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及教育建议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Q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转型时代背景下的传统家庭结构遭到严重冲击,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当下社交媒体普及的形势下,社会化的过程受到非常多的关注,社交媒体凭借其海量的信息及特殊的互动方式在留守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阐述了社交媒体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交媒体;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1-0045-03
  一、引言
  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生活的不满16周岁农村籍未成年人[1]。改革开放以来,留守儿童因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或家庭等其他因素,其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不断被发现,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2]。在心理层面,留守儿童表现出了低自尊、孤独感强、高焦虑、易抑郁等症状[3]。
  随着经济及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媒介设备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們接触到的媒介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介,还有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媒体,它们更便捷、更易操作、功能更强大,其中具有社交功能的社交媒体更是受到许多用户的青睐。社交媒体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问题。已有研究表明,媒介接触会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有些儿童在线上和线下表现出了不同的人格特点,现实中的“自我呈现”与网络世界的“自我呈现”出现差别[2]。
  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正处于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指导。在留守儿童对家庭关系的认知中,父母仍然是他们情感的依靠。当遇到困难或是心事,父母仍是他们首选的倾诉对象。而亲子分离使得留守儿童亲子间情感交流不足,因物理距离的阻隔,这份情感的托付难以及时得到回应,情感沟通的有效性无法保障,部分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性格日趋内向和孤僻,便更依赖于社交网络,沉迷虚拟社交来寻求归属感。
  一些父母与孩子沟通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方面,缺乏对孩子情感生活的关注。大多数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认为学习就是一切,自己外出务工也是为了创造条件使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关心学习就是关心儿童的全部。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可能导致留守儿童和外出工作的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更加淡化,使他们将更多的时间投入社交媒体,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
  调查发现,多数高年级的留守儿童都有自己的智能手机,即使没有,也能接触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都有自己的社交账号。社交媒体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二、社交媒体的使用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社交媒体促进了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借助社交媒介基础的通讯功能,留守儿童与父母可进行跨地域的沟通,弥补父母在空间上的缺位,也可以拓展他们的人际关系,使他们获取知识技能。
  频繁地使用社交媒介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也有消极的一面。个体习得社会文化最为集中的阶段是初级社会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家庭是重要的中介。传统的初级社会化过程是父母将自己从父辈得来的经验知识,通过加工的方式传递给下一辈。儿童在日常家庭活动中,通过模仿进行语言练习,习得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社交规范[4]。家庭互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个体人格的塑造。在日常的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教化是培育一个具备文化规范的合格社会成员的重要方式。处于社会化初期的儿童内心敏感、情感脆弱,父母应通过情感抚育的方式,帮助孩子塑造坚毅品格。在留守儿童的监护结构中,单亲及隔代监护占据极高比重,父母角色在家庭教化中缺席。此时社交媒体便凭借着海量的信息和多样化的互动方式进入留守儿童的生活中[5]。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陪伴中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导致责任意识降低,会使得情感抚育效果大大弱化,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降低了父母在儿童心中天然的权威地位,也不利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化。
  社交媒体对儿童充满了诱惑力,一旦他们享受到在线人际互动带来的便利和乐趣,便容易过度使用并沉迷其中,现实中,很多留守儿童沉迷于手机游戏或长期流连于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社交媒体充斥着海量的信息,有好也有坏,留守儿童因年龄原因不能准确甄别。例如,一些具有暴力色彩的媒体作品为儿童暴力提供了“剧本”和“场景”。总之,社交媒介在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留守儿童依赖手机,陷入网络的虚拟世界寻求安慰,迷恋网络游戏,被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所误导。
  三、教育对策
  (一)家庭:消除间隙,塑造威望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途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当通过打电话、微信聊天、视频的方式,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及心理状况,不吝惜情感沟通,借助亲密且高频度的对话,让孩子感知爱,排解孩子因父母不在场而形成的内心孤独感,引导孩子主动表达情感需求,而非自我压抑情感,无处排解苦闷,通过沉迷互联网来进行情感转移,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
  父母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孩子上网的兴趣需求。对于积极正面的媒介接触行为,不加干涉,以投入的姿态,融入孩子的网络社交接触当中,以培养孩子主动分享与交流的习惯。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对信息内容良莠真假的辨别能力,从根源上杜绝不良信息可能产生的危害。
  留守儿童父母也应与校方联动,积极参与学校相应的培训活动,增进对社交媒介的科学认识,充分了解其利弊,利用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
  (二)学校:加强社交媒体的教育
  学校应为留守儿童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培训,开展媒介素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使用智能设备的理念,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组织丰富有趣的素质拓展活动,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温暖,促进他们的社会化。教师在学习及生活中要公正公平处理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问题,并适时进行约谈和心理辅导。
  (三)社会
  社会各个主体应该关心留守儿童社会化的过程。政府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保障机制,认真落实有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要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从源头治理不良信息,创造绿色的网络平台。媒介机构更要提高社会责任感,履行正面职能,发挥好技术优势,打造适合留守儿童的网络社交平台。
  四、小结
  留守儿童相较父母在本地的其他儿童而言,初级社会化阶段的成长是不完备的。外出务工使得传统家庭结构遭到破坏,社交媒介凭借其技术优势进入留守儿童的生活当中。借助社交媒体的功能,留守儿童可与父母进行跨区域的沟通,弥补了父母在空间上的缺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外出务工的父母因为社交媒介的便捷性而导致责任意识的降低,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成长;社交媒介在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留守儿童陷入网络的虚拟世界寻求安慰,被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所误导等。
  社会各个主体应该关心留守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帮助他们合理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便捷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父母通过社交媒介与子女沟通的时候,应该多关注子女情感上的问题,而不要只关心他们的学业;学校作为权威化的机构,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专门的课程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社交媒介的作用,避免过度使用。
  参考文献
  [1]谢霄.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J]. 中国社会工作,2016,17(6):4-5.
  [2]黄雪娇, 赵可云.我国留守儿童研究热点和前沿演进趋势——基于关键词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 基础教育研究,2016(15):21-25.
  [3]范兴华, 方晓义, 刘勤学, 等. 流动儿童, 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15):33-40.
  [4]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第五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活动背景]rn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疫肺炎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使生活适应难度增加.学生们以在家上网课的形式度过了几乎整个学期,长达半年的网课经历中,没有同伴和老师面对面的
摘要:同理心是学生社会情感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个体的发展意义深远。在童年阶段注重学生的同理心培养,有利于学生习得友善、有效的沟通模式,还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抓手。采用电影片段作为心理课主要情景素材,围绕课程目标巧设问题,能有效地唤醒、提高小学生的同理心。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电影片段应用于课堂的主要优势和取得成效的关键要素,实践证明,该课程在学生群体中高度受欢迎,课堂效果显著。  关键词:同理心课程;
[活动背景]rn我校(山东省青岛李沧实验初级中学)最近在学生中开展了MHT心理普查,通过访谈发现,学生的困扰很大一部分来自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合理的想法,这些想法阻碍了他们成长
摘要:高考季有不少学生处于焦虑的情绪状态,被情绪所困,被眼前的障碍所遮挡,担心现在的状态会影响高考,会影响未来人生的走向,然后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阻滞,知识点提取慢,学习效率明显下降。通过对大量有考前焦虑情绪学生的案例咨询,探析得到可能引发焦虑情绪的认知模型,通过六步走的咨询方略进行心理辅导,取得了不错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考前焦虑;认知模型;心理辅导;高三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关键词:心理剧;心理疾病;情绪问题;同伴沟通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0-0071-04  【剧情简介】  故事的主人公文珊患有心理疾病,经过治疗重新回归校园。因为被同学们发现她将药装在薄荷糖的盒子中,她一时情绪失控,开始怀疑自己返校的决定。同学们在与班主任商量之后,所有的同学都带上了薄荷糖,并且给文珊写了一封道歉信。他们的包容与鼓励感动
关键词:时间管理;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1-0023-03  【活动背景】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一个最为重要的适应问题。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的课程增多,学业难度加大,评价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很多初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忙乱的现象,总感觉到时间不够用,为此苦恼伤神。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时间管理
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是量子力学的两种早期形态.前者由海森堡、约当、玻恩提出,后者由薛定谔提出.1926年,薛定谔给出二者之间等价性的证明.随后,泡利、狄拉克、约当、冯·诺伊
摘要:寄养儿童大多由祖父母辈或其他亲属监管, 由于体力、 知识等原因,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力求“不出事”就好,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所以寄养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探讨寄养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寄养儿童;家庭教育;亲子沟通;亲子依恋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1-0047-
摘要:一位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男生,有手机依赖问题,他既依赖家长又渴望独立,亲子关系紧张,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控力较差,在学业上找不到成就感,与同伴关系比较紧张。辅导老师采用焦点解决技术,不仅有效地化解了学生的问题行为,而且促进了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最终,学生成长,家庭和睦,家校和谐。  关键词:焦点解决技术;学生问题行为;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
摘要:探讨了通过自我同情干预训练提高高中生自我同情水平,降低其抑郁情绪的可能性。选出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在53分以上的学生34名,分成2组:实验组(自我同情训练)、对照组(不做干预)。训练前后,采用青少年自我同情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特质抑郁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干预后实验组的自我同情及各维度水平均显著提升,状态抑郁、特质抑郁水平显著降低。表明自我同情干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生自我同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