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he_88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能力培养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按照课本上和老师所讲的要求进行验证。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观察力 想象力 思维力 实验能力 创新能力
  一个人的智力如何,固然有先天的因素,但后天的发展也很重要。高中既是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又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则不仅有助于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而且可以使他们的头脑得到有效训练,变得更聪明。下面我就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谈谈认识。
  一、观察力的培养和训练
  在生物学发展上,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分析、研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根本,是揭开生物科学奥秘之法宝。因此,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观察意识,使其勇于观察探究生物学奥秘。如在做“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中,首先让各小组的同学按《实验指导》认真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和正常情况下的呼吸和运动,以进一步证明水从口入经鳃排出是鲫鱼完成呼吸所必需的途径;其次,让各小组同学用剪刀依次逐步剪去鲫鱼的不同鳍,以观察鲫鱼的运动状况,验证胸鳍、腹鳍及尾鳍的作用,其后让学生观看几分钟解剖录像后,自己动手解剖鱼,了解鲫鱼的内部结构;最后让各实验小组讨论问题: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哪些有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生物体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相适应、生物体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理学理论的理解。上述实验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获得基本操作技能,而且对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勇于探究的科学素质,初步掌握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都有重要作用。
  二、想象力的培养和训练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青少年的特点是喜欢想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培养和训练想象力的机会很多。例如,在讲授根尖的结构时,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根尖的生长点,细胞分裂,是根长长的原因之一。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提问植物除了根可以长长,还有哪些部分可以长长呢?学生很容易地想到了枝条。对比根和枝条长长的现象,分析比较这两个长长现象中的共同点,学生就会通过根长长的原因而想到枝条上也会有分生组织。在动物学中讲“两栖纲”时,通过认识青蛙的食物,得知青蛙是消灭农业害虫的能手。但是,有些人为金钱所动,大肆捕杀青蛙,使青蛙的数量减少,讲到这里,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如果不制止这种捕杀行为,就会使粮食减产,随之而来的就是农药对农作物和环境的污染,人们吃进残留着农药的粮食和蔬菜还会生病。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性及保护动物资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除了课堂教学要注意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独立进行一些小型试验、小型的科研设计,学写一些科学幻想短文等。好奇心往往会促进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想象力经常处于活跃状态。
  三、思维力的培养和训练
  在智力结构中,思维力占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说它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学生如果能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灵活应用,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就不是生硬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真正理解。有些学生的死板,就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思维力的培养和训练的缘故。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首先是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世界万物存在普遍联系,生物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其知识的联系也十分密切。比如在动植物种类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同类物的结构和性质极为相似,或者说在掌握了某一动植物特征之后,应推广到整个特征。这样的思维过程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学生的思维不再拘泥于某一狭小空间,就事论事,而能跳出框框,举一反三。同时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再是孤立零乱的,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构成有机整体。心理学研究表明,产生群体感应和共生效应,从而可以诱发思维,拓展思维空间。学习了动物学中的“猪肉绦虫”“蛔虫”,为了避免人们被感染上这些疾病,让学生自己根据他们的生活史推理预防他们被传染的途径。运用判断、推理的方法可以起到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
  四、实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生学实验能力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任务。通过实验不仅对所学知识的结论、原理、数据得以验证,而且激发了兴趣,加深了理解,增强了记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主要包括实验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做到步骤合理、动作规范熟练,实验完毕要进行小结,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例如,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时,必须首先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技术。否则,对镜下看到的是放大倒立虚像,放大倍数是标本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可体积这一现象就不理解。若不亲手操作,对取镜和安放、对光、低倍镜换高倍镜的用法,观察后盼处理等使用技术就难以掌握。
  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巧妙设计上课导语,可谓“小导语大课堂大学问”,多设疑、多激发、多引导。可充分可运用学校实验室资源进行课堂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装和创新,由验证实验到探究实验,先简单后难,由浅入深,让学生不断体验创新实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多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呈现,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科技,展示生物科技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旁栏思考题、小资料、课外阅读材料等资料,激发思考;教师要从自身教学的各方面进行创新、带动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总之,一个人所具有的能力应该是多方面的,所学理论知识也只有转化为能力才有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养成不断探索新情景,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认真分析的习惯。长期下去,学生的各种能力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也才能成为四化建设中的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目的:目前已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非结构蛋白NS在病毒复制及致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其抗原性及免疫原性相对较强,故该文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1(+)/HCV-NS并进
摘 要: 在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因此在实验中通过精选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方案、装置和实验方法,微型化的设计,降低实验成本,将污染型实验转变为环境友好型实验,避免实验对环境的污染,逐步实现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有机化学实验是我校医学院中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作者结合近年来我校药用有机化学开设的有机化学实验,探索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的方法与途径。  关
摘 要: 优化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习兴趣,诱发探究动机;改变教学方式,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课堂理念 学习兴趣 学习方式 多媒体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必须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注
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又称为包虫病(Hydatid Disease).该研究旨在研制和开发出敏感性强、特异性高、快速简便、适合于各类机构、各种场所应用的包虫免疫诊断试剂盒.现今,
摘 要: 高中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如今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高中生物实验 教学方式 教学评价  高中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基础,是学生由感性知识向理性实践转化和升华的重要途径,是加深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印象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改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实施,传统的高中实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家教育的形
我们与河南省嵩县纸房造纸厂合作,共同试验用纸芯方格联体营养钵培育烟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事项分述如下。 一、纸芯方格联体营养钵的制作 纸芯方格联体营养钵的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初中化学课程中的实验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主题,并明确提出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目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
[目的]在MRI上测量国人后颅窝除小脑半球外的各结构的大小,包括径线和面积,确定其正常值,探讨年龄和性别与其大小的相互关系,并与相关疾病对比,提高对这些疾病的临床诊断水平
3月24日,甘肃省委常委会听取了甘肃厅厅长杨德儒关于全国广播电影电视工作会议精神及贯彻意见的汇报。 在听取汇报后,省委书记阎海旺对广播电视工作做了指示并发表了意见。
目的:探讨蓝莓抗氧化作用对猪血清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 Toll样受体4(TLR4)和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  方法:60只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