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型移动APP的教学应用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和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这些新设备的运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同时也改变了当代的教学模式。教育移动APP的广泛使用创设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丰富了现有的教育模式,还为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本文提出,基于教育移动APP应用程序的学习,不仅可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可很好地促进学习者创造性的培养。
  关键词:移动学习;教育APP;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2-0082-03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作为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任务之一,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1]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潮流下,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快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领域。各种学习类APP应运而生,并且层出不穷。它们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设备支持,正成为学习者日常学习的必备工具和主要学习平台。教育移动APP的出现,使教师由传授知识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主动参与者。移动教育类APP正在变革和创新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目前,在App Store中,教育APP数量已经超过十万个,内容基本覆盖了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基于教育类APP的人机互动应用模式是欧美、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的主流教育应用模式,几乎所有的实验学校都在采用这种新型教学资源模式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创新实践活动。
  基于资源库的师生互动应用模式
  如图1所示,应用的基本过程是遵循着“激发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总结评价—间隔复习”的基本流程。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用iPad进行互动教学。在iPad屏幕上,教师和学生的呈现内容保持一致。学生的iPad设备进入教学模式时,被教师所控制,且不能切出教学画面,这能使学生专心听讲,防止玩游戏、上网等现象的出现。在下课前教师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检测,评价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做练习测验环节,教师可以把iPad界面切到习题的练习状态,教育APP题库中的练习题分为简单、中等、较难、困难等不同层次。教师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风格,使用iPad向每位学生的iPad发送测试习题。其次是在课余时间,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自主使用iPad中的各种APP资源来对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同时,学生也要学会和利用教育APP提供的交流平台让师生间、生生间展开学习方法、经验和知识收获等方面的交流。最后,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上iPad的学生测试练习和学生课外交流反馈的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了解每位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并及时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过程,做好下一步教学计划。总之,这种基于资源库的师生互动应用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借助APP资源库,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且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调整学生的学习进度。
  基于问题的自主探究应用模式
  基于问题的自主探究应用模式类似于“抛锚式教学策略”,该模式下教学活动流程的基本安排包括如下几个主要环节:问题—假设—探究—巩固—提高(如图2)。教师利用教育APP向学生提出某具体知识内容或者某具体问题,让学生通过教育APP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而是引导学生使用APP应用程序学习。学生可以依据自身情况,借助APP自定步调学习。在每个小的学习阶段,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简单测评,并将学习反馈结果及时提供给学生。这种基于问题的自主探究应用模式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为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会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巩固。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和教学进度的局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决策者。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特点,围绕某个具体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对自己探索获得的知识,将更加感兴趣,并且理解和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基于具体情境的练习式应用模式
  此模式的应用过程是“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学习新知─游戏练习─评价指导”(如图3)。这种教学模式适合语言类学习。教育APP上置有系统化、模块化的内容设计。APP将精选的学习内容定时推送给学习者,学习者每天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最具价值的优质学习资源。此类教育APP还具有依据学习内容设计的闯关游戏练习、实时评分功能,让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APP中具有各个提升进阶的模块,学习者可以在学习社区中自由结成团体,进行交流或比分竞赛。APP中设有不同难易程度的知识内容模块,基础水平不同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进入相应模块。这种基于具体情境的练习式应用模式使学习者在碎片化时间内即可完成趣味练习,让学习者享受“移动学习”的便捷。借助移动学习的“情境性”和“相关性”,学习者仿佛身临其境,能更加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进行知识的学习。游戏化的练习测评也突破了传统课堂测试的枯燥感和压迫感,让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内化。这种学习社区的方式降低了自主学习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促进了学习者与他人的沟通交流。
  基于任务的小组协作应用模式
  如图4所示此模式的应用过程是“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小组分工─成果汇总─交流总结”。基于某个具体的任务,学习者之间自由结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完成这项任务。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部分任务。通过教育APP中的“学习小组”中的应用,学生可以询问问题,并且和同学对所学的内容给出评论。所有的笔记、亮点、链接都由学生创建,最终完成这项任务。小组每位成员将自己的成果保存在一个设计好的教育APP小组平台中。小组成员需积极配合,在APP平台上及时地交流,每位成员都必须掌握分发给小组的材料,为任务的完成做出努力。互助合作完成的任务能够集中体现集体的智慧,也是最有价值的成果。这种基于任务的小组协作应用模式,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使学生在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思想碰撞、内容升华;该模式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协作技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体会学习知识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胡小勇,朱龙.数字聚合视野下的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5):66-72.
  [2]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徐苑苑,张际平.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78-83.
  [5]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3):15-18.
  [6]陈庆贵.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2006(12):35-40.
  [7]沈潜.课堂的延伸——移动英语学习app,职教英语辅助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2:187-188.
  [8]焦建利.APPedagogy:APP教育学乱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5):21.
  [9]曹晓龙.“校讯通”之惑[J].新金融观察,2014(26):1-3.
  [10]郝珺,彭晓蓓.移动APP: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新尝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8):227-228.
其他文献
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出现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本文以计算思维的“形式化”“模型化”“自动化”特点为依据,以《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背后》一课为例,进行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总结以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进行问题求解为主线的教学程式。  ● 设计背景  在新课程标准修订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引入了“计算思维”这一核心内容。这使得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关注技术工具、操作技能,还要深
● 引言  人们今天已经熟知大数据具有4V属性,其中一个属性就是数据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因此解决这一领域问题的多模态数据分析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荷兰开放大学维尔滕学院的丹尼尔·迪米特里博士一直致力于研究学习分析和人工智能。维尔滕学院是荷兰开放大学的学习、教学和技术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以科学的、高质量的、实践性的教育研究为核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该目标有助于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成
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先进行备课,而在备课时,对学生能力、学习状态的关注必不可少,这也是备学生的关键。尽管教师会考虑预估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困难,但是,课堂上總会出现一些“意外”,教师能否化“惊吓”为“惊喜”,全在一念之间。课堂中产生的“意外”,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时机,只要把握好时机,就会化腐朽为神奇,收获“意外”之喜。  ● 把握“
摘要:植物数字标本实验室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中,为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而提出的一个数字化标本软件平台,软件的开发旨在使植物标本能够数字化展示、共享和管理。本文就植物数字标本实验室开发的理念、思路、过程和相关技术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植物;数字标本;实验室;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8-0062-03  ● 引言  植物数字
创新整合点  本课教学设计,我们立足课堂,巧借信息技术,在整合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实效,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英语教学活动方式巧妙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  任务一:问  问,即问题。学生习得语言和知识的过程本质上是产生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产生新的问题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对教师而言,问是设置问题,
● 问题的提出  电子书包是整合了电子课本阅读器、虚拟学具,以及连通无缝学习服务的个人学习环境。[1]国内关于电子书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电子书包的应用研究上,主要是指通过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或者基于不同理论基础总结教学模式或者策略的研究。在国外,电子书包应用研究主要侧重于跟踪调查研究、应用效果的评价研究等。根据现有研究结果,一方面,部分教师和家长认为电子书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另
源起  迷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语,它的意义,远不止于字面上的“迷惑的思考”,据说它来源于希腊语单词Μ?θο?(mythos),是英语单词Myth的音译,大致是指与现实事物有所对应,能带给人思索,但却未必有答案的神话、传说和虚构的故事。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人们遇到没有办法完全解决的矛盾时,就会编造出一些故事来作为“迷思”。似乎有这样一种感觉,创造这些迷思,其意图不是为那些矛盾找出解决方案,而是为了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农村薄弱地区开展“课内翻转”教学中,微课的创新应用,并通过具体的案例总结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一般教学流程及应用中的反思。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微课;课内翻转;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1-0035-03  ● 问题的提出  翻转课堂是一个从国外引进的概念,自引入后,关于翻转课堂的实践研
从2012年春翻转课堂在国内传播至今,虽经2015年“冷思考”的严重责难,但翻转课堂居然经久不衰,继续大踏步地向前推进,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进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是什么原因?我以为:本土创新使然。  从第四届翻转课堂本土创新暨微课程教学法教学观摩会开课数据来看,观摩课分为“创造经典”“挑战经典”和“学校推荐”三个系列,开课103节,形成“百科示范,协同创新”的良好态势。其中信息技术、美术、
自可汗式的教学视频传入我国以来,教育技术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把可汗式的视频与广东佛山胡铁生老师提出的“微课”概念关联起来,形成大众“微课”理解——微型教学视频,成为教师热衷开发的对象。  这一开发热情延续了十多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资源建设的做法,从供应角度开发资源,要求教师使用。尽管开发了海量资源,但一线教师仍然感到资源匮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是因为,教学工作是个性化的,同样的内容,同样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