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与重视,这些生活在偏僻农村、因父母长期在外地打拼而独自留守的儿童们,得不到足够的关心与适当的教育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应该被解决,每个儿童都应快乐健康地成长。本文将对这些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011-01
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照顾、缺乏父母在思想上的教育、遭受他人嘲笑与偏见,对自身的认识包括对自我价值观的认识并不全面甚至存在极大的偏差,这就会导致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有极大可能会成为心理障碍,最后有些孩子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因此这些孩子需要得到关注重视,需要得到正确引领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问题
自卑是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而产生的自我评价偏低、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问题①。具体表现为对自己毫无信心、畏手畏脚的,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做不成任何事。
(二)性格孤僻、行为怪异心理问题
性格孤僻是指性情冷淡孤独、不与他人保持较密切的联系,行为怪异是指所作出的行为与正常行为极度不一样,具体表现为喜欢独来独往、对人冷漠戒备。
(三)逆反心理问题
逆反心理是指主体的心理需要与客观的心理环境相悖时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对抗性的心理状态及其倾向①。这种现象其实每个人在青春期都会有。
(四)人际交往障碍心理问题
人际交往障碍是指无法与人正常地交流沟通、无法甚至是害怕社交,具体表现为无法与他人好好交流沟通、好好相处、无法很好地融入集体。
二、对策
(一)国家层面
1.国家对留守儿童的政策
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大大提升,2019年颁布了最新的农村留守儿童法律保护规定与意见,提出要建立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这一系列的措施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国家对留守儿童父母及农村民生的政策
国家应该颁布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逐渐缩小与城市的差距,争取早日实现所有贫困农村全部脱贫的宏伟目标,同时也降低城市的门槛,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让这些出来务工的父母们能与孩子共同进入城市,包括让这些孩子也能进入学校受到教育。
3.国家应发起对社会公众的呼吁
国家的政策对社会各界都具有很大的引导力与支持力,因此要颁布一些正确措施,并且要落实到实处,带起一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之风,呼吁全社会关心关爱这些留守儿童。
(二)社会层面
社会各界人士也应该提高自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度,有能力的人可以组织一些募捐、赞助等活动,鼓励社会各界能积极参与这种爱心活动,为这些孩子们送去一些溫暖,让他们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人都是很有爱心的,都在关心照顾他们。既可以改善农村生活,又能给这些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农村教师层面
一方面,农村教师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这些孩子没有父母照顾,在小学阶段与他们接触时间最长的应该就是老师,老师可以说是肩负着家庭教育与知识教育的重任,老师的细心照顾关心带给这些孩子的温暖是无限大的,因此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也不能因为是农村就对他们进行体罚谩骂等,多多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自信,融入集体。另一方面,农村老师的整体素质应该得到培养提高。农村教师应有丰富扎实的知识储备、有高尚的品德、有健康的心理、有良好的教师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
(四)留守儿童父母
去城市务工的父母们如果因为工作原因没有办法经常回家的话一定要时常与孩子交流沟通,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关心照顾他们,而不是撒手什么都不管就把他们扔给家里的老人。并且要找机会回去看看他们,或者在孩子放假时把孩子接到城市里一起住一段时间。另一方面,父母要多与学校老师、家里留守老人沟通协调。家校紧密联系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经常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些表现、成绩等,与家里照顾孩子的留守老人沟通了解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不仅能抑制恶习与不良思想的产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还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关心的、自己是有人爱的。
三、结语
总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许多心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父母的爱与教育,其他的原因有经济水平落后、老师不关心照顾、他人嘲笑欺负等,因此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学校老师)都应该重视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关心与关爱,特别是对他们心理上、心灵上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走出心理障碍,让他们也能享有健康快乐成长的权利,也有助于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注:
①邵道生主编.《儿童心理百科词典》,内蒙古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
[1]王斌.大数据时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94-195.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011-01
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照顾、缺乏父母在思想上的教育、遭受他人嘲笑与偏见,对自身的认识包括对自我价值观的认识并不全面甚至存在极大的偏差,这就会导致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有极大可能会成为心理障碍,最后有些孩子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因此这些孩子需要得到关注重视,需要得到正确引领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问题
自卑是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而产生的自我评价偏低、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问题①。具体表现为对自己毫无信心、畏手畏脚的,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做不成任何事。
(二)性格孤僻、行为怪异心理问题
性格孤僻是指性情冷淡孤独、不与他人保持较密切的联系,行为怪异是指所作出的行为与正常行为极度不一样,具体表现为喜欢独来独往、对人冷漠戒备。
(三)逆反心理问题
逆反心理是指主体的心理需要与客观的心理环境相悖时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对抗性的心理状态及其倾向①。这种现象其实每个人在青春期都会有。
(四)人际交往障碍心理问题
人际交往障碍是指无法与人正常地交流沟通、无法甚至是害怕社交,具体表现为无法与他人好好交流沟通、好好相处、无法很好地融入集体。
二、对策
(一)国家层面
1.国家对留守儿童的政策
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大大提升,2019年颁布了最新的农村留守儿童法律保护规定与意见,提出要建立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这一系列的措施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国家对留守儿童父母及农村民生的政策
国家应该颁布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逐渐缩小与城市的差距,争取早日实现所有贫困农村全部脱贫的宏伟目标,同时也降低城市的门槛,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让这些出来务工的父母们能与孩子共同进入城市,包括让这些孩子也能进入学校受到教育。
3.国家应发起对社会公众的呼吁
国家的政策对社会各界都具有很大的引导力与支持力,因此要颁布一些正确措施,并且要落实到实处,带起一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之风,呼吁全社会关心关爱这些留守儿童。
(二)社会层面
社会各界人士也应该提高自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度,有能力的人可以组织一些募捐、赞助等活动,鼓励社会各界能积极参与这种爱心活动,为这些孩子们送去一些溫暖,让他们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人都是很有爱心的,都在关心照顾他们。既可以改善农村生活,又能给这些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农村教师层面
一方面,农村教师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这些孩子没有父母照顾,在小学阶段与他们接触时间最长的应该就是老师,老师可以说是肩负着家庭教育与知识教育的重任,老师的细心照顾关心带给这些孩子的温暖是无限大的,因此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也不能因为是农村就对他们进行体罚谩骂等,多多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自信,融入集体。另一方面,农村老师的整体素质应该得到培养提高。农村教师应有丰富扎实的知识储备、有高尚的品德、有健康的心理、有良好的教师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
(四)留守儿童父母
去城市务工的父母们如果因为工作原因没有办法经常回家的话一定要时常与孩子交流沟通,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关心照顾他们,而不是撒手什么都不管就把他们扔给家里的老人。并且要找机会回去看看他们,或者在孩子放假时把孩子接到城市里一起住一段时间。另一方面,父母要多与学校老师、家里留守老人沟通协调。家校紧密联系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经常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些表现、成绩等,与家里照顾孩子的留守老人沟通了解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不仅能抑制恶习与不良思想的产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还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关心的、自己是有人爱的。
三、结语
总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许多心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父母的爱与教育,其他的原因有经济水平落后、老师不关心照顾、他人嘲笑欺负等,因此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学校老师)都应该重视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关心与关爱,特别是对他们心理上、心灵上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走出心理障碍,让他们也能享有健康快乐成长的权利,也有助于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注:
①邵道生主编.《儿童心理百科词典》,内蒙古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
[1]王斌.大数据时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