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策略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与重视,这些生活在偏僻农村、因父母长期在外地打拼而独自留守的儿童们,得不到足够的关心与适当的教育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应该被解决,每个儿童都应快乐健康地成长。本文将对这些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011-01
  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照顾、缺乏父母在思想上的教育、遭受他人嘲笑与偏见,对自身的认识包括对自我价值观的认识并不全面甚至存在极大的偏差,这就会导致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有极大可能会成为心理障碍,最后有些孩子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因此这些孩子需要得到关注重视,需要得到正确引领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问题
  自卑是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而产生的自我评价偏低、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问题①。具体表现为对自己毫无信心、畏手畏脚的,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做不成任何事。
  (二)性格孤僻、行为怪异心理问题
  性格孤僻是指性情冷淡孤独、不与他人保持较密切的联系,行为怪异是指所作出的行为与正常行为极度不一样,具体表现为喜欢独来独往、对人冷漠戒备。
  (三)逆反心理问题
  逆反心理是指主体的心理需要与客观的心理环境相悖时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对抗性的心理状态及其倾向①。这种现象其实每个人在青春期都会有。
  (四)人际交往障碍心理问题
  人际交往障碍是指无法与人正常地交流沟通、无法甚至是害怕社交,具体表现为无法与他人好好交流沟通、好好相处、无法很好地融入集体。
  二、对策
  (一)国家层面
  1.国家对留守儿童的政策
  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大大提升,2019年颁布了最新的农村留守儿童法律保护规定与意见,提出要建立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这一系列的措施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国家对留守儿童父母及农村民生的政策
  国家应该颁布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逐渐缩小与城市的差距,争取早日实现所有贫困农村全部脱贫的宏伟目标,同时也降低城市的门槛,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让这些出来务工的父母们能与孩子共同进入城市,包括让这些孩子也能进入学校受到教育。
  3.国家应发起对社会公众的呼吁
  国家的政策对社会各界都具有很大的引导力与支持力,因此要颁布一些正确措施,并且要落实到实处,带起一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之风,呼吁全社会关心关爱这些留守儿童。
  (二)社会层面
  社会各界人士也应该提高自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度,有能力的人可以组织一些募捐、赞助等活动,鼓励社会各界能积极参与这种爱心活动,为这些孩子们送去一些溫暖,让他们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人都是很有爱心的,都在关心照顾他们。既可以改善农村生活,又能给这些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农村教师层面
  一方面,农村教师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这些孩子没有父母照顾,在小学阶段与他们接触时间最长的应该就是老师,老师可以说是肩负着家庭教育与知识教育的重任,老师的细心照顾关心带给这些孩子的温暖是无限大的,因此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也不能因为是农村就对他们进行体罚谩骂等,多多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自信,融入集体。另一方面,农村老师的整体素质应该得到培养提高。农村教师应有丰富扎实的知识储备、有高尚的品德、有健康的心理、有良好的教师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
  (四)留守儿童父母
  去城市务工的父母们如果因为工作原因没有办法经常回家的话一定要时常与孩子交流沟通,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关心照顾他们,而不是撒手什么都不管就把他们扔给家里的老人。并且要找机会回去看看他们,或者在孩子放假时把孩子接到城市里一起住一段时间。另一方面,父母要多与学校老师、家里留守老人沟通协调。家校紧密联系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经常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些表现、成绩等,与家里照顾孩子的留守老人沟通了解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不仅能抑制恶习与不良思想的产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还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关心的、自己是有人爱的。
  三、结语
  总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许多心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父母的爱与教育,其他的原因有经济水平落后、老师不关心照顾、他人嘲笑欺负等,因此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学校老师)都应该重视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关心与关爱,特别是对他们心理上、心灵上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走出心理障碍,让他们也能享有健康快乐成长的权利,也有助于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注:
  ①邵道生主编.《儿童心理百科词典》,内蒙古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
  [1]王斌.大数据时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94-195.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时期所进行的游戏体育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极大提高,其本身所具有的明顯的开发性和娱乐性,能够辅助教师对高效的课堂活动进行创建。但是当前在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体育游戏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体育游戏 小学体育 可行性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215-02  对小学体育教
期刊
【摘要】本文以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定义为依据,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进行对比研究来理解小学学段要发展哪些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有什么关系,从而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授课课堂教学结构,一要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二要分层教学,构建新知模型;三要及时练习,解释拓展运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学结构 创设情境 分层教学 及时练习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部门对农村的小学教育质量也逐渐给予更多的关注。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问题,那么就需要懂得更高效的管理理念这条必经的途径。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农村小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237-02  农村小学的教
期刊
【摘要】在当前劳动教育意识全面唤醒的背景下,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简称基地)要因地制宜地发挥劳动教育的优势资源,紧紧围绕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核心理念,依托基地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结合青少年的群体结构特点、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厘清基地劳动教育目标落实的途径,围绕价值体认设置基地劳动教育目标,使其融合在基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打通学校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联结点,促进劳动教育价值的回归。  【关键
期刊
【摘要】在科技时代下,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已经成为了教学质量的侧面体现,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了教师最基本的素质。高校教育改革在推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在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本文以当下高校信息化教学现状为切入点,提出了几点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校 信息化教学 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于提升学生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职教育的灵魂。但结合当前中职学校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专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限制学生了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既不利于学生精神品质的建立。本文笔者立足于工匠精神与德育教育两方面内容,探讨中职德育教学新方向。  【关键词】工匠精神 中职教育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本文陈述了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性,分析了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应包括: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和督导评价。对比研究信息化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的差异性,结合传统课堂评价指标和新增的信息化课堂评价指标,建立了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教学评价 高职教育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010-02 
期刊
【摘要】对当前的幼兒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艺术环境,制定出更加符合儿童成长的特点与相关的发展规律,也要满足幼儿园中的相关要求相契合,而当前的幼儿园教学的课程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改革,大家也逐渐意识到将各种艺术元素融入到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形成了完整的、包含了一定美育价值的隐形课程,其对于积极的实施艺术教学,帮助孩子培养鉴赏的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了幼儿园艺术环境创设及实施相关
期刊
【摘要】日本文化是受中国大陆文明的启迪而发展起来的。明朝与日本的交流主要通过“勘合贸易”的形式来实现,明朝自明太祖开始就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往来,勘合贸易中赐多收少,通过中日勘合贸易,一方面促进了日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传播了中国的古代文明。在交流中僧人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明代以前的中日交流中,总体的格局是中国在输出,日本片面输入文化。从明朝开始,这一现象逐渐改变,本论文从佛教、汉学、
期刊
【摘要】学生时代正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觀、世界观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西方思想文化涌入,许多年轻人对外来文化有着“无免疫力”的高度认同感,他们思想不成熟,带着“赶潮流的”思维做出对外来文化不理智的追捧,关注和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没有错,但过分的追捧却会直接导致对我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忽视,这种现状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