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凭借着对企业的强烈责任感,以及对学习创新的不懈追求,吴友良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创造了一个个奇迹。首创了填补国内焊接技术空白的“垂直位置乌金烧镀法”,以飞舞的焊花照亮了灿烂的人生。
他叫吴友良,现任中煤集团大屯公司发电厂检修分场电焊班班长。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201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学习助推成长知识造就成功
从文弱腼腆、不善言辞的农村青年到桃李满园的焊工学校教师,从只有初中文化的学徒到江苏省专家级电焊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在19个春夏秋冬里,他以自学成才的艰辛历程证明着。
1991年初秋,吴友良接了父亲的班,从扬州老家来到微山湖畔的大屯,当上了焊工学徒。
至今,他仍记得第一次焊接时的情景:穿上洁白的焊工服,左手持面罩,右手持电焊钳,学着师傅的模样去点焊,可是工件明明就摆在那里,自己戴上面罩之后手里的电焊钳和焊条竟连工件的影子都摸不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吴友良终于点出了火花,可焊条竟然粘在了工件上任凭他左摇右晃就是拔不下来,眼看电焊机电阻增大导致整根焊条烧得通红,师傅赶紧提醒他:再不把焊条弄下来,电焊机就要烧坏了!情急之下的吴友良伸手就去拔焊条,随着手套上的一缕青烟,焊条终于被拔下来了,他的手也被烫起了一溜水泡,钻心的疼。
从那一刻开始,吴友良就暗暗地卯上了劲儿——别人能焊的,我也能焊;别人能焊好,我要焊得更好!
绝不服输的倔强性格激发了他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潜能。工作中,他留心观察师傅们的焊接技巧,详细记录,虚心讨教,寻找一切机会参加“实战演习”;业余时间,他一边学习焊接知识,一边在手臂上捆上沙袋、举砖块,练手握焊枪平稳的基本功。在焊接中,他把眼看耳听和手法灵活融为一体,极其熟练地掌握了各类材质和不同位置的焊接技法。
为提高对焊接材质,工艺的感性认识,他对照书本要求,反复进行焊接练习,认真揣摸其中原理,有时为了达到一个焊接点质量要求,他常常一趴就是七八个小时,不论冬寒夏暑,勤学不辍。1993年,刚出徒的吴友良就开始崭露头角——在全厂焊工技术大比武中一举夺得焊工专业理论和实践考试的第二名。
学习助推成长,他沿着知识的阶梯一步步登上成功高点。1996年以来,吴友良先后参加本厂、大屯公司、徐州市职工技能大赛,均一举夺得电焊工种金牌;1997年5月,他考取了《江苏省锅炉压力容器焊工技能教师》资格证书,并先后取得了23项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合格证,成为江苏省特定锅炉压力容器焊接技能指导教师;2003年5月1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10月被授予江苏省有特殊贡献的高级技师,享受政府津贴;先后荣获中煤集团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0年4月被授予2007-2009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问题就是课题用心就能创新
他创造了垂直乌金烧镀法,填补了国内电焊领域的空白:他先后解决了上百项特殊焊接难题,攻克了30多项技术难关,他以屡建奇功的卓越风采诠释着。
怀着对企业的热忱和对专业的挚爱,吴友良在工作中把问题当作课题。2001年,#3机组氢冷器总是漏氢,如不及时解决,会导致发电机烧毁,而购买一组氢冷器需20多万元。作为检修组的负责人,吴友良带领全班同志承担了这个技术攻关任务。氢冷器全部解体后,他发现退丝、挂锡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挂锡时浓重刺鼻的气味几乎让人窒息,反复操作了很多次,铜管上却只零星地挂上了一点锡。问题出在哪里?经过反复观察,他发现又是工艺问题。
在大家为此着急焦虑的时刻,吴友良却悄悄回到了班组,做起了工艺实验,一遍遍地化锡、刷锡、喷锡、配制药剂、记录数据……眼睛被熏成了红桃子,嗓子被呛得喘不上气,手臂酸得抬不起来,他停下来喝口水,思考一会再干。终于,他摸索到了挂锡的方法,独创了焊剂调配、冷却镀及缠丝换热系的工艺流程,“吴友良挂锡法”就这样诞生了。
他凭借挑战难题的实力和胆魄,不迷信权威,不害怕技术禁区,在勇于创新中不断地创造奇迹。2007年5月1日,#7机组大修解体后,工作人员经过检测确定汽轮机中压缸上、下隔热套有七条裂纹,其中三条裂纹的长度竟达到210mm、深度420mm。该材料为耐热钢,材质特殊,耐高温、抗氧化性强,但焊接性能差,易开裂,构件焊后热处理困难,生产厂家要求返厂维修。将设备运到几千公里外的“娘家”,这意味着工期将拖后十多天,企业必须每天从网上高价购买电量一千多万度然后再供给用户,这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胸怀企业、敢于承担的吴友良挺身而出:“让我试一试!”如此难度的焊接,连在场的生产厂家的专家都说不太可能,大伙更是听都没有听过。有人劝他放弃,说万一处理不好,他这个电焊名师就将名誉扫地,他却说“没有工艺可以创造工艺,厂家能做的,我们也可以做出来”。他上网查资料,研究分析母材钢性和应力形式,经过实验论证,很快拿出了一整套修复方案和工艺措施,并予当日下午两点多钟投入施工。他连续奋战了12个小时,成功将七道复杂的裂纹挖补焊接好,保证了机组按原计划投运。
奉献淬炼党性 责任在于率先
他带领电焊班17名成员先后参与上百次机组大小修、抢修,为企业安全发供电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友良总是把最重最累最苦最难的活留给自己,他以身先士卒的示范引领展示着。
哪里遇到难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工作艰苦,他就出现在哪里。吴友良总是以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劳模、一名当代优秀工人的形象出现在工作的最前线,成为企业检修大军里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6炉一次风室漏风,曾多次导致水冷壁管磨损后泄漏、锅炉被迫停炉。大修期间,厂里决定对一次风室内部鳍片和水冷壁进行补焊、换管。高度仅有0.8米的一次风室内部空间极其狭小,人只能蹲着前行,头顶和脚下密密麻麻排列着无数个抓钉,稍不留神就会扎到背上留下累累伤痕。此外,风室仅靠两个直径0.7米的人孔门进行通风,焊接时产生的有害气体、浓烟、粉尘和刺鼻的味道呛得人喘不过气来,条件十分艰苦。“让我先来!”吴友良抢在大伙的前面,用一块凹凸不平的保温材料或者一块铁皮作为身体的支撑点,就这样蹲着、跪着焊接……
焊接过程中,一颗花生米大小的火红的焊渣烧透了厚厚的电焊服,从裤腿里钻进了劳保鞋,钻心的疼痛袭来,吴友良却动都不敢动一一焊渣停留在一个地方只会烫出一个大水泡,若是乱动,火红的焊渣会在鞋子里滚动从而烫起一片水泡。在那之后的一个多星期里,他每天拖着个大水泡往返于各个检修地点之间,没过几天, 磨破的伤口就感染发炎了,高烧不退的吴友良这才不得不进了医务所输液治疗,可是,始终放不下被迫停炉的锅炉,于是他拔掉了输液管,他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抢修现场。天气炎热加上护理不当,这个水泡整整折腾了他1个多月才好彻底。
工作中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最“火热”的场面要数给烧得通红的J阀焊“保温桶”。炙热的烟气烤得人几近窒息,脚上劳保鞋的鞋底都被烫得粘在了隔热钢板上。吴友良往厚厚的手套里灌上水,靠近J阀之后咬紧牙关一个劲儿地焊,焊条越焊越短,越接近烧红的J阀,手部承受的温度就越高,尽管手套里面有水作为冷却介质,可吴友良的手背上还是被烫出了好几个泡。他默不作声地在水泡上垫上卫生纸,又接着焊,直到完成任务。至今,他的手上还留着很多伤痕的印记。
忠诚回报企业 培育优秀团队
电焊班个个身怀绝技,曾在大屯公司第二、第四、第五、第六届技奥会上包揽了电焊工种的全部奖项:班里17名成员中有5人取得了江苏省焊工实践操作培训指导教师资格,拥有1名高级技师、10名技师、3名高级工。他以人才培育的大局意识实践着。
“金牌焊工”吴友良技术精湛,声名远播,很多企业慕名而来。2004年初,昆山的一家企业辗转找到了吴友良,打算以每年18万元的底薪聘请他,并承诺如果他能带过去一批技术人员,还会给他加薪。优厚的待遇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可一想到多年来企业的培养和信任,一想到要离开这块自己的老父亲曾经奋斗过的土地,他觉得不合,如果离开,他也觉得对不起企业,对不起良心。
2008年,上海的一家大型造船厂又找到他,抛出了20多万元的“重金炸弹”,吴友良一口回绝。他已经融入了大屯,对大屯的感情已经像血肉一样无法割合。
吴友良是电焊班班长,他深知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多年来,他乐于与工友共享技术,分享成功。他先后用自己的奖金为班里购置了两台电脑和专业书籍,组织大家学习,了解专业技术发展前沿动态。他带领工友开展“技术共享”——每完成一个新的任务,回班后都要相互交流,互亮绝活,互提技能。
在吴友良的带动下,电焊班学习成风,班组成员个个身怀绝技,成为远近闻名的电焊专家班组。他带领的电焊班先后参加了_上百次机组大修、小修和抢修,为企业安全生产屡建奇功,展示了顽强作战、勇于创新和自我超越的团队风采。
2005年,“吴友良创新工作室”和“吴友良焊工培训学校”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带头人,他集聚了检修分场23名骨干成员,立足生产实践,先后攻克了汽水管道带压堵漏,#6、#7锅炉播煤风口堵煤、烧红、烧穿等三十四项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作为焊工培训学校的兼职骨干教师,他总是满腔热忱、毫无保留地把他积累的经验、掌握的技术教给他的学生们。多年来,他为社会和企业培育了焊接技师、高级电焊工、合格焊工近千名。2008年,他在实践中总结撰写的《垂直位置巴氏合金烧镀法堆焊技术》和《带压堵漏操作法》被评为徐州市十大操作法和先进操作法,并在学员中广为推广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忠孝自古难全铁肩担当大义
他是一名合格的电焊工、合格的党员、合格的教师、合格的班长,对家人他却总是觉得自己“不合格”。他以忠于企业的满腔热忱书写着。
多年来,吴友良视厂如家,一心扑在工作上,记不清加过多少班、熬过多少夜,在他的背后,家人一直在默默地付出。
吴友良是有名的“孝子”,却在父亲最需要他的时刻不能尽孝。2003年6月,#3机组大修进入攻坚期,作为班长、电焊专业负责人,吴友良更是忙得不可开交。然而就在此时,从扬州老家传来了不幸的消息一一老父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厂领导知道后,多次催他回家看看。此刻,吴友良多么想尽一个做儿子的孝道呀!可是,大修更需要他,他选择留在了厂里。大修一结束,吴友良就匆匆赶回老家,老父亲已奄奄一息,吴友良趴在父亲的身上泣不成声,请求父亲对他的宽恕。
2007年4月,#3机组大修期间,妻子因病住院。为了保证机组早日投产,他整日忙碌在检修现场,没能亲自把妻子送进医院,更没有时间去照顾她。妻子手术需要签字的时候,他正在高高的脚手架上进行焊接作业……
2009年5月,#7炉小修需要大批量更换水冷壁管,而此时,76岁的老母亲不慎将腰、腿摔伤,卧床不起,分身乏术的吴友良只能对着电话,含着泪对妈妈说:“妈,对不起!这里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过几天儿子再回去看您……”
几度春草绿,几回秋叶红。多年来,吴友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善于创新、无私奉献,创造了骄人的业绩。
此时,站在新的起点上的吴友良,他更多地考虑着他的“吴友良创新工作室”。他打算利用业余时间把埋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手工氩弧焊、熔化极氩弧焊等新技术、新工艺系统地编入培训中心的电脑形成题库供学员们学习,使吴友良创新工作室形成以点带面的运行管理模式,让每一个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形成一个面,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他叫吴友良,现任中煤集团大屯公司发电厂检修分场电焊班班长。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201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学习助推成长知识造就成功
从文弱腼腆、不善言辞的农村青年到桃李满园的焊工学校教师,从只有初中文化的学徒到江苏省专家级电焊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在19个春夏秋冬里,他以自学成才的艰辛历程证明着。
1991年初秋,吴友良接了父亲的班,从扬州老家来到微山湖畔的大屯,当上了焊工学徒。
至今,他仍记得第一次焊接时的情景:穿上洁白的焊工服,左手持面罩,右手持电焊钳,学着师傅的模样去点焊,可是工件明明就摆在那里,自己戴上面罩之后手里的电焊钳和焊条竟连工件的影子都摸不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吴友良终于点出了火花,可焊条竟然粘在了工件上任凭他左摇右晃就是拔不下来,眼看电焊机电阻增大导致整根焊条烧得通红,师傅赶紧提醒他:再不把焊条弄下来,电焊机就要烧坏了!情急之下的吴友良伸手就去拔焊条,随着手套上的一缕青烟,焊条终于被拔下来了,他的手也被烫起了一溜水泡,钻心的疼。
从那一刻开始,吴友良就暗暗地卯上了劲儿——别人能焊的,我也能焊;别人能焊好,我要焊得更好!
绝不服输的倔强性格激发了他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潜能。工作中,他留心观察师傅们的焊接技巧,详细记录,虚心讨教,寻找一切机会参加“实战演习”;业余时间,他一边学习焊接知识,一边在手臂上捆上沙袋、举砖块,练手握焊枪平稳的基本功。在焊接中,他把眼看耳听和手法灵活融为一体,极其熟练地掌握了各类材质和不同位置的焊接技法。
为提高对焊接材质,工艺的感性认识,他对照书本要求,反复进行焊接练习,认真揣摸其中原理,有时为了达到一个焊接点质量要求,他常常一趴就是七八个小时,不论冬寒夏暑,勤学不辍。1993年,刚出徒的吴友良就开始崭露头角——在全厂焊工技术大比武中一举夺得焊工专业理论和实践考试的第二名。
学习助推成长,他沿着知识的阶梯一步步登上成功高点。1996年以来,吴友良先后参加本厂、大屯公司、徐州市职工技能大赛,均一举夺得电焊工种金牌;1997年5月,他考取了《江苏省锅炉压力容器焊工技能教师》资格证书,并先后取得了23项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合格证,成为江苏省特定锅炉压力容器焊接技能指导教师;2003年5月1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10月被授予江苏省有特殊贡献的高级技师,享受政府津贴;先后荣获中煤集团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0年4月被授予2007-2009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问题就是课题用心就能创新
他创造了垂直乌金烧镀法,填补了国内电焊领域的空白:他先后解决了上百项特殊焊接难题,攻克了30多项技术难关,他以屡建奇功的卓越风采诠释着。
怀着对企业的热忱和对专业的挚爱,吴友良在工作中把问题当作课题。2001年,#3机组氢冷器总是漏氢,如不及时解决,会导致发电机烧毁,而购买一组氢冷器需20多万元。作为检修组的负责人,吴友良带领全班同志承担了这个技术攻关任务。氢冷器全部解体后,他发现退丝、挂锡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挂锡时浓重刺鼻的气味几乎让人窒息,反复操作了很多次,铜管上却只零星地挂上了一点锡。问题出在哪里?经过反复观察,他发现又是工艺问题。
在大家为此着急焦虑的时刻,吴友良却悄悄回到了班组,做起了工艺实验,一遍遍地化锡、刷锡、喷锡、配制药剂、记录数据……眼睛被熏成了红桃子,嗓子被呛得喘不上气,手臂酸得抬不起来,他停下来喝口水,思考一会再干。终于,他摸索到了挂锡的方法,独创了焊剂调配、冷却镀及缠丝换热系的工艺流程,“吴友良挂锡法”就这样诞生了。
他凭借挑战难题的实力和胆魄,不迷信权威,不害怕技术禁区,在勇于创新中不断地创造奇迹。2007年5月1日,#7机组大修解体后,工作人员经过检测确定汽轮机中压缸上、下隔热套有七条裂纹,其中三条裂纹的长度竟达到210mm、深度420mm。该材料为耐热钢,材质特殊,耐高温、抗氧化性强,但焊接性能差,易开裂,构件焊后热处理困难,生产厂家要求返厂维修。将设备运到几千公里外的“娘家”,这意味着工期将拖后十多天,企业必须每天从网上高价购买电量一千多万度然后再供给用户,这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胸怀企业、敢于承担的吴友良挺身而出:“让我试一试!”如此难度的焊接,连在场的生产厂家的专家都说不太可能,大伙更是听都没有听过。有人劝他放弃,说万一处理不好,他这个电焊名师就将名誉扫地,他却说“没有工艺可以创造工艺,厂家能做的,我们也可以做出来”。他上网查资料,研究分析母材钢性和应力形式,经过实验论证,很快拿出了一整套修复方案和工艺措施,并予当日下午两点多钟投入施工。他连续奋战了12个小时,成功将七道复杂的裂纹挖补焊接好,保证了机组按原计划投运。
奉献淬炼党性 责任在于率先
他带领电焊班17名成员先后参与上百次机组大小修、抢修,为企业安全发供电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友良总是把最重最累最苦最难的活留给自己,他以身先士卒的示范引领展示着。
哪里遇到难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工作艰苦,他就出现在哪里。吴友良总是以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劳模、一名当代优秀工人的形象出现在工作的最前线,成为企业检修大军里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6炉一次风室漏风,曾多次导致水冷壁管磨损后泄漏、锅炉被迫停炉。大修期间,厂里决定对一次风室内部鳍片和水冷壁进行补焊、换管。高度仅有0.8米的一次风室内部空间极其狭小,人只能蹲着前行,头顶和脚下密密麻麻排列着无数个抓钉,稍不留神就会扎到背上留下累累伤痕。此外,风室仅靠两个直径0.7米的人孔门进行通风,焊接时产生的有害气体、浓烟、粉尘和刺鼻的味道呛得人喘不过气来,条件十分艰苦。“让我先来!”吴友良抢在大伙的前面,用一块凹凸不平的保温材料或者一块铁皮作为身体的支撑点,就这样蹲着、跪着焊接……
焊接过程中,一颗花生米大小的火红的焊渣烧透了厚厚的电焊服,从裤腿里钻进了劳保鞋,钻心的疼痛袭来,吴友良却动都不敢动一一焊渣停留在一个地方只会烫出一个大水泡,若是乱动,火红的焊渣会在鞋子里滚动从而烫起一片水泡。在那之后的一个多星期里,他每天拖着个大水泡往返于各个检修地点之间,没过几天, 磨破的伤口就感染发炎了,高烧不退的吴友良这才不得不进了医务所输液治疗,可是,始终放不下被迫停炉的锅炉,于是他拔掉了输液管,他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抢修现场。天气炎热加上护理不当,这个水泡整整折腾了他1个多月才好彻底。
工作中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最“火热”的场面要数给烧得通红的J阀焊“保温桶”。炙热的烟气烤得人几近窒息,脚上劳保鞋的鞋底都被烫得粘在了隔热钢板上。吴友良往厚厚的手套里灌上水,靠近J阀之后咬紧牙关一个劲儿地焊,焊条越焊越短,越接近烧红的J阀,手部承受的温度就越高,尽管手套里面有水作为冷却介质,可吴友良的手背上还是被烫出了好几个泡。他默不作声地在水泡上垫上卫生纸,又接着焊,直到完成任务。至今,他的手上还留着很多伤痕的印记。
忠诚回报企业 培育优秀团队
电焊班个个身怀绝技,曾在大屯公司第二、第四、第五、第六届技奥会上包揽了电焊工种的全部奖项:班里17名成员中有5人取得了江苏省焊工实践操作培训指导教师资格,拥有1名高级技师、10名技师、3名高级工。他以人才培育的大局意识实践着。
“金牌焊工”吴友良技术精湛,声名远播,很多企业慕名而来。2004年初,昆山的一家企业辗转找到了吴友良,打算以每年18万元的底薪聘请他,并承诺如果他能带过去一批技术人员,还会给他加薪。优厚的待遇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可一想到多年来企业的培养和信任,一想到要离开这块自己的老父亲曾经奋斗过的土地,他觉得不合,如果离开,他也觉得对不起企业,对不起良心。
2008年,上海的一家大型造船厂又找到他,抛出了20多万元的“重金炸弹”,吴友良一口回绝。他已经融入了大屯,对大屯的感情已经像血肉一样无法割合。
吴友良是电焊班班长,他深知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多年来,他乐于与工友共享技术,分享成功。他先后用自己的奖金为班里购置了两台电脑和专业书籍,组织大家学习,了解专业技术发展前沿动态。他带领工友开展“技术共享”——每完成一个新的任务,回班后都要相互交流,互亮绝活,互提技能。
在吴友良的带动下,电焊班学习成风,班组成员个个身怀绝技,成为远近闻名的电焊专家班组。他带领的电焊班先后参加了_上百次机组大修、小修和抢修,为企业安全生产屡建奇功,展示了顽强作战、勇于创新和自我超越的团队风采。
2005年,“吴友良创新工作室”和“吴友良焊工培训学校”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带头人,他集聚了检修分场23名骨干成员,立足生产实践,先后攻克了汽水管道带压堵漏,#6、#7锅炉播煤风口堵煤、烧红、烧穿等三十四项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作为焊工培训学校的兼职骨干教师,他总是满腔热忱、毫无保留地把他积累的经验、掌握的技术教给他的学生们。多年来,他为社会和企业培育了焊接技师、高级电焊工、合格焊工近千名。2008年,他在实践中总结撰写的《垂直位置巴氏合金烧镀法堆焊技术》和《带压堵漏操作法》被评为徐州市十大操作法和先进操作法,并在学员中广为推广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忠孝自古难全铁肩担当大义
他是一名合格的电焊工、合格的党员、合格的教师、合格的班长,对家人他却总是觉得自己“不合格”。他以忠于企业的满腔热忱书写着。
多年来,吴友良视厂如家,一心扑在工作上,记不清加过多少班、熬过多少夜,在他的背后,家人一直在默默地付出。
吴友良是有名的“孝子”,却在父亲最需要他的时刻不能尽孝。2003年6月,#3机组大修进入攻坚期,作为班长、电焊专业负责人,吴友良更是忙得不可开交。然而就在此时,从扬州老家传来了不幸的消息一一老父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厂领导知道后,多次催他回家看看。此刻,吴友良多么想尽一个做儿子的孝道呀!可是,大修更需要他,他选择留在了厂里。大修一结束,吴友良就匆匆赶回老家,老父亲已奄奄一息,吴友良趴在父亲的身上泣不成声,请求父亲对他的宽恕。
2007年4月,#3机组大修期间,妻子因病住院。为了保证机组早日投产,他整日忙碌在检修现场,没能亲自把妻子送进医院,更没有时间去照顾她。妻子手术需要签字的时候,他正在高高的脚手架上进行焊接作业……
2009年5月,#7炉小修需要大批量更换水冷壁管,而此时,76岁的老母亲不慎将腰、腿摔伤,卧床不起,分身乏术的吴友良只能对着电话,含着泪对妈妈说:“妈,对不起!这里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过几天儿子再回去看您……”
几度春草绿,几回秋叶红。多年来,吴友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善于创新、无私奉献,创造了骄人的业绩。
此时,站在新的起点上的吴友良,他更多地考虑着他的“吴友良创新工作室”。他打算利用业余时间把埋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手工氩弧焊、熔化极氩弧焊等新技术、新工艺系统地编入培训中心的电脑形成题库供学员们学习,使吴友良创新工作室形成以点带面的运行管理模式,让每一个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形成一个面,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