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目标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备课起点,它明确了一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但却常常被教师忽视。文章以“人教版”教材(3-1)第二章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为例,剖析了教学目标的叙写过程,归纳了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教学目标;叙写;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10(S)-0071-3
  1 问题的提出
  因为一节公开课的需要,着手准备串、并联电路特点和应用的备课。基于课时的进度情况以及对课堂教学内容充实饱满性的要求,决定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选定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本来备课重点并没有放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立上,因为在原本的备课程序中,教学目标的内容也就是一句话——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进而利用电路的串、并联规律分析电表改装的原理。课前,参与听课的专家要求笔者先写出详尽的教学目标,并依据教学目标的内容来逐条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面对这样的要求,原来的那一句话显然满足不了。于是笔者静下心来逐条研究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基于《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第7条明确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这是国家从课程法规、政策层面对教学提出的强制性、规范性要求。
  查阅《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3-1)的相关内容标准为:
  (1)观察并尝试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初步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2)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
  这两句话抽象而笼统,怎样才能把它变得有血有肉呢?笔者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叙写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1 立足于教材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是教材中串、并联电路这一节的后半部分,应该属于串、并联电路特点的应用部分。教材首先立足高中物理的知识基础推导了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然后简单介绍了小量程电流表G,并告知学生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是由小量程电压表改装的。由此可见,教材内容的重点是放在了要求学生首先要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改装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的。教材在这里对小量程电流表G的结构原理只是一笔带过,因为里面涉及到的磁场的内容将在后面学习,由此可知此处不是重点。同时教材对表头内阻Rg、满偏电流Ig、满偏电压Ug的意义和关系做了介绍,并且在后面的电表改装中将其作为重要参数,因此在对表头教学目标的叙写时,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内阻Rg、满偏电流Ig、满偏电压Ug的意义和关系”,为后面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奠定基础。同时,在电表的改装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电流表看做是一个大小为Rg的电阻,这样才能顺理成章地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改装电表。因此,在这里,笔者将前两点课堂教学目标叙写成:
  (1)学生能熟练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特点,能运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电压和电流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2)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改装而成,它相当于一个电阻。理解表头内阻Rg、满偏电流Ig、满偏电压Ug的意义和关系,知道Rg=。
  2.2 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给出标准和要求
  确立上述两点教学目标,显然是为了将小量程表头改装成电压表和电流表而服务的。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效果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串、并联电路的分压以及分流特点来改装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那么如何才能测量出学生有没有掌握改装的原理呢?这就需要在教学目标中加以明确,那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计算出改装成电压表时的串联分压电阻和改装成电流表时的并联分流电阻。有了这样明确的要求,课堂教学就有了指向,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更加明确了;课堂例题以及反馈习题类型的选取就确定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就变得明确而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笔者给这堂课叙写的教学目标第三点叙述如下:
  (3)掌握由小量程表头改装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能够运用串、并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表头改装电压表和电流表时所需的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
  2.3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能力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当仁不让的主体,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立就不能脱离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来教学目标编写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但是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学生是可以得出比较简单的电流表、电压表放大倍数与分流、分压电阻间的关系的。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简单便捷的计算方法,同时也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
  最后,考虑到电流表和电压表是电路中最常见的元件,若将改装后的电表看做电阻,那么需要明确它们在电路中具有怎样的特点,起着怎样的作用。根据学生对串、并联电路总电阻越串越大,越并越小的特点应该能够推理得出。这个归纳不仅是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应用,更为恒定电流教学中电路分析奠定了基础,对整个章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因此笔者将最后两点教学目标叙写为:
  (4)学生能在分压(分流)电阻的具体计算过程中总结、归纳改装的放大倍数、表头内阻Rg与分压电阻或分流电阻的一般规律,实现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
  (5)知道改装后的电压表相当于一个大电阻,电流表相当于一个小电阻,理想电压表相当于无穷大的电阻,理想电流表相当于没有电阻的导线。
  基于上述的5点教学目标,笔者的课堂教学流程为:
  串、并联电路特点的应用→小量程电流表结构及参数→电流表、电压表改装原理及分流分压电阻的计算→总结、归纳放大倍数、表头内阻和分压、分流电阻的一般规律→电路中电流表相当于一个小电阻,电压表相当于一个大电阻,理想电压表相当于无穷大的电阻,理想电流表相当于没有电阻的导线。在每个环节中设置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的反馈习题。
  3 教学体会
  (1)叙写教学目标一度让我感到很困难。课程标准所描述的内容与这节课的距离实在太远,如何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我遇到的首要问题。首先,笔者理解的电阻是一种常见的元器件,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掌握了,同时将它们串联或者并联会对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又有怎样的影响也应属于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其次,要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要能识别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电路并能够比较它们的不同。因此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知道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这就是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2)学写教学目标的过程就如同在设计一节完整的课。每一个教学目标的设立都对应着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立,而每一个教学目标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环环相扣。在形成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后,笔者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环节有了清晰的认识:每个环节内容是什么,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的情況是否达到要求,怎样评价,都了然于胸。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叙写完成,一节课的框架也就随之形成。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灵魂,它不仅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同时也指明了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还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提出了明确的内容和标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叙写,只是一次尝试,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个人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也可能存在偏颇,所总结出的经验也有待在今后不同课型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于路君,居海军,张平昭.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目标叙写规程研究[J].中学物理,2014,(7):3.
  (栏目编辑 邓 磊)
其他文献
摘 要:以洛伦兹力演示仪展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现象,通过理论推导加强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结合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加强对电场加速和磁场偏转规律的综合应用能力。实验和理论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亲身体会物理学的实用价值,生活中物理的无处不在。  关键词:物理实验;理论推导;电场加速;磁场偏转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64-
摘 要:新一轮高考改革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核心考查的目的之一。如何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试题情境化是必然趋势之一。但又如何让试题情境化更能体现命题者的考查意图呢?在改革初期,仍需教育工作者去反思和探索。  关键词:物理学史;情境;创新;规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1)8-0041-2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摘 要:学生的思维进阶是分阶段的,设计符合学生思维进阶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内容上的进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文章以初中物理“电流的磁场”实验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从经验到理论,从具象到抽象,从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发展的实验教学设计流程,变“怎么教”为“怎么学”,变“教什么”为“学什么”,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关键词:思维进
摘 要:文章从功的角度和假设斜面光滑的角度让学生理解斜面对物体摩擦力的求法。另外,在此过程中利用假设、实验等手段让学生自然思考出斜面越缓越省力,斜面越陡其机械效率越高。  关键词:斜面;省力;机械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7-0061-3  初中阶段对于斜面问题,由于对于力的分解还没有涉及,又受二力平衡思维的影响,斜面对物体摩擦力
摘 要:“旋转的液体”实验源于教材的“做一做”栏目。本文指出原实验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其原因,通过自制实验器材加以改进,并应用于教学实践,达到了预期实验效果。  关键词:物理实验改进;自制教具;洛伦兹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034-2  某版本高中《物理》教材选修“3-1”第93页的“做一做”栏目介绍了一则有趣的实验(如图1)。在
摘 要: 体验过程、感悟方法是提高分数的关键, 本文通过分析2015年广东卷理综物理命题素材及知识结构、题型难易程度,提出应对2016年的物理高考命题新变化,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广东理综物理;试题;分析;复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0-0045-3  2015年广东高考理综的物理考卷,知识点覆盖较全、较广,难度适中,大
摘 要:認识测量仪器误差并探究减小误差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MF47D指针式万用表为例,探究减小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电流误差的方法。同时,笔者借助Python编程语言与Qt库结合的PyQt工具包,编程开发GUI应用程序,用于电压、电流测量结果显示,直观得到实验结果。该实验设计思路清晰,程序实用性强且无需二次开发,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万用表;测量误差;PyQt
摘 要:本文从课堂的设计思路出发,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实际片段的分析,探讨如何提升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及如何在课堂实践中实现“教”转为“学”,让学生回归到课堂的本体位置中。  关键词:导学;研学;自主探究;梯度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5-0007-3  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而教学应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的自
摘 要: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准确定位及处理方法。 高一现行人教版教材中,“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这节课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部分教师的推导过程生硬,学生对推导过程理解不深入;教材的编排也存在一定的逻辑断点。  关键词:难点突破;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创设情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7-0034-2  教学效果的优
摘 要: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素养提升不仅仅取决于课堂知识的掌握和训练,还在于知识与技能的灵活应用与实践。苏科版教材中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巩固,还能促使学生灵活变通地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更能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综合实践;素养;增长;液体密度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7-0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