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微知著,与学生的心灵同频共振r——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更好地实现师生有效沟通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Xchen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了长期居家学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生活的学生容易敏感、自我防备、自尊和自卑并存,如何更好地理解学生、实现师生有效沟通,显得更为艰难.而唯有理解学生,才能鼓励和帮助学生.理解学生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察微”,即通过观察微小的点滴细节来“看见”学生的情绪变化、兴趣爱好,察微而知著,从而实现和学生的心灵同频共振.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通过筛查、访谈、初步评估,发现一位初一女生的心理危机严重程度为一级,必须做进一步干预.通过分析认为该生的危机属存在性危机.对该生的干预过程大致分为疑似干预、确定问题、危机评估、寻找资源、给予希望、认知转变、追踪保障几个环节,在为该生提供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关怀,释放、缓解其负面情绪的基础上,从其成长经历入手探询问题来源,继而通过与她的家庭成员的深入交流找到转变其心理危机的端口,最终助力该生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解除了心理危机.
以一位高自杀风险学生的危机预警过程为例,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三方面分析了与危机预警学生家庭沟通时可能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学生因各种原因拒绝“保密突破”,家庭系统功能不良,学校危机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不明、应对能力不足等.并讨论了突破沟通困境、促进家校合作以有效应对危机的策略:充分讨论保密突破;深刻共情家庭成员的生命处境;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学校危机管理制度.
中国共产党与伊朗政党及政界的交流是中伊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考察了以中联部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机构及部分党代表团与伊朗相关政党、重要机构及部分智库的交流发展过程,试图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对外交往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结合不同时期国际形势的变化,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与伊朗伊斯兰联合党、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及外交关系战略委员会等机构的主要交流活动及特点,发现中伊党际交流在增进两国对彼此治理理念及发展模式的理解,协调外交立场,共建“一带一路”和发展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伊斯兰联合党成为中国共产党与伊
一、缘起rn“老师,我想跟你约个时间聊一聊可以吗?”正在整理资料的我,抬头看到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女生.“当然可以了.”我跟她说明心理辅导的基本事项后,给了她一张预约登记表.
规范性身份、力量性身份、调整性身份不仅是“博科圣地”基于不同利益所体现出的三种身份构成,而且也影响到该组织在其“理念世界”“行动世界”“真实世界”中的策略选择.在规范性身份下,“博科圣地”通过反西方现代文明、建立“哈里发伊斯兰国”、暴力“圣战”的意识形态,在文化批判与族群认同等因素中构建话语实践;在力量性身份下,“博科圣地”通过与政府的安全治理博弈,该组织的名称、“面目”、派系、归属均处于变化之中,建立了从“等级制”向“网络化”转变的组织结构;在调整性身份下,“博科圣地”先后存在的社区治理、“以战养战”,
任何极端主义行动最终都要依靠个体完成,但是既有研究主要从文本概念、法律制度、宏观结构和组织行为等视角研究伊斯兰极端主义,而较少关注个体投身其中的心路历程.本文从“个体社会心理”的微观视角,分析了“世界观的异化”“存在感的缺失”“极端思想的鼓动”“极端组织的改造”四个要素在促使个体完成激进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本文详细阐述了四个要素的基本内容、具体作用、彼此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在重要性上的差异,以期为更好地应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提供有益的启发.
阿盟成立76年来的安全治理,既有成功的样本,也有失败的案例.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埃及被逐出阿盟,尤其是1991年海湾战争再次严重撕裂阿拉伯世界以来,阿盟的功能被边缘化,其化解冲突、抑战止暴的安全治理绩效明显下降,唱衰阿盟的西方学术话语霸权也因之兴起,阿盟无用论、阿盟过时论和阿盟崩溃论甚嚣尘上.本文在简要梳理地区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选取阿拉伯国家与地区非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政治冲突、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主权争端以及在域外强权干预下的阿拉伯国家战后重建等三类案例进行研究,从结构与建构两个视角深入分析阿盟安全治理绩效低
Microsoft established the Microsoft China Research Inst itute in 1998, after first entering the Chinese market in 1992. By 2001, the institute had grown into Microsoft Research Asia, the U.S. tech company\'s largest overseas research facility. In the sa
期刊
\'Pop!\" The gavel in the hands of an Arab official wearing a white robe fell and applause rang out on November 10, 2001, marking China\'s official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as its 143rd member. Looking back on this historic mo
期刊
As our world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unseen in a century,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is also facing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since its founding. However, the ruling consensus among all member countries is still to promote an effective WTO fu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