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听障生工笔画技能“内外结合”教学训练体系的探讨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mwd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听障青少年学生在工笔画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以听障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针对听障生的绘画特长以及心理问题,力图通过“内外结合”的教学训练体系制订出适合听障生的特殊训练方法,克服绘画教学的薄弱环节,促进听障生在工笔绘画技能上获得较好较快的发展。
  关键词:听障生 实践能力 工笔画 教学 训练体系
  
  在特教学校的美术教育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绘画创作,用特殊的教学方法激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听障生的美术天赋,是每一位美术教师的工作重点。由于特教学校的学生主要是聋哑、肢残、智残以及有其他身心缺陷的儿童和青少年,因此特教学校的美术教学难以顺利进行。
  国外已经有很多关于听障生艺术培养和特长发展的研究,但是没有关于工笔画课程的教学资源与研究资料。工笔画属于中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它具有浓厚的中国风味。在我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工笔画早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法体系,但如何将其引入听障生的美术教育却是一项新的重要的课题。
  一、听障生工笔画课程的学习特点
  工笔画是一种技能性特别强的绘画,除了有一套工整严谨的绘画技法外,还需要画画者有扎实的基本功。健全学生在学习工笔画时都会遇到较多的困难,比如勾线绵软无力、线条不够流畅、构图不够饱满完整、画面无虚实变化、上色不均匀等,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放弃学习。这些问题对于听障生来说,解决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我国在听障生工笔画训练方法上的研究还比较落后,研究范围分散且缺乏针对性,在工笔画专业上的教学资源也较匮乏,只有一些有关听障生书法、线描的工笔基础课程研究资料,有些资料却过分强调逻辑体系的学科知识,忽视学生的需要和经验,导致听障生的绘画实践技能难以提高,限制了听障生的发展。
  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听障生耳聋的身体缺陷,直接导致了他们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强,与正常人交流时存在很大的障碍,且不愿与人交流沟通,从而接触外界的机会自然而然就减少了,渐渐地内心也开始封闭起来。有些学生是弱听,学习能力稍微好一些,但有些学生是全聋,他们从没离开过自己的家,一直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有些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此外,中国手语中的艺术类词汇严重不足,像工笔画这种技能性特别强的专业,专业术语是无法用手语去解释透彻的,导致学生听得一知半解,降低了他们的求知欲,逐渐对工笔画失去了耐心和信心,同时也削弱了学习的兴趣。
  听障生大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性格单纯。相对于肢残或者智残学生,听障生更善于视觉观察,他们联想性思维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敏锐度也很高。 这也是我们为听障生专门打造“内外结合” 教学训练体系的出发点。
  二、“内外结合”教学训练体系的基本特点
  1.“内”是指在校内的系统知识学习
  这主要是书法和线描的基本功练习,包括线上的工笔绘画创作技能培养,多方面的讲解示范以及丰富的校园活动,让他们学会取材、定稿、绘制、装裱,甚至还能够与别的专业合作进行再次创新,如:把工笔画艺术搬运到服装设计里,手绘扇面或手绘丝巾手绢等,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技能训练。进行校厂合作,努力克服先天不足,提高生存技能,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社会,自力更生。
  2.“外”是指开放教学,走出去教学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实地考察绘画创作基地,参观博物馆、艺术馆或者手工制作坊,多看多学多模仿,多与健全生交流。开拓听障生的视野,发掘听障生的视觉、感知、思维等方面的潜能,注重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和形象积累,加强听障生的形象记忆思维,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听障生艺术爱好和特长。
  三、工笔画 “内外结合”教学训练体系的构建
  对于听障生来说,首先要从他们的身心健康方面入手。先解决心理的问题,再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这样可以很好地打开听障生的内心世界,改善现有的生活状态,克服以往的闭塞心理,从心里对绘画产生一种渴望,主动去学习,愿意去学习。
  1.搭建学习任务模块化的课堂合作教学平台
  由于听障生听力缺失,接受信息少,逻辑思维弱,他们的感觉更直观,思维更朴素,大部分学生习惯服从,缺少分工合作的意识。但他们又有喜欢“抱团”的特点。创设合作学习平台,将学习任务模块化,是一种非常适合听障生的教学模式。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时,首先要将任务进行分类,再在不同的类别中设置不同的学习模块,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开展分工合作,进行分组训练。
  例如特教工美班的工笔团扇制作。第一步,将此任务分为三大类:主题设计、起稿勾线和上色。第二步,将三大类进行细分,如主题设计类可分为题材方案的构思、设计资料的收集与准备以及团扇的选购。学生们在分工合作时可以选择自己拿手的项目来做,也可以挑战难度大的项目。有的学生勾线能力很好,勾出来的线条流畅且有力度,但是上色能力欠佳,可以选择起稿勾线这一项。教师需要指出正确的绘画顺序,计算用时,任务中可以伴随视频记录,最后填写任务单,观看视频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并且加以改正。
  任务模块化不仅能够减少周边的干扰,还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尝试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引导出类拔萃的学生去带动其他学生,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听障生之间的沟通会更加默契,分组能够培养听障生之间的尊重与信任,还能够激励团队合作,增添乐趣。加强分组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带动,使听障生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促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2.开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与教学案例
  根据听障生依靠视觉来观察对象,以直接模仿为主要学习方法,动手能力強等特点,当手语难以表达意思时,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形式语言的沟通。在课堂上,讲解要尽可能简单易懂,突出课程重点,多使用PPT穿插动画、视频,或者以故事、游戏来导入课程,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工笔画技法,使之更有吸引力。促进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积极的创新,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便于听障生模仿,培养听障生视觉的敏感性以及对艺术的感知能力。   在学习工笔画的过程中,书法与线描都是必要的基本功,相对于有色彩的工笔画,这两门课程显得吸引力不大,但在教学时还是需要培养兴趣,让学生爱上书法线描课。教师需要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字帖来临摹,同时也可用动画来进行字帖演示,多展示一些字帖风格,让学生先观摩,再做选择。线描课也是一样,需要教师多找素材让学生临摹,同一个物体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这门课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增强个性发展。
  因为听障生具有死记理论、逻辑思维弱、沟通困难等特点,因此可以尝试“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研发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制定用于特殊教育的校本教材、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结合特教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有必要打破书本内容的局限,增加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来展现工笔画特效的课程,使工笔绘画进入一个新的平台,展示出新的绘画效果,此举既能充实完善教学资源,同时也建设和开发了教学案例库。
  3.创设走出去的活动式课外教学模式
  根据工笔画课程的特殊需要,针对听障生这一特殊群体,从强化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角度看,让学生“走出去”是特教必不可少的课外教学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听障生的优势(模仿能力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多渠道地开展课外教学活动。
  课外时间带领听障生多外出,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唤醒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来进行心理疏导,多走多看多学习,有组织、有规划地参观各种博物馆和文化艺术馆,加大艺术鉴赏力度,丰富传统的课堂教学,创新学习情境,拓展听障生的知识面,丰富知识储备量(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增添学习的趣味性。
  对于听障生来说,死记书本知识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敞开心扉多与健全人互动交流才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所以美术专业的听障生适合与全日制美院大学生一样,制订一个完整的外出学习计划,去写生基地进行绘画创作写生或者摄影取材,促进他们主动去发现、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挖掘听障生的美术天赋。优秀的听障生甚至可以走进高等院校课堂,大胆地与外校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最后回到常规课堂,教师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听障生进行学习资料的整合,随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创新和改良,这样不但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还丰富了特教美术的教学资源。
  4.建立校厂合作实践基地
  在职业教育中,校厂合作是主流,藉此学生掌握了工作技能和实践工作经验。在特殊教育教学中,校厂合作对于残疾学生来说更具有实际意义。在校厂合作实践基地中,以项目任务为导向,使听障生集中注意力去有针对性地创作,以社会接纳、喜欢学生的作品作为评价标准。实践课程结束后,将最终的成品进行验收,并且加以考核、检验与评价。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不断回顾总结,以便正面引导。
  鼓励学生大量接任务,与制作坊或者工厂合作。鼓励开展各种义卖活动或者校内外的合作活动。例如制作手绘团扇、手绘手绢或者手绘汉服等,吸取多元化的创作思维,设计中国特色纹样,参与设计彩绘服装,最后进行展示或者义卖。实践证明,与企业接轨,与社会接轨,能够有效促进与听障生的沟通与互动,增强听障生自信心,培养听障生的创新意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提升听障生的应用能力,便于听障生早日融入社会。
  结语
  通过内外结合、多元开放式的教学,如“走出去”“项目分工合作”“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等形式,能够了解学生生活,感知学生心灵,善待学生习作,给听障生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同时开发和利用微课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及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促使听障生更好更快地学习到工笔画技能的精华,有效提升了他们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敏华.浅谈在书法教学中培养听障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J].教育界,2016(17):54.
  [2]李江泳.如何在线描教学中培养听障学生的创造个性[J].广西教育,2014.
  [3]侯治伟.聋哑人艺术设计课程的训练方法和方法探讨[J].新教育时代,2014(22):173.
  [4]宋建紅.加强听障学生国画教学的策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5):107108.
  [5]陈蕊.听障艺术类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以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化,2017(22).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与Gibson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摘要: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互联网+教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为此我们必须更新理念、创新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越性,在互动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笔者通过分析“互联网+教育”的特点及其对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做出三点尝试。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  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特点  
东至县第一中学,系池州市示范高中。背靠梅城河,斜倚白象山。坐落在县城东子三里许的梅城(旧县治),该区域现已成为充满希望的东至新城区。校园内古树苍翠,绿草如茵,环境优雅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进步,我国的教育体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然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司长王登峰透露,“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师缺编30多万。”现在不少学校1个语文老
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改善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各种方法,并针对混凝土桥梁中的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腐蚀问題提出了保护办法.新建桥梁宜采用环氧树脂涂覆钢筋防腐法;有某种氯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20世纪40年代延安根据地秧歌剧的改造,是民间被政治的改造,这种改造成为当时话语建构的一种具体形式.秧歌剧的改造有四个特色:当下日常化、文化符号的意识形态化、集体化运作
脑血管疾病是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之一,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而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尤其是精细能力的恢复难度较大,常伴有屈曲痉挛等异常模式。笔者
摘要:古诗文语言的“中国味”在初中生语言实践活动中的养育研究,具有超越语文课程的意义。本文从养育研究的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目标的精准定位、理论框架的建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明确研究方向和具体内容,填补该研究领域的空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  关键词:古诗文语言的“中国味” 养育 构想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古诗文篇目,语言大都呈现出鲜明的“中国味”——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语言
画画的人离不开感觉,感觉是一对分不开的伙伴,"感"是种子,"觉"是果实,大"感"可获大"觉",小"感"只得小"觉",无"感"必定无"觉"."感"与"觉"之间有一个桥梁,那就是踏踏实实、精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