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的“互润现象”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paal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本文化是受中国大陆文明的启迪而发展起来的。明朝与日本的交流主要通过“勘合贸易”的形式来实现,明朝自明太祖开始就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往来,勘合贸易中赐多收少,通过中日勘合贸易,一方面促进了日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传播了中国的古代文明。在交流中僧人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明代以前的中日交流中,总体的格局是中国在输出,日本片面输入文化。从明朝开始,这一现象逐渐改变,本论文从佛教、汉学、艺术、戏剧以及工艺技术和制造业领域的交流着手,分析明日间的这种互润现象的状况、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我们的启发。
  【关键词】明朝  日本  文化交流  互润现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004-02
  1.文化领域的互润现象
  1.1佛教领域的交流
   明朝中日间佛教交流的盛况延续了前代,这一时期佛教交流最显著的特点是日僧作为勘合贸易的使者前来明朝以朝贡的方式进行交流,根据史料记载,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日本入明僧共有114人,有人甚至入明几次。明太祖于1368年建立明朝,为了解决倭寇问题和告知四夷君长,于是派遣使者前往日本,但初次派遣遭到了怀良亲王的拒绝并遣返,前两次以失败告终,直到1370年才成功派遣趙秩前往日本,返回时亲王派日僧随行,这是明建立以来日僧第一次来华,1372年,明使者仲猷祖阐和无逸克勤受朝廷派遣,第四次来到日本,这次才了解到日本正处于南北朝对立时期,通过中日之间互派僧人使者,在文化层面本质上是中日之间佛教的互相交流和影响。这一时期入明僧来华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进行明日之间的外交活动;其次入明僧来华后与中国僧人切磋、研究佛理。朕三遣使于日本者,意在见其持明天皇,今关西亲王之来,非朕本意。
  以上内容见于《善邻国宝记》,这是无逸克勤的书信中的内容,由此可见这次明谴使的目的实际想与日本北朝通交,其次才是给南朝的怀良亲王送明朝的大统历。
  在明朝与日本缔结勘合制度之前的入明僧来华主要是沿袭前代的求法僧和游历僧,大多数僧侣为了修行禅宗和钻研诗文;其中最有名的是绝海中津和汝霖良佐。勘合贸易制度建立后的入明僧大多作为使节僧来华,比较有名的有天龙寺的僧人坚中圭密和东福寺僧人庵桂悟;入明僧不管基于何种目的来华,中日僧侣之间的来往直接促进了两国佛教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1.2汉学领域的交流
  日本一直以来作为汉文化圈的一份子在汉学领域比较活跃,入明日僧中的多数人汉学积淀较为丰富,在这一时期汉学领域比较有名的日僧有绝海中津和汝霖良佐。绝海中津是日本室町幕府初期的临济宗禅师,擅长汉诗,于1368年到中国,应明太祖之召,应勅赋诗,代表性的汉诗有“熊野峰前徐福祠”之句,是千古流传下来的佳句。同时著有汉诗集《蕉坚集》,这部汉诗集作为五山文学中很有文学分量的一部作品。
  中天竺的如兰为《蕉坚集》做跋,大加赞赏,如下:
  虽我中州之士老于文学者不是过也,且无日东语言气习,而深得全室之所传也。
   汝霖良佐于1368年与绝海中津相伴入明,汝霖在明除学佛事外,善于诗文,曾在苏州承天寺和南京钟山同中国僧人一起点校《大藏经》,返日后在传播汉文化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明朝时期去日明僧也不少,其中,祖阐、克勤等先后出使日本。为明朝和日本的外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日期间积极与五山僧人交往,进行学术方面的交流。中日僧侣的往来,有力的推进了日本汉诗文等的发展,14世纪末以五山禅僧为主体掀起了汉诗文的创作热潮,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五山文学。同时通过互相切磋交流作品,日僧创作的具有异域风情的诗文开拓了日本文人的眼界,明代文人的作品也相应的刺激了日本禅林的进一步创作。
  1.3艺术的交流
  1386年,日僧鄂隐慧藏入明,其擅长书法,在华期间访遍各地的禅寺。在书法方面比较有名的是1401年来华的日僧仲芳中正,其擅长楷书,明成祖命其写了“永乐通宝”四字,深受欢迎并传为佳话。
  在作画方面比较有名的是1467年随遣明使来华的日僧雪舟等杨,俗姓小田,是日本汉画、山水画的集大成者。被尊为“日本画圣人”。雪舟来华时住在宁波的天童寺,他尤其钟爱南宋山水画家马远、夏圭等的作品。在宁波期间雪舟等杨常与文人结识交往,临摹绘画。通过这些学习积累,对雪舟返日后作画风格方面的影响很大,使得后来雪舟创作的作品画风巨变。在此基础上他进行再次的创作研究,创造出颇具日本式的水墨山水,开日本之一代画风。
  1.4书籍的交流
  在唐宋时期中日就有频繁的图书资料交流,在明朝延续了前代的交流形式,遣明僧返日时,会带回大量的佛经和中国儒学典籍等。这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移植。除此之外,还有汉诗集、小说、绘画作品等。另外,五山寺院还雇中国的刻工前往日本刻印各种书籍,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与遣明使来华时也带来了一些书籍,使得当时的明朝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人文地理、风俗传统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交流。书籍往来对日本的作用,镰仓幕府的歌人兼好法师有如下说法:
   唐物者药,外物虽无之于我常足矣,书籍之类,多弘于斯土,则当书写之而可也。
  由此可见在当时,中国书籍输出对日本的重要性。书籍的传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和互相交流。
  2.工艺技术及制造业领域的互润交流
  在工艺技术方面的交流,突出的表现在印刷技术和陶瓷制作方面,北宋的庆历年间中国人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这项技术后来传到日本,日本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开始使用活字印刷,后来又发展为铜活字。在陶瓷制作方面,在明以前,陶瓷就大量传入日本,同时由于日本茶道盛行,需要大量的陶瓷器。当时遣明使来中国积极学习烧瓷器的技艺,回国后利用在中国学到的技艺开设瓷窑,在当时很有名。
   在制造业方面,日本刀很有名,锻造技艺精良,刀刃锋利、首屈一指;在明朝时很多人向遣明使中熟悉刀艺制作的人学习日本刀的制作方法,切磋交流,在当时比较盛行。
  3.互润交流产生的背景
  首先,这是勘合贸易带来的必然结果。当时日本对明朝称臣纳贡,对明朝抱有比较敬畏的心态,室町时期足利义满下定决心想跟明朝互通往来,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想极力改善当时幕府财政匮乏的状态,这也是当时日本社会商品经济盛行的必然要求;其次,这是时代背景发展的必然趋势,彼此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中日勘合贸易中受惠更多的是日本,促进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汉学儒学的发展,同时对日本政治力量的变化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总结
  佛教的发展为日本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源泉。明朝时日本僧侣对中国文化非常崇拜,日本人纷纷来到明朝求学取经,同时把明代优秀的文化成果带回日本,以勘合贸易的方式来到中国的入明僧也积极主动的将日本国内的文化输入中国。在佛教、汉学、书法、绘画、工艺制造业等方面均有交流,虽然这一时期中国在文化方面尤其是汉学方面对日本影响深远,但是当时在刀具制造等方面日本对中国的影响也不可小觑。文化的交流和影响都是彼此的,跟前代相比,中日交流的这种互润现象从明朝开始逐渐明显起来。中华文明固然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精髓,但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姿态去接受、吸收先进的他国文化。
  参考文献:
  [1]冯佐哲.《中日文化交流史话》,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 2011年10月
  [2]滕军.《中日文化交流史考察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2011年10月
  [3]陈小法.《明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商务印书馆 2011年2月
  [4]韦立新.《日本中世文化研究》,中国出版集团 2014年1月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的图书室是服务于学校职工、学生的,为每一位读者提供了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场所,它是中学阶段学校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之一,因此,初中图书管理员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将读者与书籍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媒介,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对图书进行分类、整理,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文章主要就初中校园图书管理员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探究管理员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从而不断推动图书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开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经济水平迅速提升,让统计失真的现象暴露出来,对统计人员是一种挑战,新时期做统计工作,要结合时代的趋势,强化统计人员的道道素养以及专业技能,加强统计执法的力度以及强度,保证统計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这样统计数据可以更好地为社会进步服务。本文对统计数据的各类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探讨如何提升统计数据的质量管理,让统计工作更加合理地开展。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 影响因素 管理方法  【中图分
期刊
【摘要】在小学时期所进行的游戏体育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极大提高,其本身所具有的明顯的开发性和娱乐性,能够辅助教师对高效的课堂活动进行创建。但是当前在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体育游戏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体育游戏 小学体育 可行性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215-02  对小学体育教
期刊
【摘要】本文以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定义为依据,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进行对比研究来理解小学学段要发展哪些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有什么关系,从而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授课课堂教学结构,一要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二要分层教学,构建新知模型;三要及时练习,解释拓展运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学结构 创设情境 分层教学 及时练习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部门对农村的小学教育质量也逐渐给予更多的关注。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问题,那么就需要懂得更高效的管理理念这条必经的途径。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农村小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237-02  农村小学的教
期刊
【摘要】在当前劳动教育意识全面唤醒的背景下,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简称基地)要因地制宜地发挥劳动教育的优势资源,紧紧围绕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核心理念,依托基地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结合青少年的群体结构特点、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厘清基地劳动教育目标落实的途径,围绕价值体认设置基地劳动教育目标,使其融合在基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打通学校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联结点,促进劳动教育价值的回归。  【关键
期刊
【摘要】在科技时代下,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已经成为了教学质量的侧面体现,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了教师最基本的素质。高校教育改革在推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在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本文以当下高校信息化教学现状为切入点,提出了几点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校 信息化教学 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于提升学生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职教育的灵魂。但结合当前中职学校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专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限制学生了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既不利于学生精神品质的建立。本文笔者立足于工匠精神与德育教育两方面内容,探讨中职德育教学新方向。  【关键词】工匠精神 中职教育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本文陈述了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性,分析了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应包括: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和督导评价。对比研究信息化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的差异性,结合传统课堂评价指标和新增的信息化课堂评价指标,建立了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教学评价 高职教育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010-02 
期刊
【摘要】对当前的幼兒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艺术环境,制定出更加符合儿童成长的特点与相关的发展规律,也要满足幼儿园中的相关要求相契合,而当前的幼儿园教学的课程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改革,大家也逐渐意识到将各种艺术元素融入到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形成了完整的、包含了一定美育价值的隐形课程,其对于积极的实施艺术教学,帮助孩子培养鉴赏的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了幼儿园艺术环境创设及实施相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