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害事件: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玉树地震
震后六个月,历尽干辛万苦我们终于到达了玉树结古镇。刚一进城天空突然下起了雨,黑沉沉的挺吓人。站在镇中心了,却见不到一处完整的建筑,更不要说楼房了。街道两旁,搭设着一顶顶印着“民政救灾”的蓝色帐篷,开设有餐馆,商店甚至旅馆,这里就是玉树最繁华的商业街了。在大片堆满瓦砾的空地上,遍布着各种大型建筑机械,建筑工人们正在雨中作业。不时有满载建筑材料的货车呼啸而过,巨大的车轮卷起的泥浆和着雨水,溅得到处都是。
一处快要倒塌的楼房让我们震惊,这是政府特地保存下来的,以后可能要在此地建一个地震遗址公园。这原本是一座三层楼高的藏式宾馆,现在看起来只有两层。四方形的楼体,两面已经完全倒塌,只剩下不足四分之一的部分。仅存两面只留下外层的墙体,虽没有倒,却已摇摇欲坠,靠一排圆木支撑着。如刚被毁坏的儿童搭的积木或破碎的薄火柴盒,扭曲着,倾斜着,仿佛一阵风吹来便会倒塌,让人捏把冷汗。二楼靠角楼的一个房间,竟就那样悬空挂着,恐怖又诡异,仿佛魔鬼邪恶的杰作。满地堆满了楼板、水泥块和砖石,弯曲的钢筋肆意伸展着爪臂。看着这一切,我们似乎仍能听到在那个可怖的凌晨从废墟中传来的呼喊和哀鸣。我们沉默着,心头如压着巨石,无法呼吸。
玉树嘛呢石堆
早在还没有这次玉树行之前,就久闻玉树新寨嘉那嘛呢石堆的声名,一直在脑海里万千次的出现这个“堆”的模样。让人遗憾的是我还没有来得及目睹它的芳容,一场忽然来临的灾难就把它毁了。可我还是义无返顾地来了,来瞻仰我梦中的这方神秘之地。当我真正矗立在那场面宏大的嘛呢石堆旁时,尽管它已经受伤,我还是被深深的震撼,它完全超乎了我所有曾经的想像。
经历地震的劫难,嘛呢石堆依然庞大,依然聚集了所有朝拜者的瞩目。虔诚的信众围着嘛呢石堆转经,前夜的雨水还没干,转经路上坑坑洼洼,泥泞不堪,但是仍有藏民磕着长头的在这样的地面上磕行,他们的眼神是那样的坚定,每个动作是都是那样的一丝不苟,他们不会因前有一个水凼绕道而行,也不会因地面的寒冷而不将额头碰于地面,就这样磕着等身长的头,一圈又一圈的围着这座由时间和历史堆砌出来的嘛呢石堆。跟在他们身后,目送他们完成一次次等身长的叩拜,我的心都为此震撼。
一辆旧式的拖拉机突突的冒着黑烟,奋力地从石碓中间的一个缺口处往石碓里爬,尼玛一家人——爸爸妈妈和两个孩子,还有一个着僧袍的喇嘛跟在拖拉机后面吃力地推。我这才注意到,车上装了满满车刻着经文的石头。我好奇地跟了过去。尼玛五六岁大的小儿子达仁害羞地跑去追他妈妈了。这个缺口一直通往巨大的嘛呢石堆上面,也许是因为常有人和车从这里上去,所以压得很平坦。拖拉机停在了石碓上的一处经幡旁,尼玛一家开始从拖拉机上往嘛呢石堆上搬刻满了细小经文的嘛呢石,大大小小估计有几百来块。我问尼玛这些石头是他们自己刻的吗?他憨厚地笑着说:“我们家有羊和牦牛要照看,石头都是买来的。”“这些多少钱?”“四千。”看着尼玛安详的眼神,我心里微微一震。四千。对这家生活在高原牧区的牧民家庭来说,想必不是个小数目。看他们——家衣着都非常简朴。可是看他们的神情,却都是那样虔诚、满足、宁静。围着嘛呢石堆转了一圈,仔细端详着这座创造了世界吉尼斯之最的文字堆成的山,当初,嘉那活佛在这里创建它,会想到他的心血会在这里生根发芽吗?
转到石碓后面,看到有几座白塔,可惜都因为地震有不同程度的开裂。石碓旁的寺庙也震开好多缝隙,但是依然香火袅绕,巨大的转经筒在转经的朝拜者的推动下慢慢旋转。寺庙门左边一口巨大的铁锅冒着滚滚热气。有几个转经的老阿妈拿着杯子在排队,一个红袍喇嘛从大锅里舀给他们热乎乎的施舍的奶茶。推着轮椅,背着乳娃,牵着蹒跚孩童,瘸着腿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朝拜者,他们都是那么神情安定地在朝拜之路上继续前行。或许真的有天堂,所以这些虔诚的藏民才会对此顶礼膜拜,才会穷其生,顷其所有换来心灵的慰籍,换来打开天堂之门的钥匙。
玉树措桑小学
车出玉树向西前行,路两旁的山脚下不时出现成片的或是零散的蓝色帐篷,有普通藏民的,也有军队的,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色的帐篷城里迎风高高飘扬。不远处的黄土坡上白茫茫一片,玉树县措桑村小学的更老师开着由北京市政府捐赠给学校的皮卡车,和我们聊着地震前后学校的变化,他看到我把羽绒服往脖子上拉,会意地把车窗关上了。“一会我们要爬到对面最高的那个垭口,那就是黄土坡垭口,海拔有四千六百多呢,而且今天早上又下了雪,肯定会感觉冷的!”更老师边开车边给我们介绍着这一路的状况。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一大片崭新的独户住房,是政府免费给藏民重建的新家,每户都是80平米,水电暖三通。最早新建的一批,今年春节前就能入住了。
说着话就来到了高高在上的黄土坡垭口,五彩的经幡彩虹般的在垭口的路两旁翻飞,在青藏,只要是危险和信徒们膜拜的地方,都会挂满满含祈盼和祝福的经幡和哈达。“快到了,那片就是学校。”更老师指着远处山脚下的一片帐篷说。目及之处,高高的雪山洁白一片,慢慢向下就过度成灰褐色的草原,几座蓝色的帐篷整齐地排列开来,一群孩子站着整齐的队伍在帐篷前迎接我们。终于到了!
“扎西德勒!”低头接过孩子们送上的洁白的哈达,和孩子们一起转身走向他们的教室。这里一共四个年级,也就只有四个老师,师生一共也就一百四十来人。每个老师都是要教全部科目的。他们现在就住在学校里,食宿和办公都在那几平米的帐篷里。当孩子们在这里上完四年级后就要到更远的隆宝镇中心寄校去读五年级。由于这里是牧区,住户比较分散。很多孩子每天都要来回步行十几公里,中午饭都是自己带的干粮。而现在,孩子们的午饭和四个老师一样,都是外界捐赠来的方便面。当看到孩子在这样的天气里还在单层的帐篷学校里上课,也没有取暖。而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一时间,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我觉得用什么样的言语,都无法表达我对孩子们的那分心疼。
孩子们乖巧地排好队领取我们从北京为他们募捐的学习用品,书包,衣服。虽然他们中很多孩子根本不会说汉语,但是当他们微笑而羞涩地说“谢谢”的时候,我多希望我能为这些可爱的孩子做得更多,让他们能天真快乐地度过他们的童年。
天空飘起了小雪花,我看到一个略大一点的女孩子远远的站在帐篷门口,我走过去叫她过来拿学习用品,她害羞地说她不是学生。她主动告诉我她是这学校外请来的老师,她是西宁汉族人,今年19岁,现在这里教三年级,因为以前三年级的那个老师生病了。我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娇小的姑娘,心里佩服得不行!
和孩子们合完影后,我由于这些天一直感冒,出现了剧烈的咳嗽,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子走过来睁着明亮的眼睛问我:“阿姨,你生病了吗?是不是因为这里太冷?下次你们还会来吗?”我摸摸小女孩的头,看着她那有着高原红,还被风吹裂的小脸,笑着告诉她我没有生病,以后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一定会!小女孩抿着嘴巴点了点头。
震后六个月,历尽干辛万苦我们终于到达了玉树结古镇。刚一进城天空突然下起了雨,黑沉沉的挺吓人。站在镇中心了,却见不到一处完整的建筑,更不要说楼房了。街道两旁,搭设着一顶顶印着“民政救灾”的蓝色帐篷,开设有餐馆,商店甚至旅馆,这里就是玉树最繁华的商业街了。在大片堆满瓦砾的空地上,遍布着各种大型建筑机械,建筑工人们正在雨中作业。不时有满载建筑材料的货车呼啸而过,巨大的车轮卷起的泥浆和着雨水,溅得到处都是。
一处快要倒塌的楼房让我们震惊,这是政府特地保存下来的,以后可能要在此地建一个地震遗址公园。这原本是一座三层楼高的藏式宾馆,现在看起来只有两层。四方形的楼体,两面已经完全倒塌,只剩下不足四分之一的部分。仅存两面只留下外层的墙体,虽没有倒,却已摇摇欲坠,靠一排圆木支撑着。如刚被毁坏的儿童搭的积木或破碎的薄火柴盒,扭曲着,倾斜着,仿佛一阵风吹来便会倒塌,让人捏把冷汗。二楼靠角楼的一个房间,竟就那样悬空挂着,恐怖又诡异,仿佛魔鬼邪恶的杰作。满地堆满了楼板、水泥块和砖石,弯曲的钢筋肆意伸展着爪臂。看着这一切,我们似乎仍能听到在那个可怖的凌晨从废墟中传来的呼喊和哀鸣。我们沉默着,心头如压着巨石,无法呼吸。
玉树嘛呢石堆
早在还没有这次玉树行之前,就久闻玉树新寨嘉那嘛呢石堆的声名,一直在脑海里万千次的出现这个“堆”的模样。让人遗憾的是我还没有来得及目睹它的芳容,一场忽然来临的灾难就把它毁了。可我还是义无返顾地来了,来瞻仰我梦中的这方神秘之地。当我真正矗立在那场面宏大的嘛呢石堆旁时,尽管它已经受伤,我还是被深深的震撼,它完全超乎了我所有曾经的想像。
经历地震的劫难,嘛呢石堆依然庞大,依然聚集了所有朝拜者的瞩目。虔诚的信众围着嘛呢石堆转经,前夜的雨水还没干,转经路上坑坑洼洼,泥泞不堪,但是仍有藏民磕着长头的在这样的地面上磕行,他们的眼神是那样的坚定,每个动作是都是那样的一丝不苟,他们不会因前有一个水凼绕道而行,也不会因地面的寒冷而不将额头碰于地面,就这样磕着等身长的头,一圈又一圈的围着这座由时间和历史堆砌出来的嘛呢石堆。跟在他们身后,目送他们完成一次次等身长的叩拜,我的心都为此震撼。
一辆旧式的拖拉机突突的冒着黑烟,奋力地从石碓中间的一个缺口处往石碓里爬,尼玛一家人——爸爸妈妈和两个孩子,还有一个着僧袍的喇嘛跟在拖拉机后面吃力地推。我这才注意到,车上装了满满车刻着经文的石头。我好奇地跟了过去。尼玛五六岁大的小儿子达仁害羞地跑去追他妈妈了。这个缺口一直通往巨大的嘛呢石堆上面,也许是因为常有人和车从这里上去,所以压得很平坦。拖拉机停在了石碓上的一处经幡旁,尼玛一家开始从拖拉机上往嘛呢石堆上搬刻满了细小经文的嘛呢石,大大小小估计有几百来块。我问尼玛这些石头是他们自己刻的吗?他憨厚地笑着说:“我们家有羊和牦牛要照看,石头都是买来的。”“这些多少钱?”“四千。”看着尼玛安详的眼神,我心里微微一震。四千。对这家生活在高原牧区的牧民家庭来说,想必不是个小数目。看他们——家衣着都非常简朴。可是看他们的神情,却都是那样虔诚、满足、宁静。围着嘛呢石堆转了一圈,仔细端详着这座创造了世界吉尼斯之最的文字堆成的山,当初,嘉那活佛在这里创建它,会想到他的心血会在这里生根发芽吗?
转到石碓后面,看到有几座白塔,可惜都因为地震有不同程度的开裂。石碓旁的寺庙也震开好多缝隙,但是依然香火袅绕,巨大的转经筒在转经的朝拜者的推动下慢慢旋转。寺庙门左边一口巨大的铁锅冒着滚滚热气。有几个转经的老阿妈拿着杯子在排队,一个红袍喇嘛从大锅里舀给他们热乎乎的施舍的奶茶。推着轮椅,背着乳娃,牵着蹒跚孩童,瘸着腿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朝拜者,他们都是那么神情安定地在朝拜之路上继续前行。或许真的有天堂,所以这些虔诚的藏民才会对此顶礼膜拜,才会穷其生,顷其所有换来心灵的慰籍,换来打开天堂之门的钥匙。
玉树措桑小学
车出玉树向西前行,路两旁的山脚下不时出现成片的或是零散的蓝色帐篷,有普通藏民的,也有军队的,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色的帐篷城里迎风高高飘扬。不远处的黄土坡上白茫茫一片,玉树县措桑村小学的更老师开着由北京市政府捐赠给学校的皮卡车,和我们聊着地震前后学校的变化,他看到我把羽绒服往脖子上拉,会意地把车窗关上了。“一会我们要爬到对面最高的那个垭口,那就是黄土坡垭口,海拔有四千六百多呢,而且今天早上又下了雪,肯定会感觉冷的!”更老师边开车边给我们介绍着这一路的状况。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一大片崭新的独户住房,是政府免费给藏民重建的新家,每户都是80平米,水电暖三通。最早新建的一批,今年春节前就能入住了。
说着话就来到了高高在上的黄土坡垭口,五彩的经幡彩虹般的在垭口的路两旁翻飞,在青藏,只要是危险和信徒们膜拜的地方,都会挂满满含祈盼和祝福的经幡和哈达。“快到了,那片就是学校。”更老师指着远处山脚下的一片帐篷说。目及之处,高高的雪山洁白一片,慢慢向下就过度成灰褐色的草原,几座蓝色的帐篷整齐地排列开来,一群孩子站着整齐的队伍在帐篷前迎接我们。终于到了!
“扎西德勒!”低头接过孩子们送上的洁白的哈达,和孩子们一起转身走向他们的教室。这里一共四个年级,也就只有四个老师,师生一共也就一百四十来人。每个老师都是要教全部科目的。他们现在就住在学校里,食宿和办公都在那几平米的帐篷里。当孩子们在这里上完四年级后就要到更远的隆宝镇中心寄校去读五年级。由于这里是牧区,住户比较分散。很多孩子每天都要来回步行十几公里,中午饭都是自己带的干粮。而现在,孩子们的午饭和四个老师一样,都是外界捐赠来的方便面。当看到孩子在这样的天气里还在单层的帐篷学校里上课,也没有取暖。而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一时间,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我觉得用什么样的言语,都无法表达我对孩子们的那分心疼。
孩子们乖巧地排好队领取我们从北京为他们募捐的学习用品,书包,衣服。虽然他们中很多孩子根本不会说汉语,但是当他们微笑而羞涩地说“谢谢”的时候,我多希望我能为这些可爱的孩子做得更多,让他们能天真快乐地度过他们的童年。
天空飘起了小雪花,我看到一个略大一点的女孩子远远的站在帐篷门口,我走过去叫她过来拿学习用品,她害羞地说她不是学生。她主动告诉我她是这学校外请来的老师,她是西宁汉族人,今年19岁,现在这里教三年级,因为以前三年级的那个老师生病了。我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娇小的姑娘,心里佩服得不行!
和孩子们合完影后,我由于这些天一直感冒,出现了剧烈的咳嗽,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子走过来睁着明亮的眼睛问我:“阿姨,你生病了吗?是不是因为这里太冷?下次你们还会来吗?”我摸摸小女孩的头,看着她那有着高原红,还被风吹裂的小脸,笑着告诉她我没有生病,以后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一定会!小女孩抿着嘴巴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