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德为首,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而中学物理学科以其严密的科学性、深刻的人文性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何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使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得益彰,应成为我们物理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以下是我从教多年来,在物理教学中对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看法。
  
  1 物理学科知识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
  首先,我国科技的发展史中包含着大量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光辉事例。如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核电站的建成与核能的利用;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导体的研究进展等。通过这些事例教育学生会使学生产生自豪自信,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并坚定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志向。
  其次,物理学家的高贵品质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材中有很多物理故事,如牛顿研究问题忘了吃饭;富兰克林为了弄清雷电的成因,大胆实验、不顾自己的安危;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厚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科学巨子王淦昌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告别生活优裕的北京,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学家这些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第三,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些进行德育教育的条件和方法。物理实验的操作,物理现象的观察,为培养学生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等观念提供了条件和方法。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规律的得出,物理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为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树立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创造了条件。物理实验的有趣,物理现象的释疑,物理规律的应用,物理计算的巧妙,物理科技的前景,物理故事的阅读,物理学家的轶事,物理教具的制作又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理的愿望。
  
  2 德育教育的实施方法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呢?概括起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提高物理教师自身素质,做好品德示范
  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以文明的习惯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应该清除“课内教书,课外育人”、“只管考分高低,其它一概不管”等错误认识。每位学生都希望他的物理教师是一位积极上进,为人正派,满腔热情,情绪饱满,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在一位师德高尚,学业精湛的物理老师的教育和熏陶下健康成长。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最好的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2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
  中学物理教师要深刻理解、掌握《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中学德育大纲》两个大纲中对德育的要求。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要挖掘出教材中德育的内在因素,以便把它转化为课堂教育的实践。比如:在课文中、插图中、习题中、阅读材料中都提到了哪些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明成就?哪些科学家的名字?哪些可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哪些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哪些可以激发兴趣?哪些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物理教材中,充满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只要我们深入钻研,就不难把这些内容发掘出来。物质世界,大到整个宏观宇宙,小到微观基本粒子,在作用和运动当中,存在着对称的、简单的、和谐的规律,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大千世界的奥妙,还能使学生感受自然中蕴含着的质朴、辩证之美。在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学生可以领略人类思想的深刻;在奥斯特、伦琴的偶然发现中,学生可以觉察必然性孕育偶然性之中。教师用唯物辩证法指导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例如,在解决问题中,采用的微元分割法中包含质量互变规律;类比法中包含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等。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在学生脑海深处激流澎湃,使学生们感受着一次又一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这些,将为他们全面协调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可见,在教育中,任何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每位教师除了教书以外,肩上还肩负着每一个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其二者水乳交融,才能最终在学科教学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他们才会乐学、善学,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那么,如何激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明确英语的广泛用途和学习英语的重要社会意义。改革开放的今天,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非常重要,许多外事活动、招商引资以及大量的商品进出口贸易都需要用英语来交流,不懂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是产生兴趣的诱因,二者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师生之间有趣味的互动以及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设计趣味;激发兴趣;提高质量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确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就显示出波动性。这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
期刊
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     1 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   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
期刊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1 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
期刊
兴趣源自探索欲与好奇心,这是学术研究的无穷动力。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由于受传统授课模式的束缚,往往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整个课堂完全变成了“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局面,学生探索欲和好奇心因此受到了抑制。使大多数中学生常感到物理学习是困难的。笔者认为那是因为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教学,而忽视物理教育的人文功能。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
期刊
创新教育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谈谈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1 更新教育观念   生物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变传统“标准件”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
期刊
十七大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毛主席曾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可见,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如何坚持德
期刊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任课教师应着力研究、探讨学科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及方法。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需要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温馨宽容的气氛,让学生在情绪上放松,在思维上积极,没有压抑感,能愉悦地敞开自己的心灵,
期刊
1 问题的提出  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非常注重科学史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然而在当前的生物教学中,这一理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基于这个现状,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尝试,选取“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领域中“科学史”这一主题,阐述科学在生物课中如何来渗透科学史的教学途径。    2 生物课中渗透科学史教育的途径  《课标》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明确地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作为生物学教育内容
期刊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是初中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初中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讲话中强调,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