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的啤酒营销战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love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放前,英、法等国在上海先后开了三个啤酒厂。英国的沙逊洋行开办了“友啤啤酒厂”,怡和洋行开办了“怡和啤酒厂”,法国人开办了“国民啤酒厂”。这三个啤酒厂统治着上海的啤酒市场,它们每年付出的宣传、广告费用,就近四十万元。在上海的百货公司、大饭店、餐厅、酒吧和零售小铺等处,都卖这三个啤酒厂的啤酒;各大公司餐厅所用的杯、叉、刀、台布等都由这三家啤酒厂供给;这些餐厅门窗上的宣传、广告的费用,也都由这三家啤酒厂津贴;对卖他们啤酒的老板,还有额外的佣金。在这种局面下,中国生产的啤酒当时在上海市是推销不动的。
  山东烟台啤酒厂,原名烟台醴泉啤酒公司,是由烟台市的一些民族资本家集资创办的,资本共二十万元。它生产的啤酒,质量还是不错的,但是,运到上海后,却没人买。其原因除了由于这个厂不出名,大家不熟悉以外,更重要的是大小餐厅的餐具等都是外商啤酒厂免费供应的,所以,只能卖外国啤酒,不能卖烟台啤酒。烟台啤酒厂为了打开销路,决心和外国人竞争一番。
  在三十年代初,烟台啤酒厂在上海静安寺路二十号“新世界”的底层租了一间店面,把它布置、修饰得很漂亮。在门口的橱窗内陈列着烟台啤酒,商标是:“双头鸟”。在店内还零售从烟台运来的桶装鲜啤酒。同时,征得“新世界”的经理人员的同意,在上海各大报纸的头版上,刊登了一幅大广告,内容是:定于X日,按平时正常价格出售门票,买得门票者,可进“新世界”内,由烟台啤酒厂赠给洗脸毛巾一条,毛巾上印有“烟台啤酒”字样。然后,可随便在里面免费喝啤酒。喝啤酒最多者为第一名,赠给大银鼎一只;第二名和第三名,各赠小银鼎一只。这条消息发表后,很多人争先恐后涌入“新世界”喝啤酒,致使当时的南京路人山人海,交通堵塞;英国的巡捕房不得不派出大批的巡捕维持交通秩序。“新世界”内整整一天免费供应啤酒,有一个人一气喝了十五瓶,获得第一名,得了大银鼎;另有两人各喝了十二瓶,为第二名和第三名,各抱回小银鼎一只。这一天,一共喝了五百箱啤酒(每箱四十八瓶)。第二天,各报纸又把这次喝啤酒的盛况,做了绘声绘色的报道,从而轰动全市。
  隔了一个月,烟台啤酒又在半淞园举行了一次寻找烟台啤酒的大会。先是在上海各大报纸上登出了一条消息,内容是:在某个星期日,烟台啤酒厂在半淞园内隐藏了一瓶烟台啤酒,凡是找着这瓶啤酒的人,奖给啤酒十二箱。于是,在这一天,半淞园内万头攒簇,到处寻找烟台啤酒,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这样,一共花了五百十二箱啤酒,就使得烟台啤酒在上海站住了脚。这时烟台啤酒厂的资本还不如这些外国啤酒厂每年拿出的宣传、广告费的一半。
  烟台啤酒厂在上海市场打破了英、法的垄断局面以后,英、法的啤酒厂老板对经营出售他们厂的啤酒的买办,采取增加佣金的办法,以鼓励他们对烟台啤酒酒厂进行竞争,企图把烟台啤酒再挤出上海。烟台啤酒厂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当时,烟台啤酒厂生产的啤酒每箱的成本为八元(四十八瓶,连瓶带箱在内),批发价为十二元,零售商每瓶啤酒卖三毛二分,零售一箱即得三元六毛。烟台啤酒厂决定从近四元的利润中,拿出一元。主要是直接给消费者和餐厅、饭店的服务员。办法是:在一万箱啤酒中,拿出一万元作为奖金。在一些啤酒瓶盖里,印上不同的字,每个字代表着一定的钱数。如“中国啤酒”四个字,“中”,是一元钱;“国”是二元五毛,“啤”,是五元;“酒”是十元。然后,把这些瓶盖分别盖在一万箱啤酒瓶上,谁要是开啤酒,发现瓶盖上有“中”字,就可拿这个盖到烟台啤酒上海办事处换回一元,如果是个“酒”字,就可换回十元来,以此类推。这对顾客来说,本是花钱买酒,但如碰巧得奖,就可得到意外之财。同时,餐厅的服务员,也很乐意多卖烟台啤酒厂的啤酒,因为卖的越多,他们得奖的机会越多。英、法商人给的佣金只有少数买办可以得到好处;而烟台啤酒厂的办法却可以使一些顾客直接沾光。这样一来,英、法啤酒厂的老板想把烟台啤酒挤出上海市场的如意算盘就拨不动了。
  由于烟台啤酒在上海市场上出了名,引起海外华侨的极大关注和支持。如泰国曼谷的陈华兴公司,购买了大批烟台啤酒,在泰国市场上出售;同时,还把张裕公司的金奖白兰地也引进了泰国市场。新加坡、马来亚的华侨也纷纷购进,从而使烟台啤酒在海外开始有了一定的声誉。(本文摘编自《文史资料选辑》第68辑“关于酒的几项史料”)
其他文献
后人论及范仲淹,往往称道他的操守和事功。但从管理思想角度看,范仲淹的重要性并非在直言进谏、抗击西夏、主持新政这些方面,而是在他确立的士大夫精神方面。  所谓士大夫精神,是孟子的大丈夫精神与治理天下之志的结合。孟子曾经强调,普通人的思想与态度与其物质产业相匹配,“有恒产者有恒心”;只有那些德行修炼达到一定高度的士,才能不依赖于产业支撑而成为社会中坚。“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范仲淹则把这种思想
期刊
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尤其考虑到目前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资金有限,发展往往受到限制。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发挥其在社会中应有的作用?不妨来看一下美国的做法。  目前,美国中小企业数量达到2800多万,吸收了美国近一半的就业人口。此外,中小企业是美国就业增长的重要力量,每年新增长的就业率大部分都来源于中小企业,因此关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期刊
员工又一次错过了最后期限,管理者应该怎么办呢?最自然的做法是减少工作负担,以保证分配给员工的任务能够按时完成。毕竟,如果他们已经落后了,为什么还要给员工更多的任务或者催促他们去做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呢?  但是,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这种传统思路是全盘错误的。实际上,那些不断向爱拖延的员工强调“忙碌”的管理者——强调员工在不久的将来仍需完成的工作量——反而会让员工觉得火烧眉毛并改变懈怠的状态以提高效率。
期刊
现在各种媒体不断向人们推送着花样繁多的信息和知识,发达的搜索工具可以帮人便捷地答疑解惑,大量难以验证甚或冲突的信息或知识使人们常陷入高阶困惑。若事不关己或无足轻重大可一笑了之,但当事情重大时又该如何处置?我们已从“惧怕无知”的时代步入了一个“有知有畏”的时代,而且,“空气雾霾、水质污染、食品问题”以及各种“疾病、凶杀、恐怖、灾难”等连续不断地扑面而来,使长期习惯了安宁的人类心灵难以承载重负,往往陷
期刊
2003年,英国的广告先锋弗兰克·罗(Frank Lowe)离开了世界知名的广告与传播集团IPG(Interpublic Group),创立了他自己的公司。他带走了前一家公司价值五千万英镑的特易购客户。对任何一家依赖客户关系的公司来说,这一场景就代表着终极噩梦。确实,离职高管利用他们的私人关系从前公司窃取有价值的客户的恐怖故事比比皆是。  当一个企业把客户关系主要寄托于一个高管身上时,如果这个关系
期刊
中国人讲修、齐、治、平,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也就是说,内在品格的养成是领导力成长的前提。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做人是领导力之本  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促使中国领导者对本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而中国传统文化也恰恰蕴含着丰富的领导力启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宫玉振教授早年研习历史与军事,近十年着眼于从历史的角度看管理与领导力。在本刊专访中,宫玉振教授提出“本土领导力,其实是
期刊
中国的大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增长速度稳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效果显著,服务业所占比重提升,民营企业的社会与经济地位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经营持续推动。  尽管如此,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中国的大企业在做大、做强、做久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如今,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增长速度的换挡期和新一轮改革的重要推进期,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置身于变局之中,中国的大企业
期刊
范仲淹字希文,是北宋名臣,一篇名作《岳阳楼记》,妇孺皆知。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在两岁时父亲亡故,母亲改嫁朱文翰。范仲淹从小不懈努力,发奋求学,青年时就读于应天书院(范仲淹诗文中称其为南都学舍、睢阳学舍),到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前已经名声远播。欧阳修称他“少有大节,其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碑记》)。笔记野史中流传有不少范仲淹青少年时期读书求学的故事,如“断薤划粥”
期刊
互联网时代,一些事情变了,一些事情没变,而这些没变的事情正是需要定位发生作用的地方。定位在互联网时代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加重要了  有两类人对定位在互联网时代的作用提出了挑战,一类是一些传统营销人包括一些广告人,还有一类是一些成功的互联网创业家。前者对定位的理解可能仍然停留在传播层面,后者倡导的“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口碑营销”、“粉丝文化”概念模糊了互联网时代人们对定位的理解。  互联网改
期刊
道可道,非常道。“学养”一词,《辞海》里查不到,教科书中学不来。它不仅仅是政治、理论、业务素质的简单相加,更不是知识概念的机械诵记。它是一种山顶展望的境界,一种纵览大局的胸襟,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一种水宽岸阔的气象,一种宠辱不惊的从容,一种慧眼独具的敏锐,一种饱含激情的冷静,一种内蕴外华的光辉,一种我执我见的坚毅,一种随机应变的灵活,一种厚积薄发的顿悟,一种举重若轻的功力,一种踏雪无痕的姿态,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