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往年一样,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依然关注“三农”问题,提出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凸显了中央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化的作用不容忽视。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要素,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时代特征,覆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信息技术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信息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以及改进党的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服务作用。
有关专家认为,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各类适农信息产品,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广泛应用,改造提升传统农业,进一步做好邮政服务“三农”工作,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让农民共享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成果,逐步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2006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关国家部委出台了若干指导意见,开展相关工程建设,各地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也在深入发展,带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从现实情况看,全国农村和广大农民对信息技术、网络和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同时,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信息产业开辟了具有较大潜力的市场空间,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广阔。
一 信息产业部务实推进信息产业服务“三农”
4月10日,信息产业部发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对信息产业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工作进行部署。“十一五”期间,信息产业部主要实施五项重点工程:农村通信村村通工程,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目标;信息服务业助农工程,大力开发涉农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邮政惠农工程,完善邮政配送网络,发展邮政储蓄,进一步提升邮政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农村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程,加大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的力度;农村信息化教育培训工程,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七条具体政策措施:一是建立部际协作联合推进机制;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信息产业部成立领导小组,并建立部省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加强统筹规划;四是完善政策法规,研究制定电信资费向农村倾斜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推动出台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五是加大引导性资金投入,加快推动建立电信、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积极争取设立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专项基金;六是加强分类指导,抓好试点示范;七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点 评: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信息产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始终把服务“三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有利于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 商务部开展信福工程
商务部开展的信福工程(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主要目的是以商务信息服务推动农村流通发展,拉动农村消费,向农民提供农副产品购销信息引导和方便农民推销农副产品,购买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促进工业品下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信福工程包括三项主要内容:一是在商务部网站上建立“新农村商网”,以信息发布、咨询互动和交易对接三大功能为主要手段,发布农村、农民需要的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同时也设立“省市新农村商网”网页,收集和发布当地农村商务信息。
二是创办《新农村商报》,每周一期,以免费邮发赠阅的方式发送到全国62万个行政村,向农民提供实用的商务信息。
三是探索利用多种形式建立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包括设立乡镇兼职商务信息助理,培训农副产品经纪人,建设涉农网站专门数据库,帮助大学生村官开展信息服务以及建设村级信息推广服务站等。信福工程坚持公共服务的原则,不向农民收取费用,不给农村增加负担,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界的普遍欢迎,已有29个省区市开展了申报工作,申请信福工程试点的达425个县、4143个乡、13982个村,要求培训的农民经纪人达2.3万人。
“信福工程”实施不久,已初见成效。例如,今年8月初,西安瓜农出现卖瓜难的问题,新农村商网发挥交易对接功能,到8月20日,共帮助陕西农民促进西瓜销售2880多吨。
点 评:
信福工程打造了农民信息发布的平台、咨询互动的纽带和交易对接的有效渠道,可以促进农村商务事业发展,搞活流通,造福广大农民。
三 农业部通过“五抓”促使“五个根本提高”
10月18日,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农业部门深化认识,认清农业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政府主导化、需求复杂化、渠道多样化和工作交织化的趋势,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一项紧迫任务来推进。
根据《意见》的规划,我国农业信息化计划用3到5年时间,通过“五抓”促使“五个根本提高”:一是抓工程,促使进村入户的农村信息网络服务覆盖面有根本提高;二是抓标准,促使农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标准的统一规范程度有根本提高;三是抓资源,促使面向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成效有根本提高;四是抓应用,促使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对建设现代农业的贡献率有根本提高;五是抓队伍,促使农业信息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根本提高。
该《意见》要求,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实施重点工程,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加强整合开发,推进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研究,加快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在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注重研究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加强信息资源采集与开发利用,加快重点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发布工作。在实施重点工程方面,全面实施“金农”工程,加快推进“三电合一”工程建设,启动实施“信息化村示范工程”。在推进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方面,建设完善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开发完善农业信息应用系统。
点 评:
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 数字鸿沟 ,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
四 信息化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公共服务创新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
上海致力于构筑都市型农业的农业信息化,已初步建成包括上海农业网、上海农委政务网、上海科教兴农网、华东农业网、上海农民远程教育网和上海农科热线在内的“五网一线”,为全国各地的农业工作者和农民兄弟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和服务平台。据了解,从今年起,上海计划两年内在沪郊近1800个行政村,安装“为农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建立上海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采用电脑、电话、电视、手机、短信多合一的方式,实现农民“农信、农技、农机、农资”综合信息双向自助服务。
8月10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上海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计算机报社承办的信息化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公共服务创新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国信办、信息产业部、农业部、商务部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会议,总结分析了上海农业信息化的做法与经验,阐述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创新方面的若干问题。
点 评: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公共服务支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深化应用应是其基本原则。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化的作用不容忽视。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要素,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时代特征,覆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信息技术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信息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以及改进党的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服务作用。
有关专家认为,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各类适农信息产品,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广泛应用,改造提升传统农业,进一步做好邮政服务“三农”工作,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让农民共享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成果,逐步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2006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关国家部委出台了若干指导意见,开展相关工程建设,各地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也在深入发展,带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从现实情况看,全国农村和广大农民对信息技术、网络和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同时,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信息产业开辟了具有较大潜力的市场空间,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广阔。
一 信息产业部务实推进信息产业服务“三农”
4月10日,信息产业部发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对信息产业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工作进行部署。“十一五”期间,信息产业部主要实施五项重点工程:农村通信村村通工程,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目标;信息服务业助农工程,大力开发涉农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邮政惠农工程,完善邮政配送网络,发展邮政储蓄,进一步提升邮政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农村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程,加大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的力度;农村信息化教育培训工程,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七条具体政策措施:一是建立部际协作联合推进机制;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信息产业部成立领导小组,并建立部省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加强统筹规划;四是完善政策法规,研究制定电信资费向农村倾斜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推动出台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五是加大引导性资金投入,加快推动建立电信、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积极争取设立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专项基金;六是加强分类指导,抓好试点示范;七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点 评: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信息产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始终把服务“三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有利于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 商务部开展信福工程
商务部开展的信福工程(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主要目的是以商务信息服务推动农村流通发展,拉动农村消费,向农民提供农副产品购销信息引导和方便农民推销农副产品,购买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促进工业品下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信福工程包括三项主要内容:一是在商务部网站上建立“新农村商网”,以信息发布、咨询互动和交易对接三大功能为主要手段,发布农村、农民需要的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同时也设立“省市新农村商网”网页,收集和发布当地农村商务信息。
二是创办《新农村商报》,每周一期,以免费邮发赠阅的方式发送到全国62万个行政村,向农民提供实用的商务信息。
三是探索利用多种形式建立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包括设立乡镇兼职商务信息助理,培训农副产品经纪人,建设涉农网站专门数据库,帮助大学生村官开展信息服务以及建设村级信息推广服务站等。信福工程坚持公共服务的原则,不向农民收取费用,不给农村增加负担,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界的普遍欢迎,已有29个省区市开展了申报工作,申请信福工程试点的达425个县、4143个乡、13982个村,要求培训的农民经纪人达2.3万人。
“信福工程”实施不久,已初见成效。例如,今年8月初,西安瓜农出现卖瓜难的问题,新农村商网发挥交易对接功能,到8月20日,共帮助陕西农民促进西瓜销售2880多吨。
点 评:
信福工程打造了农民信息发布的平台、咨询互动的纽带和交易对接的有效渠道,可以促进农村商务事业发展,搞活流通,造福广大农民。
三 农业部通过“五抓”促使“五个根本提高”
10月18日,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农业部门深化认识,认清农业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政府主导化、需求复杂化、渠道多样化和工作交织化的趋势,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一项紧迫任务来推进。
根据《意见》的规划,我国农业信息化计划用3到5年时间,通过“五抓”促使“五个根本提高”:一是抓工程,促使进村入户的农村信息网络服务覆盖面有根本提高;二是抓标准,促使农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标准的统一规范程度有根本提高;三是抓资源,促使面向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成效有根本提高;四是抓应用,促使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对建设现代农业的贡献率有根本提高;五是抓队伍,促使农业信息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根本提高。
该《意见》要求,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实施重点工程,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加强整合开发,推进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研究,加快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在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注重研究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加强信息资源采集与开发利用,加快重点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发布工作。在实施重点工程方面,全面实施“金农”工程,加快推进“三电合一”工程建设,启动实施“信息化村示范工程”。在推进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方面,建设完善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开发完善农业信息应用系统。
点 评:
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 数字鸿沟 ,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
四 信息化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公共服务创新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
上海致力于构筑都市型农业的农业信息化,已初步建成包括上海农业网、上海农委政务网、上海科教兴农网、华东农业网、上海农民远程教育网和上海农科热线在内的“五网一线”,为全国各地的农业工作者和农民兄弟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和服务平台。据了解,从今年起,上海计划两年内在沪郊近1800个行政村,安装“为农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建立上海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采用电脑、电话、电视、手机、短信多合一的方式,实现农民“农信、农技、农机、农资”综合信息双向自助服务。
8月10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上海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计算机报社承办的信息化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公共服务创新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国信办、信息产业部、农业部、商务部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会议,总结分析了上海农业信息化的做法与经验,阐述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创新方面的若干问题。
点 评: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公共服务支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深化应用应是其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