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提问 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an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主动投身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能意识到自己在该活动中的位置,从而增强其数学学习的内驱力;第二,课堂提问有助于课堂上更好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第三,课堂提问能起到信息反馈的作用,教师可据此来诊断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情况,进而灵活调整教学活动;第四,恰当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能起到思维桥梁作用或思维定向作用,当学生思维处于思维“交叉口”茫然无措时,教师恰当的设问就可以使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第五,由于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用的几乎是纯心智活动,所以课堂提问有利于学生的心智技能的形成,促进他们认识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第六,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
  但是,并不是任何方式的提问都能达到上述功效,只有“好”的提问才有可能.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问,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呢?
  1. 激疑性提问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有疑才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
  例如在学习平方根的概念时,为了使学生弄清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正负两个数,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一个不为0的数的平方是一个正数还是一个负数?一个一次方程对应几个解?学生回答后再进一步问:为什么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正负两个?在他们的经验中,平方运算只与“正”联系在一起,关于方程,他们所熟悉的也是一次即一个方程对应一个解,而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涉及正负两个数,事实上这两个数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这与他们的经验有差别,以至于对平方运算只与“正”联系,一个方程对应一个解的结论产生了怀疑,思维中出现了疑问,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求知欲望.
  2. 发散性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教师若能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 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学生知识的熟练程度.
  例如在讲完一个例题后,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地提问,或题目延伸性提问,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有这样一道题:若抛物线y = x2 - 4x + c的顶点在x轴上,求c的值. 多数学生先配方,因顶点在x轴上,令顶点的纵坐标为0,可求出c. 至此教师可进一步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这个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积极思考讨论、探究等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之中. 最后总结如下:抛物线的顶点在x轴上,说明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即b2 - 4ac = 0,可求出c. 教师有意识地经常选取一些适当的例题,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发散思维,寻找多种解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无疑是有益的.
  3. 探究性提问
  这种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折长方形”,学生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周长后,教师给每人发一根长32厘米的铁丝,要求折出一个长方形,并说出思考的过程. 学生有的先折后量,有的先算后折,气氛热烈,发言踊跃. 有的说:长与宽的和是周长的一半,32厘米的一半是16厘米,折出的长方形长是 10厘米,宽是6厘米.有的说:先折出一个长方形,用尺量发现长是12厘米多一点,宽是4厘米少一点. 还有的说:把这根铁丝先对折,在对折处一剪,再把这两根一样长的铁丝对齐,并在任意一处剪一刀,长些的两根作长方形的长,短些的作宽,则可很快摆出一个长方形.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提问:你们认为哪种方法好?能折出多少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思考讨论后说,方法各有特色,不要规定哪种方法好,有学生指出,可折出8个. 也有学生说,可以折出很多不同的长方形,只要两邻边的和是16厘米就可以了. 还有学生说,他发现了长与宽的变化特点,长变短时,宽变长,当长为8厘米时,四条边相等了,而且这时我真正理解了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这时教师再进一步提问:把32厘米长的铁丝折成三边长都是自然数的三角形,可以折出多少个?通过这样的提问就会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 铺垫性提问
  这是常用的一种提问的方法,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要提问与本课有联系的旧知识,为传授新知识铺平道路,以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例如在教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时,教师问:① 一元一次方程是整式方程还是分式方程?② 含有几个未知数?③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几?④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这种提问的设计既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了条件,也为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作了铺垫. 当学生回答了最后的问题时,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得出已是水到渠成了,这样得到的数学概念,学生就会感到易理解、好掌握.
  5. 激趣性提问
  富有趣味性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
  例如在讲黄金分割的时候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 节目主持人站在舞台什么位置,这样音响效果比较好,且显得自然大方?② 人的正常体温是37℃,对大多数人来说,体感最舒适的温度是22℃~23℃ ,你能解释吗?③ 某女士身高1.68米,下半身1.02米,她应选择多高的高跟鞋看起来更美丽?多数学生感到所提问题与日常生活经验有悖,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像这类生动有趣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从而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究新知识的境界.
其他文献
【摘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了探讨,这些要点包括:启发提问,锻炼思维;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倾听“异见”,大胆创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作用;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当做主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之一,也是数学课改实验中
互联网--软件产业的巨大市场网络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网络经济,简单说,都是信息时代的商务和经济,其发展的最大动力来源于传统工业经济和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外界事物、接受新知识的启蒙阶段,数学课利用电教媒体,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内容丰富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的生动性、针对性也加强了,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充分感受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有深刻的几何背景,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平面向量内容安排在人教A版数学必修4中,在108页有这样一题:你能用向量运算推导关于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一些其他性质吗?现将在课堂上学生提出三角形的性质做一总结(有些简单的就不在这里论证了).
问题表征是认知活动中的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里是如何呈现、如何表现出来的.问题表征能力即指个体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内部信息,形成问题空间的能力.即指同学们明确问题给定条件,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的能力.因此,数学问题表征能力成为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1.研究方法  采用“出声思维”对所执教的班级的两类同学进行对比分析.这两类同学随机抽取,甲类同学平时成绩比较优秀,思维较敏捷;乙类同学成绩中等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摘除术联合鼓室灌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1例因腺样体肥大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在鼻内镜下用电动切割器行腺样体切除术+鼓室灌
2017年11月20—28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团赴阿根廷和巴西进行了考察交流,旨在借鉴南美农业大国种子认证管理制度、模式和经验,以加快推动我国种子认证工作的开展。考察
李渔对于词本体论具有理论自觉意识,然而对其词学本体论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发现他理论上虽然着力于词曲之间的辨析,但并不属于纯粹的本体论,其间融入词曲交融、文体通观之倾向。其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24h内凝血因子的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型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0份血浆样品分别于融化后0、6、12、24h测定凝血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采用兰索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