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园田地——私人订制”电商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的思考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电子商务已经改变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对于农村消费者而言,电子商务方兴未艾。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研究和推行“私人订制”这一新型农村电商模式,以城市消费者為导向,有利于促进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最终有效而精准地对接市场。“园田地”私人订制、“订单农业”、“农体验”等一系列服务,不仅能够实现对口帮扶,促进贫困户土地流转和贫困户劳动力的开发利用,更能够为追求绿色健康理念的消费者和发展有机种植的贫困户搭建桥梁,一同享受更美好的生活,真正地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这里所说的“私人订制”指的是一种以城市顾客为消费主体,以电商为营销平台,通过租用农村流转的土地来获取“农产品”、享受“农体验”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在电商平台上开设的店铺里,农民将土地分成三种类型“半托型、全托型、自耕型”供顾客选择。顾客根据需要选择耕作方式以及农产品,通过付款获得一定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此后,农民根据顾客要求管理田园地,顾客可以通过智慧农业APP对自己的田园地进行实时监测。顾客付款的大部分款项则成为农民的收入,让农民能以这种电商模式利用自家闲置的土地获得经济收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特别是贫困户摆脱贫困。
  一、行业背景
  从农产品需求一方来看,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对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精致化、优质化和特色化三个主要趋势:对农产品需求的精致化趋势明显,主要是由家庭规模的变化引起的,家庭人口减少,三口之家成为主流,对农产品单次需求少而精;优质化即居民开始追求有机绿色,健康营养的优质农产品;特色化则是优质化的延伸,即在保证农产品绿色有机的基础上,追求全国各地的特色优质农产品,拿保定来说,就有定兴县的五合窖、顺平县的蜜桃、唐县的大枣、容城县的绿芦笋、白洋淀的皮蛋等等凭借其醇香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而广受全国各地消费者欢迎。上美观的外形、精美的包装更是对品质优良的特色农产品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从目前农业发展状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作物生产上,化肥与农药的不当使用,使生产出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堪忧;在我国传统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上,也存在市场信息不畅通、流通环节繁杂、标准化程度低、交易手段单一化、交易制度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管等弊端;从生产方式上看,我国农产品因过于分散化经营,缺乏特色品牌建设和较为先进的耕作技术而呈现出竞争力不强、成本高利润低的特点。以上种种,都使得我们的供给与需求呈现不匹配状态,供给无法有效满足需求。
  从农产品生产者来看,我国的农民群体现状并不乐观:收入普遍偏低,且存在大量因病、因残、因灾、缺劳力、缺土地的贫困对象难以脱贫的现实问题;在农村土地使用上依然存在缺乏规划、土地利用率低、土地流转困难、土地荒废等情况。
  消费调节生产,其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往往起着导向作用。城市消费者对农产品精致化、优质化和特色化的追求要求及时调整农村土地的生产经营方式,在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的同时整合以贫困户为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促使农业向着集约化、规范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在此情况下,采用“私人订制”电商模式则显示出自身的优势和必要性:在土地集约化生产上,不仅可以促进土地流转集中经营,还可以通过农业合作社雇佣贫困户来集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辅助以企业提供的技术支撑,加强农产品自身品牌建设,最终为变革生产模式创造动力;在销售渠道上,以在线电商平台为媒介,既避免了不必要的流通环节,简化交易流程,又有利于畅通市场信息,促进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最终实现有效而精准地对接市场。
  二、市场上所出现的机会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号角的吹响,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更快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更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高水平地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做到扶贫脱贫的这些话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家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扶持和精准扶贫计划的顺利开展,都为我们寻找乃至创新扶贫脱贫的方式提供了政治保障。
  同时,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行业蓬勃发展,三农电子商务的方兴未艾。农村互联网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乡村推行三农电子商务模式提供科技保障。
  城镇居民对农产品品质的追求及随着城镇生活节奏加快,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势必会成为驱动城市人群回归乡间体验农业生产的动力。
  三、商业模式优势
  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高一直是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核心问题。“田园地----私人订制”电商模式的实质则是通过网络众筹,实现对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对口帮扶。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引入,农民生产、销售的在线化与电商化必然衍生出大量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利于各个利益相关者充分利用宝贵的数据信息,因地制宜的同时为顾客量体裁衣创新生产出网络融资产品,改善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农民脱贫增收。
  电商平台利用其所具有的实时性、交互性的优势可以及时传播市场信息,反映市场需求,反馈顾客体验,使顾客能够及时吃上更新鲜绿色、更满意放心的农产品。不仅如此,电商模式在助力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方面也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除了帮助特色农产品走出去,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扶持现代化农业发展壮大之外。电商还利用其多元化综合性优势宣传贫困地区“青山碧水”的自然资源,带动生态旅游、餐饮度假等第三产业发展,多产业联动提升扶贫的层次、规模和效益。
  四、模式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在前期准备上,政府可以鼓励社会团体、高等院校深入农村入户调研,掌握第一手统计数据。在实地考察各个农村的土地流转情况和农户基本经济情况和医疗卫生情况等基本状况后。选定某个贫困村为试点区域,以若干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抓好市场运作、基础配套、协会牵引、试点示范等关键环节的工作。通过试运行发现新兴模式应用和贫困户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尽早加强村民教育培训,掌握模式的技术性能。通过试运行考核电商模式推广的可行性,制定一整套模式应用必要的操作规程。   在技术辅导上,“田园地----私人订制”电商模式既“授人以鱼”,又 “授人以渔”。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民整体科技素质普遍不高,电商平台的上线推出只是第一步,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等年轻群体的骨干带头作用,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高等院校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 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培训。鼓励更多电商扶贫管理人员下乡扶智扶贫。持续做好农村电商职业技能培训和知识普及,强化政府对电商经济的宣传力度,使得电商扶贫取得持续而长效的进展,最终使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从成本预算出发,可以看到目前农村电商在精准扶贫领域没有完整和系统的团队在做,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电子商务的模式进行扶贫开发,工作内容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市场对接、政策支持,帮助帮扶对象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实现可持续生计,实现减贫和扶贫开发,对原有的扶贫模式进行创新和补充。市场竞争的不充分无形减小了成本优势。电子商务模式经营主要要求农村人民学会使用互联网。培训成本较低,门槛不高且易于上手;营销成本方面,在私人定制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的前提下,电商平台作为主要的销售渠道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保持信息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服务器容量要求较低,硬件费用低。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简化了渠道,有针对性地对手机用户进行产品推广,有利于实现营销成本最小化;如今,三农电子商务的方兴未艾。在缩减成本上可以借鉴已经成型的其他商品的网络营销模式,综合考虑农产品的特点,如顾客强调新鲜的特点,尽量的减去中间环节,這样既降低了农产品的售价,同时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利润,节约了销售的中间成本。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招标和购买公共服务可以加快贫困乡村宽带网络建设,采取有线无线结合的办法,扩大网络覆盖面。争取淘宝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的入驻扶持及顺丰、中通等物流公司的物流辅助服务,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在贫困乡村设立服务网点,鼓励发展面向乡村的“草根物流”,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提高网货配送效率。
  在运营方面,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扶持和精准扶贫计划的顺利开展,都为推行新型电商扶贫的方式提供了政治保障;村委会的物资支持,宣传倡导也有利于加快土地流转,整合闲散劳动力资源,顺利开展运营;网络众筹的方式让村民经营网店,耕作土地,可以调动农民增产增收的积极性。 吸引绿色有机及高端农业技术(如智慧农机)的企业前来赞助物资、器具和高端技术支持,甚至可以吸引相关直播平台直播作物播种、浇灌、施肥等实况;同时借助政府支持的“智慧农业”项目,顾客可以在手机端查看土壤、空气的温度湿度,随时观测作物生长情况,全程监控生产和管理情况。
  五、结语
  从“私人订制”的行业背景、市场上出现的机会、模式的优势以及推广的可行性可以看到发展新型农村电商模式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落实。研究并推行农村新型电商模式,既体现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思想,也开辟了扶贫开发的新路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采用“私人订制”的新思路,不仅可以解决农村闲置耕地和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还创新通过网络众筹,实现对口帮扶,给“互联网+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范式。在网上订制一亩田,就意味着为贫困户定制了一份温暖和希望。促进贫困户土地流转和贫困户劳动力的开发利用的同时为追求绿色健康理念的消费者和发展有机种植的贫困户搭建桥梁,使城乡居民一同享受更美好的生活,真正地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除此之外,“田园地----私人订制”创新模式进军农村电商市场,是对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贯彻,也是向现代化农村转型的创新尝试,体现了决胜全面小康、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特征,具有低成本、可复制、可持续的特点,是智慧扶贫的有益尝试,为美丽乡村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描绘出一幅新的蓝图。(作者单位为河北大学)
其他文献
党的巡视工作作为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的重要监督机制,已经演变成一种制度安排。本文通过对省级以上巡视组的对公立高校的巡视总结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公立高校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问题及 “回头看”的效果,并针对公立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设提出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和样本选择  巡视工作是全年从严治党的利器,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实现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将党内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巡视中心任务。在加强巡视
期刊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逐渐升温,我国正面临新的贸易挑战,如果说改革开放前。我国的贸易挑战是解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制裁以求获得平等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前我国面临的贸易挑战是借助国际市场实现经济繁荣和国民生活水平改善,那么现在我国所面临的贸易挑战则是在一个保护主义逐渐升温的世界贸易体系背景下如何实现我国贸易地位的持续提升。有提升就必然有衰
期刊
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党和国家髙度重视这一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强调生态文明要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五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政策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长江经济带湖北区域城市必须走新型城镇化、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关键的位置,通过生态城市的建设来实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一、荆州市特色
期刊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建设工作开始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进行强化,有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源、农村集体资产,体现的是农民切身的利益,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进行强化,有助于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还存在一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期刊
近些年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回暖、我国经济体系调节以及去产能“供给侧”的变革,我国经济提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幅度较大的下调。为推进经济提升,新时代我国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方针。切合“一带一路”方针,就 区域经济开展以及经济体系改善的角度讨论中国将来经济提升的潜在动力,觉得地区经济差异进一步降低、将来城镇化程度不断提升并且经济体系持续改善是中国将来经济提升的主力军。  一、“一带一路”战略  在新时
期刊
十九大后,农村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的战略地位被再一次提高,它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也是认识与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然举措。故本文通过对我国一二三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研究,科学认识产业融合的内涵,分析当前产业融合面临的瓶颈,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链,加强功能链,提升价值链,进一步促进农村一二
期刊
“一带一路”经济学思想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提出阶段,发展阶段和形成阶段。“一带一路”的经济学思想发展,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经济发展规律为依据,通过指导实践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想要夯实“一带一路”的经济学基础,需要准确把握“一带一路”的思想内涵。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一带一路”经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可行性,以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一、“一带一路”经济学思想的含义和范围
期刊
紫苏是庆阳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有发展前景,但该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有效供给,影响了产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供给侧的角度分析了庆阳紫苏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議。  2015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提高农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农产品生产体系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在保障数量的同时,要逐步地提高质量,切实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时代发展的趋势下,进步越来越快,并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领域逐渐兴起一种全新的共享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模式让社会闲置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更多的便利,并且由于是新兴经济模式,具有年轻化、活力强的显著特点,但是当前的市场机制由于对于共享经济的监管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对共享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政府应该积极研究全新的监管对策
期刊
随着体验式旅游和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其对接研究日益富显价值。本文基于文献查阅和理论研究,并采用问卷调研和抽样采访的调研方法以充实实证研究,通过对体验式旅游背景下宁波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并对宁波体验式旅游与现代农业对接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随着“体验式旅游”的不断推进,浙江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超7%,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党十九大报告明确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