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山村的“幸福密码”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97760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新津普兴镇的袁山村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演绎了山村的巨变。这个被成都市确定为市级贫困村的小村庄,短短几年时间,摇身一变,由袁山村变成了袁山社区,从贫困村变成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袁山村的幸福密码究竟是什么?
  
   秋菊的“城里生活”
  
  尽管是正午,少有人在家。袁山社区一期的大多数房门都紧闭着,“好多都上班去了!”何秋菊因为在村委做卫生工作,正巧在家。
  走进何秋菊的家,记者发现不但宽敞漂亮,还充满了现代元素,电脑、家庭影院、卫生间、厨房、餐厅、客厅、储物间一应俱全,天然气、自来水、电、光纤已经开通,“几年前,我家住的是青瓦房,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天然气……”
  标志着何秋菊一家过上城镇化生活的,不仅仅是居住条件和生活设施的改善,更有生产方式和收入模式的改变。
  “我老公在附近的硝矿厂上班,一个月两千多。我在村委打扫卫生,一个月有700元钱,到家走路只要几分钟,还能照顾儿子。家里的田租给种植大户,每年收租金。”
  小俩口如今过着幸福的日子。而在几年前,秋菊想都没想过会过上这样的“城里生活”。
  与秋菊家一样,袁山社区的居民们都过上了这样的生活,幸福而惬意。
  
  家门口的挣钱机会
  
  “大姐,你这工艺丝袜花咋卖的?”“20元一支。”袁山社区的胡秀珍周末常在家门口卖丝袜花,“我们这现在环境优美了,瞧,那些农家乐多漂亮……很多人来玩,有外省的,还有外国人,我就卖给他们。”
  在袁山社区,像胡秀珍这样做丝袜花的妇女有400多个。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惊叹于这里的村民仿佛有用不完的挣钱机会,只要愿意劳动,就会有一份不错的收入。
  袁山村五峰村联合党委书记李伟介绍说,在促进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的过程中,袁山社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循环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村民充分就业,實现安居乐业。目前,仅袁山村的各类产业就能提供1000多个岗位,还不算做丝袜花这些自创的岗位,而劳动力只有600多人,以前在外打工的很多人都回村了,可以照顾家,又能赚到钱,去年整个村人均收入7080元。
  袁山村民的幸福生活是成都市实施城乡统筹后全市500多万农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其他文献
社会监督员是志愿者,没有“官位”,不拿“官饷”,没有考核指标,一切出于自身的责任和工作热情。  因为独立,他们可以自由监督;因为无关利益,他们可以不受干扰。  这种有别于职务行为的监督,既为体制内职务监督提供了必要补充,也为群众监督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是更广泛凝聚抗震救灾力量的必要途径。    时间:2008年7月10日9:00-21:30  社会监督员:程绍鹏,律师;岳珊平,某公司财务管理;黄
期刊
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迅速反应,紧急行动,带领全体干部和职工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以出色的工作确保了旅客的安全,确保了救灾物资和人员的运输,架起了一座通往重灾区的“生命之桥”。    灾难突如其来,应对从容不迫    2008年5月12日午后,成都双流机场候机楼里,1万多名旅客正等候航班起飞。一切都和往常一样,井然有序。14点28分地震发生了,顷刻之间,大地在颤抖,高楼在晃动,
期刊
汶川地震,波及雅安。位于滔滔大渡河畔的汉源县受灾极其严重。在与地震灾害抗争的战斗中,汉源县人民医院党总支率领全院医务工作者沉着应战,出色地履行神圣职责,成功地转移和救治了大批灾区伤病员,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颂歌。    灾害面前,党总支吹响抗震救灾“集结号”    大地震突如其来,县医院住院大楼楼顶坍塌、墙面开裂、楼体摇摇欲坠,而此时医院尚有住院和门诊病员近600人,形势万分危急!院党总
期刊
我省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出台  7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災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印发实施。  省级支持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国土资源、产业扶持、工商管理、就业、社保、粮食和其他十个方面47条。其中不包括国务院已出台的文件,国家有关部门已出台的政策内容,重点是根据省级管理权限,提出地方支持灾区恢复重建政策措施,明确了部分国家出台政策的实施范围与内容。 
期刊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出一则四川宁江机床厂承接国内外订货的广告。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这则今天看来再寻常不过的广告,在当时却具有一种爆炸力——它发出庄严的宣告:生产资料也是商品。薄一波同志后来称赞说:“这则广告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立了一功。”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30年了,作为亲历者,我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心潮起伏。  其实,这件事情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是有大的时代背景。
期刊
张西明简介: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局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主任,法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担任主讲。    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篇大文章,一个新课题。如何深化我们的认识?如何融入我们的实践?4月8日,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局长张西明应邀来川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专题报告,借此机会,我们带着问题,向他请教,探询答案。    把
期刊
7年前,当城乡差距越拉越大,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呼声日高时,地处“天府之国”的成都悄悄展开了一场“城乡一体化”改革。在政府的强力推进下,改革者希望通过土地流转、农村社会保障、基层治理进而到农村产权等一系列变革试验,找到一条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普适路径。如今,回过头去看,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成都开启的改革或可等同于当年的小岗村。7年的探索与经验,或将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史料。  
期刊
“城市和农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用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的这句话来“读”成都的城乡一体化,确实有许多新的动向。  无可否认,城乡二元问题一直是困扰当今人类社会进步的世界性难题。成都推行的城乡一体化的初衷和出发点就是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有人说,这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利益关系到体制机制和领导方式的深刻变革。  而在这场深刻变革中,“成都试验”下的“三个集
期刊
一   翻开世界经济发展史,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都有一道绕不开、迈不过的难题,即:如何解决好农村的发展,让不得不离开土地的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  当我们常常看到世界上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奇特情景:发达的城市与衰败的乡村并存,中心城区的灯红酒绿与城市周边庞大的贫民窟并存的时候,都会深深地感到,这个话题是多么的沉重。  中国在特殊的国情下,选择了特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在
期刊
“孩子放学有人管,留守老人有人看;土地集中连成片,  大把大把好赚钱”  8月12日,温江万春镇青少年活动空间,几个放暑假的小学生一边下棋,一边说笑,口中不时蹦出上面的句子。陪同采访的镇党委副书记尹书记介绍说,这是镇上宣传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的顺口溜。  这个青少年活动中心整个设计是一棵棵绿色、蓬勃向上的大树,在成都市区都没见过这么别致的,记者既惊讶于它的宽敞舒适与功能齐全,更惊讶于城乡统筹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