常开心。小林问:“还有没有了?再给我一盒。”
  张老板挺豪爽说:“有,管够,明天想吃了还送。”
  小林连忙解释说:“我饱了,我是给病房一个病人送去。”
  “一盒够吗?多带几盒。武汉人就好这一口呢!”
  “够了,谢谢!他是我老乡,我也让他尝尝正宗的武汉热干面。他今天就要出院了。”
  小林的这个老乡是大学生志愿者小军。那天120送他到医院,因为有贫血病史,加上这几天较劳累,出现了短暂休克,身体并无大碍,恰好又遇上老家来的援鄂医疗队,还认识了漂亮的女护士小林,身体恢复得很快,而且连续三天核酸检测都为阴性,已经办理好出院手續就要出院了。
  可是他迟迟未走,其实是在等一个人——护士小林。小军见到小林拿着一盒热干面来送他,还一再说真的挺好吃的,让他赶快趁热吃了再走。
  小军听小林这么说,开心地笑了,一边吃着热干面,一边跟小林介绍说:“等你完成任务,我带你好好转转武昌户部巷、黄陂好吃街、汉口吉庆街,满街尽是好吃的,有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四季美的汤包、顺香居的烧麦、福庆和的牛肉豆丝、糯米包油条、小桃园的煨汤、田启恒的糊汤粉、谢荣德的面窝,我带你一家一家吃个遍。”
  “好啊,好啊!说的我现在就想吃了。”
  恨
  这几天嘉苑社区A单元网格的二十多户居民对网格员何燕有太多的怨言。
  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嘉苑社区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开始实行全封闭管理。封闭管理当天,负责A单元网格管理的社区网格员何燕就挨家挨户地上门给大家办理出入证,宣传封闭管理的有关规定,请居民朋友理解支持,没事都宅在家里,不要外出,就是在为疫情防控作贡献了。如果谁家需要出去购买生活必需用品,要凭实名制出入证出入,特别是一定要戴口罩,注意自我保护,回家后一定要洗手,等等。
  办完出入证,何燕给每家发了一包一次性口罩和一瓶消毒液。可是第二天,还没等大家把口罩打开,何燕就又挨家挨户地跟大家要回昨天发给大家的口罩。面对疫情突然来袭,许多人家确实都缺口罩,口罩现在不但是家家户户的必需品,而且还是稀缺品。既然已经发给大家了,现在又来要回,你说可气不可气!
  于是,当何燕刚一张嘴要口罩,大家就七嘴八舌冷嘲热讽起何燕来:
  “怎么?给了人的东西,还能再要回去?这叫什么事?”
  “给都给了,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怎么还能再要回去呢?”
  “是不是要拿回去卖去,这会儿倒是能卖个好价钱呢?”
  “哦,是嫌我们没给钱白拿了吧?多少钱大爷给你,不差钱!”
  何燕听了急忙跟大家解释:“不是钱的事,真的不是钱的事!”
  “不是钱的事,谁信呀?”
  “跟钱没关系,那就别要了,为什么又要?”
  有的不想给,干脆说:“口罩已经打开用了,没有了!”
  一听说口罩已经打开用了,何燕更着急了,急得都带着哭腔了:“别用,别用,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千万别用!”
  “不用,难道让我们供着,上面写上是你何燕送的?永远记着你的好?”
  也有人一气之下干脆将口罩和消毒液都扔给何燕,重重地关上了门。
  最后何燕悻悻地从地上拣起一两包还回的口罩,将消毒液还放在人家门口,回去了。一连几天何燕再没在社区露面。
  又过了几天,新来的网格员小雪挨家挨户上门来给大家送口罩,还特意叮嘱说:“上次何燕送大家的口罩可千万别用啊!何燕上次不小心在网上买的是假口罩,她还不好意思跟大家说买了假口罩,还请大家多多谅解。这是何燕新买来的合格产品送给大家,说是对她上次过错的补偿。”
  “啊!”大家顿时无语了。过会儿,有人小声地问:“何燕她人呢?”
  小雪说:“她呀,自己舍不得扔了假口罩,她不让大家戴就自己戴了,结果就是戴了假口罩被诊断为疑似,现在正居家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呢。不过她让我跟大伙说她没事,别惦记着她。等隔离观察结束,她还来为大家服务。”
  这下,再也没人对何燕有怨言了。
  情
  海涛和洪霞是医科大学校友,在校就是出双入对惹人羡的一对情侣。两个人是通过校园网络认识的。海涛学医学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武汉一家医院当了内科医生。洪霞学护理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长沙一家医院当了护士。两个人的恋情经历了“见光死”和“离校断”的考验,现在即使异地恋,然而怀春情不断,相别更思恋。本来相约庚子春节洪霞要来武汉和海涛举办完婚大礼,可是新冠肺炎疫情将两个人的结婚计划一下子打乱了,不但不能举行婚礼,甚至连相见也不能。两个人分隔两地,只能靠网络联系。   海涛跟洪霞开玩笑说:“我们从网上相识、相知到相爱,现在又重新回到网上相约、相通还相爱,真是一个轮回又回到了起点。”
  洪霞忽然若有所指地跟海涛说:“我们来玩个游戏!”
  海涛不解地问:“玩游戏?什么游戏?”
  洪霞一本正经地跟海涛说:“还记得咱们一起看过的一个日本电影吗,男女一号要分别两个月不见面……”
  海涛接着洪霞的话说:“当然记得,老片子《生死恋》,你最喜欢的栗原小卷演女一号。他们相约分别的两个月里只写信,不打电话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只为了增加重逢时的喜悦。”
  “对呀,对呀,我们从现在开始,也不打电话,不视频聊天,只互相微信,只等重逢那天……”
  “当然可以,一千个赞成,一万个同意,就这么定了!”不等洪霞把话说完,海涛立刻就表示同意,爽快得没有一丝犹豫,让人怀疑这其实正是他的预谋,洪霞的提议不过是正中下怀。不过,当时洪霞没想那么多,听到海涛同意,她也挺高兴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两个人的微信聊天记录就跟例行公事一样乏善可陈。
  “在吗?”
  “在呢!”
  “吃了吗?”
  “吃过了”
  “干嘛呢?”
  “也没干嘛,就是日常工作。”
  “疫情那么严重,你在医院危险吗?”
  “我没事,我们不是定点医院,安全着呢,你就放心吧!”
  “真没事吗?”
  “真没事!”
  “那你发视频让我看看。”
  “你不是说不视频吗?怎么又想要视频了?”
  “嗯……我想你了!”
  “我也是。对了,你们医院有来援助武汉医疗队的吗?”
  “有呢!不过,我没去成。”
  “哦,不过我们这儿也不是接收新冠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
  “哦,不过你还是要多注意呢。”
  “疫情当前,多注意防护。”
  “我想你了!么么哒!”
  “我也想你!么么哒!”
  ……
  这天,洪霞正在重症监护室值班,护士长忽然叫她:“洪霞快来接病人,从定点医院刚刚转来一个医生同行,你来重点护理,一定要保证他健康恢复!”
  “是,坚决完成任务!”
  正说着,病人已经送进重症监护室,洪霞上前去迎接病人,刚刚上前还离病人三两步的地方,洪霞突然怔住了!只见躺在担架车上的病人全身包裹在洁白的被子里,脸上戴着一只大口罩,只露出两只眼睛。而担架车上的病人也刚刚睁开眼睛,看到眼前的护士被全身防护服严密包裹着,同样只露出一双眼睛。仅仅四目相对的那一瞬间,洪霞和重症病人就已经从彼此太熟悉的那双明亮会说话的眼睛,一眼便认出对方正是他(她)的那个她(他)!
  “怎么是你?”
  “怎么是你!”
  此刻,两个人的惊喜而又非常意外的目光里充满了太多太多的疑问。
  所有的疑问都不需要回答,他(她)立刻读懂了她(他)的全部心声。
  “我是怕你为我担心,才有意瞒着你的啊!结果你还是……”
  两个人顿时泪如泉涌。
  一旁的护士长看到病人姓名牌上写着“海涛”的名字,立刻全都明白了。她上前轻声对洪霞说:“一切总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去歇会儿,让我来!”
  可是洪霞的手和海涛的手已经紧紧拉在一起,怎么也分不开了。尽管戴着手套。
  仇
  志强和文慧是异地婚,两个人都是独生子女,志强跟自己的父母在H城,工作也在H城;文慧跟自己的父母在G市,工作也在G市。两地虽然都有他们的独立住房,可两个人聚少离多,更多的时候还是两个人各住各的。结婚还没过7年之痒,两个人就因为异地而相互猜疑、斗嘴、争吵、翻脸,直到反目为仇,从亲密无间的爱人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文慧强烈要求志强在2020年春节前把离婚这事了结了,她要过一个轻轻松松、无忧无虑的春节。
  志强坚决反对,责问文慧是不是要再婚,为啥那么着急?离婚的事等春节过后再办,他不想让父母过春节还为儿女担忧、难受。
  “不行!就是不行!”“快刀斩乱麻,少那么拖泥帶水婆婆妈妈的,你是爷们儿吗?”“我跟你一天也过不下去了。”文慧在微信里一直这么着急地在催。
  “你以为我不急着离?我还想跟你拖着赖着?”“快过春节了,我不想让父母为我的事着急上火。”“结婚都快7年了,还在乎多这么几天吗?反正早都没在一起了,跟离了有什么区别?”志强在微信里就这么一直拖着。
  “离婚协议你签字了吗?”
  “光签字管什么用?还不得两个人一起去民政局才能离呐?”
  “那你过来,我们一起去G市民政局。”
  “凭什么我过去,要离你来H城,H城也有民政局。”
  “来就来,我看你还有什么借口,还能拖到什么时候?”
  两个人还在微信里斗着,志强家的门从外面用钥匙打开了,走进屋的是文慧。
  志强惊住了:“怎么,居然是你!”
  文慧反问道:“怎么,不能是我?”
  志强说:“这个时候你怎么能来呀!”
  文慧却还蒙在鼓里,反问:“这个时候我怎么就不能来?”
  志强真有点急了:“你来了,就走不了了!”
  文慧反而不急了:“你放心,我不会赖在你这儿不走的!我们现在就去民政局把离婚证办了,我立马就走。”
  志强说:“你怎么进城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现在你肯定出不了城了。”
  “啊!”文慧这才大吃一惊,但还是竭力掩饰自己的窘境。
  志强继续说:“你想要的那个什么证,现在肯定是办不了了。”
  文慧没有理睬志强,默默地拉开门,出去了。志强追问:“你去哪儿?”文慧没有理他。   直到夜晚,文慧再次拿钥匙打开志强的家门进来。志强见到文慧说:“我就知道你还会来的。怎么样?现在外面找不到还开业的宾馆酒店了吧?也没有还可以吃饭的餐厅饭馆了吧?没关系,只要离婚证还没办,你就还可以在这儿住。卧室大床是你的了,客厅沙发是我的。谁让我是男的呢!厨房电饭锅里还有饭,热的,想吃就吃吧,但事先声明,可不是我有意给你留的。”
  文慧默不作声,自己泡了包方便面,吃完进到卧室反锁了门。
  接下来一周的时间,视若如仇的志强和文慧一直处于“冷战”状态,其实是两个人根本就没机会“热战”。每天一大早,志强就出门到疫情防控一线,投入到成千上万吨医疗和生活物资的接收、登记、存储、转运、发放等工作中,每天都很晚才回来,跟文慧根本说不上一句话。
  刚开始几天,志强晚上回来,屋里冰锅冷灶的,志强倒头就睡。再后来几天,锅里有了文慧有意给他留的热饭热菜。再后来,志强睡的沙发上摆放着志强干净的换洗衣服。但是,志强还是早出晚归,两个人还是无话可说。
  文慧整天封闭在家没事,见志强屋里一片脏、乱、差,自己在屋里也很不舒服,便不由得动手帮他收拾收拾。这一动手收拾就没个完,直到连文慧都看不出还有什么活可干的了。
  这天情况有点特殊,单位强制性地安排志强早点回家轮休半天。回家路过专门的副食供应点,志强想起来把两个人一个星期的肉菜奶蛋都买足了。回到家里,他这才惊讶地发现屋里变了,变得整齐干净了,往日单身男的屋子有了点女主人的味儿了。
  志强客气了几句,说:“辛苦你了,谢谢啊!”
  文慧还是嘴硬,说:“谢我干啥?我还在这儿住呢,又不是给你收拾的。”
  志强笑笑,说:“那好!我买回来这些肉呀、菜呀这么多好吃的,可也不是给你买的哦!”
  文慧根本不搭理志强的岔儿,下厨去做好饭菜摆上桌。志强从碗柜里拿出两副碗筷,先盛上一碗饭摆在文慧面前,再盛一碗饭自己端着就要吃。文慧却放下碗筷哭出声来。志强明知故问:“这又是怎么啦?没带饭费是咋的?先欠着,不着急跟你要。等疫情过了再还不迟……”
  “王志强,你王八蛋!”
  “怎么啦你?疯了吧?”
  “我问你,你为什么要跟我闹离婚?”
  “不是你先提出来的吗?”
  “我那是气话,试探你的气话!”
  “我是顺从你的心意,不想让你受委屈!”
  文慧已经泣不成声,志强默默地走到她身边递上一块热毛巾。文慧就势环抱着志强的腰,把脸靠在他身上,志强就势用热毛巾给文慧擦泪,用手轻轻摩挲她的长发。
  文慧关切地问:“你这些天在抗击疫情一线累不累?”
  志强体谅地答:“你这几天一个人在家收拾屋子烦不烦?”
  文慧感慨地说:“电视台报道你们在疫情一线的工作,还有记者两次采访你的事跡,重播了好几次,我都看了。我为你高兴!”
  志强谦虚地说:“谢谢!这里面也有你的默默支持,我也都感受到了。”
  文慧有点内疚地说:“我其实应该理解你,信任你,支持你!”
  志强也在自责说:“我也应该跟你多沟通,多交流,多给你一些安全感!”
  文慧不好意思地说:“我脾气不好,你不怪我吧?”
  志强故意装糊涂说:“我忘性大,什么都不记得了。”
  说着,文慧从兜里掏出一张纸来,志强看到了那是他和文慧都已经签过字的离婚协议书,志强说:“还记着这事呐?等疫情过后我们就去民政局办。”
  “谁说要办了?”文慧说着就将那纸协议撕了,先竖着撕成一条一条,再横着撕成一块一块,然后朝天花板上一撒,纸片像雪花一样洋洋洒洒飘落下来,落在两个人的身上。文慧抬起头望着志强问:“你说,这像不像我们结婚那天撒落的花瓣,多好,多美!”
  志强感动了,他想起了鲁迅的著名诗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于是,志强将文慧紧紧地拥在怀里,用嘴堵住了文慧的唇。
其他文献
稽伯伯  这是个铁路家属住宅区,建于20世纪50年代,一共10趟红砖平房,每趟房的尽西头不远处有一个公共厕所,它的上半部是木质结构。街坊邻里的小孩子,尤其是男孩,夏天打尜,冬天铆爬犁,就总拆厕所的木板,结果隔一段时间,公厕的上半部就四面通风透光。稽伯伯总是弄一些木板,抽空乒乒乓乓地修缮一气,可还是维持不了很长时间。为这事,稽伯伯还特意在星期天召集了一次本趟房的邻里会议,宣传了一阵保持公侧完整的重要
期刊
拐个弯,就是熟悉的村道  拉直了我一年的曲折  门前桂树,又长高了几分  大雪之后,山茶花深谙时令  开出节日的象征  飞鸟,在堂前穿梭  孩子,捧着我童年的糖果  笑容干净。米酒,鞭炮  用古老的仪式,送走旧事物  千门万户,举起自家的灯火  照彻简单的天空  几丝春雨,唤醒地下的种子  江南岸,楊柳依依  我的祝福在春风里  吹面不寒
期刊
一条铁路,南北回归线一样,将城市拦腰划开,铁道南面称之“铁道南”,铁路北面则为“铁道北”。之前以为这只是东北地区独有的现象,后来慢慢发现,不独东北,南方许多城市也有这种情况。更奇怪的是,这种南北现象,不仅仅只是地域划分,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区别是,居住在铁道南地区的领导干部居多,而铁道北,则多数是底层百姓。  小說《铁道北》写的就是居住在那里的一户居民、两代铁路人的故事。两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完全不
期刊
近日,品读《人民铁道》报总编辑、高级记者毕锋所著新书《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不禁思潮起伏,倍感亲切。暑热之中,仿佛乘上了开往远方的高铁,一股清新之风拂过心灵的旷野。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看到作者这样深情写道:“2019年12月30日,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就在这条智能高铁投入运营首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从自
期刊
一  当我在老支书的陪同下走进王庆忠家时,王庆忠正蹲在地上抽烟,他的妻子躺在炕上一脸的痛苦,窑洞里一股子药味,还有发了霉的味道。  还没等我开口,支书就骂开了:“你个老秃子,整天就知道吃烟,看哪一天把你秃子吃死。”接着又对着炕上躺的人说:“老嫂子怎么样,好些了没有?”炕上的人想起来,挣扎几下,也没能起得来,有气无力地说:“老样子,这几天天变了,这老毛病又重了些,抓了些中药吃着的。”  老支书这才转
期刊
一列动车穿过故乡的土地  让生活便有了波澜  让街景便有了缠绵  那些空荡荡的日子  便演绎了一段段空荡荡的故事  铁轨铺向远方  疾驰而过的动车  让音讯解读着构想  日子如同一壶老酒  闭上眼睛,你会咂摸出一万种滋味  汽笛聚拢成一次幸福或痛苦  记忆在乡村的上空飘散  如同枯萎的花朵  如同苍老的容颜  一列动车穿过故乡的土地  这些季节该让谁主宰  叹息,被隆隆的声音淹没  那些漂泊的人 
期刊
新年开篇,向大家推荐康平的中篇小说《感动高原的几个瞬间》。这是一部给人力量和向上精神的作品,也是一部讲述铁路建设者在极端环境下,雪域高原修筑天路,世界之巅创造奇迹,为藏族同胞谋求幸福,流芳千古的感人故事。  在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说:“那些战斗者、劳动者、建设者和创造者,那些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人们,那些尊严地捍卫着内心的信念、执着追求着善好的人们,成为小说主角。这是汇
期刊
A  从格兰咖啡店出来,梁志殷勤地给赫蓝打开了车门,她优雅地坐进车里。他们每次聚会结束,赫蓝都会享受这种待遇,从起初的过意不去,到现在的习以为常。时间和观念战斗,总是时间获胜,从未失过手。  快到赫蓝居住的小区门口时,她示意梁志靠边停车,梁志讨好地说:“再往前开一段吧!我不想让你走得太辛苦。”赫蓝的心暖了一下,她看见梁志眼睛里的柔情蜜意,透过镜片弥漫到了她的全身。她喃喃地说:“他在家。”  梁志知
期刊
我今年已经第四次到雅加达了  跨过我们的南海  来到这散发着火山灰味道  飘着真诚祷告声音的岛国  与我一样黄肤黑发的千万同胞  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  走出国门,飞越太平洋  为了“一带一路”伟大的倡议  来到这陌生的异国  修建雅万高铁这伟大的工程  他们以足为途  踏遍这里的山河沟谷,村镇街巷  他们以笔为画  铺开了一条前途似锦的光明大道  他们用辛勤劳作  在泥土里播下桥梁的种子  他们
期刊
这是个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故事,一平姐、扬帆哥和我的故事。我是小艾。  那天,一平姐冷不防又闯进扬帆哥办公室,而我恰好在这里。要命的是,我的主任扬帆哥要给我交代怎么修改领导讲话稿,招呼我站在他的桌子旁边,和他并排低头看着他手里的材料。这一次,我承认,我穿着短袖衬衫的左胳膊,刚刚挨着了扬帆哥穿着长袖衬衫的右胳膊上,不小心的一瞬。察觉后,我并没有移动,我小心翼翼享受着那种隔着一层薄布的肌肤接触带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