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剧场京剧将京剧传统的装扮与现代的舞台技法结合,既节约成本,又一改传统老戏的冗长。剧目中演员不多,演出时近距离暴露在观众面前,最是考验演员的表演能力。在思想上、表现形式上,小剧场京剧的选材更贴近当今年轻人的生活,更时尚,更能引起年轻人的关注。小剧场京剧实践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可以更多地吸引“黑头发”的观众走进剧场看京剧。
2008年,继《马前泼水》《阎惜姣》《玉簪记》后,北京京剧院又推出了第四个小剧场京剧《浮生六记》,并于2008年亮相“北京青年戏剧节”, 2009年参加的是“中国戏剧节”,获优秀剧目奖。它标志着北京京剧院在小剧场京剧上始终不断地进行着探索。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字三白)创作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一部三万余字的自传体散文,作品讲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作者以率真、自然的笔法,在书中记述了自己与妻子在困苦而又凄美的生活经历中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并兼述了夫妻间平凡却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
在小剧场京剧《浮生六记》中,情节被安排得跌宕起伏,并由两个丑角贯穿始终。利用穿越的方法,并不局限于原著,而是在形式上形成了一种嵌套式的戏剧结构框架,时尚而活泼。小剧场京剧《浮生六记》对原著进行了新的改编,讲述的是中年沈复和二伴当,行商各地,夜宿海上花艇。伴当迷醉了沈复,找来貌似沈妻芸娘的歌妓喜儿,敷衍往事,期望能套出其书后二卷所载海外仙山的消息。喜儿经历其家居优游之事,渐渐向往沈复当日的小民生活,欲和他一起回江南去。伴当又引导他们,陈其坎坷往事,破灭其美好幻梦。二人演起当日生死离别,携后二卷投海而去。
该剧的导演白爱莲说:“这个作品中对爱恨情仇的表达与戏曲的传情达意是很契合的。我和编剧周广伟从一开始就想将这部作品做成小剧场的形式。当初提出《浮生六记》的选题后,剧院的领导和老师几乎没有反对,而且还给以多方面的肯定和建议,最终促成这部戏的立项和排练。” 为了呈现这样一个委婉率真的爱情故事,北京京剧院组成了青春亮丽的演员阵容,谭门第七代传人谭正岩以及梅派青衣窦晓璇等四组演员轮番演出。
为什么选择小剧场的形式来表现这一剧目呢?白爱莲导演说:“小剧场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从一开始我们就不想在结构上采用传统戏曲从头到尾线性平铺直叙的方式,想增加更多的跳跃感,最终我们就选择了用两个丑角来串结构的这种形式。京剧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做小剧场京剧不能脱离京剧本身的魅力,于是我们尽量采用京剧的元素重新结构《浮生六记》。舞台上虽然表演的只有4个人,但是它的表演空间很大,最终它呈现给观众的是有起伏的、跳进跳出的形式,展现的却是京剧写意的美学。” 与此同时,该剧的唱腔设计虽然亦有新意和探索,但它并没有因此脱离“西皮散板”、“反二黄慢板”、“四平调”、“西皮流水”等京剧唱腔的体例与形式,因此换来的是演员唱着顺口,观众听来入耳,观、演关系和谐与默契,这便注定了在感观和听觉上《浮生六记》是一出“以歌舞演故事”且歌舞并重的京剧,而非通常人们所说“话剧加唱”式的怪胎。
京剧《浮生六记》在人物行当的设计中还突出了京剧行当中“两门抱”的特征。以沈复和芸娘这两个人物的行当划分上看,他们分别归属于老生和青衣行,然而剧中为了展现青年时期的沈复和青楼女子喜儿,这就要求谭正岩和窦晓璇在完成老生与青衣本工任务的同时,还要使谭正岩通过大嗓小生来塑造与表现青年时代的沈复,而窦晓璇则需在饰演青衣行当芸娘的同时,胜任花旦应工的喜儿。这种塑造不同人物或不同时期同一人物的跨度表演,既是京剧塑造表现人物过程中的特殊手法,也是考量和测评戏曲演员表演功力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拉近观演距离的小剧场演出环境中,京剧作为“角儿的艺术”,其表演艺术的魅力得到彰显的同时,主要演员在表演艺术上的功力和修养也将得到近距离的考验。这对于演员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小剧场承担了更多实验和探索的意味, 它本身就是前卫和先锋的代名词, 在选材上更为灵活, 在形式的表达上更为开放和自由, 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内容和形式的种种探索, 在大剧场所不能触碰、不易触碰的艺术领域进行实验, 在戏曲传统的现代化解读上给予创新。白爱莲导演说:“京剧本身拥有深厚的积淀,有约定俗成的很多舞台样式,小剧场京剧要在尊重传统京剧、学习传统京剧的基础上,创造一些新的风格,融入一些前卫的东西。我们在题材上选择贴近内心的题材去做。传统京剧大戏一般都选用恢宏的题材,小剧场则可以选择更贴近人物内心的剧本,在人物的性格塑造上可以显得更丰满,题材可以更有话题性,更前卫一些。”
小剧场聚焦型和特写式的表演方式更把传统戏曲美声美容的特征发挥到了极致, 装饰之优美、服饰之考究, 在传统戏衣的样式、色彩、花纹、质料上又有所创新, 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 可谓精丽典雅、仪态万方。《浮生六记》中喜儿的扮相, 袅袅婷婷,罗裙生烟, 所展示出的古典美震撼人心。
虽然小剧场京剧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在大学校园巡演中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但是小剧场京剧在推广上还尚显不足。白爱莲导演说:“目前的小剧场京剧演出,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接受了检验,没有真正地走到市场上,经过市场的考验。今后可以尝试一些商业的推广,为小剧场京剧开发更宽广的市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
2008年,继《马前泼水》《阎惜姣》《玉簪记》后,北京京剧院又推出了第四个小剧场京剧《浮生六记》,并于2008年亮相“北京青年戏剧节”, 2009年参加的是“中国戏剧节”,获优秀剧目奖。它标志着北京京剧院在小剧场京剧上始终不断地进行着探索。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字三白)创作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一部三万余字的自传体散文,作品讲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作者以率真、自然的笔法,在书中记述了自己与妻子在困苦而又凄美的生活经历中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并兼述了夫妻间平凡却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
在小剧场京剧《浮生六记》中,情节被安排得跌宕起伏,并由两个丑角贯穿始终。利用穿越的方法,并不局限于原著,而是在形式上形成了一种嵌套式的戏剧结构框架,时尚而活泼。小剧场京剧《浮生六记》对原著进行了新的改编,讲述的是中年沈复和二伴当,行商各地,夜宿海上花艇。伴当迷醉了沈复,找来貌似沈妻芸娘的歌妓喜儿,敷衍往事,期望能套出其书后二卷所载海外仙山的消息。喜儿经历其家居优游之事,渐渐向往沈复当日的小民生活,欲和他一起回江南去。伴当又引导他们,陈其坎坷往事,破灭其美好幻梦。二人演起当日生死离别,携后二卷投海而去。
该剧的导演白爱莲说:“这个作品中对爱恨情仇的表达与戏曲的传情达意是很契合的。我和编剧周广伟从一开始就想将这部作品做成小剧场的形式。当初提出《浮生六记》的选题后,剧院的领导和老师几乎没有反对,而且还给以多方面的肯定和建议,最终促成这部戏的立项和排练。” 为了呈现这样一个委婉率真的爱情故事,北京京剧院组成了青春亮丽的演员阵容,谭门第七代传人谭正岩以及梅派青衣窦晓璇等四组演员轮番演出。
为什么选择小剧场的形式来表现这一剧目呢?白爱莲导演说:“小剧场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从一开始我们就不想在结构上采用传统戏曲从头到尾线性平铺直叙的方式,想增加更多的跳跃感,最终我们就选择了用两个丑角来串结构的这种形式。京剧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做小剧场京剧不能脱离京剧本身的魅力,于是我们尽量采用京剧的元素重新结构《浮生六记》。舞台上虽然表演的只有4个人,但是它的表演空间很大,最终它呈现给观众的是有起伏的、跳进跳出的形式,展现的却是京剧写意的美学。” 与此同时,该剧的唱腔设计虽然亦有新意和探索,但它并没有因此脱离“西皮散板”、“反二黄慢板”、“四平调”、“西皮流水”等京剧唱腔的体例与形式,因此换来的是演员唱着顺口,观众听来入耳,观、演关系和谐与默契,这便注定了在感观和听觉上《浮生六记》是一出“以歌舞演故事”且歌舞并重的京剧,而非通常人们所说“话剧加唱”式的怪胎。
京剧《浮生六记》在人物行当的设计中还突出了京剧行当中“两门抱”的特征。以沈复和芸娘这两个人物的行当划分上看,他们分别归属于老生和青衣行,然而剧中为了展现青年时期的沈复和青楼女子喜儿,这就要求谭正岩和窦晓璇在完成老生与青衣本工任务的同时,还要使谭正岩通过大嗓小生来塑造与表现青年时代的沈复,而窦晓璇则需在饰演青衣行当芸娘的同时,胜任花旦应工的喜儿。这种塑造不同人物或不同时期同一人物的跨度表演,既是京剧塑造表现人物过程中的特殊手法,也是考量和测评戏曲演员表演功力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拉近观演距离的小剧场演出环境中,京剧作为“角儿的艺术”,其表演艺术的魅力得到彰显的同时,主要演员在表演艺术上的功力和修养也将得到近距离的考验。这对于演员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小剧场承担了更多实验和探索的意味, 它本身就是前卫和先锋的代名词, 在选材上更为灵活, 在形式的表达上更为开放和自由, 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内容和形式的种种探索, 在大剧场所不能触碰、不易触碰的艺术领域进行实验, 在戏曲传统的现代化解读上给予创新。白爱莲导演说:“京剧本身拥有深厚的积淀,有约定俗成的很多舞台样式,小剧场京剧要在尊重传统京剧、学习传统京剧的基础上,创造一些新的风格,融入一些前卫的东西。我们在题材上选择贴近内心的题材去做。传统京剧大戏一般都选用恢宏的题材,小剧场则可以选择更贴近人物内心的剧本,在人物的性格塑造上可以显得更丰满,题材可以更有话题性,更前卫一些。”
小剧场聚焦型和特写式的表演方式更把传统戏曲美声美容的特征发挥到了极致, 装饰之优美、服饰之考究, 在传统戏衣的样式、色彩、花纹、质料上又有所创新, 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 可谓精丽典雅、仪态万方。《浮生六记》中喜儿的扮相, 袅袅婷婷,罗裙生烟, 所展示出的古典美震撼人心。
虽然小剧场京剧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在大学校园巡演中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但是小剧场京剧在推广上还尚显不足。白爱莲导演说:“目前的小剧场京剧演出,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接受了检验,没有真正地走到市场上,经过市场的考验。今后可以尝试一些商业的推广,为小剧场京剧开发更宽广的市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