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国之翼坠机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飞行员的心理健康亟待全社会聚力关注。飞行员心理健康档案应像飞行经历本一样,成为终身制。飞行大学生时代是飞行员翱翔蓝天的起步,建设一支专业的学管干部是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保障。通过创建科学的心理健康评估体系,建立动态的心理健康监测机制,监测、预防飞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作方式,可以引入到飞行大学生教育中,丰富飞行大学生教育方式,从而更好地为飞行大学生提供服务,培养健康阳光的新一代民航栋梁。
【关键词】:社会工作;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3月24日,德国之翼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20客机在法国南部坠毁,机上乘客和机组成员无一生还。法国调查人员于4月3日宣布:在分析了黑匣子后发现,德国之翼客机副驾驶卢比茨多次操作,蓄意使飞机降低高度。调查发现,卢比茨曾使用平板电脑在网上查找有关自杀方式和驾驶舱舱门的信息。德国之翼客机失事不仅给遇难者家属带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昭示了飞行员心理健康对安全飞行的重要意义。这场血淋淋的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重视飞行员心理健康问题。
飞行是高危行业,更是高压行业:徐虹,平昭[1]对某航空公司飞行人员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民航现役飞行员中,入睡困难、需要更多时间休息、夜间易醒、躯体疲劳、兴趣减退、焦虑、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0.45%、82.9%、76.57%、60.4%、87.39%、74.77%。飞行员经常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如果做不到这点就容易出现问题。当他们原本井井有条的生活被打乱时(个人日常习惯、家庭生活和工作表现开始相互影响时),如何“应对”就成为一个现实问题;现在许多年轻飞行员的薪水不高,加之他们要长时间、持续地暴露在干燥、低气压的飞行环境中,他们很少有机会获得足够的休息。飞行员的压力来源非常之多,因此如何及时化解压力,使飞行员能够轻松自如地驾驶飞机,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飞行员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龄和工作岗位的不同有所区别,谈及飞行员乃至全人类心理健康水平变化时,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心理导致的越轨行为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一个长期变化累计的过程。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么,飞行员的心理健康要从飞行大学生抓起。在飞行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升飞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创建科学的心理健康评估体系
飞行大学生在入校体检时会进行心理测试。即便如此,飞行大学生心理问题依然存在。精神类疾病难以确认,深究其中还是因为缺乏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测试及标准。针对飞行员及飞行学生缺少专业的心理评估体系,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者分别进行了相关研究。
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医学中心航空医学研究所的姜薇[2]认为:飞行员需要具备集中的注意力、准確的判断力、决策能力、空间定向能力等,统称为飞行认知能力。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优秀的民航飞行员大都具备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飞行认知能力倾向是飞行员重要心理素质。航空医学研究所的研究者从高效实用的角度出发,研制了中国民航飞行员认知能力倾向测试系统,为合格飞行员的选拔和训练提供参考。这套系统也存在局限,还需要通过人格测试、情绪测试、投射测试、心理面谈等多种测验手段综合评价。[3]
目前,针对飞行大学生的,即大学生特点与飞行人员特点结合的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评估体系有待创建并完善。
二、建立动态的心理健康监测机制
心理是在不断变化的[4],所以针对飞行人员以及飞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监测也应该是连续的。针对飞行大学生入学、执照考试、初级、中级、高级教练机飞行、毕业等不同阶段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监测,并对存在的普遍问题与个案进行分析、引导、教育。
相关院校要形成班级有心理委员,学生队有心理辅导员,学院有心理教师的全覆盖模式。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工作、学习、生活,关注学生的社交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与耐受能力。
三、心理健康档案终身制
飞行员从飞行学生考试,都拥有一本终身制的飞行经历本,从经历本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位飞行员的每个飞行阶段。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应该像飞行经历一样,建立终身制的心理健康档案,从而以便航空公司、民航局等了解飞行员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历程。
四、建立一支专业的学管干部
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特征,是高度的可塑性[5]。因此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提高飞行员分析事故、利用资源合理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能够避免因人为因素酿成严重后果,减少飞行事故的发生,提高航空安全水平。
所以在飞行大学生理论与飞行训练阶段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学管干部作为保障。学管干部队伍是一个既具有多样性,又统一的团队,虽然许多辅导员是科班出身,但没有完全掌握飞行大学生的特点。因而,在学生社区这样一个模拟的小社会里,从根本上完善和优化学管干部队伍的内部构架,为培养更为专业的飞行大学生奠定基础。
五、引入学校社会工作
学管工作的开展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及时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为其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社会工作倡导“以人为本,助人自助”,注重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气息相吻合,也与学校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和教学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借鉴社会工作的方法,能够为飞行大学生学管干部的工作带来新的活力,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学校社会工作主要协助学生开发潜能和健康成长,以及协助写生解决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问题[6]。其中学管干部或者专职社会工作者主要承担咨询提供者、辅导者、教育者、资源协调者等角色。
社会工作的功能分为预防性、咨询性、介入性和治疗性四种性质[7]。针对大学生群体,预防性社会工作面向所有大学生。预防性社会工作是指通过包括文体活动、思想道德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业余活动等途径,及时发现和消减不良因素,促进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咨询性社会工作是指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学业、认知、心理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时,向其提供的专业咨询和心理辅导,咨询性社会工作的案主仍具备自助的能力。
小结
在航空业高速发展的当下,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飞行员心理健康,真正防祸患于忽微、防患于未然。在学习阶段,应重视飞行大学生的情绪变化,将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学管干部应培养飞行大学生培养健康阳光的心态,社会工作丰富了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为建设民航强国提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徐虹,平昭(2013): “某航空公司民航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职业与健康》,第8期.
[2]姜薇(2013):“测试飞行员心理”,《现代职业安全》,第4期.
[3]胡宝良(2013):“飞行员的心理训练”,《解放军健康》第3期.
[4]唐浩(2014):“飞行员的心理与飞行安全”,《新校园》第6期.
[5]李冰仙(2014):“高校社会工作队伍建设调查报告--以长沙地区及湘潭地区高校204位学生辅导员为例”,《赤峰学院学报》,第11期.
[6]易瑞德(2014):“借鉴社会工作创新大学辅导员工作”,《教育教学论坛》,第46期.
[7]张威(2013):《社会工作理论》(未发表自编教学讲义).
【关键词】:社会工作;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3月24日,德国之翼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20客机在法国南部坠毁,机上乘客和机组成员无一生还。法国调查人员于4月3日宣布:在分析了黑匣子后发现,德国之翼客机副驾驶卢比茨多次操作,蓄意使飞机降低高度。调查发现,卢比茨曾使用平板电脑在网上查找有关自杀方式和驾驶舱舱门的信息。德国之翼客机失事不仅给遇难者家属带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昭示了飞行员心理健康对安全飞行的重要意义。这场血淋淋的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重视飞行员心理健康问题。
飞行是高危行业,更是高压行业:徐虹,平昭[1]对某航空公司飞行人员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民航现役飞行员中,入睡困难、需要更多时间休息、夜间易醒、躯体疲劳、兴趣减退、焦虑、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0.45%、82.9%、76.57%、60.4%、87.39%、74.77%。飞行员经常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如果做不到这点就容易出现问题。当他们原本井井有条的生活被打乱时(个人日常习惯、家庭生活和工作表现开始相互影响时),如何“应对”就成为一个现实问题;现在许多年轻飞行员的薪水不高,加之他们要长时间、持续地暴露在干燥、低气压的飞行环境中,他们很少有机会获得足够的休息。飞行员的压力来源非常之多,因此如何及时化解压力,使飞行员能够轻松自如地驾驶飞机,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飞行员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龄和工作岗位的不同有所区别,谈及飞行员乃至全人类心理健康水平变化时,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心理导致的越轨行为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一个长期变化累计的过程。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么,飞行员的心理健康要从飞行大学生抓起。在飞行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升飞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创建科学的心理健康评估体系
飞行大学生在入校体检时会进行心理测试。即便如此,飞行大学生心理问题依然存在。精神类疾病难以确认,深究其中还是因为缺乏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测试及标准。针对飞行员及飞行学生缺少专业的心理评估体系,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者分别进行了相关研究。
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医学中心航空医学研究所的姜薇[2]认为:飞行员需要具备集中的注意力、准確的判断力、决策能力、空间定向能力等,统称为飞行认知能力。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优秀的民航飞行员大都具备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飞行认知能力倾向是飞行员重要心理素质。航空医学研究所的研究者从高效实用的角度出发,研制了中国民航飞行员认知能力倾向测试系统,为合格飞行员的选拔和训练提供参考。这套系统也存在局限,还需要通过人格测试、情绪测试、投射测试、心理面谈等多种测验手段综合评价。[3]
目前,针对飞行大学生的,即大学生特点与飞行人员特点结合的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评估体系有待创建并完善。
二、建立动态的心理健康监测机制
心理是在不断变化的[4],所以针对飞行人员以及飞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监测也应该是连续的。针对飞行大学生入学、执照考试、初级、中级、高级教练机飞行、毕业等不同阶段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监测,并对存在的普遍问题与个案进行分析、引导、教育。
相关院校要形成班级有心理委员,学生队有心理辅导员,学院有心理教师的全覆盖模式。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工作、学习、生活,关注学生的社交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与耐受能力。
三、心理健康档案终身制
飞行员从飞行学生考试,都拥有一本终身制的飞行经历本,从经历本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位飞行员的每个飞行阶段。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应该像飞行经历一样,建立终身制的心理健康档案,从而以便航空公司、民航局等了解飞行员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历程。
四、建立一支专业的学管干部
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特征,是高度的可塑性[5]。因此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提高飞行员分析事故、利用资源合理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能够避免因人为因素酿成严重后果,减少飞行事故的发生,提高航空安全水平。
所以在飞行大学生理论与飞行训练阶段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学管干部作为保障。学管干部队伍是一个既具有多样性,又统一的团队,虽然许多辅导员是科班出身,但没有完全掌握飞行大学生的特点。因而,在学生社区这样一个模拟的小社会里,从根本上完善和优化学管干部队伍的内部构架,为培养更为专业的飞行大学生奠定基础。
五、引入学校社会工作
学管工作的开展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及时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为其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社会工作倡导“以人为本,助人自助”,注重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气息相吻合,也与学校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和教学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借鉴社会工作的方法,能够为飞行大学生学管干部的工作带来新的活力,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学校社会工作主要协助学生开发潜能和健康成长,以及协助写生解决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问题[6]。其中学管干部或者专职社会工作者主要承担咨询提供者、辅导者、教育者、资源协调者等角色。
社会工作的功能分为预防性、咨询性、介入性和治疗性四种性质[7]。针对大学生群体,预防性社会工作面向所有大学生。预防性社会工作是指通过包括文体活动、思想道德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业余活动等途径,及时发现和消减不良因素,促进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咨询性社会工作是指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学业、认知、心理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时,向其提供的专业咨询和心理辅导,咨询性社会工作的案主仍具备自助的能力。
小结
在航空业高速发展的当下,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飞行员心理健康,真正防祸患于忽微、防患于未然。在学习阶段,应重视飞行大学生的情绪变化,将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学管干部应培养飞行大学生培养健康阳光的心态,社会工作丰富了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为建设民航强国提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徐虹,平昭(2013): “某航空公司民航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职业与健康》,第8期.
[2]姜薇(2013):“测试飞行员心理”,《现代职业安全》,第4期.
[3]胡宝良(2013):“飞行员的心理训练”,《解放军健康》第3期.
[4]唐浩(2014):“飞行员的心理与飞行安全”,《新校园》第6期.
[5]李冰仙(2014):“高校社会工作队伍建设调查报告--以长沙地区及湘潭地区高校204位学生辅导员为例”,《赤峰学院学报》,第11期.
[6]易瑞德(2014):“借鉴社会工作创新大学辅导员工作”,《教育教学论坛》,第46期.
[7]张威(2013):《社会工作理论》(未发表自编教学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