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教育在多数情况下指一个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教育,其中包括学习、思想、道德、方法和行为教育等多个方面。家庭教育是有方向性的系统教育。家庭教育中施教者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受教育者即幼儿和青少年的智力和非智力发展程度、对信息知识的处理能力和未来对工作及生活的态度上,影响受教育者终身。因此,家庭教育的成效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家庭教育;现状分析;消费主体;思考与建议
通常情况下,人类从出生到死亡都生活在家庭里,家庭是社会体系中最初级且天然的模块,是幼儿及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幼儿发育的初期,父母的喂养方式、语言沟通技巧和方式、行为准则和标准以及生活态度等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幼儿,对幼儿的生理发育、智力与非智力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形成早期的家庭教育。那么,影响早期家庭教育成效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家长自身的素质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二是家庭的经济和生活环境。
一、家长自身的素养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
家长的素养指家长平时表现出来的修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总结起来就是家长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是理论、知识水平,即个人的文化素养。父母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决定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以及对孩子教育方方面面的期望和投入。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追踪研究1528名智力超常的儿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追踪研究,对他们进行智力和人格特点分析,最终得出的结果表明,决定个人成就高低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在于人格特点的差异,主要是意志品质方面。那些成就高的人,并非只因其智力超群,而主要在于他们自信自强,勤奋刻苦,有进取心,有坚毅的精神,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1.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需要家长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在生活、旅行、家庭活动或团体活动中培养孩子智力以外的多种能力,包括坚强的意志力、良好的交往能力、强烈的进取心和终身受用的兴趣。以此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考试制度下,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学习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尺。
2.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有意识地重视。创造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成长发展阶段长期学习和培养而成的。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方法,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1)避免传统的教育思想,避免让孩子接受某种固定的思想观点和思维方式,拒绝用陈旧的规矩约束孩子,不能把老实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2)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自己做出选择,允许孩子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按固定方式活动的孩子多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会限制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3)积极地向孩子提出问题,鼓励孩子多思考。在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想象力。(4)对于孩子有创造性的言行应及时给予的扬和鼓励。
3.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方向性的指导并适度放手。每个人都要经历独立生活的阶级,独立性较好的孩子能够很好地安排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而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极有可能会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出现问题,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仅是独立应对日常生活的能力,还包括独立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避免对孩子过度宠爱、保护和顺从。当孩子的诉求被拒绝而产生不适时,应教育孩子将其视为一次锻炼生活能力的机会,要在劳动中学习生活技能,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处理情绪,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家庭的经济和生活环境
1.家庭的经济环境
家庭的经济环境涉及一个家庭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的高低、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家庭经济支配的方向和比重等因素。比如,谈及影响家庭教育成效的经济因素,其重点就是家庭教育的消费观念,即对孩子教育进行经济投入的意愿和实际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
教育消费观念可看作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在经济方面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孩子的教育经济投入,是每个中国家庭经济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为孩子求学支出的费用,包括基本教育支出、扩展教育支出以及部分家庭承担的选择性教育支出。面对日益严峻的入学考试,为了孩子择优升学,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大部分家庭更加注重教育,把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当作家庭最重要的经济支出。
一项高盛全球投资最新研究显示,教育支出占中国家庭总收入的3%~19%左右,与世界发达国家(日本10%,美国2%)相比水平较高。家庭教育支出当中,2%~11%用于学费,1%~8%用于课外辅导学费。在新浪网一项对 2157名国人进行的社会调查中显示,74.7%的人感觉教育支出是城乡普通家庭沉重的负担。36.2%的人每年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10%~30%,29.5%的人达到30%~50%, 12.8%的人达到50%~80%,8.4%的人甚至达到80%以上。教育消费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以二线省会城市沈阳为例,家庭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学前教育投入大约在3310元/月。其中包括1200元/月左右的私立幼儿园托管费;幼儿园伙食费350元/月;有选择的园内英语、书法、美术、表演、童声、舞蹈等3~4个兴趣班的费用平均1000元/月;幼儿读物60元/月;社会实践即儿童早期的社会化活动费用约700元/月。按照沈阳市社会养老和工伤保险管理局发布的,2015年沈阳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152.25元计算,对于一个父母都上班的三口之家,一个学龄前儿童的基础教育成本约占家庭总收入的32.1%。 如果说人们普遍认为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成本较高,那我们再以进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为例,阐述小学教育阶段,教育投入占中国家庭总收入的比例。
以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的杭州为例,家庭针对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儿童教育基础投入大约为2250元/月,32000/年。其中包括学费100~300元/月,课程相关的补习班和非课程相关的兴趣班1500元/月,少儿读物50元/月,社会化活动费用约600元/月,寒暑假用于学习的费用5000/年。以杭州市为例,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16年7月4日最新发布的《2015年杭州市区全社会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统计公报》确认,按2015年杭州市区全社会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年平均工资为55908元计算,对于同样一个父母都上班的三口之家,一个小学阶段儿童的基础教育投入约占家庭总收入的28.6%。如果再加上部分学校对新生收取的几千到数万元的“建校费”“赞助费”“转专业费”等,教育投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还会明显升高。
现阶段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追求学习成绩和分数。大部分的家长或家中的长辈对孩子智育发展的关注只限于学习成绩的高低,把学习成绩当作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部分家庭以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为目的,在家教、培训班、辅导班上投入金钱和时间。中高等收入家庭成为教育培训市场的主要消费大军。
2.家庭的生活环境
卢梭说过:“家庭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决定家庭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就是家庭成员,即孩子父母的兴趣爱好、生活态度和文化素养。其中,文化素养是影响家庭教育实施和效果的重要因素。恩格斯曾说:“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文化素养较高的家长,通常更加重视孩子的多方面发展,因为这部分家长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认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文化,有继续学习的思想认识,有更高的文化素质,而且这部分家长是高文化素养的受益者,所以更主张用正确的、多方向的方式和方法教育孩子。在家长文化素养较高的家庭中,家长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态度对孩子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家长广泛的学习兴趣和追求新知识的精神,成为孩子早期效仿和学习的榜样。家长应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重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
另外,阅读能力影响个人发展的高度。0~6岁是儿童心理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儿童各项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则可以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来实现。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培养需要两种条件:第一,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每天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而不是根据喜好任意选择读书或不读书的时间,弹性的阅读时间不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阅读量的累积。幼儿一年的阅读量须达到50~100万字,这样才可以使其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儿童在6~12岁期间,是阅读能力和基础学习能力长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大量阅读可以极大地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长达10~12年的儿童成长早期阶段,需要家长重视对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陪伴阅读和指导阅读。
综上所述,幼儿及青少年时期的教育成效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且反应周期较长。家长在教育观、教育方向、教育投入的方式和预期回报的选择上都应该慎重且有所坚持。同时,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坚持自身素养和能力的提高,以健康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而培养兴趣广泛、生活积极、意志品格优秀的孩子。
关键词:家庭教育;现状分析;消费主体;思考与建议
通常情况下,人类从出生到死亡都生活在家庭里,家庭是社会体系中最初级且天然的模块,是幼儿及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幼儿发育的初期,父母的喂养方式、语言沟通技巧和方式、行为准则和标准以及生活态度等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幼儿,对幼儿的生理发育、智力与非智力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形成早期的家庭教育。那么,影响早期家庭教育成效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家长自身的素质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二是家庭的经济和生活环境。
一、家长自身的素养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
家长的素养指家长平时表现出来的修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总结起来就是家长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是理论、知识水平,即个人的文化素养。父母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决定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以及对孩子教育方方面面的期望和投入。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追踪研究1528名智力超常的儿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追踪研究,对他们进行智力和人格特点分析,最终得出的结果表明,决定个人成就高低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在于人格特点的差异,主要是意志品质方面。那些成就高的人,并非只因其智力超群,而主要在于他们自信自强,勤奋刻苦,有进取心,有坚毅的精神,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1.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需要家长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在生活、旅行、家庭活动或团体活动中培养孩子智力以外的多种能力,包括坚强的意志力、良好的交往能力、强烈的进取心和终身受用的兴趣。以此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考试制度下,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学习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尺。
2.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有意识地重视。创造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成长发展阶段长期学习和培养而成的。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方法,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1)避免传统的教育思想,避免让孩子接受某种固定的思想观点和思维方式,拒绝用陈旧的规矩约束孩子,不能把老实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2)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自己做出选择,允许孩子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按固定方式活动的孩子多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会限制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3)积极地向孩子提出问题,鼓励孩子多思考。在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想象力。(4)对于孩子有创造性的言行应及时给予的扬和鼓励。
3.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方向性的指导并适度放手。每个人都要经历独立生活的阶级,独立性较好的孩子能够很好地安排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而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极有可能会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出现问题,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仅是独立应对日常生活的能力,还包括独立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避免对孩子过度宠爱、保护和顺从。当孩子的诉求被拒绝而产生不适时,应教育孩子将其视为一次锻炼生活能力的机会,要在劳动中学习生活技能,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处理情绪,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家庭的经济和生活环境
1.家庭的经济环境
家庭的经济环境涉及一个家庭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的高低、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家庭经济支配的方向和比重等因素。比如,谈及影响家庭教育成效的经济因素,其重点就是家庭教育的消费观念,即对孩子教育进行经济投入的意愿和实际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
教育消费观念可看作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在经济方面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孩子的教育经济投入,是每个中国家庭经济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为孩子求学支出的费用,包括基本教育支出、扩展教育支出以及部分家庭承担的选择性教育支出。面对日益严峻的入学考试,为了孩子择优升学,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大部分家庭更加注重教育,把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当作家庭最重要的经济支出。
一项高盛全球投资最新研究显示,教育支出占中国家庭总收入的3%~19%左右,与世界发达国家(日本10%,美国2%)相比水平较高。家庭教育支出当中,2%~11%用于学费,1%~8%用于课外辅导学费。在新浪网一项对 2157名国人进行的社会调查中显示,74.7%的人感觉教育支出是城乡普通家庭沉重的负担。36.2%的人每年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10%~30%,29.5%的人达到30%~50%, 12.8%的人达到50%~80%,8.4%的人甚至达到80%以上。教育消费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以二线省会城市沈阳为例,家庭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学前教育投入大约在3310元/月。其中包括1200元/月左右的私立幼儿园托管费;幼儿园伙食费350元/月;有选择的园内英语、书法、美术、表演、童声、舞蹈等3~4个兴趣班的费用平均1000元/月;幼儿读物60元/月;社会实践即儿童早期的社会化活动费用约700元/月。按照沈阳市社会养老和工伤保险管理局发布的,2015年沈阳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152.25元计算,对于一个父母都上班的三口之家,一个学龄前儿童的基础教育成本约占家庭总收入的32.1%。 如果说人们普遍认为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成本较高,那我们再以进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为例,阐述小学教育阶段,教育投入占中国家庭总收入的比例。
以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的杭州为例,家庭针对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儿童教育基础投入大约为2250元/月,32000/年。其中包括学费100~300元/月,课程相关的补习班和非课程相关的兴趣班1500元/月,少儿读物50元/月,社会化活动费用约600元/月,寒暑假用于学习的费用5000/年。以杭州市为例,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16年7月4日最新发布的《2015年杭州市区全社会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统计公报》确认,按2015年杭州市区全社会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年平均工资为55908元计算,对于同样一个父母都上班的三口之家,一个小学阶段儿童的基础教育投入约占家庭总收入的28.6%。如果再加上部分学校对新生收取的几千到数万元的“建校费”“赞助费”“转专业费”等,教育投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还会明显升高。
现阶段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追求学习成绩和分数。大部分的家长或家中的长辈对孩子智育发展的关注只限于学习成绩的高低,把学习成绩当作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部分家庭以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为目的,在家教、培训班、辅导班上投入金钱和时间。中高等收入家庭成为教育培训市场的主要消费大军。
2.家庭的生活环境
卢梭说过:“家庭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决定家庭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就是家庭成员,即孩子父母的兴趣爱好、生活态度和文化素养。其中,文化素养是影响家庭教育实施和效果的重要因素。恩格斯曾说:“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文化素养较高的家长,通常更加重视孩子的多方面发展,因为这部分家长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认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文化,有继续学习的思想认识,有更高的文化素质,而且这部分家长是高文化素养的受益者,所以更主张用正确的、多方向的方式和方法教育孩子。在家长文化素养较高的家庭中,家长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态度对孩子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家长广泛的学习兴趣和追求新知识的精神,成为孩子早期效仿和学习的榜样。家长应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重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
另外,阅读能力影响个人发展的高度。0~6岁是儿童心理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儿童各项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则可以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来实现。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培养需要两种条件:第一,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每天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而不是根据喜好任意选择读书或不读书的时间,弹性的阅读时间不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阅读量的累积。幼儿一年的阅读量须达到50~100万字,这样才可以使其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儿童在6~12岁期间,是阅读能力和基础学习能力长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大量阅读可以极大地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长达10~12年的儿童成长早期阶段,需要家长重视对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陪伴阅读和指导阅读。
综上所述,幼儿及青少年时期的教育成效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且反应周期较长。家长在教育观、教育方向、教育投入的方式和预期回报的选择上都应该慎重且有所坚持。同时,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坚持自身素养和能力的提高,以健康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而培养兴趣广泛、生活积极、意志品格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