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w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校的《初中励志教育特色课程》中,班级文化建设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呢?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
  一、激励理论的主要类型
  1. 内容型激励理论。它重点研究激发动机的研究,围绕如何满足人的需要进行,故称需要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和激励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对个体的需要采取激励措施,可以达到激励个体行为的目标。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阿德福的“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等。
  2. 过程型激励理论。该理论重点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具体行为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付出努力取得成绩;取得成绩以获得奖励;获得奖励以满足需要或达到目的。强调管理者要根据这三个环节采取具体的激励措施,才能让激励过程保持下去,其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激励的作用就会消失。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3. 行为改造型理论。本理论是研究如何巩固和发展人的积极行为,如何改造和转变人的消极行为,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的系统理论。它着重研究个体外在行为的表现,强调人的行为对其行为的反作用。行为改造激励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和挫折理论。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运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人都有需要,只有满足需要才能产生动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由低至高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把需要作为一种激励力量加以运用时,班级管理者无疑应该创造出能够让学生满足成长和个性发展需要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这样才能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也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否则往往会导致学生的挫败感,出现厌学甚至逃学的现象。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键是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建设的措施和策略。首先,要尊重归属与爱的需要。当生理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希望依附一定的社会群体,被群体接纳,成为群体一员。希望与他人交往,保持与他人的融洽关系,得到他人的关注、信任和友情。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正处于转型期,那些被我们认为“表现差”的学生,他们对“归属和爱”的需要更为强烈、更为隐性。他们内心渴望与其他同学一起玩、一起学习,希望在班集体中得到快乐,但他们由于常有不良的行为习惯,且学习能力较差,在老师和学生眼中成为“差生”。他们的表现常常是默默在一旁观望或者作恶作剧。这些行为实际上是在向我们表明,他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希望能得到集体的接纳和肯定。其次,要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获取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愿望。如果学生在班级中经常体验失败,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为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机会,改变评价成功的标准。结合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使他们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或成绩,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享受由成功带来的乐趣。班级管理者要创造机会和平台,让学生的不足之处可相应得到弥补,不良行为可以得到纠正。让每个班级成员都能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得到成长和发展。
  三、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及其运用
  麦可利兰的研究结论认为,人的成就需要不是生理性的,是社会性的,主要源于环境、经历和培养教育。不同的时代、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的需要就不同,“自我实现”的标准也不同。他认为成就需要的高低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成就需要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或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学习而来。培养成就需要,关键是培养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对学生的管束越多,学生的成就感越弱;对学生保护得越多,学生的依赖性越强,将来的竞争力就越差。因此,为训练学生的成就需要,可向学生提出如下要求:模仿学习成就感高的人那样思考、学习和行事;设计阶段的成就(学习)目标,然后定期检验目标的实现程度;向同伴解释分析自己的学习目标,重新审视自己的成就(学习)目标;了解同伴的期望与担忧、成功和失败,在远离学校、家庭的新环境中,经过共享一段经历,创造班级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
  四、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及其运用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当人有需要,又有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时,积极性才能高。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激励水平的高低=期望值×效价。期望是指因为需要而产生的目标没实现时的心理活动。效价是指人对目标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班级文化建设要正确运用期望理论以提高管理实效,需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 设置科学、合理的激励目标。激励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途径。目标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使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可行性,同时目标也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创意,才能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2. 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激励的核心问题是在允许的条件下满足学生的各种合理需要。因此,激励的前提是了解需要。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才能找准激励的方向和激励因素。不同学生在不同的阶段的需要不同,有些学生可能喜欢教师的表扬,有些学生可能喜欢物质方面的奖励,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满足其表现表演的机会。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内心需要选择不同的激励形式。
  3. 调整学生对目标的认知。中学生正处于思想的转型期,思想并不成熟,对同一个目标,不同的学生由于需要不同或认识问题的方法、能力不同,对目标的效价也就不同,因而在实施激励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学生对目标效价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帮助学生从确定目标、认识目标、重视目标和渴望目标等几方面来调整对目标的认知,使学生的目标与班级目标协调一致。
  4.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实现目标激励过程中,学生的需要、期望、效价和能力等都会发生变化,教师要通过家访、QQ聊天、谈心等各种途径了解这些变化,并及时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信任等信息传递给他们,让学生从内心激发对集体的归属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本栏责任编辑 魏文琦
其他文献
校本研训是一种融学习、工作、研究和培训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教育实践活动。校本研训是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问题为核心的活动,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校本研训的重点是提高教师的实际教育能力,必须与教师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只有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制度,才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才能以教师的专业发展来推动学校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一、加强研训,促进教师
艺术发展的推动力是多因素的,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来思索艺术发展的推动力,认为人的厌倦情绪在艺术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1.什么是厌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在中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中职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反思,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本文对中职教学中存在的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高校思政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也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也迫切要求作为大学生管理工作重要环节的高校思政辅导员岗位进行专业化建设,本文将就高校思政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
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啦啦操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已经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对基于多元化文化视角下啦啦操的发展进行简析。  關键词:啦啦操;多元化;文化视角  一、啦啦操的发展沿革  啦啦操属于一种舶来品文化,兴起于美国,最初是在一些大型的体育活动间歇,以舞蹈表演的形式进行助性演出方式出现的艺术体操表演。因为其动感的舞姿和机动灵活的表现形式,逐步的在我国的大型室内体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长期的学习和交往等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一种班级“综合个性”。我班的主题是——我们是一个紧握的拳头。这学年我担任七年级的班主任,开学第一天,我高举着我的拳头,让学生也跟着举起拳头,用力向上挥。我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们的班级,是一个集体,我们有如一个紧握着的拳头,每一位同学就像五指一样,应该凝聚起来,团结向前。  我们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数学教育模式及教育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话教学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本文对小
美国学者沃克在研究教师职业时,率先提出了在这一领域研究关键事件的概念。“关键教育事件”是指那些能强化或引起当事者原有教育认知冲突的事件,它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事件
小学数学学科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在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
摘要:大数据所应用的是一种新处里模式,这种处理模式拥有非常强大的决策力和洞察发现力,同时具备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对大数据的研究过程当中应用统计学,可以有效地对大数据进行简化,在大数据中进行搜索和分类时需要应用统计学,大数据具有统计学的一些特点。统计学当中并没有吸收大数据的完全特点,大数据和统计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在大数据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需要对应用统计学专业进行深刻的研究。  关键词: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