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维目标在历史新课程实验中的意义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c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提出是新课程实验的一大特色。中学历史课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定必须严格依托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应当成为全部教学活动的立足点,过程与方法的设计应当成为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应当成为新课程实践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三维目标;新课程;意义
  
  在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将传统教学的“一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教学使命注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人类情操的弘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智得以健全、情感得以升华,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从目前的课堂实践来看,三维目标的落实还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一、三维目标落实存在的误区
  1.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太过肤浅。有不少老师认为三维目标只是旧课程中备课目标的翻版、变式,这种想法使教师少了一份凝聚精神、重塑灵魂的热情,也使学生少了一份参与教学、探究知识的活力。有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强调某知识点是新课标规定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这些目标;有的把三维目标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归纳整理。这种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看似重视三维目标的背后,其实是完全无效劳动,因为他们又在重复死记硬背的模式,只不过原来背的是考试大纲,现在背的是三维目标。
  2.三维目标的设计不能融为有机整体。有人说,三维目标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底座,共同作用支撑起人的智慧和素养。单单有了知识、技能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养;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但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有些教师并不关心如何优化课堂设计。他们不懂得学习不仅是求知活动,也是学生生命存在的方式,它包含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的基石,也是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则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3.三维目标的设计严重脱离教学实际。三维目标设计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趋向有两种:一种倾向是目标不能满足学生探究新知的需要。我们常常把学生的知识素养定位在零度,所以总是把其他课上的东西一遍遍地贩卖给学生,低估了学生的水平。另一种倾向是教学设计完全脱离了知识的基点,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的老师一味求新求奇求偏求难,令学生思维混乱、无所适从;还有的老师在设计问题时既无铺垫也无引导,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讨论、思考、回答,令学生疑窦丛生、茫然无措。
  4.三维目标的落实生硬僵化。三维目标究竟联结在何处?有人说统一于知识,有人说统一于能力,有人说统一于过程,还有人说统一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把三维目标生硬地剥离,上课时背诵或默写知识点就是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讨论或者表演就是讲求过程与方法,而假大空地抒情一番就等于是强化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他们的课堂前后段落衔接十足生涩,教学语言也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知所云,至于思想升华和情感则纯粹成了思想教育或政治说教。要纠正上述误区,我们必须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完善自己。
  二、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1.三维目标的确定必须严格依托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通过三维目标来实现,所以三维目标设计必须明确、具体、可操作。以《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为例,课标要求是: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统一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可这样制订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基本史实,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的情况。“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整理资料让学生掌握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并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2)通过视频、图片等让学生了解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3)通过模拟表演让学生体验国家领导人制定国策的艰辛,增强为公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回顾,体会邓小平的政治智慧,感受港澳回归后人民的豪迈情怀。(2)欣赏《七子之歌》,形成为祖国统一出力的历史情感;(3)展望台湾问题的未来,培养胸怀祖国、情系中华的情怀。
  2.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应当成为全部教学活动的立足点。任何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滋润都要立足于知识体系的建构。我首先重新整合了本课知识点,把整节内容分解为四个板块:一是“但悲不见九州同”——国家统一问题的由来;二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三是“紫荆花开满园春”——“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四是“何时海峡再撑舟”——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使学生加深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第二部分通过表格方式呈现了“一国两制”构想形成过程,通过现场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了一国两制的丰富内涵;第三部分通过播放视频、音像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港澳回归的伟大历史意义;第四部分通过学生搜集的大量新闻资料,让学生分析阻碍两岸统一的主要政治因素。
  3.过程与方法的设计应当成为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这里的“过程”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外在的学习活动过程,如资料收集、分组学习、合作探究;二是指内在的学习思维过程,如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比较历史事物的过程与方法,评论历史观点的过程与方法,等等。“资料收集、问题探究”不是教学目标,“学会如何收集资料”“学会如何探究问题”才是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设计本课时,我通过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图片、文字资料的方式让学生整合港澳台问题资料。在分析一国两制的内涵时,组织学生编排了现场记者招待会,相信他们在搜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已经感知到了什么才是真正有意味的历史。
  4.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成为引领新课程实践的行动指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教育本质的真正回归。我们不能容忍历史课堂变成一潭没有思想和灵魂的死水,也不能容忍历史课堂变成没有真实情感体验的秀场。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与情感在死水中激起波澜,用自己的深沉和理智在秀场上砌起知性的高墙。本节我以邓丽君的歌曲引入主题,以中英街今昔对比展现一国两制的历史,以《时代周刊》为香港问题的失误而向国人道歉告诉学生一国两制方案何等睿智,以余光中的《乡愁》展现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景,以2008年两岸“大三通”引导学生感受国家统一的趋势,最后以台塑董事长王永庆的话“飞起来了,就不要再停下来……”留给学生一个挥之不去的悬念。
  5.以超常规的作业设计继续实践三维目标的基本理念。本节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2008年4月29日凌晨,台湾作家柏杨病逝。生前他严厉批驳‘台独说’。2007年底他被陈水扁的一席‘戒严说’气得病倒。马英九专程前去探望,并题了“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八个字送给他。”请思考:假如你是一位随行的新闻记者,请以《马英九殷切告慰中国的良心》为题写一篇马英九答记者问模拟实录。这个作业属于情境设置型作业,没有超越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需要学生以充裕的知识、娴熟的技巧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去完成。
  三维目标是一棵树,知识与能力是树的根,过程与方法是树的主干和枝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树叶和花。没有了根基,就长不成一棵完整的树。而我想,假如没有了我们的辛勤浇灌,这棵树依然不会枝繁叶茂。多么希望在新课程的实验田上播下今天的种子,收获明天的期待。
  参考文献:
  [1]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2]杨玉红.课改三维目标“以学生为本”[EB/OL].http://old.jfdaily.com/gb/node2/node142/node147/userobject1ai1123733.html,2005-11-08/2010-03-02.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写话教学重在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可见,要想让学生写好话,写好片段,就要帮助学生消除写话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自然的状态,激发他们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真正打开学生的生活源泉,让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有话会写。  关键词:激发兴趣;利用资源;厚积薄发    一、走进生活,激发兴趣,让
期刊
摘要:人教版教材中“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属于探究性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因为探究的结果可用于指导日常生活中衣物的洗涤,所以学生很感兴趣。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教学;教学反思;教学实例    一、教学实例  在教学中,我首先和学生一起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介,收集了有关洗衣粉特别是一些名牌洗衣粉的化学成分以及作用机理方面的材料,要求学生互相传阅这些材料,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回顾已经学习过的有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论述了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必要性,列举了新乡市图书馆利用其有利条件开展以防为主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图书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一、目前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所面临的问题  1.现状。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长期被忽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在社会矛盾多样化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
期刊
摘要:随着地域文化研究的日趋兴盛,中原文献浩瀚的数量、精湛的内容,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吕友仁先生任主编、查洪德先生任常务副主编的目录学著作《中州文献总录》(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包涵中州所有著者、囊括经史子集各体,搜罗全面,严谨客观,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值得深入研究的目录学著作。  关键词:独特价值;搜罗全面;去伪存真    一、与同类著作相比,该书具有独特的价值  在
期刊
摘要:高涨的习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网络以独特的形式吸引着孩子们的视野。借助网络这一载体,激发出学生的写作欲望,为孩子们搭造一条通往写作之路的通途。本文阐述了利用网络激发孩子们写作兴趣的种种方法。  关键词:发布图片;网搜片段;网络互评;小组合作    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总有许多令人叹服的旖旎风光,妙趣横生的动人故事,形形色色的奇人异士,这一切都值得让学生去描绘,然而要使这世间万物跃然纸上,栩栩
期刊
摘要:为切实有效发挥初中图书馆的作用,笔者根据课改的要求和实际的经验提出了图书馆生态服务的理念:图书馆服务也要顺应时代“72变”,由以书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借鉴各行各业的服务模式做到服务平等、自由、主动、贴心、个性化、精品化、多样化等。  关键词:图书馆生态服务;有效性;角色变化    一、藏书应像超市,以人为本、海纳百川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每年的教育经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量作了具体的明确的规定,本人申报了南京市个人课题《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小学中年级段课外阅读的研究》,课题顺利立项。南京市教研室在江宁区开展“振兴阅读系列”活动,启发我在班上建立一个“图书漂流中心”!经过尝试,收效显著:一、尝试“漂流”,漂出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二、量化“漂流”,漂出了惊人的阅读量;三、潜心“漂流”,漂出了阅读交流能力;四、和谐“漂流”,漂出文明之花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以“低碳高效”为主目标的生态课堂也日益成为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它对于我们广大基层教育者来说,又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追求。本文主要从平衡与失衡、共生与竞争、主体与环境三个角度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关键词:生态课堂;平衡与失衡;竞争与共生;主体与环境    近年来,以“低碳高效”为主目标的生态课堂也日益成为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生态学研究教育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角,结合生态学、教育学等学科
期刊
摘要:情感,也称“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行为倾向。文章,是作者思想素质、感情素质、思维素质、表达素质的综合体现。  关键词:情感;趣味;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对一切事物的初步认知阶段,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喜怒哀乐厌等不同的情感体验态度,而错误的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好了阅读也就相当于学好了语文这门学科;教师教好了阅读也就相当于教好了语文这门学科。笔者试图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兴趣引路“趣读”、品味提高“品读”、学以致用“练读”三个方面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工程中如何把阅读教学落实到深处,让学生真正会读阅读、品阅读、用阅读的浅显认识。  关键词: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