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瀚:“教育是我的事业”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l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书瀚:
  天津商业大学校长,日本国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经济学会副会长;天津外國经济学会副会长等职。
  一位海归校长。自信、稳重。话头话梢儿里带着一点儿抹不去的天津味儿。这是天津商业大学校长刘书瀚给我的第一印象。
  走进天津商业大学的办公楼,眼前的景象令人感到惊奇:所有行政人员都集中在大厅里办公,办公桌之间用稍高一点的玻璃挡板隔开,就像公司的办公位。这是大学的办公楼吗?
  “您的学校办公楼真是与众不同。”
  “对,我想把它设计成一个开放性的空间,只有开放、包容才能强大。”
  由此刘书瀚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从星空里看见曙光
  刘书瀚是个地道的天津人,生于50年代初。那是一个刚从黑暗走向黎明的年代,一切朝气蓬勃、蓄势待发。就像那个年代的孩子一样,刘书瀚纯朴、善良,老老实实上学,一心一意读书,指望有个好前程。从小学到初中,每次考试他都名列前茅。然而,毕业时,生性仗义的他将上高中的宝贵机会让给了一位同学,自己成为一个普通劳动者。五年艰苦的劳作中,十分喜爱理科的刘书瀚很难再有机会阅读到相关书籍,只能靠借来的几本社科书来满足自己求知的欲望。高考恢复后,他考上了天津财经学院。
  天津财经学院位于美丽的渤海之滨,是国内最早建立的五所区域性财经院校之一,也是天津市市属四所重点大学之一。考上这所大学,刘书瀚感觉相当满意,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整天埋头苦学。198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
  9年中,刘书瀚曾任党委常委、团委书记和学生处处长。每次困难压顶时,他都会想: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要学会从星空里看见曙光,从困难里看见希望。凭着这种豁达、积极的心态,他工作出色,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好评。
  三年博士第一人
  种种机缘,刘书瀚得以出国留学,去日本大阪学习经济学。
  1991年6月的一个平常日子里,第一次踏上日本土地的刘书瀚,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地奔跑着一辆辆高级轿车,在绿树鲜花间,一幢幢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路上的行人衣着时尚,橱窗里的物品五光十色……他看什么都觉得新奇。他想,“二战”以后,日本为什么能迅速崛起?中国什么时候也能这样快速地发达强大?
  为了找到答案,他全身心扑在课程和研究上;为了找到答案,他把生活费节省下来,去书店买大量相关的学习资料;为了找到答案,他与当地教授和学生交朋友,向他们学习勤奋认真的执著精神,同时也向他们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巨大变化……
  刚读博士时,刘书瀚的导师并不看好他,认为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不会在日本拿到学位。而事实证明,在中国人面前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不久,刘书瀚发表了一篇世界经济评论,严肃的导师感到“不可思议”,对他另眼相看。刘书瀚接下来的大阪生活,可以用“艰辛”二字来形容。为了尽快完成学业,他需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用在查资料、写论文上;为了维持生活,他还要每周安排三天左右的时间用于打工。在这样一种近乎拼搏的状态下,刘书瀚的研究取得了飞速的进展。仅用三年,他就拿到了博士学位。这在大阪市立大学经济学部还是第一人。
  因为刘书瀚是自费留学,所以经济上并不宽裕。为了省下更多的钱买书,他专门等超市大减价时,买回许多鸡肉和鸡蛋放在冰箱里——这是当时最有营养也最便宜的食品。这样天天吃、月月吃,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令人反胃,到后来都是勉强下咽。直到现在,他对鸡肉和鸡蛋这两样东西还有“后遗症”。
  谈起这段往事时,刘书瀚感叹不已。他说:“很多人都说,从国外回来的人,‘说话洋气,穿衣土气,花钱小气’。可在我看来,说话洋气,因为是这些人平时习惯了中外文混着说;穿衣土气,是因为在国外呆久了,跟不上国内的时尚潮流;而花钱小气,则和留学生们曾经度过的艰难岁月息息相关。这是被生活烙上的印记。”
  在国外的那段生活,塑造了刘书瀚更加独立、自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他总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他说:“遇到困难时,只要忍一忍,咬一咬牙就过去了!”
  虽然人在日本,但刘书瀚的心却在中国。在日本留学的那几年,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亲人和祖国。他看见日本樱花,就会想到故乡的杏花;看见日本楼阁,就会想到故乡的城楼……
  在平常人看来,拿下日本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正是苦尽甘来的时候,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学位另谋高就、获得高薪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刘书瀚一起留学的同学中,就有人留在了日本,可刘书瀚有自己的想法。他说,在国内,自己是主人;而国外再好、再富,你留在那里,就好像住在一个富亲戚家,无论你怎样优秀,永远只是一个客人,终究找不到归属感。
  通过引进人才计划,刘书瀚回国,走上了祖国的大学讲台,投身于教育事业。
  改革创新之路
  作为大学校长,刘书瀚对大学校长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理性思维的领导人,科学思维的管理者,创新思维的教育家,经济思维的CEO。”在天津商业大学工作这十几年间,刘书瀚一直努力使自己具备上述素质,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他为留住人才绞尽脑汁。刘书瀚回国执掌天津商学院之初,便赶上天津市制定的“高等教育‘十五’期间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要努力把天津商学院建设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工商大学。天津商学院的师生员工闻讯群情振奋,初掌“帅印”的刘书瀚,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天津商学院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在办学规模、综合实力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面对教育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天津商学院还要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下工夫。刘书瀚认为,“目前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就是人才匮乏,因此努力在较短的时间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素质优秀、数量充裕的师资队伍,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   2002年,刘书瀚一手制定了一系列吸引、留住优秀教师的政策。2002年3月的一天,天津商学院校内,捷达、夏利、赛欧、富康等品牌的三四十辆轿车一字排开,像是在办一场汽车展。原来这是汽车厂商的上门服务,刘书瀚要为学校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每人购买一辆汽车。
  为了留住人才,刘书瀚费尽心思,购买汽车只是其中的政策之一。刘书瀚明白,要实现学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首先确立教师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他改变考生“一选定4年”的模式,引导学生“零距离感受专业,近距离观察市场”。刘书瀚告诉记者,作为商科人才的培养学校,商业大学最该有市场意识。早在2003年,刘书瀚就对特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思考和定位,明确提出“培养商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并重,诚信做人与创新精神兼备的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商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如何与市场需求对接进行了改革探索。
  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刘书瀚努力改变过去传统专业教育模式,将教育模式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个体的转变,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空间和选择机会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2003年起,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施按学科大类招生,入学两年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就业需要重新选择专业。为给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专业的范围,商业大学制定了在学科类别内和跨学科选择专业的办法,并且允许在校学生选择进入开办的新专业(如金融信用、期货、高尔夫经营管理、会展等专业方向),鼓励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并为顺利就业搭好平台。刘书瀚认为,这一改革制度的实施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零距离感受专业,近距离观察市场”,使专业教育更好地贴近社会需求。它不仅改变了考生“一选定4年”的模式,而且激发了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学习和提高能力的潜能。
  刘书瀚注意突出特色,让“冷专业”变热 ,注重职业和岗位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对接。天津商业大学的专业以应用性为主,对于应用性专业来说,工作和岗位中有什么样的需求,就应有什么样的教育,专业教育要适应社会需求。为此,刘书瀚曾经亲自下企业、到行业协会,了解职业和岗位的人才要求,并与相关的专业教师研究社会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对接。为实现这种“对接”,刘书瀚以特色专业建设为载体,结合实际提出了打造特色专业的五个途径。这五个途径是:发挥优势,提升传统专业建设水平;强强联合,拓展中外合作专业领域;优势互补,加强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凸显特色,实施专业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拓展市场,开设具有中国本土优势的专业。
  比如,在中外合作办学上,2004年学校与美国州立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合作,培养酒店及旅游管理的学生,使一个传统的且就业市场不很好的专业,通过引进该大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激发了學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毕业时授予中美双方学士学位。截至2009年7月,该专业已毕业两届学生194名,其中有60余名考取了国外高校研究生,其余毕业生全部被国内外知名酒店集团、游轮公司录用,毕业生深受业界欢迎和好评。现在校生已有千余名,供需比达到1:3,呈现出供不应求态势。
  刘书瀚还加强国际教育合作,融入国际教育理念。他说:“中国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国内的教育实践中来,加强国际合作。近年来,我们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合作办学,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比如率先采取‘国民待遇’,直接聘请外国人做全职教师,外国语学院的院长也由英国名牌大学教授担任,以保证教学的‘原汁原味’。”
  刘书瀚的心血没有白费,天津商业大学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特色发展战略收到了明显效果。连续5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
  对于刘书瀚来讲,目前的成功只是梦想的开始。他现在正在思考如何搭建这样一个多方合作共赢的平台:充分利用海内外先进的科研成果,促使国际国内众多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实现科研成果的现实价值,建立市场、高校、政府充分合作的机制。
  “如果做好了这件事,那么,我的人生就算完满了。”刘书瀚语气坚定,目光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其他文献
写作是考察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学生们常常一提作文就叫苦,一写作文就头疼。由于缺乏必要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用时不少,但效率往往不高。而如果在作文训练中
朱熹《观书有感》中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说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文章才会有生命力。陶行知先生一生奉
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未来20年左右,我国在社会再分配方面应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实现共同
俗话说"文成于思,文成于改"。平时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离不开写作,更离不开修改。可以说,凡是不会修改的人,他自己也就不会作文。学会修改作文很重要。为此,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感悟”一词的意思是感受和领悟。感受的是过程,领悟的是结果。“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而使学生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培养数感。数感是人对数字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一、创设熟识的生活情境,感悟数学的学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其有无合并NAFL
作文是现实生活的文字显现,只有忠实于生活,表现生活的酸甜苦辣,描写真实的人间万象,传播作者真知灼见,抒发作者真情实感,作文才能生动感人,所以引导学生作文要教他们写真事、说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