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y_9715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这个字有点意思,写得松散一点就是兩个字——“彳”与“亍”,合起来构成一个词——“彳亍”。戴望舒那首很有名的诗《雨巷》就写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跟自己一样地“默默彳亍着”,这“彳亍”自然就是缓步慢行。“彳亍”,篆书作“行”,两个相对,应该是左右腿的象形。两腿都直直的,合起来也就是小步慢走的样子吧。而合成一个字呢?——“行”,篆书作“行”,意思当然差不多,《说文解字》不仅说“从彳,从亍”,还解释为“人之步趋也”,即指人的步行或小步跑。
  可是,甲骨文的发现好像给这个字带来点小小的麻烦。人们认定“行”就是“行”,这就不是双腿缓缓移动了,却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嗯,挺有道理的,像“街”“衢”“衙”“衡(‘巷’古体)”“衙(‘冲’的繁体)”,都是以“行”为形旁。说是十字路口当然才顺当。才疏学浅。暂时不愿去做更专业的研究。也不想过分纠结,姑且存疑吧。还是回头专说“行(xing)”好了。
  说“行”吧,一下子就想到“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的诗句,四个“行”字,中间仅用“重”字绾结,说的就是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缓步行走。紧接的一句是“与君生别离”,这真的是让人难受想哭的!再结合全篇来看。原来是一位女子眼看着“游子”远行,彼此就这样分开了。那种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了全诗。
  我们固然不愿亲人、心爱的人与自己渐行渐远。以至失了音信;但每个人都长着两条腿,构成一个“行”字,天生就应该行走。即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土地。殊不知,正如王开岭先生所提醒我们的那样,我们越来越习惯和依赖各种车和电梯,渐渐地丢失了自己的脚步。而那些徒步旅行者却在召唤我们守护和运动我们的双腿。让行走构成我们生命里的常态。
  还有一种徒步行走的人,就是那些佛教信徒。我在西藏大昭寺见过,也在山西五台山见过,他们出于对佛的虔诚信仰,不远万里“磕长头”行走朝圣,不觉苦不觉累,“目空一切”,令人心生敬仰。然而除了敬仰,是不是也能参悟一点对于行走的信念与信仰?
  行笔至此,忽想到,有位现今在读的弟子写在随笔里的文字,说的是藏传佛教有一种很特殊的艺术,“用数百万计的沙粒,描绘出奇异的佛国世界”,历尽辛苦完成之后。“便毫不犹豫地扫去然后装入瓶中,倒入附近的溪流中,幻作一份祝福,消匿于大干世界”,由此概括他们的“心灵高度”:“那些喇嘛们只是把最后的画卷当作一个仪式,一份修行的一个终点,一个结果,他们所在意的只是那修养的过程。”
  对了,还有一个成语,叫作“知行合一”。这本是明代王阳明的学说,深得极有影响力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推崇与发扬,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而致力于推动他的“生活教育”。
  强调“行”,强调行动,诚然是因为先生当年留学美国受了杜威先生行动主义哲学思想强调“从做中学”的影响;但其实根源就是在他自己的祖国——中国,应该可以追溯到孔子那里。《论语·为政》里。子贡问怎么做君子,孔子答:“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仅仅八个字,尽管今天有各种不同的解读,但强调“行动”是肯定的。也确实,修行功夫靠的就是“行”,也难怪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
  当然得承认,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行动不易,行路有难。而像李白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豪迈还是不多见的,但足可激励和鼓舞后人追逐梦想而奋然前行,纵然未能圆梦,也把历练磨炼的过程当成生命里的盛宴。
  我们多么希望心想事成。哪怕山重水复,行路有难,也希望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要真是“行到水穷处”完全无路可走时怎么办?可不可以也有一份“坐看云起时”的恬淡安慰自己?这恐怕也是修行功夫所必需的吧!
其他文献
有一种人,在国际上被称为NEET。该词最早出现于英国,之后被其他地区广泛使用。他们在美国被叫作“归巢族”,在台湾被叫作“尼特族”,翻译成中文就是“家里蹲”。指的是一类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不参加就业辅导,整天无所事事的社会族群。在高压力的当今社会,躲避繁华渴望平静似乎是出于本能,毕业之后回到老家也成了更多人的选择。而依靠父母的家里蹲可谓泛滥成灾,日本就是重灾区。据统计,日本国内的家里蹲约有100
期刊
不错,神经质,我是非常神经质的,现在还是如此!但是你们何以说我疯了呢?我的这种病并没有毁灭或迟钝了我的感觉。反而使我的感觉更加灵敏——特别是听觉更加灵敏了。  我听见天上地上所有的一切,我还听见地狱里的许多东西。那么,我何以会是疯了呢?你们仔细地听我看我是怎样稳健安闲的,把整个事件的原委都讲出来。我不能告诉你们这思想最初是怎样进到我的脑子里来的,但一旦有了之后,便日夜萦回于心中。我并没有什么目的。
期刊
德国当代著名诗人思岑斯贝格的稿费标准是:一首诗,无论长短(他没什么太长的诗),3000马克,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任何杂志,任何报纸,爱用不用。这样的稿费标准会让中国诗人们羡慕不已。目前中国的诗歌稿费极低,即使但丁那样的诗人,如果他生活在当代中国,凭他的《神曲》,他也只能一次性拿到6000马克左右的稿费(如果他拿版税则另算)。《神曲》长14233行,中国的出版社将这个行数换算成43万字,这是散字数的
期刊
此篇书评,主题为“浪费”。初闻此题,着实难煞了我,闭眼深思,从所读过的书里搜寻关联书本,一无所获。扫一眼书架,却无一本切题,只能捶胸顿足,叹自己藏书不足,同时为古人的真知灼见击节点赞:书到用时方恨少。  在桌前待了许久,毫无进展,时间久了,不自觉也开始自怨起来,只觉得读书误我,借着思考“浪费”的劲头,自我批判了一番:买这些书是对金钱极大的浪费,读这些书是对时间极大的浪费,思考这些书是对精力极大的浪
期刊
诗歌是一种优雅而精致的语言艺术,荣登大雅之堂,属于阳春白雪,从内容情感上来说,多是表现健康优美、积极向善的情感,多展示人性光辉与仁爱情怀,但是也有不少古代诗歌反其道而行之,描绘恶梦,追忆恐惧,捕捉悲哀,别具匠心地表现出种种异样的神奇与精彩。下面笔者尝试挑选唐诗中描写惶恐、惊惧的片段或章句,略加赏析,以飨读者。  恐惧之下,突发威力。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其二)描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林暗草惊风
期刊
近日,网上热传一条新闻:一初三女孩酷爱做题,为了多报几个补习班,竟与父母闹翻离家出走,当她被找到时,她正坐在小亭子里做数学题。而在这以前,她已经很久没有出门散心了,甚至没有过课外阅读,她的全部生活就是做题与睡眠,无聊时,她便看字典。帖子下评论者众,皆是一片赞赏性的话语,大赞女孩“学霸”,并加以膜拜。  然而我心里,却只有一个深深的疑惑:她总是低着头走,不看沿途美景,这样走的一条路,真是一件很厉害的
期刊
兰姐:  我感到恐惧。  初中的时候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当时高声朗诵,整个身体都可以随之震颤,那种饱满又自豪的情感现在都有余温,这是一种诗意性的共鸣。  然而慢慢长大,当我看了许许多多外国作品之后,那种共鸣似乎不复存在了。反思自己,我发现我对这片土地的爱竟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爱它的文化及对于我来说是文化衍生出的信仰,我爱汉语言文学,爱文字游戏和不玩游戏的静默,但这些都建立在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
期刊
寒峭的秋雨已经淅淅沥沥下了好几天,在土拉郊外的一条大道上,黑魃魃的车辙纵横交叉,到处都积聚着雨水。一辆溅满污泥的四轮马车,支起半节车篷,由三匹驽马驾着,正在大道上奔驰,马尾巴全束了起来,免得甩起泥浆。马车驰至一幢长方形的木屋前停了下来。这幢木屋一半是官府办的驿站,一半是私人开的客店。旅人可以在店内小歇,投宿,用餐或者喝茶。驾车的是个强壮的庄稼汉,这人穿一件厚呢上衣,腰带束得很紧,黑不溜秋的脸,黑不
期刊
写下标题之后,忍不住先自嘲大笑三声,以示三观不正。在奋力勃发拼命争取的年代里,为何浪掷人生的念头与状态却时常在我心中涌现,且越来越强烈地发出召唤呢?  也许这种选择是来源于对一个问题的深思——同样是被抛到以人生长度为范畴的时间荒原里,人要如何经历这个过程才算是不浪费?  或许,浪掷人生真的可以成为一种选择,然而这四字本身也分不同的阶段与境界。  最初,人们对于浪费是无感的,因为还没有学会什么是珍惜
期刊
铭  作者|[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  翻译|赵振江  他要歌唱  为了忘却  真实生活的虚伪  为了记住  虚伪生活的真实  诗人的墓志铭  作者|[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  翻译|陈黎、张芬龄  他试着歌唱,歌唱  为了忘却  他那充满谎言的真实一生  为了记住  他那充满真理的撒谎人生  荐诗|谭晶Alicia  “真实生活的虚伪”,“虚伪生活的真实”,第一遍读完之后,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