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的衰败原因及其传承发展新举措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37912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湖南花鼓戏兴起于清代中叶,是诞生于农耕文化背景下的一种艺术形态,它是湖湘人民劳动生活文化的缩影,又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一種独特的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文化的多元化,湖南花鼓戏整体走向下滑,市场凋敝萧索,全省仅存几个花鼓剧团,表演花鼓戏的演员也是日益减少,这使得湖南花鼓戏的发展寸步难行。本文通过对湖南花鼓戏的现状以及传承、发展中衰败的原因进行分析,试图为花鼓戏的传承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衰败原因;传承发展
  一、造成湖南花鼓戏衰败的主要原因
  1.落后陈旧的戏曲内容
  湖南花鼓戏是扎根于本土文化的地方戏曲,是农耕文化背景下的农民农业的真实写照。花鼓戏的内容和题材是广泛的,但又基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并非天马行空,无凭无据的想象。观看一部戏剧史,能看到整个中国农业的发展史,民间音乐唱尽民间,阅尽千翻姿态,所以又有“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国戏”。余秋雨解说乡间戏剧时说过“当文化心理结构已经积贮了它的优势,也就不在成为优势了,相反,它的局限性却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不耐烦”,花鼓戏在题材和内容上的创新较少,大都是反应家庭生活、邻里矛盾、爱情婚姻等。而其思想主观上又带着各不相同的文化糟粕:封建的婚姻爱情观、迷信的宿命论等等,这些都与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念背道而驰。它流传至一个高速发达的经济社会,却没有被赋予与之相当的新时代内涵,自然也跟不上现代人们群众的口味。
  2.花鼓戏人才的流失
  现在网络四通八达,大家都迷恋看电视、上网,钟爱流行音乐。很多上一辈花鼓戏表演艺术家已经离世,新一代的花鼓戏艺术家成长也需要一段时间,很少有人愿意用漫长时间去学习一个在当今几乎看不到未来的古老戏曲,而现在的家长父母又认为学习民间艺术老土没有前途,所以几乎没人把孩子送去学习湖南花鼓戏。优秀的老一辈花鼓戏演员相继离去,上千种剧目仅存几十部流传于世。在新兴媒体的打压下,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传统表演艺术就逐渐走向萎缩了。
  3.花鼓戏市场的萧条
  花鼓戏市场萧条冷清,曾经创办的专业剧团现在只剩为数不多的几个,从事花鼓戏表演的演员和工作者更是少之又少。花鼓戏依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环境正在剧烈恶化,各种新兴歌厅、舞厅、KTV等现代文化充斥着市场,人们总是对新兴事物充满了好奇,这就造成了湖南花鼓戏的观众日益锐减,急剧流失。丢失了观众的湖南花鼓戏就像耄耋的老人没有了拐杖,寸步难行,高成本的演出,惨淡的票房,微薄的收入,这更加使得花鼓戏剧团的演出难上加难,缺少资金的支持,演员难以维持生计,剧团更是有心无力。而随着高楼大厦的建造,花鼓戏的戏台子也是日渐稀少,特别是当流行音乐、偶像剧的风刮过,花鼓戏的处境几乎面向了死胡同,稍不留神就将灭绝。
  4.政府对花鼓戏重视和宣传的缺乏
  近年来,花鼓戏剧团的演出是少之又少,不景气的市场发展加上新兴媒介的冲击,可以发现我们对“花鼓戏”一词是感到越来越陌生了。满大街的宣传单、广告接到手软,却没有一张是有关花鼓戏的,新一代的年青人甚至根本没听过花鼓戏不知道花鼓戏是什么,从而也就对这以古老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排斥感。再者,改革开放之后,各地都将经济建设摆在首位,文化建设这一块几乎没有多大的建树。政府也极少对花鼓戏进行宣传规划,投入发展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而表演花鼓戏的艺人大多也跳槽改行,不愿继续从事这备受社会冷落的花鼓戏表演。政府是湖南花鼓戏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坚强后盾,如果政府对花鼓戏继续采取不闻不问的做法,很可能导致湖南花鼓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消亡于岁月的烟沙中。
  二、湖南花鼓戏传承发展的新举措
  湖湘戏曲博大精深,在我国戏曲文化长河里独树一帜,赫赫生辉。而如今湖南花鼓戏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任何一种艺术的消逝都是人类文明发展推进史上的巨大损失。为了挽救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全民族都应努力起来,那到底怎样才能让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呢?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要对花鼓戏剧目进行改造创新
  湖南花鼓戏在乡村起家,剧目大多为劳动人民创作,花鼓戏要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要整理传统剧目,保护其遗留下来的精华特色,其次要大胆的革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运用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观念,来凸显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又折射历史的浓墨重彩。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当代人生活丰富多彩,戏曲艺术想要引起当代人的审美共鸣,需将现代注入传统,让其成为当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多方位的展示当代人日新月异的生活,全方位的解读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否则“女子十二乐坊”不会在当下靠着“传统”元素红遍各国,它的成功在于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表演相融合,运用与时俱进的艺术手段,对传统进行改造创新,使之具有新时代的风格面貌又不失古典崇高。现代戏剧的创作要紧跟时代潮流,符合当下观众的口味和需求,在流行音乐人人哼唱的现在,花鼓戏表演几乎没有观众。国内某些流行乐手一开演唱会就是万人空巷、座无虚席,票价高达上千上万都是争先恐后前去,而免费进行演出的花鼓戏剧院却是无人问津。流行音乐为何能抢占市场许久而热度不减反增呢?流行音乐的题材大多取自日常生活,通俗易懂,旋律简单大众,富于娱乐性,适应当下市场需求和大众审美。其道理还是在于其与时俱进满足了现代人们的心理需要。就像《新贵妃醉酒》,一首集古典、戏剧、流行于一身的歌曲,以京剧汇入流行的现代音乐,再加上李玉刚的“双声”唱法,让这首歌充满了古典韵味又赋予时代气息,为大众所喜爱。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剧是浓缩的社会人生,它的题材内容取自现实生活,时代不同,主题也要随之更替。每个时代的社会现象和风格面貌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现代戏曲表演符合社会时代感,将一时期的社会主题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另外,现代人欣赏的需求在于轻松愉悦、怡情乐人又能得到到作品意蕴的认知和感悟。花鼓戏要打动人心,赢得市场,就得贴近观众,来源生活,提炼精髓,与当代对话,寻求和观众思想交流上的共鸣点。   2.保护培养表演者和传承人
  花鼓戏观众的急剧流失和后继无人是湖南花鼓戏传承发展面临的大难题,从事花鼓戏工作的表演者、艺术家越来越少,在此关头,我们首要的就是要保护并培养一大批湖南花鼓戏艺术家。戏曲的传承总体上大都是口头上的艺术形式,人们口耳相传,学的是艺,悟的是魂,我们要重点保护好花鼓戏老一辈的艺术传承者,戏曲表演文化的艺术精髓全都在戏曲传承人的身上。我们要趁着老艺人还有时间和精力,加紧对其唱腔、功法和舞台表演进行录音、拍摄,整理编撰成视频或书籍。任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都少不了注入新鲜的血液,湖南花鼓戏的也同样如此,我们对老一辈花鼓戏艺术家的保护之余也要抓紧发掘和培养新一代花鼓戏表演者。中青年人是花鼓戏传承与发展的延续,戏曲艺术的源远流长与个层次的人才都密不可分,只要注入新的动力,戏曲文化就会焕然新机,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现下,大多数家长都不愿送孩子来学习花鼓戏,认为没回报,没前途,所以花鼓戏新生血液也就为数稀少。要想让年轻一辈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有更多了解,政府可将花鼓戏引入课堂,教育部曾出台规定,将京剧放入中小学音乐课程,这一做法让孩子们都认识和学习了京剧。同样,花鼓戏也可放入音乐课堂,让那些从未接触过花鼓戏的孩子们了解花鼓戏,并培养他们对本土戏曲文化的兴趣。课堂上也完全可以引入一两段花鼓戏景点曲目的唱段,进行整理编创,适合学生演唱,不仅能增长音乐基础知识,提高艺术素养,还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对有天分的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培养,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并尊重他们的创作,这样,湖南花鼓戏的传承就多了新兴的力量。戏曲扎根于民间,有人的地方就有戏,保护培养戏曲人才,才能传承戏曲文化。
  3.加强对花鼓戏的宣传力度,搞好市场建设
  戏曲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观众,湖南花鼓戏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曲,观众的急剧流失无疑是这种戏曲文化的巨大打击。湖南花鼓戏要想获得新生,光改造创新剧目、保护剧团剧团是不够的,这种本土文化需要的是观众,要拓宽观众的队伍,提搞其审美水平,真正把湖南花鼓戏建设编入到群众生活文化建设中去。近几年,大街上到处都是宣传单小广告,可就几乎没有看到过有关湖南花鼓戏方面的宣传,剧团剧院这方面做的有些欠缺。现在是数字化时代,网络的运用让我们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我们可以充分应运广告媒体,在电视或者网络上宣传推销湖南花鼓戏,更广面积的让湖南花鼓戏走出本土,走向世界。而在线下,还可以利用节日庆贺、广场艺术和送戏下乡等等,营造一种热烈积极、欢欣愉快的花鼓戏传唱氛围,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花鼓戏的兴趣爱好,尽多的吸引观众群体。另外,湖南政府方面也应投入一些资金的资金和精力在花鼓戏建设这一方面,我们的国家在积极致力于搞好经济创作的同时,也应兼顾这一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保护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才能更好的建设人类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振兴湖南花鼓戏任重道远,政府要做好带头作用,调动积极性,全员参与,搞好市场建设,把湖南花鼓戏作为本地的特色产业。就像将湖南发展为红色文化旅游地一样,政府制定地方戏曲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改革剧团的管理实施规制,将市场运行机制引用到剧团,积极鼓励湖南花鼓戏剧团与当地企业合作。演出方面,企业可作为赞助商出售冠名权,剧院则在表演过程中为其宣传,提升其企业形象的同时又可带来收益,这样剧团和企业“二合一”两者双赢。这也就达到了宣传企业、传播地方戏曲文化、娱乐了大众群体的目的。
  4.建立花鼓戏抢救保护体系
  湖南花鼓戏在2008年入选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湖湘传统文化研究有着重大的歷史价值,我们在传承优秀戏曲文化的同时,也要构建一套保护体系。政府可筹建湖南花鼓戏保护中心和花鼓戏档案库,文化部门要调动专业人士对濒临失传的花鼓戏剧目进行紧急抢救,快速挖掘、整理、编纂,尽快的保护地方戏曲文化遗产。同时,政府可成立专门的戏曲艺术专家组,对那些影响广泛、思想性艺术性比较强的曲目重点圈列出来,像抓经济发展一样,培养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剧目,并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发展新时代具有新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
  湖南花鼓戏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地方戏曲的诞生和发展都经过了岁月的磨砺和历史的风沙,是人类文化的艺术结晶,更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瑰宝,无论是“关关雎鸠”还是“春江花月夜”,又或是“力拔山兮”“小桥流水”,它都是古典文学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花鼓戏需要我们年轻一辈有担当的将这一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下去,保护湖南花鼓戏和地方戏曲文化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传承和发展不是口头上的形式,而要落入实际当中。我们更需要将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融入到自身的责任之中,于浮名利禄间不忘本心,让湖南花鼓戏永远绽放在中国戏曲舞台上,让中国戏曲艺术在中华历史长河里赫赫生辉。
  参考文献:
  [1] 贾古. 湖南花鼓戏音乐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29
  [2] 钱潜. 试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花鼓戏[J].艺术教育,2009年04期
  [3] 王月明. 湖南花鼓戏艺术特色探析[J].戏剧文学,2007年09期
  [4] 谭立琴. 湖南地花鼓的文化价值分析[J].娄底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5] 郭丹. 论湖南花鼓戏的形成和发展[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7年07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对棒棒军进行描述,并阐述每个阶段与重庆的城市变迁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棒棒军这三十多年的兴衰,其实反映的正是重庆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从而为重庆城市变迁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棒棒军;生命周期;城市变迁  (一)引言  棒棒军这一称呼源自重庆,指的是在街头、码头、车站等地方经常出现的一群依靠体力劳动为生的特殊群体。他们主要为别人提供一些小型货物的搬运服务。对于这
期刊
当前,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循环经济理论已经为世人所普遍接受,并成为我们追求的实践目标。循环经济理论触及到了如何认识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循环关系,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剖析循环经济的哲学思想,首先应该认清循环与发展的哲学关系。有的人将“循环”误解为机械的重复和停滞,认为循环和发展是无关联的甚至背道而驰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和排斥循环现象,破坏了自然界和社会的循环关系。实践结果证明,这种认识具有很
期刊
现如今的中国面临着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机遇和挑战:所谓机遇,即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和发展道路是因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挑战就是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故意破坏。  “和平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完美结合。这里所说的“和平”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国内和平,就是国家内部的安定、有序;二是指国际和平,就是国家、地区之间不发生冲突、战争,至少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中国
期刊
【摘要】:现如今,旅游的发展仍然处于一种迅速、广泛的状态。而在旅游活动进行的过程中,随着人们需求的转变,导游的重要性得到了体现。导游在旅游活动中,处于一个既非游客,又非东道主的中间位置,他们除了自身的文化,还会接触到游客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并且在旅游过程中还要在这三者中进行协调。可以说,导游对待各文化的态度,是各文化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能否得到正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导游;游
期刊
【摘要】:以小说《人生》的爱情故事为例,来探讨爱情是否会因环境的因素而改变。小说《人生》自发表一来,引起了人们的巨大关注,其中主人公的爱情是关注重点之一。现有普遍研究认为,《人生》中主人公的爱情是悲剧的。尝试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框架下,指出《人生》中环境(需求)对爱情的影响,并对其原因加以分析。本文指出合理协调不同层次的需求,可以保障爱情不随环境而改变,真正的爱情不应该因环境的变化而变质。过分地追
期刊
【摘要】:补服制度是明清两代官方用以标示和区别官员身份等级的制度,补服是运用织、绣、缂丝等工艺制作的精美图案工艺品,在补服制度的明文指引之下,各地各时期的工匠艺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图案造型,尤其明代文官补服图案造型多样、异彩纷呈,笔者在观摩大量明代文官补服图案的基础上试分析总结其构图艺术特点,即擅于巧妙配合禽鸟数量进行构图、重视辅助元素在构图中的应用等。  【关键词】:明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的许多单位管理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其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成分的复杂多变、管理形式的千差万别、日益突出的矛盾问题等各方面,而采用以往的管理模式在优化管理流程与提高管理效能上已经很难有所起色,因此要意识到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出能够符合新形势下管理机构职能建设的新型管理模式是提高管理机构正规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精确型;发散型;科学型;制度型  管理工
期刊
【摘要】:儒家与佛学中都使用了“中道”的概念,但其含义有同有异。随意地将它们等同起来,或者以这一家的含义套进另一家,都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不能准确了解思想。本文通过引证、解释各种资料,展现儒家与佛学里中道概念的异同和发展。  【关键词】:儒家;佛学;中道  在我国,“中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词。它最早出现在《论语·雍也》中:“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表示的是中途、半途的意思,随后又引申出道路的中央的意
期刊
今天上午在网上浏览,看到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发表微博:“很多年轻父母多是只关注如何识字读书、学外语、发展特长等开发智力之类的文章,很功利。对我的塑造孩子性格的这类文章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很少有家长以此为镜子,照一照自己。平时管教孩子是站在孩子的立场还是站在家长的立场?”很有感触! 孩子的成长就像洋葱一样,每一层都是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需要面对的问题,需要学习的内容、需要经历的体验。任何一层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全面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掌握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增强创业能力,无论是对社会还是个人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學生的就业压力较大,许多高校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尝试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希望以创新创业促就业来缓解就业压力,以此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本课题通过分析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