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定义为依据,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进行对比研究来理解小学学段要发展哪些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有什么关系,从而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授课课堂教学结构,一要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二要分层教学,构建新知模型;三要及时练习,解释拓展运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学结构 创设情境 分层教学 及时练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251-02
为了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到学科教学之中,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表述,在《高中数学课标标准》(2017版)中把数学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与数学有关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十个核心概念可以看作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雏形,是进一步促进数学课程学习和数学思想形成的原动力,是最基本的核心素养。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一脉相承,二者虽然不能等同,但实际上核心素养是对十大核心词的进一步浓缩和概括。首先,反应数学思想的三个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表述为初步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其次反映数学关键能力的三个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与之对应的三个要素就是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综上所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确定为初步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虽然不是数学学科特有的素养,但它是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也可以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来理解和培养。总体来看人教版教材编排的线索是:通过“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板块内容的教学,积累“四基”,培养“四能”。同时,以其内容为载体来落实上述要求。
发展核心素养必须在“四基”“四能”的学习过程中来形成,而又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和掌握“四基”“四能”;离开了“四基”“四能”的学习,就不存在发展核心素养,没有核心素养附体的“四基”“四能”学习就会僵死而无活力。所以,研究课堂教学结构就要研究一堂课怎样开始?怎样展开?怎样练习?实施下列教学程式。(见下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应该怎样导课?如何创设情境?明确学什么,提示课题。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创设悬念情境、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创设喻理情境、创设游戏情境、创设迷语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如《烙饼问题》一课的教学,课前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变通。同学们,老师想每个同学发一张白纸作为草稿纸,但是事先没有准备,现在已经上课了,我一人一人发行吗?生:行,就是耽误时间,可不可以快速的发?生:可以请四个组长发。师:可以一个人发,可以两个人发,但是四个同学一起发, 这样最节省时间,这样就找到一个最优的方法。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烙饼问题中,你能不能找到最优方法?——板书:烙饼问题。
二、分层教学,构建新知模型
新授课围绕一个“新”字展开,重点要思考的是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分成几个教学层次,每个层次要解决什么问题,作用是什么?每个层次的教学方式是什么?如何体现“大问题下的‘小步子’教学”? 哪个环节要教师讲清讲透?哪个环节要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哪个环节要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哪个环节引导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抽象、推理、建模……。如《烙饼问题》一课的教学,学习的价值不仅仅是让学生会用最少的时间能烙好饼,而是要通过烙饼这个典型案例唤起“优化思想”的模型,初步培养学生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具体教学思路如下:
层次一,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則。大问题一: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小步子:①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是什么意思?(锅里最多只能同时放两张饼。)②如果我只放1张饼行吗?为什么?(行,锅空着,次数就会多,时间就会多。)③两面都要烙是什么意思?(一张饼的正面要烙,反面也要烙,各都要3分钟。)④一共要烙几张饼?(3张。)要尽快吃到饼是什么意思?(烙饼时间要最少。)
层次二,动手实践,探索烙饼方法。大问题二: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小步子:①如果妈妈只烙一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6分钟。)②如果要烙2张饼呢,最少需要几分钟?(生①12分钟,生②6分钟。)为什么?(可以同时烙,所以只要6分钟。)大问题三:现在要烙3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小步子:①请小组合作,怎样烙3张饼最节省时间。②汇报交流。(预设方法一:一张一张烙,烙一张要6分钟, 烙三张要18 分钟;方法二:先同时烙两张,再单独烙第三张:同时烙两张6分钟,烙一张也要6分钟,一共要12分钟。方法三:饼1和饼2先烙正面,再烙饼1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最后烙饼2和饼3的反面,共烙了3次,一共要9分钟。)③方法一和方法二为什么会用的时间多?(存在锅空着,空的次数越多越浪费时间。)还有没有比方法三时间更少的方法?为什么?(应该是最少,不让锅空着。)
层次三,体验“ 9分钟”烙饼方法,感悟“优化”思想。大问题四:方法三到底是怎样烙的?想不想知道?小步子:①哪位同学代表方法三的说说你烙饼过程?(方法三的学生边说边演示。)②教师再用多媒体课件再次演示这个过程。(饼1和饼2正面3分钟,饼1反面和饼3正面3分钟,饼2和饼3的反面3分钟。)③让学生同桌合作,再一次摆一摆,说一说,体验“9分钟的烙法”。都是烙3张饼,为什么方法三会比其它方法节省时间呢?(始终保持锅里都有2张饼,其它方法有时候锅里只有1张饼。)④我们通过改变烙饼的顺序,保证每次锅里都有2张饼,所用的时间最少,这就是烙3张饼的最优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交替烙法”。板书:交替烙法。
层次四,总结方法,探究规律。大问题五:如果要烙4张饼、烙5张饼、烙6张饼……呢?小步子:①如果要烙4张饼,怎样烙才能最节省时间?(这种方法也就是2张2张地烙,每次都保证锅里有2张饼,没让它空着,所以最节省时间。看来烙4张饼的问题可以转化成烙2张饼的问题,这样就把新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已经解决了的问题。)②烙5张饼呢,想想怎样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已经解决的问题?(先烙2张,再烙3张。烙2张需要6分钟,烙3张需要9分钟,一共需要15分钟。)③烙6—10张饼呢?(将结果填在事先设计的表格中。)④观察表格中烙饼次数和所需最少时间,你有什么发现?(最短时间=烙一面的时间×烙饼的次数)这样的教学,在师生互动交往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及时练习,解释拓展运用
学生在课堂上用较短有限的时间学习了较多数学知识,需要及时通过练习来巩固,才能掌握,而知识的巩固积累、技能的形成又是再学习的基础,也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小学数学新授课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要及时组织练习。如何通过练习,实现解释拓展运用。解释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独立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合理说明其由来、联系、规律,拓展就数学而言就是会灵活进行变式,运用就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科学设计和安排练习层次。总则原则是讲练结合,边讲边练。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方式。其一,对重点内容和关键知识集中练。其二,对于难点分散练。其三,对于易混知识对比练。其四,对于发展数学素养,思维提升空间较大的内容要拓展练,可以将新知拓展,纵向引申,让学生的思维呈阶梯式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数学素养,实施上述课堂教学结构。需要我们立足于日常教学,立足于教材,立足于课堂,立足于与学生的每一句真实的对话,不断学习积累,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教得有效,学得有味。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学结构 创设情境 分层教学 及时练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251-02
为了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到学科教学之中,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表述,在《高中数学课标标准》(2017版)中把数学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与数学有关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十个核心概念可以看作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雏形,是进一步促进数学课程学习和数学思想形成的原动力,是最基本的核心素养。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一脉相承,二者虽然不能等同,但实际上核心素养是对十大核心词的进一步浓缩和概括。首先,反应数学思想的三个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表述为初步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其次反映数学关键能力的三个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与之对应的三个要素就是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综上所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确定为初步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虽然不是数学学科特有的素养,但它是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也可以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来理解和培养。总体来看人教版教材编排的线索是:通过“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板块内容的教学,积累“四基”,培养“四能”。同时,以其内容为载体来落实上述要求。
发展核心素养必须在“四基”“四能”的学习过程中来形成,而又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和掌握“四基”“四能”;离开了“四基”“四能”的学习,就不存在发展核心素养,没有核心素养附体的“四基”“四能”学习就会僵死而无活力。所以,研究课堂教学结构就要研究一堂课怎样开始?怎样展开?怎样练习?实施下列教学程式。(见下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应该怎样导课?如何创设情境?明确学什么,提示课题。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创设悬念情境、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创设喻理情境、创设游戏情境、创设迷语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如《烙饼问题》一课的教学,课前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变通。同学们,老师想每个同学发一张白纸作为草稿纸,但是事先没有准备,现在已经上课了,我一人一人发行吗?生:行,就是耽误时间,可不可以快速的发?生:可以请四个组长发。师:可以一个人发,可以两个人发,但是四个同学一起发, 这样最节省时间,这样就找到一个最优的方法。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烙饼问题中,你能不能找到最优方法?——板书:烙饼问题。
二、分层教学,构建新知模型
新授课围绕一个“新”字展开,重点要思考的是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分成几个教学层次,每个层次要解决什么问题,作用是什么?每个层次的教学方式是什么?如何体现“大问题下的‘小步子’教学”? 哪个环节要教师讲清讲透?哪个环节要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哪个环节要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哪个环节引导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抽象、推理、建模……。如《烙饼问题》一课的教学,学习的价值不仅仅是让学生会用最少的时间能烙好饼,而是要通过烙饼这个典型案例唤起“优化思想”的模型,初步培养学生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具体教学思路如下:
层次一,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則。大问题一: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小步子:①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是什么意思?(锅里最多只能同时放两张饼。)②如果我只放1张饼行吗?为什么?(行,锅空着,次数就会多,时间就会多。)③两面都要烙是什么意思?(一张饼的正面要烙,反面也要烙,各都要3分钟。)④一共要烙几张饼?(3张。)要尽快吃到饼是什么意思?(烙饼时间要最少。)
层次二,动手实践,探索烙饼方法。大问题二: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小步子:①如果妈妈只烙一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6分钟。)②如果要烙2张饼呢,最少需要几分钟?(生①12分钟,生②6分钟。)为什么?(可以同时烙,所以只要6分钟。)大问题三:现在要烙3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小步子:①请小组合作,怎样烙3张饼最节省时间。②汇报交流。(预设方法一:一张一张烙,烙一张要6分钟, 烙三张要18 分钟;方法二:先同时烙两张,再单独烙第三张:同时烙两张6分钟,烙一张也要6分钟,一共要12分钟。方法三:饼1和饼2先烙正面,再烙饼1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最后烙饼2和饼3的反面,共烙了3次,一共要9分钟。)③方法一和方法二为什么会用的时间多?(存在锅空着,空的次数越多越浪费时间。)还有没有比方法三时间更少的方法?为什么?(应该是最少,不让锅空着。)
层次三,体验“ 9分钟”烙饼方法,感悟“优化”思想。大问题四:方法三到底是怎样烙的?想不想知道?小步子:①哪位同学代表方法三的说说你烙饼过程?(方法三的学生边说边演示。)②教师再用多媒体课件再次演示这个过程。(饼1和饼2正面3分钟,饼1反面和饼3正面3分钟,饼2和饼3的反面3分钟。)③让学生同桌合作,再一次摆一摆,说一说,体验“9分钟的烙法”。都是烙3张饼,为什么方法三会比其它方法节省时间呢?(始终保持锅里都有2张饼,其它方法有时候锅里只有1张饼。)④我们通过改变烙饼的顺序,保证每次锅里都有2张饼,所用的时间最少,这就是烙3张饼的最优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交替烙法”。板书:交替烙法。
层次四,总结方法,探究规律。大问题五:如果要烙4张饼、烙5张饼、烙6张饼……呢?小步子:①如果要烙4张饼,怎样烙才能最节省时间?(这种方法也就是2张2张地烙,每次都保证锅里有2张饼,没让它空着,所以最节省时间。看来烙4张饼的问题可以转化成烙2张饼的问题,这样就把新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已经解决了的问题。)②烙5张饼呢,想想怎样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已经解决的问题?(先烙2张,再烙3张。烙2张需要6分钟,烙3张需要9分钟,一共需要15分钟。)③烙6—10张饼呢?(将结果填在事先设计的表格中。)④观察表格中烙饼次数和所需最少时间,你有什么发现?(最短时间=烙一面的时间×烙饼的次数)这样的教学,在师生互动交往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及时练习,解释拓展运用
学生在课堂上用较短有限的时间学习了较多数学知识,需要及时通过练习来巩固,才能掌握,而知识的巩固积累、技能的形成又是再学习的基础,也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小学数学新授课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要及时组织练习。如何通过练习,实现解释拓展运用。解释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独立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合理说明其由来、联系、规律,拓展就数学而言就是会灵活进行变式,运用就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科学设计和安排练习层次。总则原则是讲练结合,边讲边练。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方式。其一,对重点内容和关键知识集中练。其二,对于难点分散练。其三,对于易混知识对比练。其四,对于发展数学素养,思维提升空间较大的内容要拓展练,可以将新知拓展,纵向引申,让学生的思维呈阶梯式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数学素养,实施上述课堂教学结构。需要我们立足于日常教学,立足于教材,立足于课堂,立足于与学生的每一句真实的对话,不断学习积累,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教得有效,学得有味。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