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南宁市盲聋哑学校为例,结合本校特点和条件,针对聋生的特殊性和需求,整合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等资源,探讨聋校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策略与方法。经过实践研究,该校本课程已初见成效,这将促进我校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提升,使之成为特色校本课程。
[关键词]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课程校本化。《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兴趣的需要,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条件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师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如何开发适合聋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凸显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课程校本化,是我校当前需要实践研究的问题。
在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校美术教师积极开展聋校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以我校线描校本课程开发为例,谈谈实践策略与方法。
一、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源于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国内最早关于校本课程的文章出现在1999年。目前搜索引擎上关于国内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文章多达67800篇,可见学界对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的关注度之高。这些研究基本上是关于普通学校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关于聋校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章较少,可借鉴的经验不多。
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一直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美工》教科书,其陈旧的课程内容已不能满足当下聋生的发展需求。2004年至今,我校七至九年级聋生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由于聋生听力的障碍,他们在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和普通学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对学习中一些问题的理解表现出一定的困难,认知过程比较缓慢,想象思维有所局限。普通学校教材的内容明显偏难,课程学习时间短,部分单元课程与内容不适应聋生的特点与个性差异,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针对课程的适应性,我校对聋生学习线描、版画、素描课程的意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线描因使用工具简单、便捷,聋生容易接受,线的丰富变化给聋生带来吸引力,68%的聋生对线描感兴趣,17%的聋生对版画感兴趣,15%的聋生对素描感兴趣。
由此可见,针对聋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开发适合聋生发展的线描校本课程很有必要。
二、构建线描课程目标体系
(一)总目标
线描校本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实施素质教育和美育为总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施上,力求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与平衡。聋生通过参与美术活动,积累视觉、触觉和审美的经验,发现生活中的创作题材,了解线描创作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尝试运用各种线描工具和方法,掌握线描基础知识和技能,体验写生创作的乐趣,并创造性地表达情感与思想。线描校本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对线描学习的持久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分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线描点、线、面、黑、白、灰绘画语言,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掌握线描的基础知识和写生的方法步骤,表达思想与情感,发展创作个性和表现能力,增强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运用各种线描工具,掌握线描技法,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敢于大胆表现与创新,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3.情感目标:线描学习过程融人人文精神和情感,使学生能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对线描学习产生持久兴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使命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线描校本课程分年级目标如表1。
三、构建线描课程内容体系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课程内容的构建要以“课程目标”为指导和依托,以学生发展需要为根本。
(一)利用资源整合,构建课程单元
线描课程单元構建,以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适宜性、可操作性、艺术性等为原则,以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为主线,广泛搜集学校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网络资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筛选、提炼,构建《走进校园》《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大师作品》等有特色的单元教学。
例如对第一单元《走进校园》内容的构建,教师重在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在校园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第二单元《走进生活》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丰富的创作题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第三单元《走进大自然》的教学着重引导学生对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的关注,如《家乡的桥写生》重点介绍了广西程阳风雨桥,大力弘扬地方优秀民族文化。第四单元《走进大师作品》,重在关注美术学习和文化情景的关系,尊重民族文化特色,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学会借鉴大师的创作风格,探索适合自己的个性表现方法和形式,使每个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张扬个性。以上充分体现了线描课程校本化。
(二)根据生活经验,选择课程内容
学校根据聋生的特点及其学习生活环境,在课程内容的编写方面,将“学生对此主题是否感兴趣”“课程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作为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因素。例如,第一单元《走进校园》课程内容为植物写生、花卉写生、静物写生、树木写生、校园写生;第二单元《走进生活》课程内容设计为我的书包写生、我的单车写生、我的同学写生(头像)、我的妈妈写生(半身)、我的老师写生(全身)。课程设计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体现了课程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四、构建线描课程实践活动体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及校园、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线描课程实践活动的实施,以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课相结合为主体形式,以课外、校外美术活动为拓展形式,体现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聋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自主探究学习,围绕课程目标创新美术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以课程目标的针对性,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线描课程实践活动中,教师尊重每一个聋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关注每一个聋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使课程设计更具有针对性。例如,聋八年级《校园写生》这一课,教师根据聋生的差异,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实施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教学注重融人情感教育、养成教育,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和校园文化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带领学生走进校园写生,引导聋生从身边的自然生活环境中发现创作题材,在收集素材、观察分析、创意构思、写生创作、展示成果评价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加深聋生热爱校园的情感体验,培养聋生爱护校园花草树木的环保意识,形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行,使聋生在学习线描基础知识与创作技能的同时,加深对生活的体验感受,从而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二)以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创新教学方法
线描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获得最新的美术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例如,针对聋生自卑的心理缺陷,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钢笔线描等有效教学方法,补偿缺陷,培养聋生的自信和创造力,完善健全人格。教师鼓励聋生用钢笔(或水性笔、马克笔)等工具进行写生创作,是因为钢笔不能涂改,能激励聋生用笔大胆,用线果断,从而增强其自信,促使其高效完成创作。因此,钢笔线描写生教学方法在广西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中小学校中得到了推广。
线描课程重在实践性。笔者利用微课的教学理念,创新了教学方法。例如在聋九年级《风景写生》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针对聋生的特点,采用手语、口语、书面语三语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突出聋教育教学特色,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美术教育对聋人身体缺陷的补偿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以短小精悍、直观易懂的微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写生示范教学用手语难以表达清晰到位的问题,有效缩短了教学中的沟通时间,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教师还可根据课程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以课程活动的开放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程活动的开放性注重拓宽学生学习与实践的途径,有效利用学校、社区、艺术馆、自然环境、网络等资源,使教学密切联系生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
线描教学活动不应局限于教室和校内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观、主题创作、画展展示、美术比赛等活动方式,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例如我校组织开展了“校园艺术节”“我能行·我展示·我快乐”等系列主题活动。我们把课程教学拓展到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公园等场所,开展开放式的参观体验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借鉴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表现形式,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我们鼓励学生根据线描写生创作需要,运用钢笔、马克笔、荧光笔、色卡纸、刮蜡纸等多种工具和材质进行写生创作,打破创作形式的局限,以学生不同的审美视角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创新表现技法,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个性发展。
在近三年的线描实践活动中,聋生创作的500多幅线描写生作品展示于我校的校园艺术长廊,形成校园文化特色,部分学生作品在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作品比赛、各类美术比赛中获金奖,并在广西博物馆等地展出,展现了聋生的个性和风采。
五、构建线描课程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二是对课程的评价。
(一)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主要是指学生对线描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情况、学习创作过程获得实际体验情况的分析评价。教师可采用聋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小组和集体相结合的多种主体评价方式,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别人的优点与自身不足,在评价交流中提升学习能力。教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教师应关注聋生的个体差异,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客观的综合性评价。评价可以是分数、等级或评语,也可以是评语与等级等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
(二)线描课程的评价
线描课程的评价主要是指课程的实施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否一致,同时对课程的运行和教师专业水平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它对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的更新、资源拓展和实施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每一课或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将教学反思、教学成果做整理和记录,并进行阶段性的作品展示、过程性资料评价的总结。教师还可请校内外教学专家来听课观摩指导,借鉴专家的眼光来审视校本课程,每学期末对校本课程的实施做一次阶段性总结交流,不断完善线描校本课程。
学校应建立以学科教师自评为主,校长、同行、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學目标完成情况。教师应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我校在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以学生为本探索聋校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策略和方法。线描校本课程补充了国家和地方课程适应性的不足,丰富了课程资源,使课程贴近生活,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应以钢笔线描教学方法培养聋生自信的个性品质,以微课应用创新美术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在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上应发挥积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课程校本化。《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兴趣的需要,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条件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师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如何开发适合聋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凸显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课程校本化,是我校当前需要实践研究的问题。
在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校美术教师积极开展聋校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以我校线描校本课程开发为例,谈谈实践策略与方法。
一、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源于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国内最早关于校本课程的文章出现在1999年。目前搜索引擎上关于国内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文章多达67800篇,可见学界对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的关注度之高。这些研究基本上是关于普通学校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关于聋校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章较少,可借鉴的经验不多。
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一直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美工》教科书,其陈旧的课程内容已不能满足当下聋生的发展需求。2004年至今,我校七至九年级聋生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由于聋生听力的障碍,他们在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和普通学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对学习中一些问题的理解表现出一定的困难,认知过程比较缓慢,想象思维有所局限。普通学校教材的内容明显偏难,课程学习时间短,部分单元课程与内容不适应聋生的特点与个性差异,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针对课程的适应性,我校对聋生学习线描、版画、素描课程的意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线描因使用工具简单、便捷,聋生容易接受,线的丰富变化给聋生带来吸引力,68%的聋生对线描感兴趣,17%的聋生对版画感兴趣,15%的聋生对素描感兴趣。
由此可见,针对聋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开发适合聋生发展的线描校本课程很有必要。
二、构建线描课程目标体系
(一)总目标
线描校本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实施素质教育和美育为总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施上,力求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与平衡。聋生通过参与美术活动,积累视觉、触觉和审美的经验,发现生活中的创作题材,了解线描创作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尝试运用各种线描工具和方法,掌握线描基础知识和技能,体验写生创作的乐趣,并创造性地表达情感与思想。线描校本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对线描学习的持久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分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线描点、线、面、黑、白、灰绘画语言,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掌握线描的基础知识和写生的方法步骤,表达思想与情感,发展创作个性和表现能力,增强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运用各种线描工具,掌握线描技法,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敢于大胆表现与创新,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3.情感目标:线描学习过程融人人文精神和情感,使学生能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对线描学习产生持久兴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使命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线描校本课程分年级目标如表1。
三、构建线描课程内容体系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课程内容的构建要以“课程目标”为指导和依托,以学生发展需要为根本。
(一)利用资源整合,构建课程单元
线描课程单元構建,以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适宜性、可操作性、艺术性等为原则,以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为主线,广泛搜集学校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网络资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筛选、提炼,构建《走进校园》《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大师作品》等有特色的单元教学。
例如对第一单元《走进校园》内容的构建,教师重在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在校园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第二单元《走进生活》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丰富的创作题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第三单元《走进大自然》的教学着重引导学生对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的关注,如《家乡的桥写生》重点介绍了广西程阳风雨桥,大力弘扬地方优秀民族文化。第四单元《走进大师作品》,重在关注美术学习和文化情景的关系,尊重民族文化特色,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学会借鉴大师的创作风格,探索适合自己的个性表现方法和形式,使每个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张扬个性。以上充分体现了线描课程校本化。
(二)根据生活经验,选择课程内容
学校根据聋生的特点及其学习生活环境,在课程内容的编写方面,将“学生对此主题是否感兴趣”“课程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作为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因素。例如,第一单元《走进校园》课程内容为植物写生、花卉写生、静物写生、树木写生、校园写生;第二单元《走进生活》课程内容设计为我的书包写生、我的单车写生、我的同学写生(头像)、我的妈妈写生(半身)、我的老师写生(全身)。课程设计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体现了课程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四、构建线描课程实践活动体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及校园、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线描课程实践活动的实施,以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课相结合为主体形式,以课外、校外美术活动为拓展形式,体现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聋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自主探究学习,围绕课程目标创新美术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以课程目标的针对性,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线描课程实践活动中,教师尊重每一个聋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关注每一个聋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使课程设计更具有针对性。例如,聋八年级《校园写生》这一课,教师根据聋生的差异,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实施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教学注重融人情感教育、养成教育,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和校园文化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带领学生走进校园写生,引导聋生从身边的自然生活环境中发现创作题材,在收集素材、观察分析、创意构思、写生创作、展示成果评价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加深聋生热爱校园的情感体验,培养聋生爱护校园花草树木的环保意识,形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行,使聋生在学习线描基础知识与创作技能的同时,加深对生活的体验感受,从而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二)以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创新教学方法
线描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获得最新的美术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例如,针对聋生自卑的心理缺陷,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钢笔线描等有效教学方法,补偿缺陷,培养聋生的自信和创造力,完善健全人格。教师鼓励聋生用钢笔(或水性笔、马克笔)等工具进行写生创作,是因为钢笔不能涂改,能激励聋生用笔大胆,用线果断,从而增强其自信,促使其高效完成创作。因此,钢笔线描写生教学方法在广西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中小学校中得到了推广。
线描课程重在实践性。笔者利用微课的教学理念,创新了教学方法。例如在聋九年级《风景写生》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针对聋生的特点,采用手语、口语、书面语三语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突出聋教育教学特色,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美术教育对聋人身体缺陷的补偿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以短小精悍、直观易懂的微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写生示范教学用手语难以表达清晰到位的问题,有效缩短了教学中的沟通时间,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教师还可根据课程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以课程活动的开放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程活动的开放性注重拓宽学生学习与实践的途径,有效利用学校、社区、艺术馆、自然环境、网络等资源,使教学密切联系生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
线描教学活动不应局限于教室和校内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观、主题创作、画展展示、美术比赛等活动方式,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例如我校组织开展了“校园艺术节”“我能行·我展示·我快乐”等系列主题活动。我们把课程教学拓展到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公园等场所,开展开放式的参观体验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借鉴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表现形式,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我们鼓励学生根据线描写生创作需要,运用钢笔、马克笔、荧光笔、色卡纸、刮蜡纸等多种工具和材质进行写生创作,打破创作形式的局限,以学生不同的审美视角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创新表现技法,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个性发展。
在近三年的线描实践活动中,聋生创作的500多幅线描写生作品展示于我校的校园艺术长廊,形成校园文化特色,部分学生作品在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作品比赛、各类美术比赛中获金奖,并在广西博物馆等地展出,展现了聋生的个性和风采。
五、构建线描课程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二是对课程的评价。
(一)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主要是指学生对线描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情况、学习创作过程获得实际体验情况的分析评价。教师可采用聋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小组和集体相结合的多种主体评价方式,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别人的优点与自身不足,在评价交流中提升学习能力。教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教师应关注聋生的个体差异,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客观的综合性评价。评价可以是分数、等级或评语,也可以是评语与等级等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
(二)线描课程的评价
线描课程的评价主要是指课程的实施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否一致,同时对课程的运行和教师专业水平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它对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的更新、资源拓展和实施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每一课或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将教学反思、教学成果做整理和记录,并进行阶段性的作品展示、过程性资料评价的总结。教师还可请校内外教学专家来听课观摩指导,借鉴专家的眼光来审视校本课程,每学期末对校本课程的实施做一次阶段性总结交流,不断完善线描校本课程。
学校应建立以学科教师自评为主,校长、同行、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學目标完成情况。教师应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我校在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以学生为本探索聋校线描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策略和方法。线描校本课程补充了国家和地方课程适应性的不足,丰富了课程资源,使课程贴近生活,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应以钢笔线描教学方法培养聋生自信的个性品质,以微课应用创新美术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在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上应发挥积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