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极拳要发何种劲力?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_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极拳以阴阳变化为主要模式,以神、意、气、劲为运化程序。发力是打太极拳的重点,也一直是太极拳界探讨的问题,其中有“四两拨千斤”、“蓄力如张弓,发力如射箭”之说。现就这两句,谈一下打太极拳应发何种劲力。
  一、“四两拨千斤”。千斤是指力大,四两则是指以气运身的运化,这是以柔克刚的具体运用。全身气运用协调,才能达到柔化,才有上下相随之意,才能做到“引进落空”。这时,无论对方如何用力,都难以伤及自己,而且在这种变化中,自己始终协调稳定而对方已失去重心不能站稳。气运身不是用力而是全凭心意用功夫。尽管上下相随也是一种身体活动但其力要小的多,以“四两拨千斤”来形容之非常形象,这是太极拳化劲的基础。


  太极拳的柔不是弱,而是一种动态平衡,有“无”的哲理在其中,一切由“无”开始,而还原于无,一切事物包括动作、力和劲,都要符合这个“道”的哲理,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已。在接招时,我们用“无”来应对,也就是因势利导,使矛盾双方都有变化,使自己趋于平衡、稳定,而诱导对方失去平衡。这就要有喂招的过程,也就是“引”,由实到虚,使对方的力或劲路落空,这样,我们又得到了“无”,即“无极”而又可以生有极;而对方则已被动,不能还原为“无”。落空的真义便是使对方产生“过”或“不及”,如“过”则以“化、拿”应之,如为“不及”则以“发、打”应之。“无”中生有,再还原为“无”,如此循环不已,就是太极拳“柔能克刚”的基本原理。“四两拨千斤”中,用了一个拨字,这便要求实作中找一个点,这是“四两拨千斤”的关键,它以“无”为本,走出“拨动”之意,是“引进落空”的具体实践。这个点的移动或利用,可以达到我们“化、拿、发、打”劲路的需要。“意在手先”,是“无”字的内涵,也是“柔”字的内涵,是空、是虚、是无、是源点。
  二、“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射箭”。一张一弛是太极拳运化出劲的特点,张即张力、紧张,是蓄,是“以意行气”,使气在体内运化使之“上下相随”,这样既能化解对方来力,又能让自己蓄而待发,全身形成一种相互协调,“一动无有不动”的“粘黏连随”劲。同时,四肢活动(指穴位经络运动)又给中丹田以信息,使中丹田有蓄而待发之势、顶天立地之感。


  “发劲如射箭”是弛。太极拳的发劲不是用蛮力,否则,根本不会有“四两拨千斤”之说。发劲是一种能量的转移,其轨迹不但可以在自己身上运化,同时也可在接触点传递给对方。这种能量源于中丹田,这就是“气运身”。使对方失去稳定平衡,就是“合即出”的意思,要逐步上身才能达到“以心行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太极劲。
  发劲是弛,下肢可松胯提膝,同时也有溜臀裹裆提裆之灵活感。“地户常闭”再结合“尾闾中正神贯顶”即“天门常开”才能有“以心行意”之基础,这样来贯穿“神意气劲”。


  再谈一下劲。太极拳的劲以“挤按,采肘靠”八法为基础,走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八法既相统一,又相互破解,如破,按破挤。“挤按”以上肢活动为主,下肢多为定步;“采肘靠”又叫大,则是以步法为主的四隅手。劲的发出不但要有意识活动,还要有身法、手法的配合,也就是“手眼身法步,步眼手法合”。这里我要特别谈一下步眼。步眼不同于步法,但各种步法,如弓步、坐步、丁字步等,却有步眼的变化。这和我们前面力学中讲的支撑面即步的虚实转换,利用重心的升降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有相似之处,是支持手法变换的下盘基础,所以叫“步眼手法合”,也就是“上下相随人难进”。这里要说明,“步眼手法合”必须是“以气运身”运化的姿势,否则只有其形而不能发劲,无法做到“四两拨千斤”。


  如何破坏对方步眼的稳定也是在推手发劲中要研究的问题。第一,自己有一个稳定的步眼,也能破坏对方的步眼,其方法为“脚踏中门”:前脚踏在对方支撑面的中心(对方重心垂直于地面的点),以膝盖击对方会阴穴,不但要占对方脚下的中,还要占对方中轴线的中。还有一种进步,进身后脚不在对方中门。比如,对方是弓步,前脚与我前脚平行时,这时我腿在内,对方腿在外,则用阳陵泉找对方的阴陵泉,利用透发劲使对方支撑面(即前脚)不稳而被发出。阴陵和阳陵是为下肢的中,用意以自己的阳陵找对方的阴陵也是占中,是膝打的一种。还有一种步法,前腿由对方前腿外侧走一个小弧,使自己的脚跟与对方脚跟平行,也就是自己的脚在对方的脚跟部,这叫做套索。接触后先松胯提膝再坐胯,这叫胯打,抱虎归山就是这种步眼。其手法是先由上向下合,当胯打势完成后,上下相分而发力。步眼中有脚踏、膝打和胯打之分,由此不难看出腿上的重心也有高低之别,不但要有中丹田气的运化配合,还要做到“腰为车轴,气如车轮”才能运用自如。“川”字步是吴式太极拳基本步法,正代表了人体中的的三条线。虚出的一笔是由前腿的足三里穴至头部的连线,中间的一笔代表会阴穴与百会穴之间的连线,“天门常开、地门常闭”之说,讲得就是这笔中线,它有气机升降,“上如浮云”的运转机能,就是以“虚领顶劲”来带动全身。第三笔代表后腿,是地气由肩井穴向涌泉穴的通道,也就是地气上腾于天的通道,是“能量”的来源,也是力量的源泉。但后腿因动作不同而有虚实之分,如是实腿,则主要起稳定作用,是“化与拿”劲的基础,有轴动则转动走外弧之意,配合会阴、百会穴;如后腿为虚腿则有“蹬之于足”、“发之于腿”的劲路,后足并前踪,即可上步,即可用足打,如“踢、蹬、踹、弹”等。


  太极拳讲的劲包含力学基础,但重要的还是“以气运身”才能真正产生太极劲。劲含有力,但单纯的力不是劲,经络运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要有能量的运化、集中、穿透,要有场势的运用,谁能结合场势谁就占上风,这符合“以心行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要求,也符合“神、意、气、劲”的程序。我们以“求圆占中”为“化”,以“曲中求直”为“发”,这就是太极图,外面的圆是无极,求其中心,以中心带动体外的场势变化,是虚是化,这个场既包括自己也包括对方,是整体概念。太极图中的阴阳虚实要分清,但即阴鱼的眼为虚,而阳鱼的眼为实,说明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是自己体内的运化,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和相对的静态的稳定,这样才有太极的劲路,而不是拙力。□
其他文献
2000年盛夏的羊城,将再次成为国内外搏击界的瞩目焦点。继莱拉·阿里与克里斯蒂娜·金羊城一战后,7月15日,第四次中美搏击对抗赛亦将在广州天河体育馆拉开战幕。由于武术与拳击属于不同的搏击方式,加之此前三次“中美对抗”逐渐升温,这次中国功夫——美国职业拳击对抗赛,会不会再度引起人们的兴趣呢?  武术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相伴而生,时至今日,已是拳种纷繁、名家辈出。此次参加比赛的是武术中的散打项目。与传统
期刊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也不断地增加。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同时,很多人常感到身心疲惫。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大量实践证明,超觉静坐不失为一种简便实用的健身方法。  静坐源于印度,是古印度高僧日常修行的一种方法。印度裔物理学家玛哈里施把印度古老的健身养性之术——瑜伽功,同现代物理学中的统一场论结合起来,创立了一种全新的静坐法——超觉静坐。从1958年起,玛哈里施开始将这
期刊
“练武就要比武,比武就要打仗”是练五行通背者常讲的一句话,拳谱中的“万法归一”也是强调一个“打”字。通背拳之所以被称为散手中的精华,是因为它有突出的技击特点。在总结各门各派技法的基础上,实行单操单练,追求专一的实用法。五种单操的练习方法与拳击的直拳相近,主要是直线进攻,以快取胜,与对手打时间差。五行组合操法在技击运动中变化多端,常常是“一手连三手变六手”、“出手变拳,拳到变掌,掌后复拳”,速度、力
期刊
摘要〓大学生习武在全国各类高校呈不同的发展态势。高校体育教师要对他们习武的行为表现引起重视,究其原因、探其规律、知其心态、正确引导,使之健康发展,真正使习武者学其技、知其理、明其义、懂其法、促学业,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大学生习武的行为表现    行为表现是个体活动方式的具体概括,它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今天大学生习武的一些行为表现,当然也不例外。尤其他们在上武术课时,积极而又守纪律,课堂
期刊
李小龙在截拳道中针对巷战所运用的功夫,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节奏感极强的动作。  习武者总是力图将节奏与调子融入自己的动作中,从而使动作抑扬顿挫又井然有序。这种节律不仅常见于武术中,在击剑及截拳道中也很普遍。  李小龙研究发现,将格击者这种顿挫有秩的节奏融入巷战中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对各种技击做了大量研究后,他制敌时的速度、力量和节律性都大大提高。  他着重全面研究了菲律宾的Kali功夫及西方的击
期刊
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有正、反、合三个阶段:1.原始先民思维混沌未开时,人与自然本来为一;2.社会行为逐渐使人自觉到与自然的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是自然的进化;3.自然的进化虽带来文明,也带来各种问题。与自然合而为一,是人的自然化。人类进化到今天,日趋激烈的社会工业化、生活都市化使自然与人的关系空前紧张,人的身心也在严重的扭曲之中,人与自然的冲突迫切需要人的自然化。思想家提出理想境界的生活是天人合
期刊
由于受封建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保守思想的影响,传统武术支离破碎、技艺精华几近被淹没。要想寻求真谛,则必须投拜名师,方得真传。  戊辰年初,友人建议我学大成拳。但因我当时见到友人练习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一的站桩功,说什么站着不动能练出高级的功夫来,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所以没有引起我的兴趣。直到庚午年看了王选杰先生写的《大成拳实作绝技》一书,才使我对大成拳产生了好奇感。当时只限于按书本画葫芦,虽然有
期刊
太极文武解  文者,体也;武者,用也。文功在武,用于精气神也,为之体育;武功得文,体于心身也,为之武事。夫文武尤有火候之谓,在放卷得其时中,体育之本也。文武使于对待之际,在蓄发当其可者,武事之根也。故云:武事文为,柔软体操也,精气神之筋劲也;武事武用,刚硬武事也,心身之骨力也。文无武之预备,为之有体无用;武无文之侣伴,为之有用无体,如独木难支,孤掌不响。不惟体育、武事之功,事事诸如此理也。文者,内
期刊
八极拳小架作为优秀的传统武术套路,有着较好的观赏性和使用性,练好小架,把握住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全面认识八极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笔者将小架部分技术动作的使用方法分别用图解方式加以整理,以便与各位同仁及八极拳爱好者探讨交流。  1、无极式(或称抱头无极式)  彼此均取格斗式,当对方右手打我头部时,我左脚迅速向前插进,双手提挂于脑后侧,双肘微合,含胸,余光扫视对方,然后跟步转体,右手掌背击打
期刊
王尚文是先师王选杰的衣钵传人,他“学师法而不拘泥于师法”,融多家拳法为一体,精研有得。  他少年时体弱单薄,无缚鸡之力,路见不平则敢怒而不敢言。自古大同口泉沟矿民有着尚武之风。矿工的儿子王尚文在环境的影响下,也练起了少林拳。不久,他的身体变壮了,而且孔武有力了。从此,他深深地迷恋上了武术。自16岁那年拜师学艺后,一发而不可收。十年间,他先后练过少林、摔跤、形意、散打等功夫,从而在尚武的大同颇负盛名
期刊