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会计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可能对企业所出现各种不确定性经济事项给出详细的处理规定,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日益成为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会计职业判断的总体水平令人担忧,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会计信息失真之势却愈演愈烈。因此,如何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摆在会计从业人员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关键词:会计 职业判断 信息质量 问题与对策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同时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对某些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是给出某些判断的标准,也就是说,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职业判断。但目前,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未给予职业判断以应有的重视,对职业判断的研究就更少;在会计实务中,会计职业判断常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从而严重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因素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领域的新名称,就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主要有:
1.主体因素。主要是指会计人员素质。由于我国会计人员在计划经济中形成的照本执业的习惯,使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职业判断能力没有达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出现了谬误的判断的可能性较大。
2.客体因素。主要指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越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越高,其误判的可能性越大,相反复杂性越低,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越低,其误判的可能性越少。
3.环境因素。主要包括:(1)利益相关者的自利本性使他们追求各自的自身效用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或投资人、债权人、管理当局、雇员、政府等。自身效用最大化就是追求最大限度地获得自身利益。当条件成熟时,利益相关者的动机会转化为对会计的操纵行为,操纵会计人员利用职业判断的弹性空间进行财务欺诈、利润规划和盈余管理,这时会计职业判断完全背离了必须遵守的原则,其目的变成惟一的目的,就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只有当诚信与自己的最终价值相符合时,只有当诚信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不诚信会带来损失时,利益相关者才会讲诚信。(2)契约的不完备性。现有的各项法律法规没有对经济发展中的新生事物规定相应的处理方法。在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性甚至冲突、矛盾的地方。当契约的一方认为违反契约的规定或利用契约的不完备性可获得的效用,比履行契约所获得的效用要大时,就会放弃履行契约而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3)造假成本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被发现的可能性小,即使被发现,造假者的法律责任小,处罚力度小。
4.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要求。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包括所有者在内的各相关利害关系人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是评价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作为会计信息集中体现的财务会计报告,也是企业会计政策的综合反映。因此,衡量财务会计报告质量的高低,基本上就能衡量出一个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政策水平,即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在会计实务中,很难找出特别明确的标准去衡量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就一般意义而言,高质量的财务会计报告应该满足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等质量特征。此外,财务会计报告应结合企业具体情况编制,能体现企业的自身特点,切合企业的实际,以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二、当前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的会计核算标准同国际会计惯例保持协调,以提高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可比性;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财务会计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要求会计能够及时地为风险识别和控制提供信息。这一切都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作后盾,但是目前会计职业判断的总体水平令人担忧,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会计信息失真之势却愈演愈烈。
1、准则化会计制度和制度化会计思维之间存在差异。尽管各国经济环境不同,会计规范的形式也不同,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协调各自的会计核算标准,会计国际化趋势非常明显。我国会计准则的制订也是与发达国家保持一致,逐步实现会计国际化。会计国际化不但要有一套和国际会计惯例协调一致的会计准则,而且要有与会计准则相适应的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会计从业人员。尽管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在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但在技术层面,准则又不同于制度,它侧重于规范确认和计量的原则,针对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做出了规定,为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提供了约束,在选择政策与方法时就需要会计职业判断;而制度则侧重规范记录和报告的过程,是对于具体会计记录和如何编制会计报告做出详尽、具体的规定,这一过程相对而言已经程序化与固定化,较少需要会计职业判断。从我国情况看,由于长期以来采用会计制度的规范形式,会计人员养成了“逆来顺受”的被动式思维模式,不善于独立进行会计判断,其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2、会计信息的公共性与会计职业道德产生矛盾。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股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信息披露制度,为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以及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目前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信息来看,会计信息虚假、不及时、不充分甚至操纵会计信息的现象屡屡发生,已严重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一是制度性失真,即是利用现行会计准则、制度的缺陷和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会计信息操纵;二是非制度性失真,即由会计造假,或对会计政策误解或适用不当造成。由此可知,不管是制度性失真还是人为的会计造假,都同会计判断尤其是和道德判断相关。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就是优胜劣汰,经济上的弱者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弱势,如果要其执行于强者有利的诚信原则,且获得相同的经济利益,那么其付出的成本将要远远大于强者所付出的成本。弱者要生存下去或者为了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淘汰,采取的办法只能是放弃诚信以降低成本。与此同时,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个别“会计人”由于缺乏自我约束,不注重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或屈从于管理当局的压力,或与管理当局合谋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会计信息由“公共产品”演变成了私人谋利的工具。因此,不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判断能力,企业的经营目标则难以实现,会计信息也难以保证其真实性与可靠性。
3、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滞后于会计执业环境的变化。一是会计人员职业意识较差。在我国,一直延用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行为,在会计制度中规定了明确的会计科目,并对各科目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解释,会计人员只需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作出简单的是非判断。此外财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作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也限制了会计人员作判断的范围。因此,不善于用职业分析和职业判断的方法去思考和处理复杂的会计业务,面对目前提出的职业判断要求,一时难以理解和适应。二是会计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无法正确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在较长时间社会经济活动较简单,对会计的要求不高,会计理论发展缓慢,限制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成为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障碍。虽然目前会计教育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会计人员职业教育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会计人员现有所面对的会计环境更复杂和更丰富,新制度的要求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同时,进行会计职业判断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这些都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三、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1.自觉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习惯。这是正确运用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发展,这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正确运用职业判断处理经济业务事项,在主观上也要求会计人员建立一种职业判断的意识,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坚持诚信原则和遵守职业道德。诚信原则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重要原则,它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客观公正地对本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作出合法合理的判断。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要,中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与重大利益相关;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企业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会计人员的诚信是企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诚信的会计人员才能客观、真实地进行会计核算,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
3.坚持独立原则的同时必须合理权衡各方面的关系。独立原则要求会计人员不要盲目依从企业管理层的意见而放弃应有的判断原则,应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下合理借鉴其他企业对同类会计事项的处理,不要把思想限制在过去的判断方法和结果中,应以求真务实态度对待会计职业判断。
4.坚持合法原则。它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或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合法判断,在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应选择符合一般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乎常理的判断。也就是说,会计职业判断只能在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作出判断和选择,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原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精神实质,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5.坚持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每一次判断都有充足的依据为基础,以免造成判断偏误。在出现多个备选方案时,应按照谨慎原则,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使用识别衡量和序列衡量方法选择最优方案。识别衡量是指确定判断对象(某一备选方案)与判断标准相符合的程度。序列衡量是指把判断对象按一定标准排列起来后,衡量其各自的优劣,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6.坚持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它要求职业判断的依据或方法应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于不同时间出现的、相同的经济业务,无论同一个会计人员或不同的会计人员都应该运用相同的判断方法。对于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也应遵循一致性原则,避免会计人员无法判断,或因滥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过度,或因没有合理运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不足。
7.成本效益原则。会计信息也是一种商品,提供和使用会计信息需要花费成本。只有当会计信息所能带来的效益高于其成本时,才值得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收集、整理、编制报表、查核鉴证、分析及解释所花费的代价等,甚至还包括为披露企业经营情况而在同业竞争中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这些成本大部分是由企业负担,但也可能转嫁给报表使用者。至于会计信息的效益,对企业而言,可能增加经营效率,获得资金的融通或吸引投资;对投资者和债权人而言,可充分了解投资报酬及风险,使其资金处于最佳运用状态,与此相对应,社会经济资源也可得到最优配置。所以,人们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抉择企业会计政策时,应权衡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在基本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应选择便于理解和实施的会计政策,并尽可能地降低操作成本。
8.熟练掌握和合理运用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是指会计理论、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及行业会计制度、国际会计准则、管理会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知识,是职业判断能力的潜在表现,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从业知识。相关知识是指与会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财政、税收、金融以及外语等知识,这是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条件。会计人员不仅要面对企业经营中不断涌现的新的经济事项,依据有关规定,作出专业判断,并对这种事项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且还要向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因此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高度敏感性和较强的洞察力,它是会计人员学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善于收集有用的资料和总结经验,扩大知识面,提高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夏博辉,论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研究,2003,(4)
2、徐玉德 《论会计的真实性与会计职业判断》[J] 财政部财网站 2008年7月14日
3、杨宗昌 《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J].会计之友,2006.11
4、韩天梅. 会计职业判断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7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关键词:会计 职业判断 信息质量 问题与对策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同时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对某些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是给出某些判断的标准,也就是说,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职业判断。但目前,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未给予职业判断以应有的重视,对职业判断的研究就更少;在会计实务中,会计职业判断常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从而严重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因素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领域的新名称,就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主要有:
1.主体因素。主要是指会计人员素质。由于我国会计人员在计划经济中形成的照本执业的习惯,使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职业判断能力没有达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出现了谬误的判断的可能性较大。
2.客体因素。主要指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越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越高,其误判的可能性越大,相反复杂性越低,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越低,其误判的可能性越少。
3.环境因素。主要包括:(1)利益相关者的自利本性使他们追求各自的自身效用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或投资人、债权人、管理当局、雇员、政府等。自身效用最大化就是追求最大限度地获得自身利益。当条件成熟时,利益相关者的动机会转化为对会计的操纵行为,操纵会计人员利用职业判断的弹性空间进行财务欺诈、利润规划和盈余管理,这时会计职业判断完全背离了必须遵守的原则,其目的变成惟一的目的,就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只有当诚信与自己的最终价值相符合时,只有当诚信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不诚信会带来损失时,利益相关者才会讲诚信。(2)契约的不完备性。现有的各项法律法规没有对经济发展中的新生事物规定相应的处理方法。在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性甚至冲突、矛盾的地方。当契约的一方认为违反契约的规定或利用契约的不完备性可获得的效用,比履行契约所获得的效用要大时,就会放弃履行契约而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3)造假成本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被发现的可能性小,即使被发现,造假者的法律责任小,处罚力度小。
4.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要求。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包括所有者在内的各相关利害关系人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是评价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作为会计信息集中体现的财务会计报告,也是企业会计政策的综合反映。因此,衡量财务会计报告质量的高低,基本上就能衡量出一个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政策水平,即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在会计实务中,很难找出特别明确的标准去衡量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就一般意义而言,高质量的财务会计报告应该满足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等质量特征。此外,财务会计报告应结合企业具体情况编制,能体现企业的自身特点,切合企业的实际,以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二、当前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的会计核算标准同国际会计惯例保持协调,以提高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可比性;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财务会计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要求会计能够及时地为风险识别和控制提供信息。这一切都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作后盾,但是目前会计职业判断的总体水平令人担忧,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会计信息失真之势却愈演愈烈。
1、准则化会计制度和制度化会计思维之间存在差异。尽管各国经济环境不同,会计规范的形式也不同,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协调各自的会计核算标准,会计国际化趋势非常明显。我国会计准则的制订也是与发达国家保持一致,逐步实现会计国际化。会计国际化不但要有一套和国际会计惯例协调一致的会计准则,而且要有与会计准则相适应的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会计从业人员。尽管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在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但在技术层面,准则又不同于制度,它侧重于规范确认和计量的原则,针对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做出了规定,为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提供了约束,在选择政策与方法时就需要会计职业判断;而制度则侧重规范记录和报告的过程,是对于具体会计记录和如何编制会计报告做出详尽、具体的规定,这一过程相对而言已经程序化与固定化,较少需要会计职业判断。从我国情况看,由于长期以来采用会计制度的规范形式,会计人员养成了“逆来顺受”的被动式思维模式,不善于独立进行会计判断,其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2、会计信息的公共性与会计职业道德产生矛盾。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股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信息披露制度,为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以及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目前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信息来看,会计信息虚假、不及时、不充分甚至操纵会计信息的现象屡屡发生,已严重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一是制度性失真,即是利用现行会计准则、制度的缺陷和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会计信息操纵;二是非制度性失真,即由会计造假,或对会计政策误解或适用不当造成。由此可知,不管是制度性失真还是人为的会计造假,都同会计判断尤其是和道德判断相关。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就是优胜劣汰,经济上的弱者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弱势,如果要其执行于强者有利的诚信原则,且获得相同的经济利益,那么其付出的成本将要远远大于强者所付出的成本。弱者要生存下去或者为了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淘汰,采取的办法只能是放弃诚信以降低成本。与此同时,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个别“会计人”由于缺乏自我约束,不注重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或屈从于管理当局的压力,或与管理当局合谋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会计信息由“公共产品”演变成了私人谋利的工具。因此,不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判断能力,企业的经营目标则难以实现,会计信息也难以保证其真实性与可靠性。
3、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滞后于会计执业环境的变化。一是会计人员职业意识较差。在我国,一直延用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行为,在会计制度中规定了明确的会计科目,并对各科目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解释,会计人员只需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作出简单的是非判断。此外财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作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也限制了会计人员作判断的范围。因此,不善于用职业分析和职业判断的方法去思考和处理复杂的会计业务,面对目前提出的职业判断要求,一时难以理解和适应。二是会计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无法正确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在较长时间社会经济活动较简单,对会计的要求不高,会计理论发展缓慢,限制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成为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障碍。虽然目前会计教育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会计人员职业教育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会计人员现有所面对的会计环境更复杂和更丰富,新制度的要求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同时,进行会计职业判断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这些都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三、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1.自觉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习惯。这是正确运用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发展,这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正确运用职业判断处理经济业务事项,在主观上也要求会计人员建立一种职业判断的意识,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坚持诚信原则和遵守职业道德。诚信原则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重要原则,它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客观公正地对本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作出合法合理的判断。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要,中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与重大利益相关;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企业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会计人员的诚信是企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诚信的会计人员才能客观、真实地进行会计核算,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
3.坚持独立原则的同时必须合理权衡各方面的关系。独立原则要求会计人员不要盲目依从企业管理层的意见而放弃应有的判断原则,应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下合理借鉴其他企业对同类会计事项的处理,不要把思想限制在过去的判断方法和结果中,应以求真务实态度对待会计职业判断。
4.坚持合法原则。它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或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合法判断,在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应选择符合一般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乎常理的判断。也就是说,会计职业判断只能在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作出判断和选择,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原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精神实质,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5.坚持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每一次判断都有充足的依据为基础,以免造成判断偏误。在出现多个备选方案时,应按照谨慎原则,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使用识别衡量和序列衡量方法选择最优方案。识别衡量是指确定判断对象(某一备选方案)与判断标准相符合的程度。序列衡量是指把判断对象按一定标准排列起来后,衡量其各自的优劣,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6.坚持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它要求职业判断的依据或方法应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于不同时间出现的、相同的经济业务,无论同一个会计人员或不同的会计人员都应该运用相同的判断方法。对于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也应遵循一致性原则,避免会计人员无法判断,或因滥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过度,或因没有合理运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不足。
7.成本效益原则。会计信息也是一种商品,提供和使用会计信息需要花费成本。只有当会计信息所能带来的效益高于其成本时,才值得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收集、整理、编制报表、查核鉴证、分析及解释所花费的代价等,甚至还包括为披露企业经营情况而在同业竞争中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这些成本大部分是由企业负担,但也可能转嫁给报表使用者。至于会计信息的效益,对企业而言,可能增加经营效率,获得资金的融通或吸引投资;对投资者和债权人而言,可充分了解投资报酬及风险,使其资金处于最佳运用状态,与此相对应,社会经济资源也可得到最优配置。所以,人们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抉择企业会计政策时,应权衡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在基本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应选择便于理解和实施的会计政策,并尽可能地降低操作成本。
8.熟练掌握和合理运用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是指会计理论、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及行业会计制度、国际会计准则、管理会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知识,是职业判断能力的潜在表现,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从业知识。相关知识是指与会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财政、税收、金融以及外语等知识,这是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条件。会计人员不仅要面对企业经营中不断涌现的新的经济事项,依据有关规定,作出专业判断,并对这种事项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且还要向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因此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高度敏感性和较强的洞察力,它是会计人员学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善于收集有用的资料和总结经验,扩大知识面,提高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夏博辉,论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研究,2003,(4)
2、徐玉德 《论会计的真实性与会计职业判断》[J] 财政部财网站 2008年7月14日
3、杨宗昌 《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J].会计之友,2006.11
4、韩天梅. 会计职业判断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7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