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m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学语文就要朗读,朗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育传统非常强调诵读感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阅读与理解的意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形象地说明了朗读与写作的关联。400多年前,无锡东林书院有一副顾宪成撰写的著名对联,到现在还家喻户晓,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生动描绘了大自然的天籁之声与学子们的吟诵之音交织齐鸣的境界,天人合一,很是令人神往。也许是迫于考试的压力,或认识上的不足,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神采飞扬、声神并茂的朗读越来越少,琅琅的读书声在校园里渐渐地消失。作为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为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而身体力行,殚精竭虑。
  一、朗读的作用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朱熹曾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当代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曾撰文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古代就出现了很多苦读的范例,头悬梁,针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真可谓可歌可泣。
  首先,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是感知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通过朗读,可以把文章中的人、事、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趣味,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对于文章的妙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到,对于各种语文知识、技能的获得,也只有靠反复的朗读,在不断的语言感受中才能领悟,而不是在教师的讲授灌输中接受。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教师的讲解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的声音因素,使几种器官并用,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这样,也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古人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
  其次,朗读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读书是接受信息,而写作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如果头脑中没有什么信息,那么,处理信息就无从谈起。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以前背过的东西,在写文章时若能用到它,就能召之即来,呼之欲出,前人所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真是经验之谈。
  第三,朗读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学生对诗词文章大声朗诵,从中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感受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领略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当然,朗读的作用远不止这些。
  二、怎样进行朗读教学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的好方法,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方式之一,也是语文教学所承载的重要任务。所以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让学生不断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促进理解,增加语感。
  (一)范读引路。即教师领读示范或者听录音,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打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到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去,范读就是对学生“授之以法”。比如,朱自清的《春》一文,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而春风的这一特点又是通过触觉、嗅觉、听觉表现出来的,这需要深情的朗读才能展现在学生眼前。朗读时,不仅要注意停顿、语速、节奏,更要注意语调、语气。如,“母亲的手”“抚摸”要语重而情深,令人觉得温煦而舒坦;又如,“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应该重读,给人以嗅觉上的美感,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多读几遍,自然能读出味来。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总是在这方面表现出某种潜在的能力。学生在某项活动中表现好,得到教师的表扬,他们将对该项活动表现出兴趣。如此良性循环,因能力而导致兴趣,因兴趣而导致满足和能力的提高。
  (三)读悟结合,相互促进。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这样,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总之,只要能抓住并高度重视朗读这个语文教学中的突破口,就能使学生在朗读和听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真正魅力。
其他文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的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
期刊
一提到文言文,学生的普遍反应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然而,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必修的内容,而且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并且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国学语言的表现形式,作为高中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是最基本的要求。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多是符合“浅易”这一特点的,高考虽然不是从课文之中选择文段,但也偏重传记类等相对浅易的文段。可以说,高中文言文,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学习起来
期刊
一、什么是微课  百度搜索中这样解释:“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从“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的表述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部分(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
期刊
当下,一切都在变。二十年前,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网络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十年前,人们还真不知道“霾”是什么东西,更不会想到曾经宽阔的马路如今是多么难走,一切来得太快了。不可否认,社会正在经历着一个工业、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作为家长的心情怎样,倘若孩子正在或即将上初中,家长希望他有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呢?先做这样的换位思考,再回到班主任的角色中来,会有很多感慨。
期刊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无论是操作实验,还是观察实验,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但目的也是让学生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自然。可是在较多的实验活动中,学生的实验发现寥寥。直到听到教研员在讲座中说,这是因为“科学教师缺乏对过程的重视,导致学生对过程的忽视”,方恍然大悟。  细节的关注从实验前开始,即材料准备和整理。科学实验课,如果实验材
期刊
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体现在生本课堂上,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为核心,让学生活动充分。而这又与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提出的“学生活动充分,是语文教学的高层次境界”的观点不谋而合。由此可见,语文生本课堂是否有效,是否精彩,关键还在于学生活动是否充分。  教育学中明确指出:“学生活动充分”,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充分占有时间的前提下进行的学习语言、习得
期刊
当前,中学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引导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对语文新课标理解不够,出现了一些教学偏差和问题。  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教学中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和
期刊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搜集资料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是整个语文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在设计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广泛搜集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寻找丰富的教学素材,不断充实教学方案,使语文教学设计充分体现科学性、高效性。在教学设计环节,多媒体手段可以为教师提供极大帮助。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浏览教学网站,汲取他人成功经验,与自身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对教学方案进行全面优化与提高,实现博采众长补
期刊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培根曾说,读书使人充实。严文井也说过只有读书,人才更像人。  一、注重示范,与生共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期刊
有一种爱是博大、无私的,犹如一股清泉,滋润着孩子,伴孩子成长,它就是——母爱。母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爱,这种适度的爱是真正的爱孩子,但如果这种爱,爱的过分就成了溺爱,孩子的人生将受到很到的影响。关于爱的分寸我非常喜欢并赞同金韵蓉老师的观点:“管教孩子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也是我们爱孩子的美好天性之一,而对某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适度的‘皮肉之痛’确实是‘长记性’的方法之一,只要管教或体罚的分寸拿捏得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