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洁 维度与轨迹,不是软妹子是思想者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wangnan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为80后,刘玉洁的经历是丰富的。从2004年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在短短的7年时间中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2008年的作品《白光》更是深受好评,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
  生活中刘玉洁是一位随和温柔的纤纤淑女,而在绘画创作中她则极度理性、执着、认真;二维到多维、平面到立体、具象到抽象、正空间到负空间;对于形体与结构感受力的天赋异禀让她作品中原本单调空间下的并置更为精确与纯粹;她观念的表达并不会式微于理性思考方式,但却能将自我与创作合理却充分融入,严谨而稳定。在她的眼中,女性艺术家缺乏对自己作品理性分析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艺术跟其它很多学科是一样的,需要在感性的基础上,理性地控制自己的作品。
  著名策展人冯博一认为刘玉洁的创作具有“幽闭梦魇”般的感觉。他说:“刘玉洁是有意为之地通过手中画笔的感觉,使画面产生出动荡、扭曲、分裂的世界——恐怖的梦魇混合在一起的超现实场景,呈现出一种不知所终的神秘、曲折,而且悬疑的语境……即便你已经深谙其中所有元素,它仍能在暗夜里给你的心头沉沉一击,并且成为你无法摆脱的臆想。而奇妙植物的物质性、隐喻性在显示着她本身的经历、情感和记忆的张力。”
  与早期的作品相比,近两年,刘玉洁画面中的叙事性在减弱,从注重绘画语言、以及一系列跟个人情绪有关的作品逐渐转变为对空间的探究和对事物结构性的探讨。首次见到刘玉洁的作品、一定会被画面不规则形的外框和画面中极具舞台感的空间关系所吸引。这也正是她尝试在画面中想探讨的内容“在传统绘画的‘空间’,以及现实生活中,不同空间相互转换所产生的关系。”?????维度与轨迹,是一种空间性的研究概念,是一种时间性的探讨方式,也是一种发散与聚焦并行的创作命题。





  Q = 《北京青年》周刊A =刘玉洁
  Q:主要想先了解一下你现在的一个创作状态、思路、方向。
  A:从去年年初到今年,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是跟“空间”相关的,二是跟“轨迹”相关的,这两个方面的一种尝试。事实上,“空间”和“轨迹”这个概念很广泛。我主要想探讨的是传统绘画中“空间”的关系,以及现实生活中,不同空间相互转换所产生的关系。这一系列做了大概一年多。接下来,明年或者后年与传统绘画相关的部分可能会减少一些,更多的可能会涉及现实空间的转换,空间与光的关系,空间与运动轨迹的关系,以及自身对周遭非建筑空间的一些反应。
  Q:空间与运动轨迹?主要会针对哪些方面呢?
  A:接下来可能会做一个和泳池相关的方案。
  Q:泳池?
  A:对的,因为我大概一年会去游泳池100次,每次25分钟左右,因此我对这个特有的空间会有很多不同的体验。这个特定的长方形空间与其负空间的关系,空间与身体的关系,身体与运动轨迹的关系,这些是我比较感兴趣的部分。
  Q:在创作每幅作品的时候,你是用哪种方式去搜集素材,如何构思?还有最终确定的题材,包括画面如何构成的呢?
  A:我的习惯是先确定近来会涉及的一些大的题材和方向,然后再把平常那些零散的想法记录下来,再去找一些与这些方面相关的书籍来阅读。最后再确定作品的形式,作品的语言方式。还有就是对我所感兴趣的事物,我更喜欢亲自去体验。比如,最近做的作品大致都是与空间相关的一些内容。去年6月,我就和一些建筑系的朋友们去参观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日本现代建筑,这样的经历就能让我对空间、建筑、光、场域这样的一些东西,有更加真实的体验,更深入的理解。
  Q:那区别着重是在哪方面呢?
  A:可能我更关注空间的叠置关系,空间与光的关系,以及非建筑空间的样式。







  Q:早期的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样板戏的人物形式还有颜色特别浓郁的那种作品,现在更多的是“空间”的探讨为主,什么原因促使你去转变的?
  A:我觉得这可能原本就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创作方向,这个转变表面上看起来是很突兀的,但是我觉得从我的创作线索中,还是能看出这种倾向的。从最开始的“样板戏”的那个系列(本科毕业创作),那时候更注重的是绘画语言,作品题材上没有太多的考究。接下来是一系列跟个人情绪相关的作品,其实从那时开始,作品中就很强调光与空间的关系了。但是可能以前创作的时间比较短,作品提炼的部分就相对比较少,更多的还是在描述事物本身上。现在的作品,积累多一些后,自己也会更主动地去思考要怎么从以前的创作中去提炼,去归纳总结。
  Q:你的作品中有许多中国画的元素,你是怎么结合的?是如何体现的呢?
  A:我更感兴趣的是中国传统绘画在空间中的一种体验。   Q:虽说有中国元素,但你还是在从中进行了切割,包括重组再创造,或者是放大,你是怎么选取?或者是你选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融合的?
  A:我大致是这样的,比如《山间图》,其实来自于吴镇的《中山图》,当我见到这件作品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件作品在山的处理上,在空间关系的推进中,有一种非常现代的构成方式。然后那段时间,恰巧我对中国画的空间以及影像非常感兴趣,绘画与影像的关系很感兴趣。因此就有了那件作品。
  Q:你的作品中有很多动物元素与题材,为什么会关注到这一类型的创作呢?有什么样的情结呢?
  A:没有太多的情结,选择某种动物,大多数时候只是觉得和想要表达的东西有某种契合而已。
  Q:观看你的作品会发现画面中的元素、物象会有一种很强的秩序性,这种秩式感的营造是你刻意为之,还是潜意识引导你去往这一方向创作,或者是你在做一种尝试并试图去建立比较明显的个人风格呢?
  A:我觉得是刻意的,因为以前的动物形式的安排是零散的,没有秩序性的。零散的东西让大家在视觉上会产生叙事性的感受,和我近来探讨东西的没有那么接近。
  Q:这次的作品与之前的作品在叙事性上,有所不同。
  A:对的,与之前相比较,在叙事性上有所减弱,更多的是对事物的结构性进行探讨。
  Q:你的作品中还包涵着一种很浓郁的宗教仪式感,请问你是有宗教信仰的吗?还是对这种形式感兴趣,或者想要得到自己的某种解读。
  A:我没有宗教信仰,就只是感兴趣而已。我想严格意义上讲,我作品里是没有太多跟宗教相关的东西的,更多可能涉及的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我对仪式感一直比较感兴趣,比如之前的戏剧、舞台等。
  Q:你的作品改变了传统架上观看方式,那种空间方式,是想得到哪种答案?
  A:首先,我觉得绘画来表现空间应该与其它方式表达空间是有所不同的。其次,我是希望尽量地从古典绘画中入手,比如古典绘画中关于透视法的研究,或某些色彩的感受等等,来介入空间。再有就是作为女性,在理解空间这样一种冷静理性的事物时,也会有其自身的认识。这样的认识,在作品中不会直接地反映出来,但是某些局部的表达还是能够体会到的。比如,我对空间中的曲面,弧线这些比较柔和的部分是更为感兴趣的。
  Q:弧线,这让我想到了与你之前提到的轨迹相关,其实“轨迹”是一个很大的概念,那你所关注的“轨迹”是什么?
  A:它和“时间”相关的部分。我更想探讨的是“时间”与“轨迹”的关系,比如远古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绘画,包括壁画,这些作品中时间与轨迹的关系等等。
  Q:那这次题目中的“维度”呢?
  A:这个“纬度”,主要针对的是空间上的一些概念。
  Q:对未来有哪些期待呢?
  A:思想上更独立一些,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自我的认识更准确一些。可以更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缺点。


其他文献
挨过寒冬,种子们终于迎来了春日的重生,有一种初生的力量使萌芽破土而出,重获新生。萌芽是娇嫩可爱的,是新鲜好奇的,是对世界充满各种“求知欲”的。萌芽绿是小清新的基本基调,一提到小清新自然少不了那抹轻盈宜人的淡淡绿色。我们近几年对小清新的热爱可谓愈演愈烈,为什么独爱那抹绿呢?其实,这是人们的天性使然,人类最早是生活在原始的自然之中的,被自然养育,被自然呵护,对自然有一种血浓于水的亲切感,所以即使是常常
期刊
Kate?Zhou本人很瘦,说话慢声细语,人也温和。但表面的平静中总像是隐藏着坚毅。  她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电工程系。23?岁留学美国,先后做过计算机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和管理咨询师……这些履历让人理解她之所以能够传递出的冷静和让人信服的气质。  是的,完全不同于原本学习艺术设计的时尚人,身上不具备那种自诩浪漫的随意性。  所以,她2007年开始写时尚博客,用她理性、严
期刊
去年金秋时节,作家王安忆最新的长篇小说《匿名》问世。在这部约35万字小说中,王安忆塑造了一个失踪者的形象,他在意外遭绑架后,被扔到几省交界处的深山,逐渐褪去文明世界的各种附着后,依旧顽强存在着的是什么。《匿名》先是在上海本埠纯文学期刊《收获》上分期连载,在刊物副主编钟红明看来“这是一部很难概括的作品”,《收获》将小说最后一段话直接放在文前作为介绍,“人类曾经忙碌生活,如今渐次退出的杳无人迹的深山中
期刊
暌违八年,徐来出版了最新作品《碎前故事》,100余篇短小精悍的戏作,融古典、魔幻、哥特于一体,有笔记体小说的底子,兼具西方奇幻的范儿,通篇奇思妙想又不乏生动精妙的机锋。  徐来,网名“拇姬”,博客“钱烈宪要发言”的主人,果壳网主编。我们的采访约在上午9点半,他已经开始工作了好一会儿,“一直在改PPT”。工作中,他要生产和输出科学文章,“通常普通读者看到果壳流传最广的内容,要么带有很强的情绪,要么解
期刊
上海瑞金洲际酒店毗邻淮海路商圈及众多上海市内著名旅游景点,坐拥市中心55000平方米花园绿地。具有百年历史的前上海瑞金宾馆(隶属于东湖集团)秉持洲际集团“深入洞悉,知行天下”的品牌理念,独家呈现20世纪初黄金时代老上海的雍容华贵,为来自全球各地的尊贵宾客提供原汁原味的旅行文化体验。  如今,历经多年的精心修建与工程完善,酒店在原有的四栋经典别墅之外,另新建了九层楼高的主楼与优雅高贵的洲际贵宾楼。闹
期刊
乔盖托·乔治亚罗  汽车设计的时间简史  1938年,乔治亚罗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小城Garessio,这是一个与设计之都都灵相距不到40公里远的地方。巧合的是,乔治亚罗后来的导师吉奥瓦尼·博通也是来自这座小城。家里祖辈都是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祖父为教堂绘制壁画,父亲则是一名宗教画家,母亲对音乐亦有着颇深的造诣。或许,乔治亚罗日后过人的成绩离不开艺术世家的出身,从小就显现出艺术上天赋。1955年,
期刊
上海迪士尼乐园5月7日起进入运营测试阶段。虽然赶上春季连绵的阴雨天气,白天园区景色颇不能观望清晰,可是当傍晚时分首次亮灯后,流光溢彩城堡在航拍镜头下显得分外赏心悦目。虽然距6月16日正式开园还有近一个 月的时间,这里却已未开先火。  据了解,当天共有约1万名迪士尼演职人员及家属和相关受邀人员进入园区,投入“实测”很多游乐项目——包括旋转木马、小飞象以及旋转杯、人猿泰山表演、维尼小熊等,排队时间都不
期刊
顾客:“可以用Apple Pay吗?”  店员:“别说英文,听不懂!”  顾客:“可以用苹果支付吗?”  店员:“你咋这么牛逼呢?你咋不用猕猴桃支付呢?!”  上个周末,这个段子在微信朋友圈广为传播,也道出了Apple Pay,这个新晋装B利器刚刚入华所遭遇的状况。  在发布近两年、历经各种周折之后,苹果公司的Apple Pay移动支付服务终于在2016年2月18日来到了中国内地。于是乎,朋友圈被
期刊
岁末年初,一部《太子妃升职记》火到炸裂。这部没有一个大明星参演,也几乎没有特意宣传的网剧,却因“穷”、“污”、“雷”、“有毒”被街头巷议。收官之时,它已取得了26亿的传奇播放量,为乐视吸引新增会员220万人,带来了4100万收入,成为史上“第一网剧”。“太子妃”的火爆,也让人们对甘薇这位“神剧”背后大boss产生了好奇。在万众瞩目中,甘薇是怎样一步步从“著名花旦”、“京城四美”、“乐视老板娘”,升
期刊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两国筹备了包括文化论坛、电影节、雕塑展等一系列纪念活动。如今,虽然已经过去两年,但中国和法国文化交流的热潮仍在继续。2009年尤伦斯和路易威登基金会成为合作伙伴后也推出了各种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今年双方联合策划了“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展览,这是十余年来法国举办的最大的关于中国艺术的展览。  参展艺术家均与UCCA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大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