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职业学院校“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

来源 :河南教育·职成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man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的重新审视,工艺美术行业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培养集群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成为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作为一所具有工艺美术优良传统的职业院校,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扎根一方沃土,服务一方社会。于2015年获批成立的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工艺美术专业孙蕊工作室,是我省职业学校中第一个工艺美术专业名师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绣为着力点,探索职业院校“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引领职校学生以传承、发扬传统手工艺为己任,发掘地方文化,传承手艺,以“用手去思考”为教学理念,推动教学和科研,以传统手工艺“院校活态传承”强化行动力,为中职艺术生的职业成长提供全面、务实的能力养成训练。
  工作室成立后,依托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河南省工艺美术专业行指委,对河南各地的工艺美术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进行了深入调研。经过察访、观摩、交流和总结,工作室成员对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现状、产业机制、人才需求等方面有了深入了解。我们发现,河南工艺美术产业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现有企业以民营、私营工坊居多,部分产品缺乏科技和文化内涵,多数从业者缺乏传统工艺品创新设计的能力,全省开设手工艺课程的中职院校还不够。汴绣作为中国传统名绣之一, 2006年被列入首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目前,汴绣行业正面临传承人高龄化、人才断层的困境。传承人虽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缺乏绘画功底及系统的审美知识体系,在刺绣过程中需要借助画师的帮助才能完成刺绣作品,这显然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刺绣人才创新能力的需求。开封汴绣厂最年轻的刺绣人员年龄也在45岁以上,20岁至45岁之间存在人才断档。
  可喜的是,借助院校成长起来的中职汴秀人才为汴绣传承储备了力量。
  激活人才培养体系,夯实汴绣人才基础
  工作室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等模式,寻找“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途径,主要在培养“非遗”传承人才、探索传统工艺振兴有效途径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工作室邀请工艺美术行业企业代表、工艺美术大师、刺绣大师等一起研究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问题;分析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师资、课程资源等方面的现状,以此作为指导专业教学及教学管理的基础信息;按照职业标准,确定职业岗位(汴绣设计、汴绣工艺)及岗位群(汴绣品牌策划、汴绣制作管理、汴绣营销)。工作室与车间紧密配合,教学与生产紧密配合,知识、技能、职业教育精神紧密配合,专业与行业企业需求紧密配合,学生作品即产品。工作室与汴绣厂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对接汴绣产业岗位要求,构建并实施“技能名师工作室+项目+产品”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推动汴绣的保护和开发,不断丰富“非遗”在院校传承的内涵,让传统汴绣技艺以崭新的形式传播和发展。
  引入传统行业标准,构建融合课程体系
  工作室通过对工艺美术行业相关企业的调研,并参考相关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归纳出工艺美术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以工艺美术工作流程为线索,以工艺美术开发和制作项目实际任务为内容,形成了工艺美术专业刺绣课程体系,以及刺绣课程的流程导向、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体系。在学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指引下,工作室基于工艺美术行业需求及就业岗位要求开展教学,课程内容与项目实务、学校与行业企业、教师与行业大师、理论与实践等多点交叉融合。工作室依据现代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流程,分析了工艺设计与制作流程中各岗位的能力需求,制订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由于刺绣专业面向的行业多为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教学需兼顾艺术人文和工艺创新、文化素养与能力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思维等多方面的“融合”,因此,工作室在课程设计中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工作室以项目引入为教学组织形式,将真实生产项目引入教学,教师按照工艺流程,演示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即教学过程。工作室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项目化运作,紧密联系专业、职业和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讲授学科知识点,最终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不同的项目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求不同,各知识点相互链接、相互促进。我们在教学中出于对传统工艺文化人文属性的考虑,强调课程体系设计要把文化综合素养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把职场岗位要求与學习内容相结合,将“用手去思考”的理念贯穿始终,将创新、创造、高品质作为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传统工艺文化产生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塑造文化品格、专业风格,树立生态设计、人文设计的理念,培养德艺双馨、心灵手巧的新型工艺美术行业人才。
  探索流程导向课程结构,培养学生多种职业能力
  依据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岗位标准、职业能力结构需求,在全方位训练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工作室注重对学生职业迁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其协调发展、科学发展。根据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工作室形成了教学内容模块:“专业核心课程”从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通识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色彩、造型、创意、计算机、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基础技术与能力;“专业方向课程”从深度、广度与强度上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社会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通识能力;“专业拓展课程”旨在拓展学生在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培养学生企业管理和营销意识,保障学生获得更广泛的就业机会,并在就业后有能力实现岗位迁移,同时,按照工艺流程完成整个工作过程。
  创新过程评价体系,引入多方参与评估
  工作室以能力考核为重点,引入过程性评价及多方参与的成绩评估方式,构建以赛代评、以展代评、市场评价、课程评价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技能作品展洽会和艺术设计大赛“以赛代评”,通过展厅及网络平台展览“以展代评”,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发文创产品项目进行“市场评价”。工作室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建立评分标准。教师团队参考评分标准,制订课程考核细则。项目课程的评估既要把控知识点的学习效果,也要检验项目推进的连贯性及解决程度、解决思路。我们要求学生完成资料搜集、实物作品、展示规划等过程,并向工作室教学团队汇报学习过程和最终成果,大师和教师同堂给学生作品以客观评估。
  构建研发人才保障机制,打造优质汴绣研发团队
  工作室和开封汴绣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封汴绣厂为工作室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便利的实习场地和优先就业的工作岗位。中国刺绣大师程曼萍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刘双凤常年担任工作室的企业导师,中国画工艺美术大师王少卿担任工作室汴绣画稿创作的技术顾问,与工作室骨干教学团队一起建设“教学名师+大师+设计师”异质互补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大师们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为企业、师生提供专业资讯,对教学成果进行推广和交流。目前,工作室已搜集整理了30余种汴绣针法,拍摄了上千分钟的教学视频,主编并正式出版专业教材3部,刺绣文创产品设计开发200余件,其中,2017年作品亮相全国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作品“广交会”取得2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工作室既可以为教师走进企业学习传统工艺提供帮助,又可以招揽专业教师进入技能名师工作室,使工作室教师跟随刺绣工艺大师学习绝技绝活。我们积极承担河南省工艺美术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任务,承担了2017年河南省职业教育工艺美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围绕教师培训工作的任务要求,工作室与开封汴绣厂共同研讨、制订汴绣技艺企业实训课程教学计划,并在师资配备、后勤保证等方面都提前做了精心的安排和准备。工作室通过组织教师进行企业实训,系统推动了“非遗”的保护和开发,不断丰富了职业院校“非遗”传承的内涵。来自全省的骨干教师“零距离”接触了优秀的传统汴绣手工艺术,学习了传统工艺,参与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显著提升了我省职业院校工艺美术师资的专业水平。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对接产业、对接市场,围绕工艺美术专业课程建设、创新创意团队建设、新技术孵化、品牌服务推广等工作,全力推进职业院校“非遗”活态传承,为我省工艺美术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责编 李亚婷)
其他文献
学校德育工作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任务。对于德育工作,人们往往认为都是一些说教式的“虚”功,如何才能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更具有操作性呢?在借鉴兄弟学校经验的基础上,河南经济贸易技师学院经过反复摸索和大胆创新,逐渐总结出一条极具经贸特色的德育之路。  一、引入“7S”标准,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德育工作必
期刊
11月8日至10日,“2017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素质能力展示活动”河南省工业学校成功举办。省教育厅副厅長尹洪斌出席活动开幕式并讲话。  尹洪斌在讲话中指出,举办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素质能力展示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以赛代训、以赛代练,推进班主任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他要求,参赛选手要精益求精地准备和投入比赛,专家
期刊
都说大赛难,备赛苦,而细细品味,苦中有甜,泪中有笑。我们从大赛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奖牌,更是一种蜕变,一种成长。因为大赛,我深深爱上了服装专业;因为大赛,我开启了另一种精彩的人生……  品味竞赛滋味  2010年,我校服装专业当年招生还不到20人,专业课教师工作量不足,面临转行或寻找兼职的困境。“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我默默地对自己说,团队的老师也达成了共识。我们把学生的岗位群根据郑州市服装企业的人才
期刊
“不疯魔,不成活。”这是同事们对我执着地坚守竞赛阵地的评价。其实,荣誉的取得和延续都来自我团队的共同努力和精心经营。在我们眼里,每个中职生都是一块真实、生动、棱角分明的璞玉,要把他们雕琢成睿智、成熟、熠熠生辉的技能之星,是一项持之以恒的事业。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在团队培养方面的一些心得与做法。  一、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训练效率  良好的生活规律是成功人士的基本素质,也是竞赛团队培养的基本切入点。
期刊
汽车运用与维修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传统赛项,笔者所在的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2007年开始就参加本项赛事。大赛每年一届,参赛团队准备时间长、技能要求高,而且来自各个层面的大赛越来越多,每项赛事都需经过市级、省级层层选拔才能进入最终环节。通过多年的磨炼,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不断思考、总结、改进,不仅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更是融赛于教、以赛促教,形成了良好的汽车专业文化
期刊
下午第三节课,是我这个班主任和同学们约定的谈心时间。定期和学生谈心,既是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也是我走近学生心灵、拉近彼此距离、适时进行引导的班级管理策略。  请看案例:这次的来访者是我们班不善言辞的周晓明同学,刚进门他便跟我打招呼,说要找本书看看。然而,10分钟过去了,他没有再说一句话,目光总是游离不定,时不时地拿下一本书下意识地翻一翻,又随手放回去,丝毫没有看书的心情。我感觉到了周晓明的反常
期刊
玉雕属于特种行业,它对从业者的动手能力、设计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这就要求玉雕专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有熟练的雕刻技术,而且还要掌握大量的人文、社会、历史、美学和鉴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镇平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玉雕专业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大师工作室教学、五合一模式培养、校企一体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办学难题,提升了办学质量。  一、实施方案  加强
期刊
人的生存与发展,不可能不受时代的影响,教育作为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更不能脱离时代影响而独立存在。因而,姜大源先生在《基于技术整合的资源观》一节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生活在一个信息无处不在的信息时代,当知识的获取已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时,教育界应该如何积极应对?应如何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及由此带来的海量资源,特别是,当碎片化、即时性、相悖性的信息无处不在时,如何使其为教育教学的最高目标——人的发
期刊
7月12日上午,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就业工作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在郑州召开。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张震、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副处长张家成、学会常务副会长张玉臣等出席会议。  省职教学会就业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陈有钧作工作报告;会议表决通過了《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就业工作委员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张震为他们颁发了聘书。  
期刊
2016年6月,刘景忠所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职教人》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重印,全书共18.8万字,定价36元。  该书共分三辑。第一辑为“真心投入,一生幸福就在其中”。作者历数了做职业学校教师的难与好,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发展提出了不少新观点,认为职业学校的老师应富有情趣,要“成匠”“成家”,真心投入才能做一个幸福的職教人。第二辑为“影响学生,职业价值就在其中”。作者认为,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双向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