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声乐钢琴伴奏学科发展迅速,钢琴伴奏学习者众多,如何有针对性地正确选择曲目,对于声乐钢琴伴奏学习者至关重要。针对声乐作品庞杂的特点,本文首先依据我国声乐教学与演唱的现实需要,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提出曲目选择的基本原则,横向上以经典性、实践性和逻辑性为原则,纵向上以“风格”为主线;然后针对中外歌剧作品的不同特点,分别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外歌剧作品的曲目选择思路;最后以曲目选择原则为基础,结合曲目选择思路的分析,从中国与外国歌剧作品中分别选出20首、65首唱段。
关键词:声乐钢琴伴奏;曲目选择;歌剧
声乐钢琴伴奏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极强的社会价值。在艺术、师范类院校的专业教学,各类声乐比赛、文艺演出及各层次学校的音乐教育中,钢琴伴奏学科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
热衷于钢琴伴奏学科的学习者众多,但由于钢琴伴奏教育并未向钢琴演奏教育那样发展成熟,因此有机会接受专业系统伴奏学科教育的学习者很有限,难以满足学生自身需求。很多声乐钢琴伴奏学习者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去进行系统的学习,只能查找资料自学或是在实践中摸索。面对众多的中外声乐作品,如何选择作品与曲目,对于声乐钢琴伴奏学习者显得至关重要。
歌剧作品众多,具有生动而丰富的戏剧情节、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等特点,其伴奏谱通常采用管弦乐队缩谱的形式,在声乐钢琴伴奏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因此本文以歌剧为例进行研究。
一、曲目选择的原则
本文将声乐作品归纳为中国作品和外国作品两条线索,依据我国声乐教学与演唱的现实需要,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确立曲目选择原则。
(一)曲目选择的横向原则
曲目选择的横向原则应遵从作品的经典性、实践性和逻辑性。首先,说经典性。一首经典作品不仅代表一位作曲家,还能代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甚至整个人类的伟大智慧,选择这类作品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及典型性。其次,说实践性。声乐钢琴伴奏者离不开舞台实践、教学实践的检验,曲目选择应具有实用价值。如:目前国内外声乐比赛常用作品,声乐教学中常用作品等。再次,说逻辑性。曲目选择应在尊重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之上,依据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民歌及民歌改编曲等不同体裁形式,通过具体作品深入了解每种体裁形式作品的发展历程,从曲目中看钢琴伴奏艺术发展的历史,掌握学科特点。
(二)曲目选择的纵向原则
曲目选择的纵向上采用以“风格”为主线的原则。声乐作品由于创作年代、美学观念、思想倾向、创作方法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所以正确掌握作品的音乐风格是学习者需要重点学习和研究的问题。以“风格”为主线的原则即从曲目选择上采用以时代风格为划分依据,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作品定位,利于作品风格的归纳、总结。
二、中国歌剧作品的曲目选择
(一)曲目选择思路
歌剧在中国的发展不足百年但取得的成就极其显著。作为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钢琴伴奏,从写法到表现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因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系统、有所针对性地选择中国歌剧作品曲目。
1.明确中国歌剧发展历程,掌握各发展阶段代表作品。中国歌剧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的初期阶段,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阶段、繁荣阶段和改革开放后的发展阶段。每一发展阶段都有典型的优秀歌剧作品,如:歌剧《白毛女》开创了新歌剧时代;《洪湖赤卫队》、《江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当代歌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歌剧《伤逝》、《原野》等代表了改革开放后歌剧创作的新高度。钢琴伴奏者应从优秀作品的视角着眼,洞察中国歌剧伴奏发展特点,多多收集相关资料,从中总结伴奏规律与特点。
2.把握中国歌剧独特的风格,汲取我国传统戏曲、民间音乐精髓。中国歌剧作品在使用西方作曲技法创作的同时,还有很多歌剧尝试中国特色的歌剧创作,即创作中融入了地方戏曲、少数民族风格等元素,如:歌剧《党的女儿》的创作以北方的戏曲板腔为基础,融入南方歌谣体的写作手法等,这就要求钢琴伴奏者在熟悉传统音乐语言的基础上,从节奏、速度、力度、音乐结构、歌词等方面正确诠释音乐;充分挖掘钢琴自身的音色、音响,使其达到模仿中国传统乐器的声音效果。
3.涉猎不同演唱声种的代表唱段。我国民族歌剧唱段中女声演唱曲目多于男声曲目,因此在曲目选择上应注意弹奏曲目所针对演唱声种的均衡性。
(二)中国歌剧作品曲目
在本文提出的曲目选择原则基础上,依据上述的曲目选择思路分析,具体选择如下:
中国歌剧作品曲目见表1
二、外国歌剧作品的曲目选择
(一)曲目选择思路
歌剧在欧洲音乐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且发展较为成熟,系统学习这些曲目有利于钢琴伴奏学习者掌握歌剧整体发展脉络,把握歌剧体裁的伴奏风格与规律,理解歌剧伴奏的作用与意义。
1.掌握不同体裁形式歌剧伴奏作品及特点。在歌剧创作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歌剧的表现形式及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清唱剧、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乐剧等体裁形式都是不同时期的产物,具有不同的特征。由于它们产生的时代、表现内容、社会功能、面对的欣赏者不尽相同,因此演唱技巧、作品规模、伴奏写法、伴奏功能都在发展变化,决定了伴奏者只有抓住每种体裁的特点,深入研究具体作品的剧情,才能充分理解伴奏功能,准确把握演奏风格。
2.掌握歌剧伴奏交响化的特点。钢琴伴奏者所弹奏的歌剧伴奏谱通常是乐队缩谱,即伴奏者所起到管弦乐队的作用,伴奏者对每个时期交响乐队的编制发展、每种乐器的演奏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为作品力度、速度、音色、音乐处理等方面的设计提供准确的演奏信息,有效增强作品表现力。
3.掌握为不同演唱声种伴奏的特点。在歌剧作品中,男高音、男中低音、女高音、女中低音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声音特点、演唱技巧、所塑造的形象均有所差异,伴奏者应均衡涉猎各个声种的演唱曲目并掌握其规律、特点,充分挖掘钢琴音色,处理好伴奏与演唱者声音的平衡,使演唱与伴奏完美结合。
(二)外国歌剧作品曲目
在曲目选择的横向与纵向原则的基础上,依据以上思路分析,将外国歌剧作品曲目选择如下:
1.巴洛克时期作品
巴洛克时期歌剧初步构成,美声唱法逐步建立,作品数量不多。从钢琴伴奏的角度上看,此时期作品的掌握对了解西欧歌剧伴奏发展起源、掌握系统音乐风格大有裨益。此时的歌剧选段以意大利古咏叹调为主,当时为其伴奏的乐队为中、小型编制且各种乐器发展不完善,古钢琴在乐队中始终起到重要作用。演奏此时期作品时在力度、声音、踏板、触键、节奏等方面应考虑到古钢琴的自身特点,使演奏的音乐理智而不失热情,宏伟而不失典雅。
巴洛克时期歌剧作品曲目见表2
2.古典主义时期作品
古典主义时期清唱剧继续发展,歌剧创作主要表现在正歌剧改革和喜歌剧发展两个方面,音乐表现内容亦从宗教中逐步走出来,更多的表现人文主义,主调音乐取代了复调音乐给人们带来了清新、自然、愉悦的感受。这个时期的歌剧乐队较之前,在乐器改革、乐队配置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形成了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的分组原则。伴奏功能已从单纯伴奏提高到交响化,担负着刻画人物性格,揭示剧情和发展戏剧矛盾冲突、烘托环境气氛等任务。
3.浪漫主义时期作品
欧洲歌剧在19世纪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形成了以意大利、法国、德国为中心,民族乐派相继崛起的发展状态。意大利在19世纪上半叶沿袭正歌剧、喜歌剧两种体裁形式,随后日显突出正歌剧的发展。在内容上趋向于写实主义,确定了戏剧的真实性。当时极具影响的作曲家有罗西尼、多尼采蒂、贝利尼及威尔第。在法国,大歌剧与喜歌剧同步发展。法国大歌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追求舞台效果,戏剧性强,以梅耶贝尔为代表。喜歌剧表现为轻歌剧、抒情歌剧两个方面,轻歌剧内容轻松、娱乐性强;抒情歌剧以日常生活为创作题材,趋于写实,分别以奥芬巴赫、古诺为代表。德国歌剧主要表现为德国歌唱剧和乐剧两个方面。德国歌唱剧表现出很强的民族特点,民歌及具有民歌风格的旋律被大量运用其中,题材多为民间传说、中世纪故事等,代表作曲家韦伯、瓦格纳建立了“乐剧”这种体裁形式并扩大管弦乐队组织。
这一时期各国歌剧作品数量增多,曲目量较大。此时为其伴奏的交响乐队乐器品种增加,乐队规模扩大,乐队总音域扩大,配器手段丰富复杂,钢琴伴奏者在演奏时要考虑到钢琴缩谱的特点,在音色、力度、节奏伸缩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浪漫主义时期歌剧作品曲目见表3
(4)近现代时期作品
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盛行于19世纪80年代,倡导真实地反映生活,尤其是对最平凡的下层民众生活的描写和对“小人物”命运的感叹,代表人物:马斯卡尼、列昂卡瓦罗、普契尼等。
近现代时期歌剧作品曲目见表4
四、结论与探讨
针对声乐钢琴伴奏学习曲目繁杂且缺少统一的选择标准,本文尝试着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确立曲目选择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以歌剧这一体裁为案例,结合中外歌剧作品曲目选择思路的具体分析,从中国与外国歌剧作品中分别选出20首、65首唱段,旨在以这些作品为线索,使声乐钢琴伴奏学习者理清歌剧发展脉络,掌握歌剧伴奏特点。
由于作者能力所限,本文所确定的歌剧作品曲目还比较粗浅,没有深入针对作品进行分析;声乐钢琴伴奏还涉及艺术歌曲、民歌等不同体裁形式,这些体裁的钢琴伴奏曲目选择与歌剧曲目选择思路存在不同,这些体裁的钢琴伴奏曲目如何选择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斐岚.钢琴伴奏艺术纵横[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范印哲.教材设计与编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4]储声虹,徐朗,余笃刚.声乐教学曲库[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5]周枫,朱小强.外国歌剧选曲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6]王小宁.中国当代歌剧选曲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7]连续敏.钢琴伴奏的历史沿革[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3):164-168.
[8]蔡莺.论钢琴伴奏的多元化思维和综合素养[J].音乐探索,1999,(1):59-64.
[9]张红兵.浅谈学习钢琴伴奏的几点问题[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2):68-69.
关键词:声乐钢琴伴奏;曲目选择;歌剧
声乐钢琴伴奏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极强的社会价值。在艺术、师范类院校的专业教学,各类声乐比赛、文艺演出及各层次学校的音乐教育中,钢琴伴奏学科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
热衷于钢琴伴奏学科的学习者众多,但由于钢琴伴奏教育并未向钢琴演奏教育那样发展成熟,因此有机会接受专业系统伴奏学科教育的学习者很有限,难以满足学生自身需求。很多声乐钢琴伴奏学习者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去进行系统的学习,只能查找资料自学或是在实践中摸索。面对众多的中外声乐作品,如何选择作品与曲目,对于声乐钢琴伴奏学习者显得至关重要。
歌剧作品众多,具有生动而丰富的戏剧情节、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等特点,其伴奏谱通常采用管弦乐队缩谱的形式,在声乐钢琴伴奏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因此本文以歌剧为例进行研究。
一、曲目选择的原则
本文将声乐作品归纳为中国作品和外国作品两条线索,依据我国声乐教学与演唱的现实需要,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确立曲目选择原则。
(一)曲目选择的横向原则
曲目选择的横向原则应遵从作品的经典性、实践性和逻辑性。首先,说经典性。一首经典作品不仅代表一位作曲家,还能代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甚至整个人类的伟大智慧,选择这类作品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及典型性。其次,说实践性。声乐钢琴伴奏者离不开舞台实践、教学实践的检验,曲目选择应具有实用价值。如:目前国内外声乐比赛常用作品,声乐教学中常用作品等。再次,说逻辑性。曲目选择应在尊重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之上,依据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民歌及民歌改编曲等不同体裁形式,通过具体作品深入了解每种体裁形式作品的发展历程,从曲目中看钢琴伴奏艺术发展的历史,掌握学科特点。
(二)曲目选择的纵向原则
曲目选择的纵向上采用以“风格”为主线的原则。声乐作品由于创作年代、美学观念、思想倾向、创作方法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所以正确掌握作品的音乐风格是学习者需要重点学习和研究的问题。以“风格”为主线的原则即从曲目选择上采用以时代风格为划分依据,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作品定位,利于作品风格的归纳、总结。
二、中国歌剧作品的曲目选择
(一)曲目选择思路
歌剧在中国的发展不足百年但取得的成就极其显著。作为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钢琴伴奏,从写法到表现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因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系统、有所针对性地选择中国歌剧作品曲目。
1.明确中国歌剧发展历程,掌握各发展阶段代表作品。中国歌剧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的初期阶段,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阶段、繁荣阶段和改革开放后的发展阶段。每一发展阶段都有典型的优秀歌剧作品,如:歌剧《白毛女》开创了新歌剧时代;《洪湖赤卫队》、《江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当代歌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歌剧《伤逝》、《原野》等代表了改革开放后歌剧创作的新高度。钢琴伴奏者应从优秀作品的视角着眼,洞察中国歌剧伴奏发展特点,多多收集相关资料,从中总结伴奏规律与特点。
2.把握中国歌剧独特的风格,汲取我国传统戏曲、民间音乐精髓。中国歌剧作品在使用西方作曲技法创作的同时,还有很多歌剧尝试中国特色的歌剧创作,即创作中融入了地方戏曲、少数民族风格等元素,如:歌剧《党的女儿》的创作以北方的戏曲板腔为基础,融入南方歌谣体的写作手法等,这就要求钢琴伴奏者在熟悉传统音乐语言的基础上,从节奏、速度、力度、音乐结构、歌词等方面正确诠释音乐;充分挖掘钢琴自身的音色、音响,使其达到模仿中国传统乐器的声音效果。
3.涉猎不同演唱声种的代表唱段。我国民族歌剧唱段中女声演唱曲目多于男声曲目,因此在曲目选择上应注意弹奏曲目所针对演唱声种的均衡性。
(二)中国歌剧作品曲目
在本文提出的曲目选择原则基础上,依据上述的曲目选择思路分析,具体选择如下:
中国歌剧作品曲目见表1
二、外国歌剧作品的曲目选择
(一)曲目选择思路
歌剧在欧洲音乐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且发展较为成熟,系统学习这些曲目有利于钢琴伴奏学习者掌握歌剧整体发展脉络,把握歌剧体裁的伴奏风格与规律,理解歌剧伴奏的作用与意义。
1.掌握不同体裁形式歌剧伴奏作品及特点。在歌剧创作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歌剧的表现形式及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清唱剧、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乐剧等体裁形式都是不同时期的产物,具有不同的特征。由于它们产生的时代、表现内容、社会功能、面对的欣赏者不尽相同,因此演唱技巧、作品规模、伴奏写法、伴奏功能都在发展变化,决定了伴奏者只有抓住每种体裁的特点,深入研究具体作品的剧情,才能充分理解伴奏功能,准确把握演奏风格。
2.掌握歌剧伴奏交响化的特点。钢琴伴奏者所弹奏的歌剧伴奏谱通常是乐队缩谱,即伴奏者所起到管弦乐队的作用,伴奏者对每个时期交响乐队的编制发展、每种乐器的演奏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为作品力度、速度、音色、音乐处理等方面的设计提供准确的演奏信息,有效增强作品表现力。
3.掌握为不同演唱声种伴奏的特点。在歌剧作品中,男高音、男中低音、女高音、女中低音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声音特点、演唱技巧、所塑造的形象均有所差异,伴奏者应均衡涉猎各个声种的演唱曲目并掌握其规律、特点,充分挖掘钢琴音色,处理好伴奏与演唱者声音的平衡,使演唱与伴奏完美结合。
(二)外国歌剧作品曲目
在曲目选择的横向与纵向原则的基础上,依据以上思路分析,将外国歌剧作品曲目选择如下:
1.巴洛克时期作品
巴洛克时期歌剧初步构成,美声唱法逐步建立,作品数量不多。从钢琴伴奏的角度上看,此时期作品的掌握对了解西欧歌剧伴奏发展起源、掌握系统音乐风格大有裨益。此时的歌剧选段以意大利古咏叹调为主,当时为其伴奏的乐队为中、小型编制且各种乐器发展不完善,古钢琴在乐队中始终起到重要作用。演奏此时期作品时在力度、声音、踏板、触键、节奏等方面应考虑到古钢琴的自身特点,使演奏的音乐理智而不失热情,宏伟而不失典雅。
巴洛克时期歌剧作品曲目见表2
2.古典主义时期作品
古典主义时期清唱剧继续发展,歌剧创作主要表现在正歌剧改革和喜歌剧发展两个方面,音乐表现内容亦从宗教中逐步走出来,更多的表现人文主义,主调音乐取代了复调音乐给人们带来了清新、自然、愉悦的感受。这个时期的歌剧乐队较之前,在乐器改革、乐队配置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形成了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的分组原则。伴奏功能已从单纯伴奏提高到交响化,担负着刻画人物性格,揭示剧情和发展戏剧矛盾冲突、烘托环境气氛等任务。
3.浪漫主义时期作品
欧洲歌剧在19世纪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形成了以意大利、法国、德国为中心,民族乐派相继崛起的发展状态。意大利在19世纪上半叶沿袭正歌剧、喜歌剧两种体裁形式,随后日显突出正歌剧的发展。在内容上趋向于写实主义,确定了戏剧的真实性。当时极具影响的作曲家有罗西尼、多尼采蒂、贝利尼及威尔第。在法国,大歌剧与喜歌剧同步发展。法国大歌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追求舞台效果,戏剧性强,以梅耶贝尔为代表。喜歌剧表现为轻歌剧、抒情歌剧两个方面,轻歌剧内容轻松、娱乐性强;抒情歌剧以日常生活为创作题材,趋于写实,分别以奥芬巴赫、古诺为代表。德国歌剧主要表现为德国歌唱剧和乐剧两个方面。德国歌唱剧表现出很强的民族特点,民歌及具有民歌风格的旋律被大量运用其中,题材多为民间传说、中世纪故事等,代表作曲家韦伯、瓦格纳建立了“乐剧”这种体裁形式并扩大管弦乐队组织。
这一时期各国歌剧作品数量增多,曲目量较大。此时为其伴奏的交响乐队乐器品种增加,乐队规模扩大,乐队总音域扩大,配器手段丰富复杂,钢琴伴奏者在演奏时要考虑到钢琴缩谱的特点,在音色、力度、节奏伸缩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浪漫主义时期歌剧作品曲目见表3
(4)近现代时期作品
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盛行于19世纪80年代,倡导真实地反映生活,尤其是对最平凡的下层民众生活的描写和对“小人物”命运的感叹,代表人物:马斯卡尼、列昂卡瓦罗、普契尼等。
近现代时期歌剧作品曲目见表4
四、结论与探讨
针对声乐钢琴伴奏学习曲目繁杂且缺少统一的选择标准,本文尝试着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确立曲目选择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以歌剧这一体裁为案例,结合中外歌剧作品曲目选择思路的具体分析,从中国与外国歌剧作品中分别选出20首、65首唱段,旨在以这些作品为线索,使声乐钢琴伴奏学习者理清歌剧发展脉络,掌握歌剧伴奏特点。
由于作者能力所限,本文所确定的歌剧作品曲目还比较粗浅,没有深入针对作品进行分析;声乐钢琴伴奏还涉及艺术歌曲、民歌等不同体裁形式,这些体裁的钢琴伴奏曲目选择与歌剧曲目选择思路存在不同,这些体裁的钢琴伴奏曲目如何选择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斐岚.钢琴伴奏艺术纵横[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范印哲.教材设计与编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4]储声虹,徐朗,余笃刚.声乐教学曲库[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5]周枫,朱小强.外国歌剧选曲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6]王小宁.中国当代歌剧选曲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7]连续敏.钢琴伴奏的历史沿革[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3):164-168.
[8]蔡莺.论钢琴伴奏的多元化思维和综合素养[J].音乐探索,1999,(1):59-64.
[9]张红兵.浅谈学习钢琴伴奏的几点问题[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