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网—面—体,有效复习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mk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四大领域内容之一,高年级段教学中将这一领域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单元复习课作为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仅依赖新授课、练习课,也有赖于单元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高年级“空间与图形”单元复习课如何教学?现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经验,谈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围绕重心,深化各“点”
  “空间与图形”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分散而又相互联系地存在,共同形成知识体系。而这些知识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是重点,有的是非重点;有的让学生难以理解,有的则让学生易于掌握。通过单元复习课,要让学生对一单元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宏观的回顾,并通过复习,突出阶段的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查漏并补缺。
  1.课前把握重、难点,确定复习突破点
  教师在复习课前,对该单元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要有深入的研究,可以通过教材研究、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反馈得到。了解重、难点后,复习课教学中要进行突出、突破,从而真正使学生“温故”能“知新”。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复习》前,笔者对班上学生的学情先进行了调查,对“易错题”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了解学生本单元学习后认为掌握得不好的地方。整理后发现学生“易错题”主要分成三类:(1)在点子图或方格图中画规定面积的多边形;(2)习题中出现的较难题。如“用长100米的栅栏靠着河边围梯形鸭圈,梯形高为20米,求鸭圈的面积”等;(3)涉及多边形面积的求“几里面有几个几”和“几个几一共是多少”的题,如“已知三角形地的底和高,在地里种菜,每棵菜占地2平方分米或每平方分米种2棵菜,求一共能种多少棵?”等。分析之后可发现:第三类题出错原因是学生对乘、除法意义理解不清,不是这一单元的典型错题,教学中应在各单元中渗透补缺,因此该类问题不是本单元复习课的重点补缺对象;一类、二类题出错原因直接是由本课知识点及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清所造成,因此这两类问题应作为复习课重点补缺对象。再看二类题和一类题的关系,一类题直接指向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联系本身,主要是因为对多边形图形特征把握不准、对计算公式理解不深;二类题出错既有一类题掌握不熟的原因,也涉及变式、生活实际情况等诸多原因。
  因此,教学内容即安排为:第一课时解决一类题,主要以点子图为载体复习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各公式之间的联系;第二课时主要是公式的实际应用和变式。
  2.课始自主回顾,回忆知识点
  高年级数学单元复习的知识点多,而且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因此,对于知识点的呈现就不能像新授课那样一一依次切入。考虑到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因此,课始可让学生自主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可以独立思考,也可小组交流之后再回顾,把阶段学习的知识点罗列出来,为下一步知识梳理奠定基础。
  3.课间练习,夯实重点,突破难点
  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在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复习》的练习环节教学中,笔者首先出示的是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是该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习题设置旨在促使全体学生对公式的掌握和应用;再以点子图为载体比较多边形面积,然后再在点子图中画出规定面积的各种多边形。因为这是学生感觉中的难点,而且在点子图中的操作是教材中的基本内容,练习中通过这样的习题设计,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突破难点。
  二、纵横编织,梳理成“网”
  如果把回顾知识点看作整理之初级阶段的话,那么,将知识点进行梳理成“网”,使之纳入到学生的认知体系中则是整理复习的高级阶段了。知识回顾可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梳理则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引领与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相结合,帮助学生来完成。梳理时,既要将一个单元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网片段,也要适度将这一片段放置到知识体系中,引导学生宏观审视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的位置,将梳理成的网络通过直观的板书呈现,帮助学生将其纳入认知体系中。
  1.知识梳理,建构知识网
  例如六年级下册教材《总复习——图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很多,包括直线、射线、线段、垂线、平行线的知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五边形等知识。其中三角形的知识又包括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边长度的关系和角的特征等知识;四边形又可辐射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每种图形又可辐射出图形的特征等知识;圆这一图形又能连出其特征及其相关概念。这一课时的教学如果能拎出这个知识网的起点,并沿着由易至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线路进行梳理、辐射,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完善认知结构。
  2.适度延伸,开放知识网
  “空间与图形”内容的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教学的知识点,自身间既存在着或横向或纵向的联系,同时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又起着或承上或启下或兼而有之的作用。因此,要让学生在宏观上更清晰地学习整个“空间与图形”知识体系,让学生更有效地建构完善的认知体系。我们的复习课不能只是在这一小段知识“链”或“网”上徘徊,适度将知识网横向、纵向延伸,让学生初步意识到该段内容在前后教学中所处的位置的同时,也可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打好基础。
  笔者执教的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复习》,在引导学生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进行梳理后,将整理的知识放置成树状(如图1),通过提问:“这个图形像什么?”“这些‘?’你认为是什么?”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有的学生将其想象成树,故名“图形树”“知识树”。对其中的“?”,学生将其想成圆形、五边形等图形。通过引发学生猜想及教师简单的介绍将本课知识适度延伸。   
  图1
  3.简洁板书,呈现知识网
  板书在教学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简洁而条理清晰的板书在“空间与图形”复习课中作用更为突出:其一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获得外部信息时,其中由视觉获得的信息占83%,复习课中整理出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记忆,简洁、凝练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其二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发展,知识梳理过程中以一定的点、线、简易图形、符号显示出来,知识间各关系以线条、箭头等形式呈现,可以帮助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也有助于其空间观念的发展;其三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复习过程中梳理出的知识网络以板书的形式直观呈现,有助于学生将知识体系纳入到认知体系中。
  三、精设练习,全面应用
  复习课中的练习环节,除了要承载“巩固知识点、夯实重点、解决难点”的功能,还需担负起知识梳理、建构知识网络体系和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职责。具体教学策略有以下三点:
  1.置于生活情景,现实地应用
  “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体现在练习环节,教师要注重创设富有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综合、灵活地选用复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2.置于知识系统,贯通地应用
  所学各分散知识点间的联系要稳定纳入到学生的认知体系中,不仅需要复习教学中的“回顾”、“梳理”环节的有效实施,还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在“练习”环节予以深化,这就需要教师在“练习”环节尽可能统观知识体系,设计有助于稳固认知体系的练习。
  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复习》时,先呈现各平面图形(如图2,没有点子图和数据),引导学生估计各平面图形的面积关系;再出示完整的图2,让学生试着“不计算,如何能得出各平面图形的面积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刚复习的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抽象地推理出各图形的面积关系;最后再引导学生动手探索“你们能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再变一变,使它们的面积都和长方形面积相等吗”,从而深化学生对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并将知识体系更深地纳入认知体系中。
  
  图2
  3.巧构题组练习,全面地应用
  一位老师在教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与复习》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一个正方体玻璃鱼缸,棱长5分米。(只列式不计算)
  (1)在鱼缸里注入50升水,水深大约多少厘米?(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2)再在水里放入鹅卵石、水草和鱼,水面上升了2.5厘米。这些鹅卵石、水草和鱼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厘米?
  (3)如果想将2个这样的金鱼缸装在一个外包装箱里,不计算接头处与损耗,最少需要多少硬纸片?
  这样的练习,不是单个知识的简单应用,而是将该单元知识点熔为一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现实有机融合。通过这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促进发展,整体提升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整体的提升,小学高年级“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复习课教学也是如此。针对该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内容的特点、复习课型的特点,我们的教学尤其应重视从这两方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空间与图形”内容离不开空间观念的发展
  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时,设计了如下习题: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0分米,宽是30分米,高是40分米。
  (1)可以求什么?
  (2)6个面中最小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最大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如果是个金鱼缸,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
  (4)如果是一节通风管,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5)从这个长方体上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剩下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通过这样的一组习题,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丰富了学生对空间和图形的认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
  2.高年级数学教学离不开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在小学阶段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常以实物、模型、图形等为载体辅助教学,尤其是在新授课中。但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已有一定程度发展,同时在复习课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图像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高年级单元复习课的教学中,要进一步促使学生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的前提是不能完全抛开形象思维。同时,“空间与图形”内容也是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的有效载体,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也要让学生在这方面有所发展。
  如在上文中对“图2”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各个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抽象地比较面积的大小,有助于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探索:“你们能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再变一变,使它们的面积都和长方形面积相等吗?”引导学生通过想公式、推关系、画图形,逆向进行抽象思维,再以直观形式表现出来。在形象和抽象的比照中,在顺向和逆向的转换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所自营、所必需的。特别是对于美术这种艺术创作性学科而言,生活是其创作的不竭动力与活水源泉。如果没有生活这块沃土肥田,没有生活这个绚丽舞台,美术创作、美术审美将不复存在。小学是美术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启蒙阶段与关键时期,而且小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虽然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但是人生阅历尚浅,生活经验不足,理解与审美依赖于
一提到作文,不少孩子就心生恐惧。孩子们为什么怕作文?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不少呆板的教学形式、令人望而生畏的作文要求,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抑制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孩子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作文教学也应该是生动有趣、快乐活泼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建议是:“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那么,如何让孩子从一开始就觉得写作
文本细读的重要性正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是面对一个具体的文本如何进入细处,读出其精微幽邈之处,则是大家普遍感到较为头疼的一个问题。笔者试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例,谈一谈散文如何细读。  一、“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推敲词语,细读文本  从语言入手,仔细推敲词句,想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用这种说法而不用另一种说法,在词语的反复推敲中寻求文本理解的突破。在教学中,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抓
在Markus Zusak位于悉尼的居所中,客厅中间放着Edra Essential沙发,搭配Space Furniture的Etoile黑白根大理石桌面咖啡桌和Hub Furniture的Ivano Redaelli Antitesi咖啡桌,桌上的雕塑作品同样来自Space Furniture。下方铺设了Tibet Sydney的Borderland地毯,后侧墙上安置的是来自Spence
最近,本校的吴微老师在全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研讨会中上了一节观摩课,执教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二)》,即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研讨的过程中,出现了颇有争议的话题。  这节课吴老师的设计是结合学校即将开运动会这一现实背景,创设三个情境:跑步比赛(复习用“四舍五入法”求商)、分饮料(用进一法求商)、买奖品(用去尾法求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三种不同的求近似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语言学习的黄金期,是由出生开始到十二岁左右。这一段漫长的岁月,让我们能从亲密的言谈互动,大量的阅读,灵活的书写、创作以及团体的讨论、演说、辩论中,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小学阶段是关键期。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把最
时至今日,学校管理已从原来的经验主义型理性地走向了文化立校、文化管理的层面。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一所学校要想可持续发展,它的根基必定是学校文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北京丰台右安门一小的“和文化”,倡导乐学从善,尚中贵和。“和文化”的实践体系非常完备,分别为刚柔并济的学校管理文化建设,“和文化”课堂建设以及中和素养校本课程建设,以培养“中和”品德为追求的“和文化”德育,以“和”为中心、强调中西合璧、古
创造性能力是人的最高能力,创造性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越来越紧迫的任务。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途径有很多,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媒介,教法是核心,活动是手段,氛围是条件。具体来说,就是树立一个思想,坚持两个原则,处理好三个关系,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相信学生的思想  相信学生,就是相信在他们身
所谓数学语言,是指学习主体在数学活动中所运用的语言载体和工具。数学语言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掌握数学语言便可以顺利进行数学活动。小学生数学语言基础较薄弱,教师要在具体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数学文本、解析数学问题、迁移训练等方式,感知数学的内涵、特征和应用,逐渐接受数学语言,并形成数学语言运用能力,为提升数学素质奠定基础。  一、阅读数学,感悟有形数学语言  数学文本由数学术语和数学符号构成。在数
剪纸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它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如何让剪纸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得到儿童的喜爱,并让孩子们灵活地运用剪纸艺术,创作出具有儿童智慧的剪纸艺术作品呢?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索,创设适合儿童的“童彩剪纸”课程,让自由、随意、审美、创造与孩子相伴,使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儿童的世界中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一、课程目标设置:领悟剪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